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S震相幅值比判据对低震级地震事件的适用性检验c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常周  靳平  王红春 《地震学报》2007,29(5):521-528
基于中国新疆及中亚地区大量天然地震和地下爆炸,检验了较大震级情况下得到的区域P/S震相幅值比识别判据对低震级地震事件的适用性. 分析结果表明,对较大震级地震事件具有较好识别效果的P/S震相幅值比判据对低震级事件同样适用,而且对低震级事件也具有与较大震级事件大致相当的识别效果. 据WMQ、BLK、MUL和MAK台的25个识别效果较好的P/S震相幅值比判据统计, 大于ML3.5和ML3.5以下地震事件的误识率之差约为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DEMETER卫星运行约6.5年总离子浓度数据和期间全球发生Mw 4.8以上地震参数,自动检测距震中1500 km范围内、震前15天出现电离层扰动,统计电离层扰动异常随地震临近在时间、空间上的演化特征以及异常变化幅度随震级变化规律.数据处理过程中通过控制K_p指数以去掉部分因太阳活动引起的电离层扰动.统计结果显示,地震探测率及电离层响应异常幅度随震级增大而增高.大地震能引起强电离层扰动,扰动幅度可超过背景值1倍以上.全球范围,电离层存在变化活跃区,小幅度电离层扰动趋向于背景变化.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是有利的地震电离层响应监测区.地震相关电离层扰动异常出现频次随地震临近而增高,主要出现在震前一周.空间上,扰动有随地震临近向震中运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研究中国大陆地区中强地震序列震后早期阶段(震后15天)ETAS模型参数的平均统计特征,据此讨论不同统计条件下的序列衰减及余震激发问题.宏观而言,模型参数b、p、α数值分布较为离散,不同统计条件下模型参数平均值的差异显著性不十分突出.详细对比不同统计条件下模型参数平均值的微小差异,b值随主震震级增大而增大,但b值随不同区域、不同主震断层类型或不同序列类型的变化不明显.p、α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西南、西北p值略低于新疆及华北,表明西南、西北序列衰减相对较慢而新疆、华北序列衰减相对较快,华北α较低而西北α相对最高,意味着尽管华北序列衰减相对较快,但其激发高阶余震的能力却相对强,西北尽管序列衰减较慢,但序列结构单一,激发高阶余震的能力弱.p与主震断层类型关系不明显,即主震破裂性质不是决定序列衰减快慢的主要因素;α与主震断层类型有一定关系,走滑-近走滑型破裂所导致序列的α值最小、斜滑型次之、倾滑-近倾滑型最大,表明走滑-近走滑型序列激发高阶余震的能力最强、逆冲型最弱、斜滑型居中.p、α随主震震级增大而减小,意味着主震震级越高则序列衰减越慢、激发高阶余震的能力越强.不同类型序列p、α有一定差异,主余型序列p最小、孤立型p最大,表明相对而言主余型序列衰减最慢、孤立型序列衰减最快、多震型序列衰减速率居中.孤立型序列与主余型序列α大体一致、大于多震型序列的α值,即多震型序列激发高阶余震的能力相对最强,孤立型及主余型序列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
针对2015年10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出现的小震丛集,以和林格尔地区2010年3月至2015年12月M_L 2.0以上地震为研究对象,利用该时段数字地震波形反演震源参数,采用Brune模式,呈现该地区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和林格尔视应力值相对较低;(2)和林格尔小震频发区视应力时序变化无明显映震规律;(3)和林格尔小震丛集视应力与震级出现不同步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余震序列性质判定单参数判据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收集整理了1970~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293次记录相对完备的M0≥5.0地震序列, 其中孤立型地震68次、 主余型地震174次、 多震型地震52次。 选择h值、 b值、 能量熵、 震级差等9个表征序列特征的参数, 分震后不同时段进行计算。 在0.05的置信水平下, 对每一参数及规定的主震后时段, 分孤立型地震、 主余型地震及多震型地震三类统计其总体均值及置信区间, 以此作为序列类型划分的判据。 在此基础上对序列参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序列分类能力进行讨论。 总的来看, 所选参数大多具有一定的序列分类能力, 其中部分参数数值分布范围与主震震级有关, 主震不同则序列分类标准有差异, 如能量熵、 时间熵、 序列主震与最大或次大余震的震级差等参数; 部分参数数值分布范围随时间变化, 震后不同时段有不同的序列分类判据, 如归一化频次、 h值等参数; 参数的有效时段存在差异, 并且部分参数始终无序列分类能力, 如b值、 归一化能量、 平均震级等。 对有一定序列分类能力的参数, 给出具体的适用条件及与时间或序列主震震级相关的判别指标。 平均来看, 能量熵、 主震与统计时段内最大地震的震级差等参数具有相对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用频带宽、动态范围广的数字式地震仪记录到具有不同地质环境的南非两个矿区的矿震活动,它们所引起的地面运动表明:这两个地区的震源和地面运动参数有某些本质上的区别.在地层受到深大贯穿断层错动的克莱克斯多普地区,一些震级高达5.2级的最大矿震在这些早就存在的断层上具有滑动的趋势,而且,其震源和地面运动参数与天然地壳地震的震源和地面运动参数十分相似。相反,在不存在大量断层的卡尔顿维尔地区,震级大的矿震可能是由比较完整岩石的断裂造成的,并且使得其地震应力降和地面运动参数比平时观测到的天然地震还高。另外,在卡尔顿维尔地区,其震级的上限似乎大约为4.可用每个地区记录到的特大事件的详细分析来加深对这些区别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采用FSS-3DBH型井下地震计,测量山东省邹城市区域发生的矿震、爆破和天然地震相关事件信息,通过波形分析与波谱分析,对比研究不同类型地震事件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发生的矿震、爆破和天然地震的波形、幅值及频率等特征指标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实时监测该区域地震事件和进行相关的特征分析,可以为研究区域地震的基本规律提供客观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戴维乐  沈业龙 《地震》1993,(5):1-10
本文用分形理论的信息维方法研究了大华北地区1976年以来十次中强地震区域地震时间分布信息维在主震前后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信息维的变化反映了地震时间分布结构自组织特征,在震前一、二年内无标度区及其上、下限值出现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无标度区跨度由1个数量级变宽为3个数量级,震后恢复到一个数量级。震前无标度区跨度越宽,表明地震时间分布自相似结构自组织程度越高,大华北地区十次中强震无论其所在地区、震源深度、地震序列类型、发震构造不同、震前信息维都显示了明显的下降过程,并且临震前降到最低值,震后回升。信息维下降异常时间与主震震级无关,但信息维下降的最低值与主震震级有关。  相似文献   

9.
大、中地震前b值的区域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共研究了13次大、中地震前的b值的区域分布,发现震中附近有个低b值区域,其外围有个高b值区域。这两个区域的半径R与主震震级M_s之间呈对数直线关系,由此可估计地震孕震区的大小,并可粗略地预测未来发生的大震的震级,也还可确定计算b值随时间变化所取的区域范围。另外,还分析了西南地区的永善地震和炉霍地震在不同区域内的震前b值随时间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震前b值变化的相似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地震自动定位的综合解决方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已有两类地震自动定位方法各自的优点和限制,提出了综合利用这两类方法以形成一个统一系统的方案,希望以此提高地震自动定位能力。该方案的基本流程是:利用波形相关方法在连续地震波形上检测出地震事件并初定其震源位置和发震时刻;利用初定的震源位置和发震时刻,预测各台站各震相的到时;以预测的各震相到时为参考点,利用单台波形(单道或三分向)在该参考点附近精确测定震相到时;利用修定后的震相到时测定震源位置和发震时刻;根据震中距判定地震类型(地方震、近震、远震),在预期的波形段自动测定波形最大振幅和相应周期,进而测定相应类型的震级(ML、Ms或mb)。  相似文献   

11.
The patterns of temporal variations of precipitation (P), streamflow (SF) and baseflow (BF) as well as their nitrate-nitrogen (nitrate) concentrations (C) and loads (L) from a long-term record (28 years) in the Raccoon River, Iowa, were analyzed using variogram and spectral analyses. The daily P is random but scaling may exist in the daily SF and BF with a possible break point in the scaling at about 18 days and 45 days, respectively. The nitrate concentrations and loads are shown to have a half-year cycle while daily P, SF, and BF have a one-year cycle. Furthermore, there may be a low-frequency cycle of 6–8 years in C. The power spectra of C and L in both SF and BF exhibit fractal 1/f scaling with two characteristic frequencies of half-year and one-year, and are fitted well with the spectrum of the gamma distribution. The nitrate input to SF and BF at the Raccoon watershed seems likely to be a white noise process superimposed on another process with a half-year and one-year cycle.  相似文献   

12.
13.
东、南洞庭湖的径流、泥沙特征及冲淤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实地调查并对1957年以来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做系统分析和计算,探讨东、南洞庭湖出、入湖水量、沙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以及长江下荆江段裁弯对湖区径流和泥沙的影响。提出了湖区泥沙汛淤枯冲的变化规律及水位升降与湖区泥沙冲淤的关系;论证了丰、平、枯年湖区淤积严重,面积日益缩小对径流的调节作用正在减弱。  相似文献   

14.
燕郊等测点迁移优化与地磁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优化地磁观测条件,开展了燕郊、夏垫等测点迁移工作;按照测眯迁移原则与实施技术方案,完整地收集并整理了地质构造与地球物理等方面的基本资料;进行了野外实地勘察,磁场梯度的测量,确定了新测点,在新老测点上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地磁场对比观测;应用多种方法分析研究了地磁对比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新老测点与有关测点的地磁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得到了新老测点之间的地磁数据的按点差。  相似文献   

15.
16.
GIS与防灾减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我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简要介绍G1S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点从防灾减灾的角度介绍了GIS在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等领域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7.
A close correlation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ocal seismic activity and energy release patterns before and after the 1979 Petatlan, Mexico earthquake suggests heterogeneity within the fault plane of this major low-angle thrust event associated with subduction along the Middle America Trench. A simple two-asperity model is proposed to account for the complexity. Foreshocks and aftershocks of the neighboring 1981 Playa Azul earthquake showed a similar pattern. As both events occurre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Orozco Fracture Zone and the Middle America Trench, we speculate that the observed complex fault plane is caused by subduction of the rugged ocean floor of the Orozco Fracture Zone. Short-term precursory seismicity prior to the Petatlan earthquake can be explained by using the asperity model and migration of a slip front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north-west across the main shock source region.  相似文献   

18.
19.
Summa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system stiffness on the dynamic instability of fault surfaces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for a number of test modes. In conjunction with shear load stiffness, the normal load stiffness, often neglected, is shown to have a considerable effect on the stick-slip process —its presence or absen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lso appropriate stiffnesses are suggested for an earthquake sequence modeled as a growing dislocatio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