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渔业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收集到文献资料 ,着重分析了海洋环境要素与鱼类行为之间的关系 ,概括了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渔场环境分析与渔业捕捞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介绍了国际上海洋渔业应用的主要遥感卫星平台及其特征 ,并综述了世界上主要渔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以及其它国家和我国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渔场环境分析及渔情速、预报服务领域中的研究应用与进展。  相似文献   

2.
海洋渔业卫生遥感的研究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渔业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收集到文献资料,着重分析了海洋环境要素与鱼类行为之间的关系,概括了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渔场环境分析与渔业捕捞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介绍了国际上海洋渔业应用的主要遥感卫星平台及其特征,并综述了世界上主要渔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以及其它国家和我国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渔场环境分析及渔情速、预报服务领域中的研究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渔业活动对东海海域海底光缆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海海域海底光缆路由区作业渔场的捕捞方式、作业范围等的分析,结合已建海底光缆故障的调查结果,探讨了渔业活动对东海海域海底光缆路由调查和已建海底光缆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海海域海底光缆主要穿越了长江口、江外、舟山、舟外、鱼外等5大主要作业渔场,各渔场的渔业活动频繁,拖网、张网和流刺网等不同捕捞作业方式集中,对海底光缆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同时,捕捞渔船船只的数量逐年增多、触底深度的不断增加、作业时间的不断延长,使海底光缆路由调查时所获得调查资料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船只、渔具的日益大型化以及拖网、张网、围网等捕捞活动范围的持续扩大,更使得海底光缆的故障频繁发生。为保护海缆的安全,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建议选择休渔期时进行路由调查,在捕捞活动的频繁区,选择双层铠装型(DA)的海底光缆,并适当加大埋设深度,以降低渔业活动对海底光缆工程的影响。实践表明,将海底光缆埋设深度增加至3.0 m以上,可有效地保护海底光缆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海洋渔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搞好渔业生产对支援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意义重大。渔场海况速报,是一项旨为渔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工作,为同期渔情预报给出有关依据,是其目的之一。就海洋、水产科研等部门而言,提供准确、及时、应用方便、短期见效的海况速报,为渔业生产服务,是一个日趋重要的课题。本着改革和开拓的新形势,对进一步建立渔场海况速报网,为我省海洋渔业服务等问题,拟提出下列建议。 一、建网的必要性 浙江近海渔场地处中纬度,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南起北纬27°00′,北迄北纬31°00′,渔场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浙江近海自然环境优越,渔业资源丰富,历史年产量达万吨以上的主要经济鱼类有17种;其中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的鱼种有带鱼、马面魨等。浙江近海渔场四季主要汛期有:春、夏大黄鱼汛和乌贼汛;秋、冬鲐鯵鱼汛和带鱼汛。近年冬季带鱼汛投产机帆船达2600余对,总产量近28万吨,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渔汛之一。 浙江省海洋渔业生产,春夏捕捞产卵、索饵鱼群;秋冬捕捞索饵及越冬过路鱼群。汛期的形成除受鱼虾类本身的生理特性支配外,还与海洋环境密切相关。故环境因子水温、盐度、潮流、饵料生物及风、气温、降水等的分布和变化,都与四季汛期进展有关。为了海洋渔业生产之需要  相似文献   

5.
毛里塔尼亚底拖网作业渔场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里塔尼亚位是我国在西非的主要入渔国家之一。把握底拖网作业渔场时空分布及其规律是渔业生产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根据2010—2015年上海某渔业公司在毛里塔尼亚海域的底拖网渔船生产统计数据,采用频度分析法和渔场重心法对底拖网作业渔场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毛里塔尼亚底拖网作业渔场分布在16.90°W~17.70°W、19.70°N~20.80°N海域,主要集中在17.40°W~17.60°W、20.20°N~20.70°N海域。平均网次产量为27~77kg,总体平均网次产量为43.98kg。研究认为,渔场重心呈现出规律的分布,基本上分布在1个经纬度范围内。1~4月份渔场重心主要分布在17.38°W~17.59°W、20.49°N~20.56°N海域;7~8月主要分布在17.21°W~17.33°W、20.26°N~20.48°N海域;9~11月主要分布在17.43°W~17.54°W、20.40°N~20.64°N海域;12月主要分布在17.08°W、20.00°N附近海域。作业渔场时空分布规律的掌握,有助于毛里塔尼亚海洋渔业的合理生产。  相似文献   

6.
海洋捕捞业是启东市海洋经济一大支柱产业,在整个渔业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由于捕捞船只急剧增加,捕捞强度超越渔业资源再生能力,造成海洋资源严重枯竭,单船产量效益下降,亏本船只增长,严重挫伤了渔民生产积极性和渔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为尽快摆脱海洋捕捞业的困境和被动局面,该市改变传统海洋捕捞作业观念,科学地实施多种作业分流,  相似文献   

7.
全国重点渔业生产基地的启东市,几年来,采取有效的增殖措施,认真保护水产资源,使海洋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去年,该市渔业总产量达6.95万吨,渔业总产值达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1%和3%。启东市紧靠闻名世界的吕泗渔场,沿海滩涂面积达40万亩,年产各种经济鱼类百万担左右,占江苏全省渔业产量的1/5。历史上吕泗渔场的经济鱼类达数十种。随着海况的变化以及沿海各地酷渔滥捕,近海渔业资源日益  相似文献   

8.
“八五”期间,黄渤海区海洋渔业生产在渔业资源没有明显恢复的情况下,认真贯彻国家渔业发展方针,积极搞好产业结构和捕捞作业调整,使海区养殖、增殖产量不断增加,海洋捕捞尤其是近海捕捞产量的比重明显下落,围、流、钓产量有所上升。据统计,1995年黄渤海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32.4万吨,比“七  相似文献   

9.
闽南-台湾浅滩二长棘鲷食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其永  张雅芝 《海洋学报》1983,5(3):349-362
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是暖水性底层鱼类,分布于日本南部、东海、台湾海峡、台湾浅滩、南海北部以及印度尼西亚沿岸,为我国东南沿海底拖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近几年来,由于捕捞过度,北部湾和南海北部沿岸二长棘鲷资源严重衰退,唯独台湾浅滩地形复杂,底拖网不易作业,二长棘鲷资源却受到自然保护.在闽南-台湾浅滩底拖网渔获中,二长棘鲷仍然是主要优势种.  相似文献   

10.
过洋性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朗阿曼湾渔场是我国新开发的过洋性渔场,单船底拖网是主要的作业方式。文章从过洋性渔业生产的推力、阻力以及过洋性拖网渔具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目前单船底拖网油耗偏高的问题,并针对阿曼湾渔场的特点,在网型、网衣尺寸、网板以及拖网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进行改进与探讨。同时提出4点建议:提高网口高度,增加侧身力纲;增大网目尺寸和网口周长,确定合理的身周比;采用柔性网板;采用瞄准捕捞技术以及网囊实时监测、自动脱落和提网技术。拖网性能的提高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实现海洋强国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遥感技术的概述及目前我国机轮渔业渔场的特点来探讨遥感技术在我国机轮底拖网渔业上应用的可能性。 根据我国机轮底拖网渔业渔场的特点——鱼类的垂直及水平集群都和其生活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分别对带鱼和马面鱼二大渔期的垂直和水平集群条件加以分析,认为可以通过卫片获取环境因子,并利用其独有的同步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优点来迅速判断渔场环境变化,从而达到指导渔业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为适应世界海洋新制度,中日、中韩相继签订了渔业协定,其实质是在正式划分海界之前达成的临时渔业作业安排.舟山地方渔业生产受此协定的生成影响,捕捞空间大幅度缩减,近海渔场过于拥挤,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各级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制定优惠的补助金政策,引导捕捞渔船适时拆解,有效地缓解了被动局面,为实施国家海洋战略、调整渔业产业结构、构建海港渔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新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东海近海渔场航空测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及时地向海洋渔业生产指挥部门提供大面积和准同步的渔场环境数据,为东海近海冬季带鱼汛捕捞作业提供海况信息速报,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技术研究所和上海海洋预报区台联合于1986年10—12月,在东海近海使用航空红外测温仪、投掷式测温浮标、罗兰C导航定位仪、彩色录像机等系统设备进行了五次渔场航空测温,测温精度小于±0.5℃。依据所测数据及时对监测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与常年和前一年同期温度场作了对比分析,在监测现场还发布了五期测温速报。飞行监测范围为东海冬季带鱼洄游的主要渔场,即北纬28°-32°和东经124°以西海域。所获测温数据,由于具有快速、准确、同步和传输及时的优点,在冬季带鱼汛的生产指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类,近年来产量维持在40万t左右,是我国近海资源衰退背景下,少数保持持续高产的种类之一。为研究近年来蓝点马鲛渔场分布状况,本文根据2009~2016年农业部海洋捕捞动态信息采集网络中的蓝点马鲛CPUE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海水表温(SST)数据,分析了产卵期及越冬期蓝点马鲛渔场分布变化及其与SST的关系。结果表明,越冬期黄渤海蓝点马鲛渔获重心逐渐向东南移动,东海渔获重心逐渐向东北移动;产卵期黄渤海渔获重心逐渐向西北移动,东海渔获重心逐渐向西南移动,渔获重心的变化与蓝点马鲛越冬、产卵洄游趋势一致。2月和4月渔获重心经纬度变化与整个海域的SST距平变化相关性不显著(p0.05),但CPUE分布与SST异常相关。本研究探索了蓝点马鲛产卵期及越冬期浮拖网作业渔场变化,为蓝点马鲛渔场研究及资源变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海洋渔业的高风险性是海洋渔业生产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影响海洋渔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子。如何消除或减轻由海洋风险事故所带来的对渔村社会经济秩序的震荡和渔业生产发展的负效应,提高作业渔民和渔业生  相似文献   

16.
渔业电子海图数据专用物标及属性的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共享海洋地理空间信息,实现渔业信息的标准化,以中国远洋渔业数据库为数据源,基于对海洋渔业专用物标信息的分类及IHO S-57电子海图等国际标准,提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渔业专用扩展物标类目及其属性设计方案。构建了海洋渔业电子海图数据专用物标,分别为海洋经济物种、海况环境、渔船、渔具等4个类目,并对其属性一一进行了扩展。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统一和规范渔业专用信息的存储、管理、表达与应用,推动海洋渔业电子海图产品的标准化,从而为渔业资源、渔场地形、渔场底质、渔场环境、渔情预报等工作提供基础性信息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海洋渔业由于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枯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海洋遥感(O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等高新技术的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监管系统设计方案,可以远程自动对海洋渔业区域的水质多参数信息和养殖环境视频信息进行综合采集、传输及监控,也可以自动采集传输渔船RFID身份识别信息、渔船AIS自动识别信息、渔船GPS定位信息和捕捞生产视频信息等,并通过海洋精细渔业专家系统ES进行渔业养殖监控、渔业环境资源监测评估、渔船船数和功率数控制和海洋捕捞生产渔情监测等。该系统可以实现海洋渔业精细化捕捞和海洋渔业精细化养殖,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寿光市的拖网作业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长期的生产实践曾经形成了扒贝和拖网两大生产优势,并成为寿光市海洋捕捞的支柱之一。然而,自2000年以来,近海渔场各种捕捞作业发展迅速,捕捞强度增大,作业之间竞争激烈。另外,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大力实施,又限制了寿光市渔船的作业范围。目前因海水污染贝类资源大量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东海渔场冬季带鱼汛的捕捞量和汛期现场测温服务效果,以弥补在使用各种海洋断面调查数据和卫星红外图片分析中的不足,国家海洋局调查指挥司决定,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合作,进行东海渔场大面积航空测温试验。经过近一年的技术准备于1984年12月24日和29日,首次使用国内自己研制的HWL-2型航空红外测温仪、低温黑体、投掷测温浮标及罗兰A/C航空定位仪等配套仪器设备,成功地进行了两次东海大面积航空红外及同步浮标测温试验。测温范围为北纬28°30′~32°00′,东经 122°00′~124°00′,航线长度为两千公里,调查海域面积为八万六千多平方公里。两次航测共计四  相似文献   

20.
由国家海洋局水文气象处处长郭德喜、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所一室副主任谭世祥、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长期室副主任宋学家三人组成的渔场环境航空遥感技术及预报服务考察团,于1986年4月7日—4月19日赴日本考察。考察团在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的接待下,访问了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日本气象厅及其所属卫星中心、日本海上保安厅水路部、日本水产厅渔业情报服务中心和东海区水产研究所等。重点考察了这些单位有关利用飞机进行航空遥感遥测技术及设备,认真听取了有关日本渔场环境要素的速报和预报服务系统的情况介绍,并了解了从事渔海况速报及预报的手段和方法。在日期间,考察团还与日本生产海洋仪器的厂家鹤见精机株式会社商谈了有关事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