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运用通督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体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8d,观察2组疼痛评估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并比较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14/15),对照组为80.00%(12/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RI、PP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背俞穴拔罐治疗轻中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和背俞穴拔罐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8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MSE、Barthel指数总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背俞穴拔罐法能有效改善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症征、认知能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放血联合推拿治疗哺乳期早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 例哺乳期早期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放血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克洛胶囊治疗。治疗3 d后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和血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占比(NEU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3%(32/35),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WBC、NEUT和CR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放血联合推拿治疗哺乳期乳腺炎早期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委中穴不同针刺手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石氏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2组主穴取委中、肾俞、大肠俞、阿是穴,配穴取膈俞。2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1周后复诊。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复诊时腰椎功能评分量表(JOA)评分、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评价安全性和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37/40),对照组为77.5%(3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VAS评分治疗后、复诊时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间节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氏针刺法针刺委中穴治疗血瘀型LDH急性发作,相对于常规针刺法,在提高腰椎功能、缓解疼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为主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穴透刺疗法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并于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5.0%,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oC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组间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透刺联合常规针刺可有效地改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激痛点刺络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 例中风后肩痛患者根据就诊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激痛点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1个月的肩部疼痛程度、活动程度及生活质量情况,根据临床症状的恢复情况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治疗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常规针刺基础上配合激痛点刺络放血疗法,能有效缓解中风后肩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且远期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M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MAD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治疗组给予黛力新加针刺董氏奇穴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2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观察2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对照组为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AMA评分、HAMD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合黛力新治疗MAD疗效优于单用黛力新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0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医刺络拔罐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综合疗效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Fuga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arth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刺络拔罐可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感觉能力及生活能力,减轻神经缺损程度,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2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关利窍针刺法,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标准吞咽功能评定表评分和吞咽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27/30),对照组为83.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标准吞咽功能评定表评分、吞咽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肺俞、膈俞穴刺络拔罐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风热型急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肺俞、膈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依巴斯汀治疗。2组均治疗10d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1%,对照组为76.1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16.67%,对照组为4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俞、膈俞穴刺络拔罐对风热型急性荨麻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瘙痒、皮疹等症状,且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具有良好的远期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2组患者均予以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背俞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4d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0%,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背俞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六阳经首尾穴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急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2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六阳经首尾穴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量表(FMA)评分和牛津残障量表(OHS)评分,以及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脑血流灌注参数(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高峰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2、4周后NIHSS、BI、FMA、OH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节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高峰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以及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选择针刺六阳经首尾穴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减轻残障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面部五脏分区对应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根据面部五脏分区理论和痤疮皮损部位选择对应的背俞穴进行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大椎穴刺络拔罐治疗。观察皮损积分,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皮损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痤疮生长部位与对应的五脏背俞穴关系密切,根据面部五脏分区理论选择相应背俞穴刺络拔罐是治疗痤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背俞穴埋线法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月经先后无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背俞穴埋线治疗,对照1组采用常规腹部腧穴埋线治疗,对照组2采用背俞穴针刺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4个月经周期,比较3组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93.33%(14/15)、73.33%(11/15)、66.67%(10/15),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采用背俞穴埋线法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徒手冲击疗法联合局部针刺运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与可行性。方法:将60 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徒手冲击疗法联合局部针刺运动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骨关节指数(WOMAC)。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4%(28/30),对照组为83.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WOMAC各项指标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徒手冲击疗法联合局部针刺运动疗法能改善KOA患者的疗效,且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治疗频发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 例频发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治疗组予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头痛指数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脱落3 例(其中治疗组1 例、对照组2 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7%(30/31),对照组为93.33%(28/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头痛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疗法治疗频发性紧张型头痛较常规针刺疗效更佳,可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能力(ADL)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出现感觉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结合运动、感觉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结果:2组感觉、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能改善脑卒中后产生的感觉障碍,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优于对照组的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肩关节活动情况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肩周炎,能有效提高肩关节活动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