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息共享的关键是信息的标准化,建立完善、合理的流域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对于建立流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以及基于数据库的信息存储、管理、使用和共享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以“数字黄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黄河流域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方案的制定为例,尝试探讨流域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鄱阳湖流域湿地的多样性和时空复杂性的特点,采用先进的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9i和空间数据库引擎ArcSDE9建立包含DLG、DOM、DEM和专题数据的多尺度无缝空间数据库,并在ArcEngine组件库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C/S模式的鄱阳湖流域湿地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3.
针对汾河流域存在的生态问题,探讨了基于GIS技术的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开发平台、技术路线、数据库结构和实现的功能。在详细分析了用户的需求后,结合山西省政府实施"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中的要求,以ArcGIS为开发平台,VB与ArcObjects组件相结合,研制了实用的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汾河流域的规划管理及水利、环保、林业、国土、农牧等专题数据的统计、查询、分析,同时可提供相应的图文资料。  相似文献   

4.
文章概述了漓江流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流域水灾频繁、水环境污染的成因,指出了流域森林结构欠合理,调蓄能力不足,导致了流域洪涝、干旱频繁,枯水期长,水资源短缺;流域生活与生产排污,造成枯水期水污染。因而需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绿化、兴修水利工程、实施节水技术、严格管理、科学调配水资源等综合举措,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太子河流域是华北地台区本溪组最发育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典型剖面分析入手,对本溪期的沉积相进行分析讨论。本溪的牛心台剖面海相层位出现最早,晚期出现浅水生物碎屑滩沉积,底部之滨海湖沼相中的铝土矿厚度大品位高;大葫芦套村剖面以泥岩广泛发育,且灰岩层数多而薄为特征,代表滨海平原湖泊的沉积;田师付太平沟剖面以下部发育一完整的三角洲沉积而有别于其它地区;在最北部的暖河子剖面,下部为滨岸冲积平原的沉积,代表了近陆环境中的沉积。本溪期沉积可分为两个演化阶段,早期沉积受古地形的制约,为一填平补齐作用,沉积环境主要为滨岸冲积平原、滨海湖泊、沼泽以及三角洲;晚期是随着海侵范围的扩大和地形差异的缩小,基本上为一海湾—泻湖环境,但局部有浅水生物碎屑滩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坚持流域综合管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鄱阳湖流域曾出现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和水旱灾害频繁等问题,积极探索流域综合管理的机制与方法,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治理工程",有步骤地进行生态环境整治和建设,把治山治水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努力使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结合起来。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打造出一个"绿色江西",提高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入新世纪以来,提出的"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思路,在继续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了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DEM提取流域水系河源的最小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以水文模型提取流域水系已成为水文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用DEM提取流域水系的方法不能解决流域水系唯一性的问题。故本文在没有流域纸质水系图或遥感数据的前提下,提出以DEM提取流域水系的河源最小误差法,即通过建立实际河源与提取水系河源两点之间的距离误差与网格数大小的相互关系,以两点之间误差最小为原则解决流域水系提取唯一性问题。以晋江流域为例,30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数据,采用河源最小误差法提取了晋江流域水系。结果表明,最小河流长度为42m时,实际河源与提取水系河源的距离误差达到最小,相应的晋江流域的水系分维值为1.389,表明该法是提取流域水系较合理可行的算法。  相似文献   

8.
阿克苏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动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0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阿克苏河流域1990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现状,研究了1990~2000年间阿克苏河流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揭示了该流域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空间变化的方向,阐明了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同时,建议加强阿克苏河流域水资源的设施建设和治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黑马渠沟流域滑坡较发育 ,密度达 9.4个 /km2 ,目前 ,滑坡及滑坡型泥石流灾害已成为制约卢氏县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从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等环境条件入手 ,分析了滑坡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并针对滑坡的类型特征及危害方式 ,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根据《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遥感影像解译》项目的实际需要,在青海湖流域开展了野外调查工作。 此次调查范围涉及青海省海西、海北、海南3州和天峻、刚察、海晏和共和4县。调查中,技术人员利用GPS进行实地打点,详细记录了实地的地表覆盖情况,并拍摄了大量的实地景观照片。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根据《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遥感影像解译》项目的实际需要,在青海湖流域开展了野外调查工作。 此次调查范围涉及青海省海西、海北、海南3州和天峻、刚察、海晏和共和4县。调查中,技术人员利用GPS进行实地打点,详细记录了实地的地表覆盖情况,并拍摄了大量的实地景观照片。  相似文献   

12.
在遥感和GIS支持下,提取了湘江流域2004年、2013年土地利用信息。以土地利用、经济社会、气候环境指标等为因子,采用质心聚类法,对湘江流域各类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社会环境因素的关系,及其异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湘江流域各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可以分为三类:中速变化型、快速变化型和慢速变化型;(2)共同特征为:这三类的雷达统计图基本都呈"扇形",固定资产投资变化率最大,故"扇柄"的端头较尖,其他指标变化率小,故"扇头"较圆。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减少是主线,水域、未利用地和林地呈上下波动的变化趋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土地利用变化起决定性作用;气候环境、人类活动及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利用变化。(3)不同之处为:三类变化率雷达图分别呈"水滴状""犄角状"和"流星状"。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变化幅度较大,耕地、水域和林地波动幅度较小。建设用地和耕地变化趋势主要由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决定,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对未利用地的影响较明显,水域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较大,人类活动和政策对林地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揭示了湘江流域土地利用交替转化规律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社会、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广西龙江流域水环境状况及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江流域是西南岩溶区一个典型的水文盆地。由于降水丰沛 ,地下水、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 ,但受工矿企业废水的污染 ,龙江河水在枯水季节已基本失去了作为人畜饮用水水源的功能 ,沿江许多城镇人畜饮用水困难。在水资源十分丰富的西南岩溶区 ,类似的许多沿江城市出现水质性缺水 ,给水文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认为以一定规模的水文盆地为基本单元 ,以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可利用性的综合评价为出发点 ,有针对性开展缺水城镇及岩溶干旱片的供水论证及地下水生态环境调查 ,是新一轮水文地质工作的重点 ,也是基础性公益性水工环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恐龙追踪--写在黑龙江省嘉荫恐龙化石发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 《国土资源》2003,(5):51-53
一条大河,波澜壮阔;百派归江,浩茫茫万里泽国。这就是古黑龙江流域。  相似文献   

15.
Rainfall resource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especially to eastern Jianghuai watershed which is now facing serious challenge of water shortage.Based on the observational records covering the period from 1957 to 1999,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changing over eastern JiangHuai watershed and its connection to sediment discharge in Chibe River valley were studied using tendency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 show that the rainfall in this area had a declining tendency in Spring at a rate of -21.2mm/10a,annual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was increasing at the rate of 10.6mm/10a and 14.8mm/10a.The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sediment discharge correlated most closely with runoffs and the frequency of the rainstorm with a daily precipitation of 50-100mm,on the second place,with the number of rainy days.In addition,the paper suggests the major countermeasur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of soil and water losses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6.
Under global climate change, drough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natural hazards, aff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 ment and human life. Drought can be categorized as meteorological, agricultural, hydrological or socio-economic drought. Among 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drought, hydrological drought, especially streamflow drought, has been given more attention by local govern- ments, researchers and the public in recent years. Identifying the occurrence of streamflow drought and issuing early warning can pro- vide timely information for effectiv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streamflow drought is detected by using the Standard- ized Runoff Index, whereas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s detected by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fre- quency, magnitude, onset and duration are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impact of meteorological drought on streamflow drough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Jinghe River Basin in Northwest China, mainly providing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 Eleven meteorological droughts and six streamflow droughts were indicated during 1970 and 1990 after pooling using Inter-event time and volume Criterion method. 2) Streamflow drought in the Jinghe River Basin lagged meteorological drought for about 127 days. 3) The frequency of streamflow drought in Jinghe River Basin was less than meteorological drought. However,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streamflow drought is longer. 4) The magnitude of streamflow drought is greater than meteorological drought. These results not only play an important theo- retical role in understa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drought categories, but also hav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streamflow drought mitigation and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7.
《浙江国土资源》2013,(10):F0004-F0004
一、规划依据 国家发改委《全国中型水库建设规划》(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发改经[2008]627号)、《钱塘江流域综合规划》、《钱塘江流域防洪规划》、《诸暨市域总体规划》、《诸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05年3月诸暨市政府批复,诸政发[2005]20号)。 二、项目概况  相似文献   

18.
流域编码是以子流域划分进行流域相关研究的重要内容。Pfafstetter 流域编码以编码唯一、顾及流域拓扑关系及编码效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本文在流域相关研究的分析范围不断增大、数据精度越来越高的需求背景下,以Pfafstetter 编码为基础,对流域编码并行化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Pfafstetter 编码不全面和码位不一致的问题,改进了Pfafstetter 编码规则;然后,从数据并行的角度,讨论了并行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划分及并行化策略,进而设计了流域编码并行算法;最后,利用长江中上游流域SRTM数据,在集群系统上对流域编码并行算法的正确性和并行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实现的流域编码并行算法可获取与实际较为一致的计算结果,且提高了编码计算效率,可为基于子流域划分的流域分析并行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Satluj Valley is known to have a history of landslides and related mass movement activities since the geological times.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settings combined with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constitute a propensity towards slope failure.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the area witnessed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athropogenic pressure,mainly due to the exploitation of hydropower potential,changing landuse pattern and population growth. In addition,a shift of the climatic patterns in the form of larger area fall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rains was observed. These natural as well as anthropogenic changes in the area have resulted in increased spatial coverage of landslide in the area. This paper documents these changes during 1990~2006.  相似文献   

20.
潜在蒸发作为研究蒸发及区域水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模拟结果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具有重要影响。利用 2000-2009年“黑河流域每日四次常规气象观测数据集”所提供的12个气象站点的潜在蒸发数据,对黑河流域潜在蒸发量进行模拟。首先针对潜在蒸发的特点,分析影响研究区域潜在蒸发的气象因素、地理及地形因素,使用多项式回归和逐步回归的方法对研究区域潜在蒸发进行了背景趋势模拟,选出影响潜在蒸发的最优影响因素组合,在此基础上采用高精度曲面建模(HASM)方法,结合站点实测数据,对去掉趋势后的残差进行精度修正。本文使用kriging法、IDW法和Spline法插值所得潜在蒸发数据,以及“黑河流域1980-2010年3 km 6 h模拟气象强迫数据”作为对照,比较验证模拟精度。模拟结果表明:HASM方法模拟精度最高,模拟结果分布合理,表明该方法在潜在蒸发模拟中具有应用前景。该方法所得到的潜在蒸发数据可作为基础地理数据供相关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