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探矿工程》2004,31(5)
全国建筑物纠倾移位、增层加载、基础托换及古建保护学术研讨会正在筹备  本刊讯 由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浙江大学建工学院、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地下工程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等四单位联合发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支持的“全国建筑物纠倾移位、增层加载、基础托换  相似文献   

2.
杜斌  刘祖德  聂向珍  柴丽芳 《岩土力学》2007,28(5):1040-1044
钢管纤维桩工法是建筑物基础托换技术中较为先进和实用的工法。目前在国内托换工程实践领域应用还比较少,现行的相关规范尚未专门涉及。钢管纤维桩工法具有施工快捷,质量可靠,对基础土层及周围建筑物扰动小的特点,特别适合既有建筑物的基础托换工程(特别是旧城改造和古建筑物地基加固工程),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建筑物基础托换技术。文中全面介绍了这种工法的特点、设计以及施工环节,并结合成功的实例,展示了该工法的实际工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托换法适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加固、增层或扩建,以及受修建地下工程、新建工程或深基坑开挖影响的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处理和基础加固。以济宁市人民医院既有建筑物加固为例,说明基础托换应根据既有建筑物具体情况、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向贤礼  隆威  何文君 《探矿工程》2004,31(10):27-28
应用注浆加固理论,通过对地质条件的分析认识,利用注浆托换技术对贵州省都匀市某监狱习艺楼在建工程进行地基处理,达到了增层加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湖北洪山宾馆基坑支护工程采用桩撑与基础托换联合支护技术的设计及施工。实践证明,该基坑支护设计合理,施工技术可靠,成功利用支护桩对临近建筑物的天然基础进行了基础托换,确保了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6.
俞跃平 《矿产与地质》2000,14(2):119-123
针对浙江省奉化市粮食局米厂大米车间、粮库基础托换和锅炉房基础加固工程 ,成功地应用树根桩基础托换技术 ,使沉降和裂缝得到有效控制 ,危房再现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肖春喜  张华  刘泉声 《岩土力学》2004,25(5):835-838
详细地介绍了采用花管注浆的软托换技术,对紧邻边坡的建筑物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对开挖的边坡采取喷锚网结构支护这一技术在工程中的加固机理。实践表明,花管注浆联合喷锚网支护这种复合的加固方法,不仅能对紧邻边坡的建筑物的基础进行托换,还能对边坡进行有效地支护,保证了边坡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其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毓氚  李协  陈福全 《岩土力学》2008,29(6):1535-1539
“软托换”是近年来工程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新概念,其工作原理是根据基坑与既有建筑物的相对位置(距离)、建筑物重量、基土工程性质、可能产生破坏的类型和破坏的范围,以荷载传递和应力转移的原理为指导思想,设计用更少量的托换结构构件来达到防倾、抗倾的目的。以深基坑软托换工程为研究对象,借助Plaxis ver7.2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既有建筑物情况下的深基坑开挖过程采用锚杆静压桩进行软托换设计,并进行有限元模拟,以此来研究软托换对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通过有限元分析可以看出:基坑离既有建筑物的距离、软弱层厚度是影响软托换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科学地利用建筑加层技术解决既有建筑物的扩容,并保证建筑物后续使用安全,同时,更好地实现既有建筑节能,已成为政府和相关企业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既有建筑加层加固改造的同时建筑寿命也得到了延长,建筑寿命的延长是最大的节能。本文重点介绍既有建筑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加层的选择原则、加层形式以及隔震托换技术在加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两座坐落在承载力较低的基础上已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居民楼 ,采用树根桩进行基础托换 ,使基础与树根桩联结为一整体 ,施工效果良好。施工中据原建筑物设置资料 ,在大楼轴线布设桩孔 ,下置钢筋笼 ,用水泥砂浆灌注成桩。树根桩具备对原建筑物影响小、所需施工场地较小、施工方便、可用于不同类型土层 ,施工中不干扰建筑物正常使用等优点 ,在我国南方浅基础下松散地层进行地基加固及浅基础托换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既有建筑物的增层改造工程的发展和技术的日益成熟 ,为了提高原有建筑物地基土强度和变形能力 ,对其基础加固处理也愈加频繁。如何准确有效地评价其地基加固质量及其空间变化的均匀性是关系此类工程安全可靠的重要保证。本文以某一工程为例 ,讨论既有建筑物增层改造工程的地基加固质量的检测和综合评价方法。该建筑物建于 5 0年代 ,原设计为 5层 ,现增层为 6层 ,采用高压注浆方法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2.
张旭东 《探矿工程》2013,40(1):73-75
为解决既有建筑基础加固工程中有限的施工空间和成本控制问题,研究采用了微型钢管灌注桩基础托换技术,实践表明,该技术是一种实用可行的施工方法。介绍了微型钢管灌注桩基础托换技术的机理及施工工艺,并通过工程实例阐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二层砖混结构客房建筑增加五层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安市西北大酒店二层客房增加五层,对地基与结构墙体加固补强,采用预压桩托换及钢筋网片夹板墙法。本工程客房增层竣工后,至今使用三年多,情况正常,满足经营要求,经济效益显著。实践证明加固补强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微型钢管桩和钢筋锚固技术在厂房基础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型钢管桩和钢筋锚固技术对原有旧承台进行托换加固,在国内的基础托换施工中还较少采用,通过对某厂房基础托换加固实践的总结和分析,在工艺、技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施效果较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预压桩基础托换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铜川某厂七层住宅楼地基事故处理基础托换技术用预压桩加固设计方案,地基受力性能好、沉降稳定快、效果可靠、见效快,基础托换是成功的;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提出一种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工程实例,论述了在深基坑开挖中如何对周边建筑物进行超前保护,以的较小的代价取得可靠的安全度。从而可避免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超前托换后的工作程,均未发生不安全的隐患,工程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7.
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预压托换桩与土钉联合支护方法的作用原理,设计方法、施工过程及其工程应用成果。结果表明,对于紧贴既有建筑物的基坑工程,预压托换桩与土钉联合支护是一种有效的支护方法。应用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贾强  张鑫  应惠清 《岩土力学》2009,30(11):3500-3504
桩基础托换法开发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间的施工过程可分为桩基托换前、托换后和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3个工况。施工过程会使既有建筑物地基产生二次沉降变形,由此产生的附加内力会影响到上部结构的安全。为了研究一个3层框架结构建筑物增加一层地下室桩基础托换过程的地基沉降规律,建立了3个工况的ANSYS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通过定义路径的方法,可以得到3个工况的沉降曲线和柱脚处地基的沉降差。从沉降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桩基托换前,地基总的沉降趋势是中间部位柱脚大于周边部位柱脚的“盆式沉降”;桩基础托换后,柱脚处的沉降差进一步增大;土方开挖后,由于下层土被“卸载”,中间部位柱脚处的地基明显回弹,使得中间部位柱脚与周边部位柱脚的沉降差出现了减少的趋势。最大的沉降差出现在桩基托换后土方开挖前,此时由沉降差引起的上部结构的附加弯距可以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求出。  相似文献   

19.
贾强  郑爱萍  张鑫 《岩土力学》2011,32(6):1736-1740
利用微型钢管桩进行基础托换是既有建筑物地下增层改造的有效方法。钢管桩的下端插入到混凝土桩头内,上端与托换承台相连,桩四周的土方开挖后稳定性降低,其受压极限承载力无法按现行规范求出。分别用1:2模型试验和非线性屈曲数值分析的方法得到了钢管桩顶部受压的应力分布和极限承载力,并进一步确定出其计算长度系数和受压稳定性系数。用模型试验求得钢管桩受压稳定性的计算长度系数为0.616,数值分析的结果为0.683,此时钢管处于底端固定、顶端铰接的约束状态。用数值分析得到的钢管桩受压极限承载力偏安全,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巨型圆筒式瓦斯罐倾斜纠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物纠偏是近几年岩土工程热点技术之一,通过峰峰矿务局薛村矿巨型圆筒式瓦斯罐倾斜纠偏成细实例,介绍了射水陶土-浸水-托换综合纠偏的原理,设计,施工,监测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