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气象在我国是一新生的事物,它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介绍了智慧气象的内涵,提出了发展智慧气象要坚持持续性创新、加强专业人才建设、稳步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陕西智慧气象建设行动框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智慧气象的基本理念,立足于陕西气象,从信息网络应用技术、现代气象观测技术、现代气象预报技术、公共气象服务技术等智慧气象核心技术入手,讨论了陕西智慧气象建设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方向,提出了陕西智慧气象建设的初步行动框架,为发展智慧气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南海区智慧气象平台主要是依托数据平台,构建智慧气象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服务平台提供精细化预报数据。该平台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化、分层化和标准化的设计理念;技术采用多层的技术架构来搭建,即用户层、服务层、应用层、支撑层、模型库、大数据中心和基础设施层。该平台功能主要包括智慧气象大数据中心、基于GIS智慧气象综合业务系统、智慧气象服务系统、智慧气象动态决策支持系统、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统一系统、智慧气象管理门户及支撑系统等。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现代农业气象服务需求,满足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实现气象精准为农服务,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气象服务需求分析,融入现代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开发了山东省智慧气象为农服务业务系统。该系统依托Web API、HTML5、LBS、数据加密同步等技术,开发了精准农业气象服务接口API、智慧精准农业气象服务平台、“锄禾问天”APP智慧为农服务客户端,解决了与用户的双向互动难题,实现了集用户需求信息采集、气象服务指标用户自我订正、气象服务产品加工、智慧服务产品制作、服务产品智能推送等功能。该业务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一体化智慧为农服务,在山东省全面推广应用,提升了为农气象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期间,青海省气象局、青海省气象学会围绕"智慧气象"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纪念活动,对外充分展示了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活动开始之前,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统一安排部署纪念活动,明确分工,提出具体要求。秘书处征订智慧气象主题  相似文献   

6.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一代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智慧气象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撑。由于气象信息系统数据类型多种多样,且来自多个部门、跨越多个系统平台,数据结构和格式也不相同,因此数据读取与处理是一项异常复杂的工程。为了解决该问题,开发了基于智慧气象的气象服务数据接口。基于智慧气象的数据接口,具有跨平台性、良好的响应速度、通用的数据交换格式,可使各种应用之间相互通信,并能创建新的应用。基于智慧气象的气象服务数据接口为RESTful风格,返回格式为JSON。数据接口的开发采用JAVA语言,基于Spring MVC+Spring Security Oauth2开发框架实现。数据存储采用Oracle数据库,分为冷、热两种数据。客户端对数据接口的访问,采用HTTP GET的方式发出数据请求,访问服务资源地址,获得JSON格式的数据返回结果。为加强数据接口访问的安全性,采用HTTPS POST方式访问授权接口获取访问令牌。基于智慧气象的数据接口,已为微信、微博、手机APP、网站等多个系统及保险公司、市政等多个单位提供数据支撑,且气象服务数据接口系统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和兼容性。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气象》2018,(1):47-47
今年3月23日是第58个世界气象日,围绕世界气象日主题“智慧气象”,黑龙江省气象局加强部门联动,组织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黑龙江省气候中心、黑龙江省气象台等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宣传气象工作,普及气象知识,树立部门形象,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素质。黑龙江省气象局结合“智慧气象”主题,升级优化黑龙江省气象台气象科普展厅,并于活动当天面向公众开放。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气象信息化发展环境,在5G技术发展的契机下,构建智慧气象服务交流互动机制,加快构建开放、多元、有序的智慧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气象服务智慧化水平尤为重要。文章主要介绍了通过制作适应不同媒体渠道以及服务端的气象数据可视化产品,建立天气预报预警产品精准智能推送系统,保障各类产品在要求时效内及时发布,继而实现气象服务与人民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智慧气象应用创新平台,由深圳市气象局于2016年创立,与企业、社会机构开展合作,面向创客团队,聚集大众智慧,扩大防灾减灾社会资源和力量,创造更符合市民需求的气象服务产品,促进气象更好服务经济社会。目前,创新平台实体和线上入驻创客企业已达25家,自主研发了一批个性化的气象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0.
正融入智慧行业的专业气象服务平台应用研究在客观数值预报的基础上,结合观测数据与行业的预报经验,进行主观订正,实现预报服务产品的集中制作、一键式发布和多渠道多用户共享展示,实现融入智慧行业的专业气象服务价值。本文从专业气象服务技术架构、平台特点、行业应用等方面展开,对专业气象在各行业的应用进行全面介绍,为智慧行业赋能,促进专业气象服务产业化发展。平台架构建立气象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完成基础设施资源池的规划与整合,打造HXGIS气象大数据可视化云服  相似文献   

11.
榆林现代农业精细化服务平台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有气象监测数据、格点预报、农业服务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3S、大数据融合技术,建设集监测、服务为一体的榆林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形成WEB+手机APP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实现了监测自动化、预报精细化、服务系列化、传输网络化和人员专业化的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的建设对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气象需求和推动榆林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公众气象服务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邓闯  李建  刘敏  陈锦慧 《气象科技》2019,47(2):361-366
利用微信小程序技术开发"智慧气象"公众版,研究基于小程序的图形绘制技术,实现气象数据可视化。同时将气象与新闻、视频和图片等相融合,开发多个符合公众需求的功能页面。"智慧气象"公众版在浙江省气象服务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微信小程序在公众气象服务上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国防、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综合应用的过程。信息化的过程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的推广和深入,信息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大数据、云计算促使当前的信息化升级到智慧化阶段。加快气象信息化建设步伐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实现气象现代化、发展智慧气象的要求,更是贵州气象缩小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并实现弯道取直的重大机遇。贵州的气象信息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业务流程优化、统一数据环境建设方面的基础性工作来实现业务、数据、资源的集约化;二是以气象大数据应用创新来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要实现贵州气象信息化工作目标需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要以问题为导向找准需求点、更要主动适应业务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气象信息化是全省气象工作者的职责,需要全省气象从业者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4.
崇州市作为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之一,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系统的智能化推进,智慧气象的业务范围同崇州智慧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2018年,崇州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大数据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仅4个,崇州也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国家大数据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从实际业务工作角度出发,以崇州市防灾减灾、农业、交通、旅游、物流等专业气象服务为对象,分行业对各专业气象服务的现状、特点和应用进行分析,为未来智慧气象应用于专业气象服务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1引言五大连池市为县级农业市,为农服务是五大连池市气象局对地方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互联网+"行动的战略部署,推动"互联网+"智慧农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气象科技支撑,2016年起五大连池市气象局开展了"互联网+现代农业+智慧气象"为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气象服务事业和商业气象服务市场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气象+专业服务"的模式愈发受到气象敏感行业和市场的关注。本文首先对我国气象服务现状做了浅要分析,提出构建智慧气象业务与服务众创平台的意义,然后着重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气象服务众创平台的总体架构和功能结构,描绘了众创平台的应用场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束家鑫 《气象学报》1985,43(2):254-255
由洪世年、陈文言两同志撰写、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气象史》问世了。这是我国气象史上的一件大事,值得庆贺。 我国是具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英民族以其勇敢、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在各类经史典籍文献里,散见大量珍贵的气象史料,诸如风、云、雨、雪、光、电等大气现象;气象观测和气象仪器;天气预测;气候和物候;农业  相似文献   

18.
李建  马琰钢 《浙江气象》2013,34(3):18-19,44
2012年4月浙江省制定了《2012年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智慧高速”正是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首批启动的13个试点、示范项目之一[1],而气象保障服务是智慧高速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模块,智慧高速需要将交通气象条件和路面相关要素与高速运营管理系统相结合,使之成为指导交通运营、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旨在设计一个“智慧高速”指挥中心和气象部门间的专用网络,实现高速监控视频图像数据和各类气象数据的共享、传输,同时能符合安全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国内外公路交通气象服务的发展概况以及我国公路交通气象研究现状和业务进展,列举了低能见度、路面温度等公路交通气象预报的主要技术方法和成果,重点阐述了我国公路交通气象服务的业务体系,同时展望了未来公路交通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指出,我国在能见度、路面温度等公路交通气象监测与预报技术方面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需进一步加强交通气象监测系统的建设,同时,研发面向不同对象的公路交通气象专业预报模型。此外,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交通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探索智慧交通气象服务在逐渐发展的智慧生活中的应用也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20.
《山东气象》2007,27(3):F0003-F0003
菏科普馆是一个以气象为主线,涉及天文、地理、物理、数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类科普馆,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包括人工影响天气、气象仪器、防雷安全、农业、人类智慧展等10个展厅,可供1000人同时参观。不仅展示了气象科学的发展历程,而且运用声、光、电和多媒体技术全面展现了一幅现代气象科技快速发展的画卷,使参观者通过直观的体验了解各种以气象为主的多学科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