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寻找金矿的矿物学标志问题,诸如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形态特征和晶体构造等方面之标型特征。这些标型特征有助于研究小秦岭金矿田中金矿床的岩浆热液成因。作者对金矿床的变质热液成因观点持反对态度。这些矿物标型特征提供了寻找金矿的指示信息。  相似文献   

2.
河南小秦东闯金矿床矿物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闯金矿床为特大石英脉型金矿。通过对矿石中主要矿物黄铁矿、石英及自然金等的标型特征研究,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及评价指标,认为金矿成矿与岩浆热液和老变质岩系(太华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东闯金矿床为特大石英脉型金矿。通过对矿石中主要矿物黄铁矿、石英及自然金等的标型特征研究,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及评价指标,认为金矿成矿与岩浆热液和老变质岩系(太华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三个典型金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八卦庙金矿、李坝金矿、小沟里金矿稳定同位素研究,金矿床δ34S比正常沉积岩变化范围窄,比岩浆-火山岩型矿床宽,硫源是海水硫酸盐还原硫与深部热液来源硫所组成的混合硫。石英包裹体流体氢、氧同位素分布于岩浆水、大气降水的重叠过渡区,更靠近岩浆水区,岩浆水的同位素特征更明显。八卦庙金矿石英脉3He/4He高于地壳3He/4He值(n×10-8),低于地幔3He/4He值(n×10-5),为壳-幔混合源。上述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表明,金成矿与岩浆岩有一定的成因关系。岩浆岩与金矿床空间关系密切,矿区内脉岩发育,脉岩为矿体的上下盘。含矿岩石中发育斑点构造,斑点为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绿泥石、石英、绢云母、黑云母、堇青石、红柱石、电气石、碳酸盐等热变质矿物和热液交代矿物,表明花岗岩为成矿提供热动力。据八卦庙金矿、李坝金矿、小沟里金矿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对比,认为凤太、西成、礼岷地区金矿与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有明显的差别,该区金矿类似于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5.
新疆多拉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金矿的成矿环境、矿床特征、矿石矿物特点、控矿构造——韧性剪切带特点、同位素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及黄铁矿化学成分提供的成因信息等,探索多拉金矿的容矿控矿因素、矿质来源和矿液性质,揭示多拉金矿的成因:是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6.
金矿中的黄铁矿标型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铁矿是金矿中最常见的金属矿物,它不仅与金的矿化有着密切联系,而且还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通过对黄铁矿的形态、物性、主成分及微量元素等标型特征的研究,可反映金矿床的不同成因,也是预测成矿远景地段、指导深部找矿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对黄铁矿在金矿中的标型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金矿床的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猫岭金矿床成矿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邱小平 《矿床地质》2004,23(2):198-205
猫岭金矿是在克拉通变质岩区保存较好的含砷(毒砂)浸染型金矿之一,金矿脉并非单纯的硫化物脉,而是含毒砂-磁黄铁矿-黄铁矿的硅化石英脉,S1面理与金矿脉为同一构造期产物,形成于辽河旋回第一幕构造的伸展滑脱阶段。金矿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绝对年龄为2000~2200Ma。在金矿成矿期形成的强硅化蚀变圈,因具有不透水性和强硬的岩石力学性质,造成封闭-半封闭的屏蔽环境,使得猫岭金矿的古元古代成矿特征,包括矿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铅同位素和铼-锇同位素组成,以及辽河旋回早期的S1面理得以保存下来,免遭后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的改造和破坏。  相似文献   

8.
金英金矿成矿阶段化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地介绍了金英金矿围岩、含矿岩层和矿区构造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矿物生成顺序、矿脉间的穿切包容关系,将矿床形成划分为4个矿化阶段,即早期硅化石英-金-烟灰色黄铁矿阶段;微细粒硅化石英-金-星散浸染状黄铁矿阶段;重晶石、玉髓-金-赤铁矿阶段和微含金细粒黄铁矿—白铁矿迭加矿化阶段。详细地论述了个成矿阶段每一成矿阶段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亚南天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矿带,以浅变质含碳质碎屑岩系为容矿岩石的穆龙套型金矿最为发育且规模巨大。将境内外南天山作为整体开展研究,有助于推进中国新疆南天山地区金矿的找矿持续突破。南天山是南天山洋在石炭纪末闭合时在Karakum—塔里木板块北缘形成的褶皱冲断带。南天山地区穆龙套型金矿的容矿地层为一套浅变质、变形强烈的含碳质细碎屑岩建造,对金矿化有明显预富集;区域内的大型韧-脆性变形带,剪切带及相关断裂系统是穆龙套型金矿的控矿构造;金矿区岩浆活动虽然较弱,但岩浆活动与成矿具有紧密的时空联系。矿体呈脉状、板状、透镜状,常以黄铁矿和毒砂为主要载金矿物,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最为发育。成矿年龄多为晚古生代,同位素示踪指示成矿流体、硫及成矿金属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特征。"碳质岩系+构造变形+岩浆热液"是穆龙套型金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按照总体控矿特征,探讨了中国新疆南天山地区穆龙套型金矿床的主要找矿策略。  相似文献   

10.
桂东金矿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述桂东金矿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金矿成矿时代和物质来源,认为金的富集成矿是处在造山带构造环境,经历加里东期及其以后构造—岩浆活动多次叠加的长期演化过程.矿床成因应属复合叠加型金矿.  相似文献   

11.
黄铁矿是各类矿床中普遍出现的矿物,在金矿床中更是重要的载金矿物,对其成分标型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获得大量成因信息。近些年对于各个矿区黄铁矿成分标型的研究很多,但对各成因类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成分标型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还未见报道。文章提出用δFe-δS的投图方法对各成因类型金矿床的黄铁矿主量元素进行研究,并得出了各类型金矿床黄铁矿的主量元素标型特征。对于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特征,文中运用Co-Ni-As质量比三角图对各成因类型金矿床中的黄铁矿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各成因类型金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标型特征。火山热液型、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和卡林型金矿床具有各自不同特征:火山热液型微量元素富含Mo、Sn中温元素,岩浆热液型富含Ti、Cr、Mo、Hg高中低温元素,变质热液型富含Ti、Cr高温元素,卡林型富含Tl(253×10-6)、Hg(547.52×10-6)低温元素,与Au相关的元素也各有区别,火山热液型和岩浆热液型以Se、Te等为特征,变质热液型以Sb,Bi等为特征,卡林型以Hg、Tl、Zn等为特征,主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各类型矿床元素演化趋势各异,含量也各异。Co-Ni-As图显示火山热液和岩浆热液具有相同的分布区(1或2区),而变质热液和卡林型各有自己的分布区(3和4区)。S同位素数据显示各成因类型的S来源于各自的花岗岩、变质岩、沉积岩,δ34S变化范围从浅成低温热液型、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到卡林型依次增大。因此,黄铁矿主微量元素蛛网图、δFe-δS的主量元素投图方法,以及Co-Ni-As微量元素投图方法是良好的黄铁矿成分标型研究方法。我们的研究结果对金矿中黄铁矿标型的研究以及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判别和找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炳才 《江西地质》1995,9(2):103-112
本文通过对大背坞金矿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及主要矿物特征的研究,初步认为该金矿为三阶段成矿模式,即韧性剪切作用使分散金初步富集阶段,韧性剪切作用使金富集成矿阶段和燕山早期岩浆活动造成金的迭加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3.
本溪县杨家堡子金矿赋存于早古生代奥陶系马家沟组及寒武系凤山组内,矿体主要围岩为变质程度轻微的碎屑沉积岩及碳酸盐岩,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金矿物及载金矿物——黄(褐)铁矿均呈稀疏浸染状分布,金成矿与燕山期二长花岗岩关系密切,具有"卡林型"金矿床地质特征。认为杨家堡子金矿是与早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岩性、岩相(变质相)、断裂构造及燕山期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金矿床,对矿体的矿物组合进行分析,初步确定矿化成因应属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经过对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床矿石矿物标型特征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如下规律:1)黄铁矿晶形随成矿阶段而变化,成矿早期和晚期,黄铁矿常常呈立方体,成矿中期以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晶为主;2)贵金属矿物的标型:石英脉型金矿以自然金为主,蚀变岩型金矿则以银金矿为主;在同一成因类型的矿床中,成矿早期见少量自然金,成矿中期在石英-黄铁矿阶段自然金大量出现,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银金矿逐渐增多;成矿晚期,仅有少量自然金;3)金的成色:小秦岭地区以自然金为主,且成色较高,平均在844~937之间;而熊耳山地区由于出现银金矿或碲化物导致金成色相对偏低,平均813~914.形成温度高者金成色亦高,反之则低;另外,金的成色随着成矿作用早晚而变化,石英脉型金矿从早到晚,其成色有968~940~870变化,蚀变岩型则由929~942.7向876.7~899变化.总而言之,金矿物的标型反映的是其形成的物化环境、成矿条件、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在进一步找矿中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国家辉 《地质与资源》1994,3(4):289-292
本文简要论述了桂西北地区超微粒浸染型金矿类型及成因的标型特征,其中包括热液活动方式和期次及热液蚀变,矿体形态、产状、厚度及品位变化,矿石的岩石学、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化学成分以及金的赋存状态等。同时还介绍了可作为该类型金矿的寻找和评价依据的找矿标型特征,如石英、黄铁矿、毒砂及碳酸盐矿物——标型矿物组合,毒砂——标型矿物,以及主要矿物石英、黄铁矿、毒砂、辉锑矿的各种标型特征。  相似文献   

16.
河北张家口金矿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铁矿是张家口金矿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载金矿物。泰文通过对黄铁矿的形态、粒度、成分、晶胞参数及其热电性等矿物标型的详细研究,发现当细粒,立方体与五角十二面体晶形共同出现,含较高的As,Co和Ni,晶胞参数大以及具有较高热电系数值时的黄铁矿含金性好。综合黄铁矿的这些标型特征所蕴藏的成因信息,可以得出:张家口金矿为中深成中高温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7.
猫岭金矿床位于辽宁省盖县境内,地处华北地台东南缘。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辽河群。成矿热液为吕梁期变质热液。金矿化带的展布受基底褶皱构造和剪切带构造控制,矿化类型以含硫化物石英脉型和硫化物细脉浸染型为主,矿石最大特点是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同围岩糜棱岩化千枚岩同时卷入褶曲变形,金主要以裂隙金产于毒砂和磁黄铁矿中。对猫岭金矿床成因的认识,过去许多学者认为,辽南地区的金矿成因均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而猫岭金矿的发现,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辽南地区早元古代可作为一个重要成矿期,揭示了辽南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变质热液含金剪切带型。  相似文献   

18.
刘苏桥  崔天顺 《广西地质》2001,14(4):29-32,36
黄铁矿和石英是大庆岭金矿的主要载金矿物。对黄铁矿和石英的微量元素及其变化,S/Fe值,晶形,热电导型和石英的化学成分,晶胞参数,热发光,包体爆裂及红外光谱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该矿床成因具多元性,为浅成热液矿床;成矿的质来来源具多源性,即有岩浆来源又有地层来源,富金矿物形成于高硫逸度和较氧化的条件,矿体剥蚀深度不大,且具有东低西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湖南西部钨锑金矿床赋存于雪峰弧形构造带之前寒武系浅变质岩系中,受到韧-脆性剪切构造控制,具有明显的地层层位效应。区域变质和动力变形过程中,大规模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变形促使矿源层中的Au活化迁移,连同SiO2,K等活性组分和岩石中的H2O一起形成含金动力变质热液,当其进入伸展型脆韧性剪切带及其剥离构造带、张扭性断裂带时,形成充填交代型含金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研究表明,矿床具有特定的元素共生组合,矿脉(体)沿倾向延伸大且普遍具有侧伏成矿现象,沿控矿构造方向侵入的长英质脉岩带与成矿有一定的联系;载金的硫(砷)化物以富集轻硫同位素为特点,氧化-还原反应是金成矿的主要化学机制等特征性成矿标志。矿床广泛发育中低温热液蚀变,黄铁矿、毒砂矿物和As元素是找金的标型矿物和指示元素。矿床成因主要属于受韧-脆性脆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20.
扎村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嘉文  李有本 《云南地质》1991,10(1):71-104
本文根据兰坪-思茅中生代坳陷地质构造演化并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场,论证本区(巍山金矿带)含矿热液形成与元素迁移富集成矿条件是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扎村金矿床是巍山金矿带中已发现的唯一金矿床,赋存在上三叠统三合洞组层间破碎带的断裂带中。层间破碎带很宽,其内形成上、中、下三“层”矿体。矿体多呈透镜体,少数似层状。矿石以破碎岩型、角砾岩型为主。矿化带虽厚,但品位低。金矿化强弱与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呈正相关。金矿化主要呈微细粒自然金以晶隙金(含粒间金)和裂隙金产出。根据稳定同位素、包裹体、稀土和微量元素等数据分析,含金流体主要与深源的岩浆水(含少量变质水)和地下热(卤)水组成的混合热液有关。成矿温度以230-290℃为主。据水云母Rb/Sr法年龄46.5Ma,成矿时代为喜马拉雅期,可能与同期斑岩的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扎村金矿床系多期、多源、多阶段、多因素迭加而成,据黄铁矿的Co/Ni比值,可判别为从地下卤水到岩浆热液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