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刘明良 《湖南地质》1991,10(2):146-152
本区地槽型煤田,主要是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由一套浅海相碳质板岩为主组成的含钒石煤岩系,与下伏地层呈整合关系。地台型煤田有下石炭统测水煤系和上二叠统斗岭煤系,它们是以一套海陆交互相的细碎屑岩为主,夹菱铁矿或黄铁矿结核及煤组成,与下伏地层呈整合关系。其中斗岭煤系的煤层分布广,煤层及煤质较好,是本区找煤的对象。地洼型煤田,为上三叠—下侏罗统煤系,呈零星小块分布,是一套以陆相,杂色粗碎屑岩为主,夹泥岩及煤组成,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关系。主要发育在资兴市和宜章县一带,找煤条件次于斗岭煤系。  相似文献   

2.
论古剥蚀面岩溶发育的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北中奥陶统马家沟灰岩沉积后,加里东运动使地壳上升,沉积间断,形成与上覆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不整合接触;华南下二叠统茅口灰岩沉积后,东吴运动使地壳短暂上升,形成与上覆晚二叠世龙潭煤系地层的假整合。石灰岩顶部与上覆地层间的不整合或假整合面,都遭受到风化与溶蚀,成为岩溶发育的古剥蚀面。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煤系硫铁矿资源丰富,储量居各类型之冠。据1985年底的数字统计,全国保有储量约占硫铁矿总储量的40.3%。且此类矿床分布较集中,为此,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一、资源概况煤系硫铁矿主要分布于地台区,为赋存于煤系之中大体上于煤同期生成的沉积矿床。矿层往往产于煤系底部,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少数出现于煤系中部。硫铁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部二叠纪含煤地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正> 中国南部二叠纪含煤地层,除栖霞组底部者外,都产大羽羊齿化石,因而也泛称大羽羊齿煤系。这一含煤地层各地都有专名,由于研究程度的关系,一度都定为早二叠世晚期,后来又全部改为晚二叠世早期,第一次全国地层会议后,几乎都改称龙潭组。近年的研究证实,华南大羽羊齿煤系的时代,各地不尽相同,它起自早二叠世晚期,一直至二叠纪末,个别地点甚至超越了古生界,具有明显的穿时现象。因之,不能用一个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华南地区二叠纪的成煤时代,一般认为只有早三叠世早期的梁山期和晚二叠世早期的龙潭期。后者以含大羽羊齿植物群为特征,所以又常被称为“大羽羊齿煤系”。近年来,随着区调和煤田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华南二叠系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证明了“大羽羊齿煤系”实际上包含了二叠纪不同时期的含煤地层,尤其是华南地区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并不限于赋存在上述两个含煤地层中。因此,不同成煤期的正确划分,将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国华南地区上、下二叠统的界线,基本上都是用构造面一地层的不整合来划分的.由于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大羽羊齿煤系”属于晚二叠世早期,所以凡产“大羽羊齿植物群”的含煤地层,均被归于“上  相似文献   

7.
西藏昌都“妥坝煤系”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妥坝煤系”一名为李璞(1955)所创,系指西藏昌都妥坝附近二叠纪海陆交替相含煤地层。李璞根据其中所产的腕足类和植物化石,认为该煤系地层的时代属晚二叠世。这套煤系地层不整合于安山岩流之下,但未发现其下伏地层。盛金章在“中国的二叠系”一  相似文献   

8.
宁阳煤田存在以石炭二叠纪煤系与奥陶系之间的假整合面为主滑面以及煤系中若干次级滑面共同组成的多级滑动体系、类似的滑动构造在鲁西诸煤田中普遍发育。本文探讨了其成因类型,对煤系中发育的各种小型滑动构造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论述了其构造特征及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
威宁宣威组底部硅质页岩Rb-Sr古混合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滇黔相邻地区,二叠纪宣威组下部发育一层硅质页岩和碳质页岩。页岩层位稳定、分布广泛,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上部凝灰岩层呈假整合接触关系。用迭代法恢复硅质页岩的Rb-Sr同位素古混合线,得到硅质页岩的年龄为(255±12)Ma。这个年龄不仅支持地层古地磁研究结果,而且符合地层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Rb-Sr同位素古混合线年代学方法在中生代地层能够适用。这个年龄与普遍认为的峨眉山玄武岩主喷发期258Ma从时代关系上相符,而且有效地约束了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上限。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大青山石拐子煤田的地层及其间几个不整合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大青山石拐子煤田的地层及其间几个不整合的意义”。作者将大青山的二叠三叠纪萨拉齐系分为石叶湾统(可能与华北石盒子系对比)与脑包沟统(大多相当於华北石千峰系)。侏罗纪下部可分为二系:即长汉沟系与石拐煤系(后者又分为召沟统与五当沟统)。石炭二叠纪拴马椿煤系与其下的什那干灰岩系(上震旦纪)的不整合可能为华力西早期造山运动的结果。另一不整合介於下侏罗纪石拐煤系与其下的二叠三叠纪萨拉齐系二者之间,可能代表印支运动,暂定名为大青山运动。  相似文献   

11.
刘公明 《湖南地质》1991,10(3):241-248
湖南省煤田主要有地台型和地洼型两类。地台型煤田主要为斗岭煤系,次为测水煤系,煤系地层以海陆交互相细碎屑岩为主,含菱铁矿或黄铁矿结核,煤系厚2—44m,含煤l—3层,煤系地层与下伏岩层为整合或假整合关系。地洼型煤田主要为石门口煤系,煤系地层以陆相杂色粗碎屑岩为主,含泥岩、菱铁矿,煤系厚19—948m,含煤1—11层,煤系地层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接触。全省煤炭尚可供建井的储量仅为保有储量的2l%,要加强煤炭资源的寻找,其方向一是在已知煤矿深部找煤,二是在地洼阶段形成的逆掩断层和飞来峰下找隐伏煤,三是在白垩系或下第三系下找煤。  相似文献   

12.
陈国达 《地质论评》1943,8(Z1):150-152
此幕造山运动之存在,系以中石炭纪梓山煤系前之不整合为代表,梓山煤系原为王绍文立名,时期定作石炭纪,惟因缺化石证明,後人多将之归入二叠纪,视作乐平煤系。至一九三  相似文献   

13.
合肥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合肥盆地定远凹陷中揭露了古生代二叠纪煤系,研究认为盆地北部推覆构造下伏系统存在华北南部盆地晚古生代的近海相沉积,也发育着石炭—二叠纪煤系。通过对合肥盆地二叠纪煤系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后认为,煤成烃应是合肥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4.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形成时代:不整合面的证据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确定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的形成时代是了解上扬子地区这一重要板内变形带动力学机制的关键所在。详细的野外工作显示,该构造带中、上三叠统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说明其没有发生过印支期褶皱。区内上三叠统与下侏罗统,中、下侏罗统和中、上侏罗统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又指示其褶皱变形发生在晚侏罗世之后。区内白垩纪盆地边缘下白垩统与下伏地层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较平缓的上白垩统地层也覆盖在下伏较陡立的不同时代地层之上,从而指示该构造带形成于早白垩世之前。综合分析后限定川东—湘鄂西北部的“侏罗山式”褶皱带的褶皱变形发生在晚侏罗世末至早白垩世初期间,而不是过去认为的印支期或早燕山期。  相似文献   

15.
田奇瓗 《地质论评》1941,6(Z2):305-307
湘西二叠纪煤系计分: 1.黔阳煤系——介于壶天灰岩与栖霞灰岩之间。 2.辰谿煤系——夹于栖霞灰岩下部。1.黔阳煤系——在湘西其分布均限于沅水上游,而下游自  相似文献   

16.
鄂东南一带煤田分布特征及过去勘探工作情况鄂东南煤田不论是侏罗纪香溪煤系,上二叠纪乐平煤组或下二叠纪马鞍山(麻土坡)煤组,其中所夹煤层分布均不稳定。一般说来,侏罗纪香溪煤系较厚,有2—3个煤组。但煤层很薄,一般仅数公寸,甚至在0.3公尺以下。达不到工业开采最低厚度要求。也不大稳定,二叠纪乐平煤组一般厚度小,  相似文献   

17.
滕县煤田红层的赋存特征与护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红层与古构造及剥蚀关系的分析认为:对石炭二叠纪煤系赋存有影响的褶皱发生在石炭二叠纪煤系沉积以后、老红层沉积之前。煤田内断层的生成顺序,北东东—近东西向断层组生成最早,它控制着老红层的分布;北东向逆断层组与褶皱同期生成,最后产生北北东—近南北向断层组。老红层保护了煤系,是区域找煤的标志;新红层覆盖下的负向构造也有煤系赋存,但埋藏较深。   相似文献   

18.
宜漂南部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区,现今的地貌为湖汶、张渚、戴埠等盆地,这些盆地的外缘由较老的泥盆系地层组成,盆地内部上二迭统龙潭组煤系广泛分布,是苏南主要煤产地之一(图1)。(一)岩性特征本区龙潭组煤系与下伏地层下二迭统孤峰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上二迭统长兴组或大隆  相似文献   

19.
天山地区下石炭统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新疆天山地区下石炭统出露广泛且与下伏地层多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如西部北天山的大哈拉军山组,中部中天山的马鞍桥组及东部南天山的甘草湖组均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显然,这是一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两套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是鉴别造山运动的直接标志之一,此不整合可能暗示了古天山洋在早石炭世前已经闭合碰撞造山并进入陆内伸展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0.
苏浙皖地区的龙潭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文耀 《地层学杂志》1993,17(3):232-236
<正> 龙潭组原称“龙潭煤系”,由刘季辰、赵汝钧(1924)于南京龙潭创名。煤系“厚自80—110公尺,煤层仅只一层,在苏境内,其厚度不一,最厚者仅四、五尺许,延长不广,少远即减薄……。煤系中岩层,仅砂岩与页岩相间而生,煤层在全系中上之部,其上有不纯石灰岩一薄层,极富动物化石,属二叠纪。”这是有关龙潭组的最早论述。当时认为其下伏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