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西宁武"万年冰洞"是目前所知全球冻土带以外的垂直洞穴中保存的冰体规模最大、最多、最好的地区,国内外所罕见。为了确定"万年冰洞"的形态、大小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情况,进行了EH4电导率成像系统测量。根据物探反演结果反映,冰洞空间分布范围南北长约25 m,东西宽约20m,局部小范围向北东延伸,总体上呈柱状,最大延深达85 m左右。从总体上看,"万年冰洞"洞体具有口小肚大的特征。"万年冰洞"的形成和保存是当地气候、环境变迁的缩影、真实的记录和见证,为研究该区和华北地区气候、环境演化趋势提供了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2.
山西宁武冰洞国家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资源及科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所谓冰洞是指全年365天都存在冰的洞, 是一种极神秘的洞穴旅游资源。目前国内发现的冰洞只有10多处, 其中山西宁武冰洞冰量最大, 形态最好, 冰花种类最多, 是一处十分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本文在对宁武冰洞国家地质公园进行总体介绍基础上, 对公园范围内发育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归纳总结并分类, 然后对宁武冰洞这一典型而独具特色的地质遗迹资源从地质地貌特点、冰洞发育及成因进行归纳探讨, 并对国内外目前所发现的10多个冰洞进行比较, 指出宁武冰洞是现在世界上已知在中纬度中高山地区保存最好, 规模最大, 冰体最多并可直接见到地质时期存有古冰的冰洞, 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罕见的、脆弱的、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资源。  相似文献   

3.
国际冰川学会(International Glaciological Society)于1989年8月20——25日在美国Seattle举行冰与气候讨论会(Symposium on Ice and Climate)。自然界的冰体主要是冰川保存着现代与古代气候的重要迅息,冰体变化可指示气候变化,而冰盖、积雪、海冰的存在又予气候以重大影响。在当前以气候变化为主导的全球变化受到各国学者与政  相似文献   

4.
国际冰川学会(International Glaciological Society)于1989年8月20—25日在美国 Seattle举行冰与气候讨论会(Symposium on Ice and Climate)。自然界的冰体主要是冰川保存着现代与古代气候的重要迅息,冰体变化可指示气候变化,而冰盖、积雪、海冰的存在又予气候以重大影响。在当前以气候变化为主导的全球变化受到各国学者与政府普遍关注的时候,这个会议受到冰川学界与气候学界的高度重视,出席者200人,宣  相似文献   

5.
大气降水渗入土壤,穿过围岩,将气候与地表环境信息导入洞穴滴水,最终被洞穴沉积物所记录,因而研究土壤、围岩与洞穴滴水的地球化学组成及3者之间的联系对了解气候和环境信号的传递以及石笋古环境信息的正确解译十分重要。通过对比清江地区和尚洞上覆土壤、围岩与滴水的元素及锶同位素N(87Sr)/N(86Sr)地球化学组成特征,进而调查土壤和围岩对洞穴滴水水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滴水的n(Mg)/n(Ca)、n(Ba)/n(Ca)、n(Sr)/n(Ca)及N87Sr)/N(86Sr)介于土壤和围岩之间,说明滴水物质组成来自土壤和围岩的混合;滴水的n(S)/n(Ca)大于土壤和围岩,说明有第三端元的混入,可能是大气硫沉降的结果。通过模型计算可知,土壤和围岩对和尚洞滴水各元素组成的贡献并不相同,贡献的相对大小不仅与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有关,而且随气候和环境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云南北衙表生金矿形成与保存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云南北衙地区表生金矿形成的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等的研究,重点探讨了其特殊的形成与保存条件。认为北衙地区的表生金矿是“古砂矿”,它的巨大蕴藏量主要得益于其特殊的形成与保存条件:丰富的原生金矿为其提供充足的成矿物质,特别发育的古喀斯特洞穴为“古砂矿”提供了特殊的储存空间,强烈的气液爆破作用形成的热水角砾盖层为其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7.
试论青城前后山红层岩溶地貌及其旅游景观资源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城前后山的红层岩溶地貌景观主要可划分为三个类型:丹霞地貌景观、红层洞穴景观及瀑华景观,它们是国家级青城山风景名胜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具有较大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丹霞地貌景观的形成与流水沿红层砂砾岩中的垂直裂隙和水平方向上的钙质夹层和透镜体发生的侵蚀、溶蚀作用以及伴随的崩塌作用有关。洞穴景观中尽管有不少系岩溶凹腔,但对于无石灰岩的风景区而言,也是应当逐步开发利用的可贵的旅游资源。笔者认为瀑华景观的形成决定于综合因素,单靠“高速水流的负压-气爆作用”难以解释诸多复杂的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8.
广西巴马县水晶宫洞穴沉积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巴马县水晶宫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景观丰富,类型多样,有石钟乳、石幔、石瀑布、石笋、石柱、石盾等特色景观;尤其是近期仍在发育的洞顶鹅管、卷曲石、石花等是国内外较为罕见的洞穴奇景。据沉积物的沉积类型、物质成分、沉积序次及测年等资料研究表明,水晶宫洞穴沉积物形成于晚第三纪以来。晚第三纪和第四纪早更新世早期,洞内沉积主要为外源水携带的硅质岩、砂岩类砾石沉积形成的钙华砾石层。早更新世中期—中更新世气候温暖湿润,是水晶宫洞穴主要景观的形成期,沉积物景观宏大而壮观,230Th-U系测年得出其分别形成于100~35万年前。晚更新世早期12.5~9万年的末次间冰期主要为温暖气候环境,洞内仅有少量的石笋沉积,且极少保存;9万年后气候环境发生突变,更不利沉积物发育和保存;自4万年后气候环境开始表现为温暖湿润,化学沉积活跃,洞穴沉积物主要由高约50~150 cm的纯白色石笋群和钟乳石组成,为洞穴奇景的形成期,230Th-U系测年得出其分别形成于40 ka BP和7 500 a BP以及1 450 a BP。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形成的洞穴沉积物景观,不仅为水晶宫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价值,同时也为广西重建古气候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洞穴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溶蚀孔、洞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的主要储集场所。为深入了解奥陶系的油气分布,研究了该区奥陶系岩溶洞穴的发育特征,介绍岩溶洞穴在钻井录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上的识别标志,并识别了本区14口井的岩溶洞穴;恢复了本区海西早期的岩溶古地貌。研究发现:岩溶斜坡靠近岩溶高地和岩溶谷地一侧是岩溶洞穴发育且保存最好的所在地,岩溶洞穴主要分布在“双峰灰岩”顶面下40~80 m、110~130 m、150~190 m、230~260 m的深度范围内,多数井在岩溶洞穴发育段表现出了极好的油气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枣庄市是北方岩溶塌陷的主要发育区之一,该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十里泉水源地及丁庄一东王庄水源地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范围内,在发生时间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第1阶段岩溶塌陷主要原因为抽排地下水引起的“真空吸蚀作用”及“失托加荷作用”;第2阶段塌陷主要原因是降雨入渗诱发产生的渗压效应。渗压效应是由于降水(或地表积水)入渗补给岩溶地下水时,对覆盖层岩土体产生的综合效应,包括静水增荷效应、垂直渗透效应,吸水软化效应以及负压封闭效应。从形成的力学机制上分析,该区第2阶段岩溶塌陷属于降雨入渗-静水增荷-吸水软化型,致塌的力学机制为渗压效应致塌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论述了实践“三个代表”与必须抓住“第一要务”,“第一生产力”与“第一资源”的辩证统一关系,并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修水运动”存在与否仍在讨论中。以新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室内各类测试数据 ,围绕赣北地区这一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进行讨论 ,认为“修水运动”不能成立 ,并提出了砾岩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SCADA系统在陕京二线输气管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鸟类飞行起源的2种假说:"树栖起源"假说与"地栖起源"假说。详细讨论了2种假说的理论支撑点及存在的问题,认为鸟类的祖先和原始鸟类可以借助自然界中任何有利的地形和地物来帮助滑翔和起飞,而不是仅仅依赖直立高大的树木。"地栖起源"假说更合乎情理,也更接近或更符合客观事实,同时提出了"地栖起源"假说的新模式图。  相似文献   

15.
新元古代的"雪球地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雪球地球”假说的提出解释了一些新元古代冰川现象,如低纬度和低海拔冰川沉积、帽碳酸盐岩、负的碳酸盐δ^13C漂移和BIF铁矿等现象。尽管有不同的假说与解释,但“雪球地球”最为流行。“雪球地球”事件被认为起因于地球系统的变化,如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超级地幔柱的活动及古地磁真极的漂移等。“雪球地球”的极端气候环境变化,促进了生命的演化,造成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春天,同全球许多行业一样,中国,尤其是北京的地产界在经历了钢筋水泥、砖瓦石块、种种概念主义泡沫之后,也被SARS所感染。对北京而言,至少在2003年4月中旬到5月底,没有谁能像SARS那样对地产施加如此大的负面影响,SARS就如同一个幽灵徘徊在楼市的天空下。笔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量和田玉子料的表皮及玉肉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子料薄片的镜下观察与红外光谱分析,对和田玉子料"肉"与"皮"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子料有以下几种表皮特征:皮色、"汗毛孔"、"砂眼"、裂纹、礓等,玉石内部的特征有礓、杂质、铁花等."皮"与"肉"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如:"汗毛孔"的大小会反映玉质的粗细;"砂眼"说明内部有不稳定矿物,如黄铁矿出现处会在表皮形成凹坑;礓出现则往往内外相通,礓的分布特征与玉料品质相关,如星点分布,则严重影响玉石的均匀性.和田玉中的主要组成矿物透闪石也可能表现为礓,其在结构上与其周边玉石迥然不同,不同矿物种类,如透辉石、方解石亦可形成礓.裂纹出现并不都是缺陷,有时会形成沿裂隙分布的鲜艳皮色.以上这些对应关系对于和田玉子料的鉴定、评价以及设计加工都有理论或实践意义.当然目前这些还不能表征和田玉"肉"与"皮"的特征以及对应关系的全部,其中对应关系的原因也有待于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简要地叙述了“非史密斯地层学”术语的由来、基本概念及研究近况。针对近来有关方面将这一类地层又重新命名为”非正常岩石地层”的情况,结合”九五”原地矿部地质调查局在8个省区进行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试点与填图方法研究新成果,阐述了非史密斯地层学研究的进展,并就”非史密斯地层”与”构造地层”、”非正常岩石地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90年代,Lehrmann等把中国南方贵州省南部罗甸地区早三叠世的一个孤立的"罗甸碳酸盐岩台地",称作"大贵州滩"。在国外,已有300多篇文章引用"大贵州滩"这一术语。笔者等曾对中国南方早及中三叠世的岩相古地理进行过研究,根据我们的地质资料,在贵州省南部的罗甸地区,在早三叠世,只有一个孤立的"罗甸碳酸盐岩台地",没有"大贵州滩",也不能把"罗甸碳酸盐岩台地"称作"大贵州滩"。《古地理学报》(英文版)2015年第4卷第1期,刊登了冯增昭等的文章,There was no"Great Bank of Guizhou"in the Early Triassic in Guizhou Province,South China(中国南方贵州省早三叠世没有"大贵州滩")。本文是该英文文章的详细摘要,目的在于让国内的广大读者也知道:"大贵州滩"这一术语是严重的名不副实,不应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20.
居室环境的质量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近年来,由于居室环境的污染,导致人体健康出现问题的报道屡见不鲜。通常的室内环境污染如烟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有害金属等较易被人们发现并加以治理,而居室中对人体健康有极大危害的氡污染却常常被人们忽略。1 氡的化学特征及环境存在趋势1 1 氡的一般化学特征氡是天然产生的一种放射性气体,原子序数为86,是最重的气体元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列第六周期零族,是惰性气体族(He、Ne、Ar、Kr、Xe、Rn、)的最后一个元素。氡是由放射性铀、镭放射衰变的中间产物,即放射性惰性气体。当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