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利用国家环保部数据中心提供的呼和浩特市逐日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等级值及首要污染物数据,在分析了呼和浩特市2015年冬季日均AQI值及首要污染物特点的基础上,对呼和浩特市2015年冬季出现的一次典型PM_(2.5)重污染过程的天气特点进行了分析后得出,风速较小,日平均气温连续几日稳定少变的静稳天气是导致这次连续8d细颗粒物污染过程的天气特点。  相似文献   

2.
利用南充市城区5个污染监控点2009~2014年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对南充市城区2014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对日、月(季)、年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和空气质量污染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南充市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CO、O3)对本地空气污染基本无影响;2)细颗粒物PM2.5为南充市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次要污染物;3)全年冬季(12月、1月、2月)和1日中的12时、24时前后空气污染最为严重,这与污染源排放总量增大和气象及地形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7—2019年太原小店区气象与空气质量指数逐时数据,分析了气象因子对空气质量指数的影响,对易污染月份空气质量进行了深入分析,利用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气象因子与空气质量指数的关系模型,并与逐步回归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2017—2019年太原地区空气质量6个等级均出现过,其中,良占比最大,为51.9%;严重污染等级最少,为1.9%。每年8月空气质量最好,1月空气质量最差,11月—次年2月为易污染月份。(2)气温、风速、气压对空气质量指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负相关,9月—次年2月呈显著负相关;降水主要表现为负相关;相对湿度对空气质量指数影响较大,8月—次年3月呈显著正相关,6—7月呈显著负相关。(3)易污染月份,太原地区空气质量以良为主,占40.7%;其次为轻度污染,占24.8%;严重污染占4.6%。相对湿度、风速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表现为强相关。(4)神经网络构建的气象因子与空气质量指数的关系模型,与逐步回归分析模型相比,准确率由91%提高到94%。神经网络模型模拟效果更佳,为太原地区治理大气污染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依据呼和浩特市环保监测站提供的本市每日空气质量实况日均值,对呼和浩特市2007—2012年Ⅲ级轻微污染以上日的空气质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a(2007—2012年)里,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呼和浩特市Ⅲ级轻微污染以上日数逐年减少,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呼和浩特市Ⅲ级轻微污染以上的首要污染物年际和季节变化较显著;强沙尘或沙尘暴天气是导致呼和浩特市出现严重污染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因素。  相似文献   

5.
该文选取2015—2017年贵州西南3地(黔西南、安顺、六盘水)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运用统计、相关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3种分析方法,掌握了3地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和污染物特征,以前日空气质量指数近似替代未知污染源和显著相关气象因子作为自变量,对3地分季节建立空气质量指数预报模型,并进行了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贵州省西南3地空气质量优良,黔西南州空气质量最优,安顺市次之;3地AQI月均值6月最低,安顺市、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州最高分别出现在12、1和2月;优、良等级年际变化安顺市分别呈波峰和波谷特征,六盘水市与其反向变化,黔西南州为线性正、负变化;安顺市、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州主要污染物分别为O_3、PM_(2.5)和PM_(10);3地AQI模型预报值与实况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春、夏季效果最好,综合评分在90%以上,具有预报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2012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后,贵阳市空气质量状况发生了变化。利用贵阳市空气质量指数和常规气象要素等资料,分析空气质量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BP神经网络方法,分季节建立空气质量指数预报模型,并同CUACE模式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近3年贵阳市空气质量状况良好,优良天数增多,污染天数减少且污染天气多出现在冬季,首要污染物为PM2.5、PM10和O_3;各季相关因子不同,但主要与相对湿度和风速有关;两种模型预报效果均表现为夏季评价最高,等级TS评分超过85%,指数准确率近99%,冬季预报效果相对最差,TS评分接近或达到70%,指数准确率超过或接近80%,而春、秋季效果指标差距不大;对2015—2016年AQI的预报效果回归模型的优于CUACE模式的,TS评分和预报准确率分别相差16.2%和20.0%。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空气质量状况及其与大气水汽的关系,基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市近年来污染天气频发的现状,利用2015年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资料和温江国家基准气候站提供的大气水汽探空资料,首先分析了成都空气质量变化特征,进一步结合成都L波段探空水汽数据,初步研究了成都空气质量与大气水汽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年成都单日空气质量指数(AQI)最高值为309,达到严重污染级别;AQI年分布特征是冬季最高,夏季最低;首要污染物最多的是PM2.5。春、夏季,大气可降水量(PWV)与臭氧质量浓度在5—8月呈显著负相关;秋、冬季,PWV与PM2.5及PM10质量浓度在1月、10—11月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水汽对PM2.5浓度影响较大的时段出现在1月和10月。  相似文献   

8.
王晓玲  岳岩裕  陈赛男  祝赢  陈楠 《气象科技》2018,46(5):1012-1019
基于2015—2016年湖北省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分析了3种地形下空气质量指数(AQI)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年空气质量指数时空分布特征为山区低平原高,冬季高夏季低,日高峰值襄阳出现在中午,武汉和宜昌出现在23:00—24:00;与空气质量指数关系较显著的气象因子包括相对湿度、变温、变压、风、降水等,其中降水对污染物的沉降作用跟空气质量等级有关,污染程度越重,需要清洁空气的雨量越大,轻度以上污染时,需要中雨及以上降水才会产生有效清洁,当降水为微量(1mm以下)时,AQI反而会增长;受不同地形影响,不同城市污染天气输入路径不同,襄阳为北风、武汉西北风、宜昌多弱东风扰动,且襄阳大风速出现的频数较高,而宜昌以小风为主。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2007—2011年春季(3—5月)呼和浩特市逐日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SO2、NO2和PM10的日平均值进行了分析,得出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呼和浩特市近5a春季环境空气出现Ⅲ级(轻微污染)以上污染天气的唯一的首要污染物;在此基础上,对发生在2011年春季(3—5月)内蒙古中西部沙尘天气下,呼和浩特市同期首要空气污染物的变化做了分析,以期对今后呼和浩特市空气质量预报能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国家环保局数据中心提供的呼和浩特市逐日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等级及首要污染物数据,简要分析了呼和浩特市2014年冬季日均AQI及首要污染物特点;对出现6d重污染的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导致本市冬季出现重污染的两类主要天气类型:首要污染物PM10重污染的沙尘天气类型和首要污染物PM2.5重污染的静稳天气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