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一是完善预案,落实责任。及时编制出台《磐安县200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一步完善了《磐安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磐安县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落实各项防灾责任和防灾措施。二是建立健全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及时调整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村级防灾应急与监测小组成员,完善县、镇(乡)、村三级“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三项制度;编制“磐安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和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单点防灾避险方案。制作防灾明白墙,发放防灾明白卡;及时发布地质灾害等级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中存在缺乏统一规范要求、重点把握不准的普遍问题,使得应急预案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出现可操作性不强的现状,通过分析有关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近年来编制的各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经验,在综合整理分析基础上,提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的重点及要求。  相似文献   

3.
公路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机制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降低灾害破坏程度的有效手段,为了科学、合理地构建公路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机制,运用系统工程理论,采用结构解释模型(ISM)方法确认并分析了应急机制构成的主要要素及其相互影响关系,建立了多层递阶解释结构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应急机制体系进行了分析,将相关要素进行了分级,并分析了要素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构成公路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机制的8个要素被划分成5个层次。应急预案是应急机制构建的综合成果,对减灾和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起着直接的作用;而应急预案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受到后勤保障和实施速度的影响;会商机制可以有效的保证后勤保障和实施速度;险情监测、安全隐患检查、灾害调查又为会商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而信息机制又是这些要素的基础。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被清晰的揭示,为公路应急机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急演练是建设灾害风险适应性强的社会和有准备的防灾减灾文化的重要途径。一般地, 应急演练是按照综合预案或专门预案编制脚本开展的。应急演练的目的是检查应急预案是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检验提升应急机构、人员协同应对能力和装备、物质、勤务等的保障能力。作者陈述了模拟、实战、综合、专项等演练类型及其组合应用。结合地质灾害防治需要, 讨论了不同层面应急演练的目的要求, 包括综合演练、公共管理、城乡社区、工程企业和技术支持等。从管理决策科学技术支持的角度, 提出了地质灾害调查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应急演练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山东地质》2008,(6):8-8
2008年5月22日下午,崂山国土资源分局和王哥庄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实施了崂山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此次演练地点位于王哥庄街道办事处返岭社区崩塌滑坡治理点,该次演练的目地,是检验《崂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发现并修正《崂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锻炼提高各相关指挥机构和各救援力量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能力,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6.
2009年3月,湖南国土资源系统及部分省直机关内传阅着一本“书”——《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成功避灾案例选编》,这本载有74263字的册子,选编了从2006年至2008年发生在湖南境内的39例成功避让地质灾害案例,另有38例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7.
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系统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是当今减灾的重点,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意识到灾后及时地采取应急抢险救援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灾害应急行动包括建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职责,并进行资源调配。灾害应急抢险救灾时实性强,其快速反应行动涉及危机管理、预警、撤离、避险,以及维护法律与社会秩序、信息通报、灾情评估。应急救援行动还包括城市基础和生命线的恢复,以确保受灾居民和社区的基本需求。论文在分析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进展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城市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中的监测预警系统、快速反应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避难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空间信息系统和宣传教育系统:通过实施这些应急系统并制定预案可以达到减轻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初论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领域、阶段和目标的复杂系统.文章描述了国家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分析了地质灾害管理的常态机制和灾害机制,初步探讨了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墓本方法和要点,并对该应急管理系统框架进行了构想.  相似文献   

9.
《山西地质》2012,(3):15-15
汛期将至,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提前谋划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4月下旬,印发了《汛期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月8日召开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  相似文献   

10.
为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奉化市国土资源局“四结合”切实做好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制定与责任明确相结合。重新修编新一轮《奉化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奉化市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奉化市国土资源局台风或暴雨期间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万州示范区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提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先进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框架,讨论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开发平台的区域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系统的设计。建立系统总体框架、工作流程,以及灾情评估模型的模块功能。该设计结合当前地质灾害管理、评估的需要,为区域地质灾害评估提供了一个应用例证。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3年4月10~12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全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术会议的特邀报告、主题报告以及论文集所报道的目前国内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现状,分别从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减灾对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急处置、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与评价等4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国内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对促进我国今后的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是针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险情进行的紧急调查,需在一至数日的调查期间及时提供实时信息,并尽快提交应急调查报告,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和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根据应急调查技术条件,划分为单点和群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两大类。文章论述了山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主要工作流程,即:基础资料准备、现场协调会议、制订工作方案及协调安排、卫星及无人机遥感调查、野外应急调查、资料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以及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方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主要采用野外现场调查访问、地质测绘与卫星定位以及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便捷有效的工作方法。文中定义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详细分析评述了山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基本规则、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地质资料服务方式单一、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地质资料管理的转型方案.对面向知识服务的地质资料知识组织方式、知识检索以及知识管理理念如何指导地质资料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地质数据本体构建、基于关联数据技术的地质资料语义化组织以及基于地质大数据的知识检索模型搭建为转型手段,介绍了促进地质资料转型升级的语义化描述及数据关联技术,以期对地质资料管理转型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隧道施工不良地质应急预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研究隧道施工常见不良地质类型和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基础上,将隧道施工常见的不良地质分类与不同阶段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精度结合提出隧道施工不良地质预警分级及预案。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因方法不同其预报精度不等,且各种不良地质与隧道的空间关系不同而对隧道施工的危害也不同。考虑到预报精度和不良地质类型,作者将隧道施工不良地质进行了预警分级。针对某级某类不良地质体建立了相应的防控预案,以防为主,紧急情况有相应的处治措施。并以绿、蓝、黄、红四种颜色代表不同的危险等级在洞口标示起到警示作用,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保证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汪传武  张波  张金平  李斌 《探矿工程》2012,39(Z1):103-108
本文分析地勘单位野外钻探作业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讨论钻探作业危险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探讨钻探作业需要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制定安全应急处置方案,促使预防和减少钻探作业的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由于影响因素较多,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进行度量,至今仍未形成一套标准的评价方法。文章选取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地形地貌、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开采矿种、开采方式、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地质遗迹的破坏、对水资源的破坏、占用破坏土地、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生态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11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应用模糊评价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和隶属度矩阵,将江苏省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良好、较好、较差及差4个等级,评价结果为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整治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发育数量最多、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约占全国总数的30%,为提升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水平,在总结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管控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风险管控中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基于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专业化、全民化和体系化等模式的地质灾害风险“点面双控”体系构建思路,并对未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制度化、保险化及智能化趋势进行了展望,成果可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系统化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