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飞鱼是银汉鱼目飞鱼科约40种海洋鱼类的统称,以"能飞"而著名,所以称飞鱼。飞鱼并不轻易跃出水面,每当遭到敌害攻击的时候,或者受到轮船引擎震荡刺激的时候,才施展出这种本领来。可是,这一绝招并不绝对保险。有时它在空中飞翔时,往往被空中飞行的海鸟所捕获,或者落到海岛或者撞在礁石上丧生。飞鱼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洋里,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地中海都可以见到它们飞翔的身姿。有些种类有季节性近海洄  相似文献   

2.
幻想之海     
深蓝 《海洋世界》2004,(10):38-39
说起海洋,我们对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黑海、渤海、加勒比海等等这些名称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您知道危海,宁静海,汽海还有雨海都在哪里吗?实际上,这些都不在地球上,它们都是月亮上的海。  相似文献   

3.
赶海     
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海水退得最远。露出一片平日见不到的海滩和大大小小的礁石,每到这个日子,妇女和孩子们便提着小篮奔向海边,在浅滩上捡拾各种各样的海物,这便是赶海。九月是赶海收获最丰盛的季节。踏上海滩,第一眼会看到在沙石间到处乱窜的海蟑螂,它们见人就跑,而且跑得飞快,掀开一块大点的石头,底下有时会遇上一窝海蟑螂,可就在你看见它们的同时,它们也没了影。有一回我幸  相似文献   

4.
周海鸥 《海洋科学》2007,31(10):107-108
从小就生在海边、长在海边的我,其实对海老是有种种蓝色的萦绕和缠绵,因为对大海、小海太熟了.为什么说种种而不说一个?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海的蓝色不是一种光谱上的纯蓝色,而是很复杂的蓝,有时也显现出绿色.当我乘船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再逢天高云淡,海是挺纯挺纯的,很好看、很浪漫的蓝色;当我架竿屏息,凝神于挂着晶莹水珠的鱼丝而与那些鱼兵蟹将憨斗耐力时;又当我憋足勇气鱼翔潜底,穿梭、逡巡于海藻礁岩之间,海,好像又在蓝中加了好多东西,或者根本没了一点蓝色.  相似文献   

5.
郑兰娜 《海洋与湖沼》1982,13(4):346-349
海黾属(Halobates)是半翅类水黾科(Gerridae)的海洋昆虫。海黾是一种无翅的海面漂浮动物(Pleuston)。海面常见的漂浮动物还有呈蓝紫色的僧帽水母(Physalia)、帆水母(Velella)、海神鳃(Glaucus)及紫茗荷(Lepas Dosima fasicularis)等。它们彼此依存而形成了海面生物的食物网。 虽然昆虫是世界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动物,但在海洋里却只有少数几种海黾。海  相似文献   

6.
实际用海效益包括海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直接经济收益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负面效应,文章通过建立海洋高质量用海效益评估模型反映和量化实际用海效益,并将该模型在台州市海域应用,研究结果发现,台州市涉海县、市、区中椒江区实际单位用海效益最高为68.85万元/hm2,玉环市最低为4.02万元/ hm2。原因在于椒江区不仅其海域资源价值表现良好,而且生态环境损害程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得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绝对不是海域资源过度使用,也不是海洋生态环境的绝对保护,两者是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的,保证海域资源使用价值保值增值是海洋经济合理运行的基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系统是海域资源使用价值保值增值的根本,这是引导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2006年9月福建省海洋工作会议上,省委卢展工书记发表了一篇十分精彩的“论海”演讲,他从“立海之根、融海之势、聚海之力、铸海之魄”四个方面,就海洋本质、海洋意识、海洋工  相似文献   

8.
在神秘莫测的海洋底部,栖息着许许多多动物。有的动物色彩艳丽、婀娜多姿,犹如娇嫩的花卉,它们确实也曾经被误认为是植物。陆地上的菊花,只有秋季开放。而在浩瀚的海洋中却有四季盛开不败的“海菊花”,它就是腔肠动物中的海葵(见图)。海葵是个大家族,全世界约有1000种。它们的外貌酷似植物,体呈圆柱形,上  相似文献   

9.
我的专业不是搞海洋的,但我很关心这件事。1983年,在科学院学部委员大会上,我和钱学森等同志提出了一个提案:建议国家要象当年组织核工程和航天工程一样,统一调配各部门的力量,统筹规划,全面安排,扎扎实实地把海洋开发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和基本工程技术研究工作开展起来。当时我们的看法很简单,我国在九至十五世纪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洋大国,我们的船舰到过阿拉斯加,也到过印度洋和大西洋,现在还有许多遗迹可查。我们那时的海洋技术是在全世界各国之上的。后来因为在工业革命时候,我们被人耽误了,从此我们逐步地退下来了。象我们这样一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在海洋方  相似文献   

10.
陈洁 《海洋世界》2004,(12):46-47
众所周知。海豚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海洋哺乳动物。它们是所有海洋生命的形象代言人。是大海派给人类的友好使者。可爱的海豚不仅将智慧、优雅与灵巧集于一身。而且非常善解人意。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海啄与人的互动疗法。  相似文献   

11.
燃烧的海     
夜幕笼罩着海洋,忽然间,海面上发出强烈的光芒,闪闪烁烁,好像海在燃烧;有时,像一堆堆火球从远处滚滚而来;有时,又似带光的风车不停地转动。这种奇异的景观原来是海洋生物耍的把戏。其中最普遍的当数发光的细菌。它们大多生活在热带和温带的海洋里,有的独立生活,有的寄生或共生在鱼、虾、贝、藻上,使本来不会发光的生物也变为能发光了。一种叫甲藻的单细胞  相似文献   

12.
禁海几亡,开海则强,不能制海,必为海制,海洋治理能力与国家崛起进程休戚相关。城市是国家发展的量尺,在国际海洋格局的演进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深圳作为毗邻南海的特大城市以及“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地理上临湾向洋,政治上双区驱动,文化上共融开放,被国家赋予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应当主动扛起打造我国国际海洋治理事业先行区的大旗,开展以城市身份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先驱实践,推动我国国际海洋治理水平的跃升和海洋强国战略的落地。文章在充分理解国际海洋治理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深圳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着重对标伦敦、奥斯陆等国际知名海洋城市,研究提出新时期深圳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11,(4):F0003-F0003
海獭在睡觉时候是彼此手牵手的,这样它们才不怕在睡梦中被海浪冲散了。它们还经常手牵手在海面上晒日光浴。夜幕降临,有的海獭也爬上岸来,在岩石上睡觉,但大多数时间海獭却寝于海面。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海-气热量交换特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0年5月6日至6月17日在西沙海域进行的第二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资料,计算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海洋-大气间的辐射收支、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及海洋热量净收支;发现季风爆发后海-气热量交换突然发生变化,其中潜热通量、海洋热量净收支变化尤为显著。讨论了季风爆发前后各种天气过程影响下海-气热量、水汽交换特点和海洋热量净收支变化,说明季风爆发前海洋是一个能量积累过程,季风爆发期海洋是一个能量释放过程,季风中断期海洋是一个能量再积累过程;季风爆发后西南大风期持续时间和强度,强烈影响水汽蒸发量大小,进而影响我国大陆上夏季降水,通过南海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西太平洋暖池等不同海域资料对比,分析了它们在海-气热量交换上的差别,指出这种差别是爆发后南海SST基本稳定而阿拉伯海、孟加拉湾SST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海——微生物栖息的特殊环境。特殊的盐类成分,低温,高压,低浓度的有机物质,植物及动物区系的稀少等组成了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广阔海洋区域一些主要生态特征。 海洋中最初的微生物学研究,早在上一世纪就已进行了,但足它们局限于较狭小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彩色血液     
水产动物中的血液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呢?这是因为,在不同种类的动物血液中含有不同的色素所致。虽然各种水产动物的血液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具有输送氧气等新陈代谢功能。现略举数例介绍如下:(1)甲壳类。海洋里的甲壳类节肢动物如鲎,它的血液是蓝色的。(2)贝壳类。海淡水中的贝类如河蚌、蚬等,它们的血液是淡蓝色的。(3)软体动物。海洋中的软体动物如海蛸、墨鱼等,它们的血液是绿色的。  相似文献   

17.
我出生在海岛,生长在大海边,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蓝色的海洋。我小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造一艘世界上最大的船,航行在浩瀚的大海上,或者能像海鸥一样自由飞翔在蓝天上,看美丽的大海翻起滚滚波浪。后来,我离开了大海和海岛到外地工作时,最喜欢唱一首歌是“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我想许多同学和朋友都会唱这首歌,而我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常常为我是渔家的后代而感到自豪。当我长大成人从事海洋与水产工作,我的业余时间大部分用于关心海洋、  相似文献   

18.
第一讲 海雾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雾的一般提法 雾是低层大气在贴近下垫面的一种凝结现象,在陆上和海上都可以生成,但海雾是指在海洋影响下生成在海洋上的雾,因而其生成、维持和消散的过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海雾的存在与海洋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海洋环境主要指的是水文状况和气象条件。换句话说,海雾是在特定的海洋水文和气象条件下产生的,在那些经常可以满足成雾条件的海区,海雾出现的机会就多,反之亦然,因而海洋上海雾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季节性。 海雾在海上形成后,会随风逐流,向风的下游扩展。在沿海地区,海雾自然可以登陆,深入陆地,有时达几十公里,登陆后的海雾,仍保持海雾的特征,但在新的环境影响下,很快变性消散,或变成低云。不过在近海处,登陆的海雾虽不断消散,却又不断有新的从海上补充,所以沿海地区有时海雾会持续几天。 海雾在海上生成被输送到陆上,自然仍称海雾,但在陆地上生成的雾扩展到海上却不是海雾,尤其那些在陆上生成随天气系统移到海上的雾,只能叫做“海上的雾”。例如象锋面雾,纯属天气系统的雾,陆上有,海上也有,虽然海洋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它的生成,却出于天气系统,而不是纯粹海洋的影响,因而不能列入海雾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海洋价值观在中国吴克勤(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这句话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大海的深厚渊源。“龙生于海”,如果不是临海而居,靠海为生,长期感受到大海的恩惠,怎能将生于海的龙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历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自命...  相似文献   

20.
声遥感技术在海洋中的应用并不是一个新的领域。从原理上说,电磁波遥感技术(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能对海洋表面的某些特征,例如表层水温、波高,悬浮物的扩散范围等,进行有效的遥感测量,而海洋声学遥感系统则可以监测海洋内部某些特性的变化情况。由图1可见,声波在低频范围内的吸收系数比电磁波小得多,100Hz时,它们相差约6个数量级,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