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水银洞(岩上)微细浸染型金矿产于贵州省贞丰县境内,是目前我国第一个成功地从原生硫化物矿石中商业性生产出金的微细浸染型金矿矿山。该矿床的矿体产于灰家堡背斜东段核部的上二叠统龙潭组地层中及其与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的接触带,呈几层基本平行排布的似层状和透镜状产出。金矿化主要赋存于硅化白云石化生物碎屑灰岩和泥灰岩(85%)和强硅化角砾状粘土岩(14%)中,  相似文献   

2.
西藏南部江孜盆地的下白垩统地层为一套浊积海底扇沉积序列。在沙拉岗一带, 这套地层中发育一段明显的硅化层。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硅化层主要由硅化程度不等的硅化泥岩和硅化灰岩组成, 其矿物组成单调,主要包括石英、低温钠长石和被交代残余的方解石; 硅化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继承原岩为主, 而硅化灰岩则受硅化流体改造的程度较大; 硅化灰岩中的微量元素随着硅化程度的递进表现出4种类型的迁移规律, 硅化灰岩的w(∑REE)和w(LREE) /w(HREE)等指标均与硅化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综合这些特征表明, 参与硅化层发育的流体可能是一种富SiO2 的偏碱性中低温热流体, 它的活动导致了硅化层的发育并可能和该区内锑矿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3.
云南绿春县牛波金矿矿体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赋存于下二叠统高井朝组(P1g)灰岩与安山玄武岩断层接触破碎中,构造控矿明显,为构造破碎带控制的低温热液脉型金矿床;硅化、碎裂岩化、褐铁矿化(铁帽)、黄铁矿化、青盘岩化及粘土化及物化探异常是本区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贵州水银洞金矿构造蚀变体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成富  刘建中  陈睿 《矿物学报》2011,(Z1):226-227
水银洞金矿构造蚀变体(SBT)为产出于茅口租(P2m)和龙潭组(P3l)之间不整合面上的一套强硅化灰岩、灰岩角砾岩、粘土岩角砾岩、硅化粘土岩组合。随着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的发现和开发,诸多学者对广布于黔西南台地相区的这一套岩石组合均有研究,但系统研究程度较低且对其成因认识有较多争论和分歧。有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位于龙陵-瑞丽大断裂南东侧的北东向上芒岗次级断裂北东端。该断裂长约20km,形成宽100—300m的破碎带,破碎带内发育硅化、粘土化、重晶石化及原生的卡林型金矿化。断裂上盘为中侏罗统勐嘎组泥岩、砂岩、钙质粉砂岩夹灰岩,下盘为下二叠统沙子坡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红色粘土位于断裂附近的沙子坡组岩溶浸蚀面之上,属风化坡积-残积成因,厚度20—30m,  相似文献   

6.
马鹿塘金矿目前发现的金矿(化)体均呈脉状、似层状,主要沿北西向断裂带及其旁侧的次级构造裂隙中分布,矿体的直接围岩为下泥盆统灰岩、白云质灰岩,主要矿化蚀变有黄铁矿化、硅化,该金矿属构造-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张兵强 《地质与勘探》2020,56(6):1145-1157
架底金矿是贵州省乃至全国在玄武岩地层中发现的最大原生金矿床,是近年来贵州西部寻找金矿的一个重要突破。为了加强对该类金矿床的研究,通过对矿区赋矿层位及围岩系统的岩石学、矿物学对比分析,总结出空间上,矿区金矿体可划分为上下两层,两层金矿体分别赋存在上下两个含矿体中。上含矿体为峨眉山玄武岩组第二段中部的一套以火山角砾岩(约占95%)为主,岩石具有一定破碎和蚀变的特殊岩层;下含矿体是中二叠统茅口组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的不整合界面附近,在区域构造和热液蚀变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套构造蚀变体。两层金矿体容矿岩石主要为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占总量的90%以上,其次为少量的玄武质火山砾岩、浅灰色玄武岩及灰岩角砾。矿区各类围岩蚀变发育,与金矿成矿关系最密切的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白云石化。硫化物为金的主要载体,金为偏光显微镜下难以分辨的显微金、次显微金及晶格金。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区微细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存登 《矿床地质》1987,6(3):49-56
黔西南区微细金矿沿广西裂谷及下甘河断裂分布,主要赋存于中三叠统许满组、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及下三叠统夜郎组粉一细砂岩、水云母粘土岩、泥质白云岩、泥晶灰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分枝状、囊状产出。金呈胶体金和超(次)显微金存在于水云母等粘土矿物和黄(白)铁矿中。根据矿床的硫、氧同位素组成、矿物包裹体测温和含盐度测定资料以及区内系统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认为该区微细金矿系壳源中低温地下热(卤)水溶滤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粤中三水盆地长坑赋金硅质岩主要呈层状分布于下石炭统梓门桥组生物碎屑灰岩与上三叠统碳质泥岩(或下石炭统梓门桥组粉砂岩)之间,厚度1—50m,主要由层状、块状及角砾状硅质岩组成。金矿主要呈细脉浸染状产于角砾状硅质岩中。长坑赋金硅质岩层具纹层状构造特征,在其中发现放射虫、微体古生物化石,角砾长轴与硅质纹层平行分布,含有草莓状黄铁矿,这些特征以及长坑金矿床与富湾银矿床成矿时代等资料都表明长坑金矿赋金硅质岩不是简单热水沉积或热液蚀变作用形成的,而是多次硅化作用的产物,至少经历了热水沉积硅化、成岩硅化、金矿成矿热液蚀变硅化及银矿成矿热液蚀变硅化作用的叠加。热水沉积硅质岩形成富金矿源层,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云南建水荒田铅锌矿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探明7个铅锌矿体,赋存在上二叠统玄武岩/下二叠统灰岩接触带,接触带角砾岩为容矿岩石,且强烈重晶石化蚀变,可作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尽管对微细浸染型金矿的研究已有丰富资料,但在成矿流体和矿质的主要来源问题上仍存在争议,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不仅是矿床成因理论研究的深入,更是关系到该类型金矿找矿方向。本文以该类型金矿硅化与金矿化密切相关为依据,采用硅同位素结合硅质阴极发光分析,对赋存于中三叠统、“大厂层”、上二叠统、下石炭统和印支期辉绿岩中的该类型金矿矿石和热液硅化石英与相应赋矿围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阴极发光下,原生硅化石英不发光,而围岩中的石英和次生硅化石英明显发光;与此对应,矿石和热液硅化石英与围岩的δSI值也可以明显分开,表现为:在中三叠统和“大厂层”赋矿地层中,前者在-0.1‰~0.4‰,后者(包括岩浆岩)在0.0‰~0.3‰;在上二叠统,下石炭统和印支期辉绿岩赋矿围岩中,前者在0.3‰~0.5‰,后者在-0.1‰~-0.2‰。上述结果均表明原生成矿硅质与围岩硅质的来源不同,由此揭示原生矿质并非围岩提供;此外,上述数据中,由矿石和热液硅化石英所代表的成矿硅质流体的δ~(30)Si值表现为由新地层(T_2和“大  相似文献   

12.
川东鄂西上二叠统长兴组是一套厚100—300米的中层状灰至深灰色含燧百团块灰岩。该灰岩石中常发育有水螅-海绵礁。礁体灰岩常在不同程度上发育白云石化作用。因成岩作用的变化,礁体灰岩的原生孔隙已基本消失。由白云石化和溶解作用产生的晶间孔和溶孔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礁的白云石化储层是当前该地区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礁体灰岩中白云石交代充填构造裂缝的方解石、白云百切过缝合线以及常发育与有缝合  相似文献   

13.
在1:50000广顺幅区调过程中,首次发现广顺地区下二叠统粱山组有大量丰富的遗迹化石存在。本文特作以报道,并为该区早二叠世古环境分析提供了新的地质资料。一、广顺地区梁山组简介梁山组为早二叠世栖霞早期的沉积地层。它与下伏地层上石炭统马平组(主要由亮晶生物屑灰岩、团粒灰岩组成)呈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下二叠统栖霞组(由泥—细晶生物屑灰岩夹钙质页岩、泥灰岩、燧石灰岩组成)呈整合接触。梁山组主要由石英砂岩、页岩和粘土岩组成,也见有生物屑硅质岩。有较多的腕足类和  相似文献   

14.
云南建水荒田铅锌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锌矿赋存于下二叠统灰岩与上二叠统玄武岩之间玄武质、灰质角砾层中,与早二叠世海相火山喷发玄武岩有关的火山沉积—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矿床,后期构造对矿床富集有一定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比五万大山、贞丰、者相三区调图幅基岩取样分析的统计结果表明:基岩的含金量,在地层上,全区以上二叠统"大厂层"含金最高,是区域内找金的重要标志,其次是上二叠统地层和中三叠统的藻灰岩;在岩石上,以硅质岩最高,其次是碎屑岩和生物碳酸盐岩,特别是含玄武岩碎属的岩石;沉积相上,则以潮坪相最高,其次是台缘藻滩相、开阔台地相、三角洲相和泻湖相;而在区域上,则以大山幅最高,特大型的紫木凼金矿的出现与其有关。  相似文献   

16.
冉启洋  杨忠贵 《贵州地质》1995,12(3):208-214
一比五万大山、贞丰、者相三区调图幅基岩取样分析的统计结果表明:基岩的含金量,在地层上,全区以上二叠统“大厂层”含金最高,是区域内找金的重要标志,其次是上二叠统地层和中三叠统的藻灰岩;在岩石上,以硅质岩最高,其次是碎屑岩和生物碳酸盐岩,特别是含玄武岩碎屑的岩石;沉积相上,则以潮坪相最高,其次是台缘藻滩相、开阔台地相、三角洲相和泻湖相;而在区域上,则以大山幅最高,特大型的紫木凼金矿的出现与其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引言华南某些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与上二叠统龙潭组(或吴家坪组)之间,有一套以含层状燧石(硅质岩)及含菊石、放射虫、牙形刺等浮游生物化石的地层,层位属下二叠统顶部,与茅口组上部呈相变关系。这套地层前人一般称孤峰组,湖南则称当冲组,贵州称白泥塘组等。近年来对孤峰组燧石(即茅口组硅质岩)的成因众说纷纭、争论较大。大多数人认,燧石为沉积成因,形成于低能环境,二氧化硅来自陆源化学风化。马忠魏等(1981)认为孤峰组燧石形成于海水深度大于60m的台沟;童玉明等(1985)则认为形成环境应属于深海  相似文献   

18.
在安徽巢湖177高地、无为白牡山等地中二叠统栖霞组顶部灰岩段和臭灰岩段发现大量遗迹化石Zoophycos cf.caudagalli。这些遗迹化石以系统觅食迹为主,指示水动力及波浪作用较弱、贫氧的深水沉积环境。在栖霞组的砾状灰岩中,发现部分Zoophycos穿插于灰岩砾石和基质之中,这揭示栖霞组石灰砾岩中的砾石并非成岩作用成因,而是碎屑流沉积形成,属于异地成因碳酸盐岩。综合巢湖地区栖霞组的地层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Zoophycos的生活习性和分布特征,发现表明巢湖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臭灰岩段和顶部灰岩段属于贫氧的碳酸盐台缘斜坡沉积。  相似文献   

19.
广西柳桥地区上二叠统礁灰岩中发现沥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位于广西扶绥县东门镇和柳桥镇之间,主要分布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地层.上二叠统包括合山组、上二叠统礁灰岩和大隆组.下三叠统罗楼组由泥岩和灰岩组成.大隆组主要为放射虫硅质岩和泥岩,含有丰富的放射虫、有孔虫、介形虫、菌藻类、腕足类、菊石类和双壳类化石,是好的烃源岩层.礁灰岩具有大量裂隙和孔洞,是好的储集层.在柳桥地区东攀剖面、岜陇剖面和岜料剖面,礁灰岩裂隙和孔洞普遍被沥青充填.研究区上二叠统礁灰岩是值得注意的油气勘探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
岩矿显微组构对水银洞金矿成因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南水银洞金矿为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中的超大型、高品位金矿床,矿床由多个金矿体组成.工业金矿体顺层产于龙潭组含煤地层所夹的玄武质、硅质、生物碎屑碳酸盐岩中.对水银洞金矿赋矿地层岩石以及矿石显微组构进行了研究,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为细粒黄铁矿,具再生边、粒内孔隙、铸模孔隙结构及镶边生物矿化构造、铸模式生物矿化构造,是一典型的具沉积一成岩组构.金矿化与硅化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金与SiO2来源于峨嵋山玄武岩的喷溢活动,主要金矿体更多显示与峨嵋山玄武岩准同生特征.矿床为沉积一成岩弱改造成囚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