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松辽盆地深层储层砂岩中岩屑成分主要为火山岩岩屑,体积分数最高可达60%。填隙物主要为凝灰质杂基和成岩期后的钙质及硅质胶结物,体积分数在11%~19%。其形成环境主要为陆相断陷盆地的河流、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岩石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普遍低,而储层物性通常却很好。孔隙铸体、岩石薄片和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富火山岩岩屑储层岩石的物性受碎屑成分、填隙物和成岩流体3个因素影响,其中火山岩碎屑在埋藏成岩作用中易于形成的次生孔隙是改善储层物性的主要原因。岩屑砂岩与储层物性相关的主要成岩后生变化有:(1)埋藏压实作用使碎屑岩原生孔隙大量减少;(2)溶蚀、脱玻化、次生矿物的生成和重结晶等成岩作用的总效应导致孔隙增加;(3)成岩流体改造和蚀变作用使火山碎屑物质形成大量次生孔隙,从而改善了砂岩储层的物性。  相似文献   

2.
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山西组二段—下石盒子组八段储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与物性特征、胶结物种类及成岩作用特点的详细研究表明:山西组二段—下石盒子组八段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大部分是与胶结物和泥质杂基有关的微孔隙,也是造成研究区砂岩储层低孔低渗的内在原因之一。砂岩主要的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溶解作用。压实作用是成岩早期导致砂岩储层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胶结作用包括硅质胶结、钙质胶结和粘土矿物胶结,硅质胶结对储层物性的贡献大于其他胶结类型,方解石是造成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煤系地层埋藏后提供的酸性孔隙流体造成早期长石和方解石的溶蚀溶解,形成次生孔隙,对早期储层物性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但由于后期强烈的方解石胶结作用而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3.
川中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六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六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的大套砂岩复合体沉积,以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为主;孔隙度主要分布在3%~15%之间,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1×10-3~1×10-3μm2之间。主、次分流河道为该区有效储层,复合砂体内渗透层与致密层交互分布形成了复杂的储层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成岩作用分析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认为,物源成分的不同影响储层发育富集区的分布,沉积演化特征控制储层发育层段,沉积微相控制层内非均质性。在煤系地层酸性环境下,强烈压实作用是形成普遍低渗的主要原因。主分流河道沉积的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次生孔隙较发育,是主要的储层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淮南煤田煤系致密砂岩气赋存,通过测井解释成果分析,深入剖析了淮南煤田煤系砂岩气的含气性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煤田砂岩气主要赋存于二叠系煤系地层的粉砂岩中,不同钻孔显示砂岩气储层层数不等,潘三矿没有砂岩气储层,丁集矿致密砂岩气储层从含气层-气水同层-低产气层-气层的层数从4层到至9层,含气层数及富气差异程度明显,石炭系没有明显含气储层,没有砂岩气赋存;研究区二叠系砂岩气与煤系其它类型成因气存在5种共生组合关系:顶部页岩气向下运移形成砂岩气、底部煤层气向上运移形成砂岩气、顶底部页岩气向中间砂体运移形成砂岩气、顶部煤层气和底部页岩气向中间砂体运移形成砂岩气、底部页岩气向上运移形成砂岩气。  相似文献   

5.
长6油层组储集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粒度较细,分选中等偏差,填隙物主要为碳酸盐矿物和粘土矿物。砂岩的物质组成影响着其储层性能,储层物性随着石英含量的增加而变好,而随着岩屑含量的增加而变差。砂岩中长石的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填隙物的含量越大,则孔隙喉道堵塞和充填的程度增加,导致储层物性变差。  相似文献   

6.
尤丽  刘立  彭晓蕾  曲希玉 《世界地质》2007,26(2):218-223
黑龙江鸡西盆地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是主要的含煤系地层,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溶解作用及交代作用等,露头砂岩经历了表生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储层砂岩物性差的重要原因,二者相比,前者对该区孔隙度减少贡献更大。对比露头砂岩与岩芯砂岩,露头砂岩的储层物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汭水河露头剖面延长组长9-长7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例,重点讨论三级层序界面上下的砂岩储层成岩特征。通过大量的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实验分析,发现、汭水河延长组露头剖面层序界面对砂岩储层成岩具有控制作用,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内填隙物以浊沸石为主,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内以方沸石为主,孔隙主要为溶蚀填隙物形成的次生孔隙,界面之上面孔率好于界面之下的面孔率,有利于储层发育。  相似文献   

8.
由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不断俯冲,在钦敦-睡宝盆地的中部形成南北向断续分布的火山岛弧。自白垩纪至中新世,岛弧带的火山喷发整体较为连续,并经历了4个演化时期。由于岛弧带相距周围的区域物源较远,沉积物供给相对不足,火山喷发强烈时形成的火山碎屑物会成为其附近区域的主要物源。岛弧带的火山活动不仅改变沉积体系的物质组成,还对沉积体系的展布起到阻挡作用,并在其周围形成新的沉积体系。宽缓的海岸平原-滨浅海沉积背景使盆地具备形成沼泽的先天条件,在偏离岛弧带不受火山活动影响的地区能够发育大范围的煤系地层,而在受火山活动影响的岛弧带内只发育小范围的煤系地层。由于持续的火山活动对优质储层的形成不利,应尽量避免在火山影响范围较大的地区寻找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9.
南屯组是贝中次凹重要的勘探层位,其储层中发育火山碎屑岩。运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茜素红染色等技术方法,系统分析了贝中次凹南屯组的成岩作用特征及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储层岩石类型包括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和砂岩。储层经历了较强的成岩作用,综合分析有机质成熟度、黏土矿物组合和自生矿物组合等参数,将南屯组成岩阶段划分为中成岩A期。以影响储层物性的主控成岩作用及其强度将南屯组划分为压实相、胶结相和溶解相3种成岩相类型,其中溶解相对储集空间发育最有利。优质储层控制因素包括:①发育优势沉积相-扇三角洲前缘;②溶解作用改善储集性能,包括长石、岩屑、方解石胶结物和凝灰质填隙物的溶解,其中凝灰质填隙物的溶解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汭水河露头剖面延长组长9-长7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例,重点讨论三级层序界面上下的砂岩储层成岩特征.通过大量的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实验分析,发现汭水河延长组露头剖面层序界面对砂岩储层成岩具有控制作用,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内填隙物以浊沸石为主,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内以方沸石为主,孔隙主要为溶蚀填隙物形成的次生孔隙,界面之上面孔率好于界面之下的面孔率,有利于储层发育.  相似文献   

11.
苏里格庙地区凝灰质溶蚀作用及其对煤成气储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煤成气储层非均质性明显,次生孔隙发育,砂岩中含有大量不稳定凝灰质填隙物。溶蚀模拟实验表明,在酸性水环境中,凝灰质填隙物发生明显溶蚀,并且酸性介质浓度越高溶蚀作用越强烈。在有残余粒间孔隙或裂缝沟通的较开放环境里凝灰质填隙物溶蚀作用强烈;而在较封闭的环境中,溶蚀作用不能充分进行,凝灰质填隙物保存较好。凝灰质填隙物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改善了煤成气储层的储集性能;但由于异地胶结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煤成气储层的整体连通性,这是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煤成气储层强非均质性和低渗透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野外地质调查、岩芯描述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通化盆地亨通山组的沉积相类型、沉积环境及演化进行研究,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水下扇、浅湖-半深湖和火山机构5个沉积相类型,并分析了沉积相展布特征。根据孔隙度、渗透率和压汞分析,确定亨通山组储层发育的岩性,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凝灰质砂岩、凝灰岩和凝灰熔岩,确定储层为特低孔-低孔、超低渗透储层。研究认为亨通山组储层发育的有利沉积相为水下扇相和火山岩相。原生孔隙发育,保证了石油注入时的条件。后期受到较大的埋深、火山物质和成岩改造,虽然有一定的溶蚀孔隙出现,但原生孔隙破坏和大量的黏土矿物生成,堵塞了吼道,导致储层物性差。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综合利用岩心分析、铸体薄片、电镜扫描和压汞法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蟠龙油田216井区延长组长2和长6段储层岩石特征、孔隙结构、面孔率等进行了分析,评价了长2和长6段储层物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长2段与长6段的砂岩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很少见到长石岩屑砂岩与岩屑砂岩。2)在长2段中的填隙物主要是自生矿物,而长6段中主要填隙物是胶结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是粒间孔和溶孔。3)长2的储集体属于中等孔喉分选,孔喉的连通性相对较差;长6的孔隙结构相差较大,大多为中小孔以及微细-细喉道,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至特低孔特低渗储层。4)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格架内的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发育石英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牛毛毡砂岩”、黑色石英砂岩等五种砂岩类型。这些砂岩具有成份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中—低、以正粒序为主、粒级普遍为中粗粒、储层填隙物类型多、含量变化大的特点。经历了三个重要成岩阶段:早成岩压实期—原生孔隙大量破坏损失期,中成岩A期—有机酸溶蚀—次生孔隙发育期,中成岩B期—埋藏压溶再胶结成岩期。在SQ8主要发育压溶、高岭石溶蚀、石英次生加大等成岩作用。SQ11主要发育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成岩作用。成岩相可分为三级五类,即Ⅰ强压溶—石英加大相;Ⅱ压溶—碳酸盐溶蚀—高岭石交代相及溶蚀—弱杂基充填—高岭石交代相;Ⅲ强压实—粘土胶结相及强压实—碳酸盐胶结、交代相。区内储层整体为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以发育次生孔隙为主,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孔,原生孔隙较少保留。通过对沉积砂体展布、储层成岩相类型及储集性能的综合分析,对有利的储层分布区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东北地区侏罗系火山—沉积序列与储盖组合等地质特征,进一步评价深层油气勘探潜力,本文基于勘探现状,利用露头调查、钻测井对比、岩芯观察、结合地震解释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侏罗纪盆地构造背景,认为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和盆地性质.早—中侏罗世为受控于蒙古-额霍茨克造山作用的挤压型断陷-坳陷盆地,受到了...  相似文献   

16.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溶蚀实验等多种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二叠系砂岩填隙物进行了成份和成岩演化分析,认为砂岩中的填隙物主要为凝灰质填隙物,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粘土矿物。在有残余粒间孔隙或裂缝沟通的较开放性水环境里,凝灰质填隙物蚀变程度强,Si、Al、K、Na及Ca等离子因活性不同而发生分异,蚀变为“脏”高岭石及硅质团块等产物;封闭环境下,凝灰质填隙物保存完好,偏光显微镜下显示出似非晶态波状消光,活性强的K、Na元素含量仍然很高。凝灰质填隙物分异过程中,可以产生一定数量的溶蚀孔隙及晶间孔隙,砂岩储集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对声波时差异常带砂岩进行大量的铸体薄片观察,证实了本区砂岩粒间溶蚀孔隙发育,凝灰质填隙物发生了强烈溶蚀。综合分析26口井的资料,发现垂向上凝灰质填隙物溶蚀强度呈箱型展布,箱内“脏”高岭石及溶蚀孔隙发育,箱顶部凝灰质填隙物含量高,保存好,并缺少“脏”高岭石团块出现。  相似文献   

17.
对鲁西地区石炭二叠纪煤系火山碎屑岩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山碎屑物质以晶屑最为常见,常见的火山碎屑岩有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灰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粉砂岩。还对在太原组煤层中发现的宇宙尘形貌及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经与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比,认为研究区宇宙尘为Si质玻璃球。提出了研究区石炭纪曾发生过火山地质事件、天体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18.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白垩系南屯组和铜体庙组凝灰质砂岩、凝灰质泥岩、沉凝灰岩和凝灰岩储层是该区主要产层。油气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大量碱性矿物组合如柯绿泥石、钠板石、碳钠铝石、方沸石、绿磷石、铈褐帘石、铁绿泥石等的存在,证明发生了大规模碱性溶解和交代作用。晶屑、玻屑、长石和粘土等填隙物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解现象。研究表明,次生孔隙是凝灰质储层大规模碱交代作用的结果,预示盆地深部存在油气储集空间并富集油气。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砂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为预测优质储层提供依据。文章以东濮凹陷庆古3井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XRD、核磁共振冻融法及三束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联用等综合分析,研究了东濮凹陷二叠系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砂岩以岩屑长石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孔隙度值介于0.2%~12.8%,渗透率值介于0.0016~5.7 mD,属于特低孔致密型储层。溶蚀残余粒间孔、粒内溶蚀孔、晶间孔是东濮凹陷主要发育的孔隙类型,储集空间都是次生成因,各层段几乎未见原生孔隙留存,裂缝相对不发育。次生孔隙主要由长石颗粒和岩屑(包括凝灰质)溶蚀形成,在石千峰组和下石盒子组储层中较为常见。优质储层受沉积相、岩性和成岩作用的控制,石千峰组砂岩属于内陆河流相沉积,砂体发育,是东濮凹陷上古生界最有利的储集层系,长石的溶蚀是石千峰组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下石盒子组属于三角洲沉积,由于沉积时期火山作用,导致大量的凝灰质沉积,凝灰质蚀变形成的高岭石晶间孔是该层储层形成的重要机制。山西组主要三角洲沉积,也是主要成煤期,煤系酸性流体导致溶蚀,但强烈的石英次生加大使砂岩致密化。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庆深气田深层火山岩储层储集性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冯子辉  邵红梅  童英 《地质学报》2008,82(6):760-768
松辽盆地庆深气田深层火山岩主要岩石类型为流纹岩、熔结凝灰岩、凝灰岩、火山集块岩、安山岩、英安岩和粗面岩,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其主要储气岩为流纹岩和凝灰岩,与国内其他含油气盆地的火山岩储层明显不同。其原生孔隙受岩性、岩相控制,后期的成岩改造作用,包括构造活动、风化淋滤、溶蚀作用、脱玻化作用决定了火山岩次生孔隙发育程度,尤其是溶蚀作用,它是决定原生孔隙不发育火山岩能否成为有效储层的关键因素。不同地区火山岩储层的发育状况与火山岩所处的位置有关。火山机构多沿断裂带分布,火山口附近多种岩相叠合区和近火山口爆发相和喷溢相叠合区的储层物性较好,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