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骆继宾 《气象》1981,7(3):29-30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之日——为世界气象日。每年的这一天气象组织各成员国将围绕一个共同的专题进行广泛的纪念活动,使人们更多地了解气象科学知识和气象工作的作用,同时也促进气象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执委会的决定,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专题是:作为发展工具的世界天气监视网。为此,这里就先介绍一下世界天气监视网。 什么是世界天气监视网? 世界天气监视网是世界气象组织最基本的业务活动计划。早在1961年联合国大会曾经通过一项关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合作的决议。其中提到要推进大气科学技术,要发展现有的天气预报能力等。据此,世界气象组织邀请了一些专家草拟了世界天气监视网的概念、原则和具体计划。经过几年的讨论、酝  相似文献   

2.
一、世界气象中心的来由和职责世界气象中心的概念是世界气象组织在建立世界天气监视网最早的决议中提出的。按规定,它属于世界天气监视网三个组成部分(全球观测系统,全球通讯系统和全球资料加工系统)中全球资料加工系统。这个系统是由世界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和国家气象中心三级组成的。所谓资料加工主要是指实时资料的加工,就是将全球通讯系统所收到的各种天气报告制成各种实况图、分析图和预报图。对于历史资料的整编称为非实时资料加工。  相似文献   

3.
史国宁 《气象》1979,5(1):13-16
一、第一次全球试验计划产生的背景—— 世界天气监视网和全球大气研究计划 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数值预报方法在日常天气预报业务中有了较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值预报能力,延长预报时效,一个首要的条件是必需获得全球范围的观测资料;另一方面由于气象卫星等先进的观测手段的出现,进行全球联合观测的可能性也已具备。在这种形势下,在气象领域中两个空前规模的国际合作计划就应运而生了。其一是世界气象组织于1962年组织的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英文缩写为WWW;另一称为全球大气研究计划,英文缩写为GARP。它是1965年在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科协理事会共同筹划下产生  相似文献   

4.
张菊生 《气象》1979,5(1):38-40
世界气象组织(WMO)在1963年3月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气象大会上正式采纳了世界天气监视网(WWW)的基本概念,并着手拟订具体计划,经1967年3月第五届世界气象大会批准,WWW计划从1968年起正式开始实施。整个计划以四年为一期,1968—1971年为第一期,1972—1975年为第二期,目前处于第三期。 WWW计划主要由全球观测系统(GOS)、全球资料加工系统(GDPS)和全球电传通信系统(GTS)组成。本文重点对全球电信系统以及近年开通的北京—东京气象线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5.
世界气象组织综合观测系统(WIGO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文建 《气象》2010,36(3):1-8
回首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以来的60年光辉历程,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所建立的功能强大、标准化的全球观测网,结合开放的数据政策及强大的实时数据交换业务能力,大大促进了全球、区域和国家级气象业务的发展,满足了不断增长和日趋复杂的社会需求,为人类安全和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天气监视计划(WWW)建立的全球观测系统(GOS)是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本文首先回顾了世界天气监视计划全球观测系统(GOS)的起源、演进和现状,及其对全球气象业务发展的巨大贡献。第二部分描述了滚动需求评估过程的要点,即世界气象组织如何评估观测能力满足用户的过程,这使得我们得以更好地指导观测系统的发展。第三部分给出了全球观测系统到2025年发展的远景的描述,解释了未来观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发展要点。第四部分阐述世界气象组织新举措:WMO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IGOS),一个综合、全面和协调的观测系统,它将以高效益成本比和可持续的方式,满足世界气象组织成员国日益增长的观测需求,提升他们为天气、气候、水和有关的环境领域的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与世界气象组织观测系统与伙伴组织观测系统的协调合作,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6.
骆继宾 《气象》2000,26(3):3-5
简要介绍了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宗旨、功能和服务。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WMO通过制定一系列业务技术规范、条例、标准、规程以及设立一些重要的大型计划如“世界天气监视网”和“世界气候计划”来协调、指导其会员国的气象;工作。中国作为世界气象组织的重要成员,为WMO和国际气象界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作者充分肯定了WMO的作用,它对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引导和协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际会议     
世界气象组织基本系统委员会(协调世界天气监视网的观测与通讯方面问题)第六次会议已于1974年3月18日—4月5日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我曾派出五人代表团参加。除举行4次全体会议外,会议分成 A、B 两个委员会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8.
世界天气监视网下设全球观测系统。全球资料处理系统和全球通信系统。近几年来由于气象科学迅速发展,检查和提高气象资料的质量已成为一个大问题。为更好地执行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正在考虑建立它的第四个系统——监视和质量管理系统。世界天气监视网今后实施的重点是以全球尺度现象和大尺度现象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气象科技》1974,(6):61-61
世界气象组织第26届执行委员会1974年5月23日—6月13日在日内瓦召开。我中央气象局副局长、世界气象组织执委会代理委员、中国常任代表张乃召同志,及随同出席的副代表、顾问等7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共有执委23名以及副代表、顾问等90余人出席。这次执委会着重讨论了1975年“世界气象大会”的准备工作以及有关的提案,还讨论了1976—1979年的财务预算和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草案等。张乃召同志在会上就尼日利亚等三国提出的中止南非会籍的提案发了言,坚决支持第三世界非洲人民反对白人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正义斗争。同时,还对修改世界气象组织总则  相似文献   

10.
1995年气象日主题:公众天气服务1995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公众天气服务”。1995年,世界气象组织将在第十二次世界大会上制定和通过第四个长期发展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把公众天气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计划组织实施。这说明为了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建设成就的...  相似文献   

11.
日本气象厅国家天气监视网(National Weather Watch,简称NWW)计划的基本目的,是为满足社会上的要求,希望能够提供地区、时间上都很细致的定量的天气预报.从1973年以来,气象厅一直在研究编制气象事业全面的长期规划,1977年制成了"国家天气监视网  相似文献   

12.
1.引言下一代天气雷达(NEXRAD)计划是美国商业部、国防部和运输部为研制、采购、部署和支持满足这三个参加机构共同业务需要的先进的天气监视雷达——1988-多普勒雷达(WSR-88 D)系统而进行的一项共同努力.设在NOAA主管天气局的助理局长办公室的系统发展计划联合办公室(JSPO)为  相似文献   

13.
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的南极气象工作委员会为了积极对世界气象组织的世界气候计划(WCP)做贡献,已制定了南极气候研究计划。气候监测乃是气候研究计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监测包括监视气候的时空自然变化和振动以及获取有关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可能影响的资料。要实现气候监测,除使用现有的气象、日射测量、高空气象等方  相似文献   

14.
一、形成的背景与经过 1973年日本气象厅总务部计划课,根据调查社会上对气象工作的要求,以及当前在技术上可能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气象业务若干问题——长期展望》的报告。这份报告把社会上的要求与气象厅服务工作之间的差距列为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提出要以客观化的局地短时预报和实时的观测实况为中心,使从观测到发布气象预报的一系列工作程序,成为高度系统化的业务体系,将这一设想仿照世界天气监视网(World Weather Watch,缩写为WWW)的名称,定名为国家天气监视网(NationalWeather Watch,缩写为NWW)。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世界气象组织成立40周年和世界气象组织的自愿合作计划建立20周年,1985年6月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第37届会议决定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为:“气象——国际合作的一个典范.”下面就有关问题作一个介绍. 一、世界气象组织概况世界气象组织(WMO)是联合国的专  相似文献   

16.
世界气候计划(WCP)是在1979年2月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拟定,并由当年4、5月间举行的第八次气象大会所批准的。这个计划一共包括四个子计划:世界气候资料计划(WCDP),世界气候应用计划(WCAP),世界气候影响研究计划(WCIP)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世界气候计划由世界气象组织负责全面协调,并具体负责世界气候资料计划和世界气候应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世界气候影响研究计划具体由联合国环  相似文献   

17.
应世界气象组织(WMO)邀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端义宏和梁旭东研究员参加了由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热带气象工作组于2018年9月10-13日在新西兰奥克兰举办的第11次热带气象工作组会议及热带气旋全预警系统概念(Total Warning System Concept)科学讨论会。  相似文献   

18.
邱奇 《气象》1980,6(4):37-37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为了宣传气象科学技术,这一天是取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成立日而命名的(见《气象》1979年第6期《世界气象日》)。 今年的“世界气象日”的中心课题是“人类与气候变化”。为了宣传这一内容,世界气象组织将编写一本《世界气候计划》的小册子(其主要内容见《气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世界气象组织(WMO)公约1950年3月23日生效而确定每年的“3·23”是世界气象日(WMD),同时,还决定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有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天气和气候为稳定(持续)发展服务.”这个主题是非常  相似文献   

20.
合作与交流     
2011年10月12—14日,在中国气象局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天气研究计划季风强降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出组织发起“华南季风降水野外科学试验”国际研究计划的建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介绍了该计划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