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道荣 《气象》1981,7(11):12-12
我们在制作预报过程中发现,夏季(6—8月)雨量与前一年秋季(9—10月)的气象因子有很好的关系。 一、夏季雨量和秋季降水有同步 的阶段性变化 由历史资料分析得出,我站夏季降水量的变化存在着三个明显的阶段:1955—1963年是多雨阶段,平均雨量为456毫米;1974—1980年为少雨阶段,平均雨量仅为287毫米;1964—1973年是多雨和少雨交替  相似文献   

2.
利用NOAA卫星观测的OLR资料和地面观测雨量资料,分析我国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年,季降水与OLR的关系,结果表明,OLR负距平(正距平)与多雨区(少雨区)对应。OLR与降雨量的负相关 性在华南地区显著,在华北地区不显著,本文对原始场进行处理,用EOF-CCA方法建立了华北南部夏季,年降雨估算模型,使OLR与降水的拟合程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主汛期四川盆地雨型及其与全国雨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多年来,对于四川盆地主汛期(6—8月)总降水量及其分布缺乏总体、仔细的了解,对其与全国雨带的关系更无人研究,本文通过图1四川省主汛期总雨量分布图2盆地主汛期雨型本文选取盆地内16个站点、43年主汛期(6—8月)降水总量进行计算,获得43年平均的主汛期降水总量分布  相似文献   

4.
用卫星OLR资料估算中国大陆月降水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晓 《气象》2011,37(1):99-102
利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处理的NOAA下午轨道卫星的OLR资料,用Xie等在1998年的文章中提出的月降水量计算模式,计算了1991-2008年地理范围在10°~60°N、75°~150°E、分辨率为0.5°×0.5°的中国大陆月降水量,得出:用OLR月距平资料可以计算出月降水量,模式估算出的降水量通过与NCEP提供的18年月降水量陆地观测数据对比,精度为:冬季相对误差49.14%、绝对误差7.97 mm;春季相对误差37.60%、绝对误差14.97 mm;夏季相对误差27.37%、绝对误差31.61mm;秋季相对误差37.99%、绝对误差16.95 mm,可见精度效果并不是太好,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降水机制不一,层状云降水特别是逆温层状云和连续阴天不下雨,以及月平均OLR不能完整地反映月内降水云和降水量是造成用OLR月距平估算月降水量的主要误差来源.通过对FY-2C卫星云分类产品的图像分析,得出中国南方冬季主要是层状云降水,OLR月距平值较高,用全球的A、B系数估算出的降水量偏低于实况,因此对中国大陆进行分区、分季节统计A、B系数,是解决OLR月距平估算月降水量精度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45年山东夏季降水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迟竹萍 《高原气象》2009,28(1):220-226
利用1961-2005年山东省26个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对山东夏季(6~8月)降水总量、雨日和暴雨日数进行时空分析,研究夏季降水气候变化成因,并划分了夏季降水旱涝年.结果表明,山东夏季降水大部分地区为减少趋势,暴雨日降雨强度的变化与夏季降水量的减少关系更为密切;夏季降水量、暴雨日降雨强度和旱涝年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最后用500 hPa位势高度和环流特征量分析了夏季旱涝异常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及气候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6.
OLR与长江中游夏季降水的关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SVD方法分析了1、4、7月全球OLR与夏季(6—8月)中国华中区域降水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若1月南非东部沿岸至西印度洋、北美北部OLR(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偏低(偏高),或北非、美国西南沿岸及近海OLR偏高(偏低),则夏季长江中游降水将偏多(偏少)。若4月澳大利亚至东印度洋、日界线以东热带太平洋OLR偏低(偏高),或西北太平洋偏高(偏低),则夏季长江中游降水将偏多(偏少)。若7月东印度洋—澳大利亚大陆、东亚OLR偏低(偏高),则夏季华中区域长江及其以北降水将偏多(偏少),湖南和江西南部降水将偏少(偏多)。夏季长江中游旱、涝年前期OLR明显的区别在于热带太平洋:涝年1月东、西太平洋为明显负、正异常,4月这种异常进一步加剧;旱年1月正好相反,东、西太平洋为微弱的正、负异常,4月转为东、西太平洋为微弱的负、正异常。太平洋暖池OLR低值区(强对流区)4、7月持续偏南,是夏季长江中游降水偏多的另一重要信号。冬、春季OLR与夏季长江中游降水大尺度关联的可能机制为:若1月热带东、西太平洋OLR为明显负、正异常,4月这种异常进一步加剧,也即冬、春季热带太平洋Walker环流持续减弱,从而使夏季暖池对流活动减弱,热带辐合带偏南,Hadley环流偏弱,使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位置偏南,导致中国夏季主雨带不能北推至黄河流域,而长期滞留长江中下游,最后造成长江中游降水异常。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102个气象站夏季(6—8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地区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既有整体的一致性,也存在东、西部相反变化的差异。近50a来,内蒙古地区夏季降水有减少趋势,并存在68年周期变化;对内蒙古夏季降水与前一年1月到当年8月全球逐月海温求相关,选取影响内蒙古夏季(6—8月)降水的海温关键区(268年周期变化;对内蒙古夏季降水与前一年1月到当年8月全球逐月海温求相关,选取影响内蒙古夏季(6—8月)降水的海温关键区(2642°S,9342°S,93140°W)及相应的关键时段(当年1—5月)进行分析,内蒙古夏季降水与关键区海温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关键区海温的异常可预示内蒙古夏季降水异常。  相似文献   

8.
利用FY2号卫星观测的2008年6-8月OLR资料和T213提供的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2008年夏季(6-8月)河南空中云系特征和水汽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实时OLR产品图像可以作为一幅天气图,进行数值化分析和处理.OLR值可以反映中高纬地区对流活动的强弱.2008年夏季,OLR的月平均分布与夏季月总降水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相对湿度月平均分布与河南省月降水量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夏季分区面雨量预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黄河流域分区夏季面雨量预报的研究成果,精心挑选51个具有较好代表性的测站对黄河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使用K均值动态聚类对黄河流域的夏季降水进行了客观分区,并计算出各流域夏季面雨量。通过对黄河流域夏季雨量与500hPa环流,海温、OLR、中纬阻高,高原积雪,欧亚积雪等重要影响因子的关系分析,结合黄河流域夏季面雨量年降和年代际演变特征的分析,研究出黄河流域分区夏季面雨量预测的基本方法和模型,并通过客观化的数学方法建立黄河流域夏季面雨量预测系统,预测系统十年回报的结果显示出具有较的预测技巧。  相似文献   

10.
武江林 《贵州气象》1995,19(3):47-48
本文应用1951~1992年钢仁地区11站夏季(6~8月)平均降水总量和同期出现的厄尔尼诺事件资料,分析了铜仁地区夏季降水量与厄尔尼诺事件的相关关系。其结果表明:厄尼诺事件的发生,对银仁地区夏季降水有影响,在厄尔尼诺年的当年铜仁地区6~8月降水量偏少,厄尔尼偌年次年铜仁地区6~8月降水量偏多。其统计显著性水平达90%。  相似文献   

11.
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同太平洋SSTA的遥相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近50年月平均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NOAA重构海表温度以及中国西北区东部38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对我国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后期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最显著,并且赤道中东太平洋是影响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关键区,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发生异常时,首先引起纬向和经向垂直环流圈发生异常,进而强迫大气环流发生调整,先后通过PNA和WP遥相关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生异常,最终使得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12.
东北三江流域夏季旱涝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 (NCEP) 再分析的高空月平均资料以及中国范围内160个测站的月降水量资料, 对夏季我国东北地区的降水进行分型并分析其环流形势.结果表明, 我国东北三江地区夏季多雨年和少雨年的环流形势存在明显的差异, 1998年夏季属于典型的多雨年; 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的出现和发展, 是造成嫩江、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异常偏多的主要原因; 对流层低层水汽通量辐合加强, 是东北地区降水的重要水汽条件; 12月份或冬季的极涡强度指数与次年8月份或夏季我国东北地区的降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 这种关系可以作为预测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持续强降水的一个信号.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非均匀性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极端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讨论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的非均匀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集中度与集中期的空间差异并不大;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的季节内分配状况同夏季极端降水量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极端降水量越集中、集中期越早, 则极端降水量越少, 反之亦然; 东亚夏季风同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量集中期存在负相关, 与极端降水量集中度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Impacts of February Antarctic oscillations (AAO) on the subsequent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in the context of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at 160 weather stations.Results show that on interannual time-scale,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February AAO index and July-August rainfall in North China is 0.53,which exceeds the confidence level of 99.9%.When February AAO is strong,then the subsequent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is more-than-average,and meanwhile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is less-than-average:and vice versa.Changes of AAO affect the subsequent intensity and position of the North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thus resulting in the south-north direction shift of the summer monsoon rain bel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An advanced three-level global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has been used to study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anomaly in Northwest China.based on the synoptic fact and the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precipitation,the surface albedo in Northwest China,and the synopticsystems over the Tibetan(Qinghai-Xizang)Plateau.The results show that either the anticycloneintensified over the plateau or the surface alhedo enhanced in Northwest China results in summerprecipitation reduction east of Northwest China.Especially.when both of them appearsimultaneously,summer precipitation was obviously reduced and severe drought occurred in mostareas of Northwest China.Moreover.the simulated difference of precipitation rate of NorthwestChina is similar to the actural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in Northwest China in 1995,which is themost severe drought year in Northwest China in the past fifty years.So the tendency in droughtseverity intensified,drought frequency accelerated,drought persistence period extended,anddrought areas expanded in Northwest China in recent years is maybe a result of the influences ofhuman activities(e.g.vegetation was reduced,and desertification worsened)on droughtcirculation patten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秀荣  庞昕等 《气象科学》2002,22(4):402-409
本文使用西北地区95个测站,时间序列为1960-2000年共41年的加密测站资料,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以及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区域性较强,存在多时空尺度特征,且平均具有准3年和4.8年的周期变化。将西北地区夏季水异常区域划分为4个区后可见,北疆地区夏季降水的周期振荡最接近平均状况,南疆降水异常区次之,相比之下青海异常降水区解释方差最小,同时发现,在近41年来,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平均状况是80年代以前多数年份降水偏少,干旱性强,80年代以后整个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则有增多的趋势;分区分析后表现为:北疆区和南疆区从80年代后期开始降水增多,内蒙古西部地区90年代以后降水增多,而东北高原区夏季除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降水偏多外,其前和其后降水都偏少。  相似文献   

17.
西北东部夏季干湿演变及环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金虎  杨启国  姚玉璧  单红洮 《气象》2006,32(10):94-101
选取中国西北东部1960--2004年33个台站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和北半球NECP/NCAR500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首先统计了中国西北东部逐年夏季总降水量和无雨日数,并根据它们呈显著负相关的特点,定义了无雨日数一降水均一化干湿指数,然后对干湿指数场进行了EOF分解,探讨了西北东部夏季干湿异常的演变特征,同时对干湿异常年份进行了500hPa高度距平场合成分析。结果发现:一致性异常特征是西北东部夏季干湿指数的最主要的空间异常模态;西北东部近45年来的变干趋势是明显的;新疆脊偏弱、东亚大槽偏浅是西北东部夏季湿年同期500hPa高度场特征,而新疆脊偏强、东亚大槽偏深是干年同期500hPa高度场特征;乌拉尔山脊线偏西、东亚大槽偏浅是湿年前期12月高度场特征;乌拉尔山脊线偏东、东亚大槽偏深是干年前期12月高度场特征。冬季12月500hPa高度场环流特征是预测下年夏季干湿特征不容忽视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基于西北地区东部81站1961—2010年夏季(6—8月)逐月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距平合成分析,探讨其多雨年和少雨年逐月500 hPa高度场和700 hPa湿度场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多雨年,影响降水的天气特征表现为乌拉尔山脊逐月偏强,7月鄂霍次克海脊偏强,贝加尔湖高压脊转为低槽,7月巴尔喀什湖低槽较6月偏强。8月贝加尔湖长波槽较7月偏强;少雨年天气系统表现为6—8月西北地区东部受高压脊前西北气流控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多雨年较少雨年偏西偏强。6—8月多(少)雨年比湿的变化表明,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多雨年,大气的含水量较高,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少雨年,大气的含水量较低。  相似文献   

19.
热带太平洋海温与中国西北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将中国西北(陕、甘、宁、青四省区)夏季降水资料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展开,根据展开后的主要特征向量把西北划分为四个自然降水区,其中降水变率最大的区域是包括青海省东部、甘肃省中东部、宁夏全区和陕西省北部在内的海东—陕北区。西北夏季降水经EOF方法展开后的第一、二时间系数与同期和前期热带太平洋海温有着明显的遥相关。热带东太平洋海温冬、春季的冷暖变化程度,可以预示后期西北夏季降水的趋势变化。另外,在厄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和次年,西北夏季降水具有明显的相反变化,其中海东—陕北区最敏感。  相似文献   

20.
邻接青藏高原地区的中国西北地区是最大的欧亚干旱区,其降水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对干旱环境及其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都具有特殊的指示意义。基于1961~2018年中国西北地区144个站的逐日降水、逐月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的降水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近60年以来,西北地区92%站点的年降水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只有甘肃东南部不到10%的站点呈下降趋势;(2)季节尺度上,春、夏、秋季中超过75%站点的降水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最显著的是,几乎所有站点在冬季的降水为增加趋势,秋、冬季降水的增加相对较少,反映了冬季风对西北地区降水影响的特点;(3)进入21世纪以来,西北地区夏季和年降水量仍然维持准3 a周期特征,春、秋季的周期具有阶段性、冬季降水量具有较稳定的约3 a周期,因此,自然周期变化对降水增加的贡献并不大。西北地区降水量在过去60年来确实呈现出增加趋势,尤其21世纪以来降水量持续增加,但增加的量是有限的,不足以改变其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