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成因地层分析是陆相盆地填图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构成盆地的成因地层单位具有多级性,次级成因单位是组成高级成因地层单位的基本要素。正确地识别和划分岩性相、岩性相组合和沉积体系,对合理划分岩石地层单位、查明其成因环境、沉积作用和空间配置关系,研究盆地的发生发展及建立盆地地层格架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滦平盆地填图中成功的采用了成因地层分析方法,划分出14个岩性相和10个岩性相组合,根据各岩性相组合的成因联系和空间关系,进一步划分出冲积扇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并根据各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和变化规律,客观地划分了正式和非正式填图单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冀北滦平盆地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沉积地层的实地考察,发现盆地内发育丰富的重力驱动作用沉积物。文中描述西瓜园组发育的滑动和滑塌现象,指出露头剖面中存在的挤压变形现象并非构造成因,而是由于滑动块体和滑塌块体前端的挤压应力环境造成的。在介绍西瓜园组重力流沉积发育环境的基础上,对露头中存在的若干重力流沉积进行了描述,并使用砂质碎屑流这一概念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成因解释。通过对滑动和滑塌(重力块体运动)和砂质碎屑流—浊流(重力流)沉积物研究,结合前人对该地区冲积扇—扇三角洲的研究成果,认为重力驱动作用是滦平盆地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沉积时期主要的搬运机制。  相似文献   

3.
滦平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高精度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确切描述扇三角洲各相带空间分布形态与规模, 以便与地下相同类型的沉积体进行比较, 采用精细露头层序地层学的方法, 重点对滦平盆地晚期阶段发育的扇三角洲序列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在幕式构造作用下, 滦平盆地经历了5期火山喷发和构造沉降演化阶段.在分析目前高精度层序划分意见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初始水泛面作为划分四级层序界面的观点, 建立了若干界面识别标志; 提出了划分五级层序的基本原则.按照上述观点, 对滦平盆地所研究层段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划分, 共划分了2个层序、15个四级层序和40多个五级层序.剖析了滦平扇三角洲沉积构成, 认为它是属同生断裂构造控制的近源陡坡粗粒浅水为主的扇三角洲体系, 发育了3种沉积组合, 共17种成因相.概括了盆地构造活动性对扇三角洲发育的3种控制模式, 即构造平静期干旱气候发育了缓坡浅水型扇三角洲; 沉降作用为主的构造活动期发育陡坡半深水-浅水型扇三角洲; 盆缘抬升为主的构造活动期则发育陡坡粗粒扇三角洲.研究结论对于中国东部类似盆地的沉积体系类比以及能源勘探开发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滦平盆地成岩作用过程及古热流体幕式运移事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焦养泉  武法东 《岩石学报》2000,16(4):615-622
滦平断陷盆地形成于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物厚度数和千米,其中西瓜园组开阔湖的沉积体系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育为烃源岩、碎屑岩型输导层和储层的形成奠定了充分条件。早白垩世以后,盆地持续沉降,泾源岩成熟并排烃,与烃源岩沟通的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构成了油气输导层,可能在燕山或喜马拉雅造山期,盆地遭受剥蚀。流体在输层层中 移时形成了五种胶结物,其中硅质和钙质胶结作用对输导层影响最大,相对早期的硅质胶结之后仍  相似文献   

5.
冀北滦平中生代陆相断陷盆地中的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充填发育在盆地的最上部,为内陆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巨厚的灰绿—灰黄色碎屑岩沉积。宏观上可分为两大岩性组合段:一段底部的冲积扇沉积体系为断陷初期产物,因侵蚀遗存较少;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分别构成一段的中下部及中上部,湖泊沉积体系夹持在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中间; 二段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盆地发育受控于西北部的岗子—红旗镇同生断裂,形成九佛堂期敞流型断陷湖。断裂具两个活动阶段,第一阶段由冲积扇体系向扇三角洲体系演化,发育时限短,形成的湖域狭小,堆积厚度小; 第二阶段由扇三角洲体系向冲积扇体系演化,直至盆地消失,发育时限长,形成的湖域广大,堆积厚度大。此外,对该盆地九佛堂组的沿革与确立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6.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是断陷盆地中极为发育的一种沉积体系,主要由扇三角洲平原组合、扇三角洲前缘组合和前三角洲沉积构成,可识别出9种成因相。受沉积物供给速率、可容空间增长速率及盆缘断裂产状等因素控制可划分出退积型、加积型、前积型、陡坡型和缓坡型5种扇三角洲类型。位于扇三角洲平原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及其位于扇三角洲前缘的与之有成因联系的水下分流河口坝、洪水型重力流砂体等物性好,可以构成优质储层。含油性勘探成果亦证实各主力油层段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及分流间湾区,小部分位于扇三角洲平原区。受埋藏深度和成岩场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层位主力油层段的物性与岩性相关性各异。因此,应用沉积体系分布与油气聚集规律挖掘剩余油层及进行远景区预测是有效的与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滦平盆地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沉积期发育大量的粗碎屑岩沉积,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以及结合无人机摄影技术,将流体搬运机制与微相划分相结合,对断陷湖盆内部粗碎屑沉积体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滦平盆地西瓜园组沉积期北部受边界断层活动影响,发育典型陆相断陷湖盆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根据露头观测及研究,可划分出扇根、扇中及扇端三种亚相。其中扇根亚相以碎屑物质直接入湖、岩性较粗、分选极差、无磨圆为特征。扇中亚相采用“水下河道微相”及“边缘微相”的划分方式,水下河道微相可见同时发育由碎屑流及浊流两种不同流体性质控制的沉积体,沉积迅速,界限清晰且含轻微冲刷,横向连续性较为稳定,砾石出现一定定向性,磨圆较差,在扇中亚相中最为发育;边缘微相沉积相对较为混杂,漂砾较为常见,可见明显的板状交错层理,横向连续性差,指示河道的改道或者边缘沉积,不发育冲刷- 充填构造。扇端亚相以砂泥岩薄互层或者厚层细砂岩为特征,可见细小砾石层。微相划分方法结合流体搬运机制及沉降方式,更加具有成因性依据,同时更好地解释了远离物源区的稳定砾石层发育。研究结果为近岸水下扇内部砂体发育规律和叠置关系研究及下一步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郑宁  宋天锐  程木伟 《地球科学》2020,45(11):4198-4206
为完善对滦平盆地西瓜园组地震引发的软沉积变形构造的认识,综合利用野外观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宏观沉积体系与微观软沉积变形构造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震积成因的软沉积变形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盆内主、次控盆断层夹角位置的两处剖面中,可见枕状构造、液化砂岩脉、液化砂岩侵位、液化角砾岩、液化卷曲变形、砂岩滴落体、火焰构造、球枕构造、枕状层、负荷构造和震积不整合的组合发育,且同一剖面具有垂向多次震积作用的连续发育特点,这些震积作用均被识别在扇三角洲前缘相带内.根据这些软沉积变形发育的位置、彼此组合伴生、连续发育和区域分布的特点,可识别出连续2次大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梅河盆地沉积体系及沉积体系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河盆地是抚顺──密山深大断裂南段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典型的断陷型聚煤盆地。根据钻探、测井和粒度分析等资料,对沉积体系和沉积体系域进行了分析,梅河盆地主要沉积体系有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和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每一种沉积体系都由一套有规律的沉积组合构成。随着盆地的演化,梅河盆地先后出现了冲积扇-辫状河、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河流-三角洲一湖泊等沉积体系域。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构造活动控制下水下粗碎屑岩沉积特征、搬运机制及其演化规律,以滦平断陷盆地陡坡带下白垩统西瓜园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实测剖面、砾石定向性定量表征等技术方法,从沉积背景、岩相类型、沉积单元及相序特征等方面开展野外露头解剖工作.滦平盆地西瓜园组沉积时期,近岸水下扇沉积于构造沉降速率大、湖平面上升、深水、古地貌陡峭环境,洪水携带粗碎屑沉积沿陡坡带入湖,底部发育与地震活动相关的砾质碎屑流,伴随发育滑动—滑塌沉积,上部发育高密度浊流.随着沉积物不断供给,斜坡坡度逐渐减小;随着粗碎屑沉积搬运距离不断增加,砂砾质碎屑流中砾石表现出明显定向性,高密度浊流所占厚度比例增加;末端以低密度浊流为主.扇三角洲沉积于构造沉降速率相对较低、水深相对较浅、古地貌相对平缓的环境,发育相对成熟的供源体系,汇水系统长度较长,扇三角洲前缘粗碎屑岩由碎屑流向高密度浊流、牵引流、低密度浊流转换.   相似文献   

11.
鲁西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及煤聚集规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大型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于鲁西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上部,是晚古生代大规模海退时期陆源碎屑物质快速推进的产物。在论述鲁西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成因相及其内部构成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上三角洲平原和下三角洲平原两大部分,前者在鲁西地区发育最好。研究表明,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经历了由发育到废期两个完整的演化阶段,废弃阶段为聚煤作用最强,成煤期最好的时期。而且,聚煤作用与沉积体系废戏延续的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2.
贵州纳雍地区含煤地层龙潭组中上段三角洲沉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维俊 《现代地质》1990,4(1):23-34,T001
贵州纳雍地区含煤地层龙潭组中上段形成于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中段形成于潮汐影响的河控三角州沉积体系;上段形成于坝后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每一种沉积体系的持续发展形成了一个沉积幕,分别包括4个成因单元。每个成因单元代表了该沉积体系在某一阶段内受海平面升降影响而沉积的一套完整的进积至后期废弃沉积。这些沉积由5种沉积相,即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水下三角洲平原;三角洲间湾(或边缘)以及三角洲废弃相组合构成。两种不同类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聚煤作用有着根本的差别:受潮汐影响的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代表了龙潭组最活动的碎屑沉积部分,聚煤差,煤层普遍不可采;坝后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相对较稳定,聚煤好,煤层普遍可采。不同环境和相组合中聚煤作用也不同,本区以上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间湾(或边缘)环境聚煤最好。总之该三角洲沉积体系是我国海陆交替相含煤地层中沉积厚度大、聚煤最丰富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采用过程沉积学和成因地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安组中识别出了一种新的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它与普通河控型湖泊三角洲的主要区别是下三角洲平原部分不是由典型的分流河口坝和前三角洲沉积组成,而是由多分支的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决口扇和湖泊沉积组成。在边缘三角洲部分,时常受波浪作用的改造,并形成各种类型的湖滨沉积。本文比较详细地讨论了这类湖泊三角洲的沉积构成及其发育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贵州省织金地区含煤岩系进行成因地层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受潮汐作用影响的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地方性沉积模式和聚煤特征。将三角洲体系划分为六种地貌单元: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水下三角洲平原、边缘三角洲盆地、边缘三角洲潮汐平原及边缘三角洲沼泽平原。其中三角洲沼泽平原是最好的聚煤场所。  相似文献   

15.
三角洲沉积的结构-成因分类与编图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质学中各类沉积体系的分类方案历来受到广大学者重视,尤其是三角洲做为沉积学研究与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与热点,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强调对其进行结构-成因分类。本文回顾了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系统论述了三角洲的结构-成因分类的具体含义与分类方案,阐明了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同时,又提出了一套能够反映三角洲结构-成因特点的沉积相编图方法及编图中应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这种编图方法从高分辨层序地层对比与沉积微相导向的小层对比出发,强调在恰当的编图单元约束下,注重岩相组合与沉积序列进行沉积类型识别,采用岩、电、震结合的方法进行多参数套合编图,使沉积相图能够更好地反映砂体的粒度粗细、分布特征及沉积成因,以便使储层的预测性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为精确揭示高精度层序内沉积体系的三维几何形态及沉积演化特征,采用小波能谱分析手段,建立准层序组的三种叠加模式,以小波能谱的准层序叠加样式、振幅谱尺度突变点以及能谱聚类规律划分高频等时层序; 结合地震反演、属性分析等手段,应用地层切片技术,对塔南凹陷南屯组SQ21 时期进行沉积发育史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及水下扇沉积,随着沉积物供给能量的减弱,沉积体系表现为一种沉积规模由老到新逐渐向后( 逆物源方向) 萎缩、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的时空配置关系,到最大湖泛时期湖相全区发育,扇三角洲和水下扇沉积规模萎缩至全区最小,水下扇是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二次搬运后再次滑塌而成。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受勘探程度的影响,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上第三系一直都被认为是河流相沉积,缺乏良好的盖层,勘探风险较大,这一认识束缚了渤海海域上第三系的油气勘探。随着近年来勘探程度的增强,认识到渤海海域渤中坳陷是渤海湾盆地晚第三纪的主要汇水区之一,在渤中坳陷上第三系发现了湖相沉积及湖泊内的重要储集体-三角洲沉积。本文从构造演化、微体古生物、沉积构造、地球物理等方面阐述了渤中坳陷湖相沉积及三角洲沉积存在的地质证据,并将该区上第三系的三角洲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湖泊正常三角洲和辫状三角洲,并对其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描述,总结了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渤中坳陷三角洲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意义,上第三系三角洲发育区将是本区今后上第三系勘探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沉积体系演化与煤成气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在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沉积体系的基础上,对晚古生代生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形成与展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沉积体系对煤成气藏的控制作用;并认为盆地内部晚古生代煤成气藏是地层封闭的岩性气藏,储集体的分布主要受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控制,特别是山2期和盒9期的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控制,它们是盆内晚古生代煤成气藏的主力气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