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正式出台。该《决定》对我国的沙化土地治理提出了分“三步走”的目标,计划到本世纪中叶使全国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这是一场持久的战争,之中循环经济大有可为。防沙治沙,循环经济完全能够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原因有三:第一,目前我国现有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打算用近50年的时间对可治理的部分基本治理,这需要一个总的治理方略或战略决策。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  相似文献   

2.
我国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循环经济概述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 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 出,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 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 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 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型增长学的 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 发展经济。其理论基础是工业生态 学。它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  相似文献   

3.
荥阳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构想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区域循环经济规划不同之处,认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更为重视的是以循环经济理念规划、设计社会经济发展轨迹,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其发展重点首先是资源减量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等。针对荥阳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目标、重点方向、基本框架与发展模式、空间布局,并制定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从能值流量、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和综合指数5个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10年陕北资源型城市榆林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榆林自然资源丰富,能值自给率达99%以上,属于资源输出型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立在大量消耗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基础上,仍沿袭着高资源消耗、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系统的资源循环利用率(RRR)逐年增长,但可持续发展指数(ESI)、改进的可持续发展指数(SDI)、循环经济能值指数(EREI)、生态效率指数(UEI)逐年下降.基于循环经济的“3+1”模式,今后榆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加大引入外界能值力度,促进能值的合理流动;依托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型,提高输入能值利用效率和废弃物资源化效率;进一步开发可更新资源,促使区域产业系统的生态化转向.  相似文献   

5.
陈砺 《西部资源》2014,(2):206-208
由于煤矿的生命周期严格地受到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储量限制,一旦资源枯竭,依煤而兴的城市和地区也就面临衰退和经济转型。循环经济体系是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体系。通过高效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建设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国民经济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和煤炭产销第一大省,内蒙古境内矿区众多,拥有乌海等一批煤炭资源型城市,矿区地质环境和历史遗留地质环境问题严重,矿山废弃地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是治理的重点。矿山公园的建立是我国煤矿山灾害治理和地质环境保护以及矿业旅游资源开发的一项新举措,更是企业和城市转型的新思维,是不可再生的重要矿业遗迹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永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长期以资源消耗来带动经济增长,使得甘肃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甘肃一直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循环经济评价是对循环经济实施效果的评价,也是循环经济改进的重要依据,基于"减量化、再循环、资源化"的原则,从资源效率、污染减排、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理想点法及OWA算子多属性组合赋权法对2003—2009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甘肃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所做出的重大战略性决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推进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温家宝总理也要求:“要重点抓好节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  相似文献   

8.
辽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资源之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辽河口湿地土壤、水、生物、矿产等资源的掠夺越来越严重,湿地资源过度开发,湿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失衡。因此,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辽河口湿地资源并实现良性的生态循环经济,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可持续性评价目标提出了建立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的5大评价标准: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承受力,在此基础上探讨了3种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理念下新型稻米加工企业产业链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国目前稻米加工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稻米加工业精深加工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构建稻米加工业新型产业链的思路,并以具体的稻米加工企业为案例,对稻米加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分析,为同类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杨宇  张小雷  雷军  董雯 《地理科学》2010,30(3):363-369
围绕资源规模和供给能力,资源开发对经济的支撑力、人类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3个维度,构建基于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型,将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分为可持续发展、基本可持续发展、基本不可持续发展、不可持续发展4个类型,并提出了评价模式与评价方法,通过指标体系对乌昌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乌昌地区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发展类型的结论。对以资源开发利用为支撑的区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认为优势资本转换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最终途径,并从规范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发展循环经济、引导资源型产业郊区化、培育接续产业4个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模式的区域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慈福义  陈烈 《地理科学》2006,26(3):273-276
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新经济, 是以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发展模式,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地理学应加强对循环经济模式的区域研究。循环经济模式的5 种基本类型包括:①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提高的模式;②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保持不变的模式;③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但大于零的模式;④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且等于零的模式;⑤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且小于零的模式。认清循环经济不同类型模式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循环经济的"多赢",正确选择合适的循环经济模式。认为循环经济模式存在空间差异规律包括环境质量"U"字型分布规律和环境质量地区差距的倒"U"字型规律,在近期缩小中国三大经济地带之间环境质量的差距是不现实的,应通过因地制宜地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减缓三大经济地带环境质量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建设项目环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项目是落实循环经济的有效载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建立了一套操作性强、适用于建设项目环评的循环经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建设项目环评和 "三同时"制度中推动循环经济的落实。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社会经济发展、资源能源效率、生态环境效益和循环特征4个专题要素,并将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应用于深圳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As a mega-city constrained by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Beijing has developed a leading service sector, and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service sector circular economy in this major global city. Here, we establish an indicator system including internal subsystem (economic production, resources consumption, waste emissions, and waste recycling), external subsystem (industry correlation) and mutualistic subsystem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use AHP modeling to evaluate the period from 2000 to 2013. We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sector circular economy in Beijing experienced an increase from 2000 to 2008, then a decrease from 2009 to 2013. This change mainly resulted from the decrease in Beijing’s GDP following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The internal subsystem greatly influences the service sector circular economy:synthetic weight of economic production, resource consumption, waste emissions and waste recycling was 0.367,0.136,0.136 and 0.075, respectively. Within the external subsystem, industrial correlation has a weak connection with Beijing’s service sector circular economy with asynthetic weight of 0.143, this result illustrat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sector circular economy has an intimat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cities or provinces around Beijing, such as Tianjin and Hebei. As are presentative of the mutualistic subsystem, society development has a positive nexus with the service sector circular economy with asynthetic weight of 0.143, prov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sector circular economy can improve the service sector employment ratio in Beijing. We conclude with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develop the service sector circular economy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14.
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构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随着旅游经济的迅速增长,旅游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解决这种矛盾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应构建企业、产业、区域和社会不同层次上的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将各层面上的旅游经济运行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为保障、促进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应建立完善的旅游循环经济法规体系、经济政策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实现旅游地经济、社会、环境三赢,最终实现可持发展发展目标最佳方式,建立旅游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旅游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考核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效果的定量评价工具。在遵循构建原则和按照构建方法思路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管理、资源和环境5个控制层面构建旅游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普者黑旅游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价,建立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是可行的和可操作的。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52,自引:7,他引:152  
毛汉英 《地理研究》1996,15(4):16-23
山东省作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无论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还是从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及环境问题,在全国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与典型性,可作为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探讨了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山东省实施跨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非密集地区城乡发展的空间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斌  曾菊新  罗静 《地理科学》2007,27(3):296-303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中国城镇非密集地区的"边缘化";城乡互动发展模式是城镇非密集地区城乡发展的理性选择;通过空间结构创新能够有效推动城乡互动发展。空间福利经济学研究空间消费形态与空间效用分配之间的关系;基于空间福利经济学的区域空间结构创新意在寻求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态优化和层次提升,以实现空间公平与总体效率兼容发展。在中国城镇非密集地区城乡发展的空间创新过程中,政府的空间安排塑造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架构,企业的区位选择构成区域空间结构创新的基本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8.
广州民营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中权 《热带地理》2007,27(6):538-542
采用1995-2004年广州各区私营经济和个体工商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广州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高度相关,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其区域经济相对较弱,发展迅速的地区则较强;(2)近10年来民营经济在各区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重要原因。为了实现民营经济的区域协调,需要对其发展实施区域调控;打破区域界限和所有制界限,在更大范围实现民营资源的配置与优化,实现产业的转移与延伸;借鉴上海青浦模式,引入循环经济思想,建立民营经济开发区,以克服中小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劣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对中国经济的瓶颈作用越来越强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资源环境现状面临严峻挑战。中国虽然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资源量少、结构失衡,多年来以资源环境的大量投入不仅严重破坏了资源基础,更加重了环境恶化的趋势。总体来看,目前中国在资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主要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过关、生产集约程度不足、生产和消费失衡以及生产与资源分布不吻合、资源管理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要维持未来中国资源的有效供给,需要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从宏观到微观的统一管理机制,强化机制的综合协调功能,因此我国资源节约型经济的基本模式应是:((消费节省+生产集约)×(政府干预+市场调节))×科技教育。为此,中国资源节约战略可以考虑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国家资源加工深度化进程、加强资源管理和提高环保意识等措施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