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以壳聚糖为原料,采用苯甲醛选择性的保护壳聚糖C2位氨基的方法,制备了O-羧甲基壳聚糖(O-CMC)。采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波谱法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羧甲基化反应只发生在壳聚糖的O位。该方法制备得到的O-CMC的羧甲基度为42.2%,反应选择性好,步骤简单,产率高达85%。  相似文献   

2.
采用酶降解和酸降解相结合的工艺,将大分子量的6-O-羧甲基甲壳素降解成单分子的6-O-羧甲基氨基葡萄糖,经906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吸附层析分离,制得羧甲基化氨基糖。对该单糖进行了HPLC、高效薄层、比旋光度、熔点和红外光谱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单糖在C6连有羧基,C2连有氨基,具有特定的比旋光度和熔点特征,与报道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制备了O-羧甲基壳聚糖、N-羧甲基壳聚糖和N,O-羧甲基壳聚糖,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以及电位滴定方法对不同取代位置羧甲基壳聚糖取代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核磁共振碳谱及DEPT谱可以确定羧甲基壳聚糖中羧甲基的取代位置,电位滴定法可以确定O-位羧甲基、N-位羧甲基以及总羧甲基的取代度,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氯乙酸为羧甲基化试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季铵阳离子化试剂,制备了羧甲基取代度为64.4%,季铵化取代度为98.4%的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采用zeta电位和烧杯混凝实验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对高岭土模拟水样的混凝特性,考察了pH值、混凝剂投加量和原水浊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可以明显改善高岭土悬浊液的混凝效果;达到最佳混凝效果时所需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的投加量随高岭土悬浊液pH值和原水浊度的增加而增加。浊度去除率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小,随原水浊度的增加而增加;原水浊度为50NTU时,浊度去除率均小于80%;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具有两性混凝剂的典型特性,吸附架桥和电性中和是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的主要混凝作用机理,混凝过程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A.E.Ghaoth等(1991),章一平等(1993)分别研究了草莓因表皮易损伤,极易感染灰葡萄霉菌等真菌而极难保鲜的问题,本文作者则用蟹壳制备出水溶性的N,O-羧甲基甲壳胺(NOCC),并以此涂膜对草莓进行了保鲜效果的初步研究。国内未见有关NOCC制备及用于草莓保鲜的报道。1 材料与方法1.1 原料、试剂及仪器1.1.1 原料 梭子蟹壳(烟台产),草莓(青岛市售)。1.1.2 试剂 正丁醇、甲醇、一氯醋酸、山梨酸钾、冰醋酸,以上试剂纯度均为AR。盐酸、氢氧化钠,纯度为CP。1.1.3 仪器 PHS-2C型酸度计,JJ-1型电动搅拌器,HH.S21.6型电热恒温水浴。1.2…  相似文献   

6.
淀粉系列海上溢油凝油剂的制备与凝油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玉米淀粉的羧甲基化与酯化等方法改性合成了一系列海上溢油凝油剂,实验发现,当羧甲基取代度足够时,凝油剂的凝油性能随酯化度的增加而增大,当酯化度足够时,羧甲基淀粉酯凝油剂的凝油性能随羧甲羧甲基取代度的增加而增大,凝油性能还与凝油剂中多价金属离子的种类,油品的种类和脂肪酸的碳原子数目有关,凝油性能随水盐度变化很小,即凝油剂对淡水水面溢面仍然有效,凝油性能随油品不同差异较大,对具有一定极性的油的胶凝作用比对非极性油的胶凝作用更强,对水面的原因及植物油比对燃料油具有更好的胶凝效果。  相似文献   

7.
N-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壳聚糖为原料,与乙醛酸作用形成希夫碱,在强碱性条件下经NaBH4还原制得N-羧甲基壳聚糖。此制备方法产率可达90%,羧甲基度达65%;反应时间短,步骤简单,降低了制备成本。采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波谱法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低聚羧甲基壳聚糖的抗氧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低聚壳聚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醚化得到O-羧甲基壳聚糖(O-carboxymethyl chito-sanolig osaccharide,O-CMCOS)和N-羧甲基壳聚糖(N-carboxymethyl chitosanolig osaccharide,N-CMCOS),其取代度(substituting degree,DS)均为0.54,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其结构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活性以及还原能力。结果表明,COS及其衍生物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活性及还原能力的强弱顺序均为:O-CMCOSCOSN-CMCOS。  相似文献   

9.
通过戊二醛交联合成羧甲基壳聚糖铜配合物,用红外光谱进行结构表征.测定羧甲基壳聚糖铜中铜的量,分别考察其在人工海水及海水中的缓释性能.产品中铜的质量百分数为10.4%,在人工海水中缓释32 d的累积释放度为0.239*!0%,在海水中缓释30 d的累积释放度为0.211*!2%,且均释放平稳,说明其具有优异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电导滴定来确定甲壳胺的脱乙酰度及褐藻酸中羧基含量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中弱酸性及弱碱性基团的测定。而这些基团利用普通酸碱滴定法测定,终点往往不明显。甲壳胺脱乙酰度的测定有多种方法:pH酸碱滴定法、红外光谱法以及紫外分光比色法。而电导滴定法尚未见报道。这种方法较其  相似文献   

11.
研究评价了不同分子量及不同取代度的3种羧甲基壳聚糖(CM-CTS)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用MTT比色法测定3种CM-CTS对人正常肝细胞L02及3株肿瘤细胞:Bel-7402、SGC-7901及Hela生长的影响;ELISA方法检测3种CM-CTS对2种肝细胞L02及Bel-7402分泌TGF-α及VEGF水平的影响;建立小鼠移植性肿瘤Heps模型,腹腔注射分子量最大的CM-Ⅰ,研究CM-CTS的抑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分子量及取代度不同的3种CM-CTS在0.05~0.8 mg/mL浓度范围内,对L02细胞增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Bel-7402、SGC-7901及Hela细胞的增殖则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种CM-CTS能提高L02细胞TGF-α分泌水平,抑制Bel-7402细胞分泌TGF-α及VEGF水平;在动物水平上,CM-CTS能抑制小鼠Heps肿瘤生长,且量效关系显著。说明不同分子量及取代度的3种羧甲基壳聚糖对肿瘤生长具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源于羧甲基甲壳素(carboxymethyl chitin, CMC)的吸附材料在重金属离子和染料的去除方面具备诸多优势,如高效吸附性、选择吸附性、环境友好、制备原料储量丰富等。为有效去除不同水介质(去离子水、模拟废水、自来水和海水)中的六价铬Cr(Ⅵ),将甲壳质(chitin, CT)羧甲基化获得CMC,后以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 PEI)为交联剂和功能基团,采用反相乳化法首次合成了一种新的PEI修饰的CMC复合微球(CMC-PEI),并对CMC-PEI微球的理化性质、吸附条件及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EI通过酰胺反应成功接枝到CMC上形成CMC-PEI微球。CMC-PEI微球对Cr(Ⅵ)的吸附行为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在吸附Cr(Ⅵ)的过程中,化学吸附起主导作用。根据Liu模型计算得知, CMC-PEI微球对Cr(Ⅵ)的最大理论吸附量为244.01 mg/g。吸附-解吸附实验发现, NaOH能有效地从微球表面解吸Cr(Ⅵ),表明吸附后的微球具有良好的循环再生性能。光谱学分析结果表明, CMC-PEI微球对Cr(Ⅵ)的去除主要包括静电...  相似文献   

13.
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制备及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CMCS-GA)对阿司匹林的吸附性能及其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以羧甲基壳聚糖作为骨架材料,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制备CMCS-GA,进而制备阿司匹林载药凝胶。测定凝胶在人工肠液中的溶胀动力学特点,观察载药凝胶在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放行为。在pH=7.4的人工肠液中CMCS-GA 2 h达最大溶胀度1.38。CMCS-GA的载药量为4.6 mg/g,凝胶在人工肠液中96 h的累积释放度为99.91%,具有优良的缓释性能,药物的体外释放模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4.
角刺藻(Chaetoceros spp)诱变和耐低温品系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用化学诱变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处理小角刺藻(Chaetoceros minutissumus)和纤细角刺藻(C.gracilis),处理后在低温(13℃)条件下进行群体选择和单细胞选择,筛选出了在低温条件下迅速繁殖的小角刺藻6株,纤细角刺藻2株。并研究及讨论了对照组及耐低温品系之间、不同的耐低温品系之间在繁殖速度及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羧甲基琼胶寡糖钒络合物,并利用ICP-MS测定钒的含量为4.6%;同时,对钒氧羧甲基琼胶寡糖抗氧化和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活性进行研究。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钒氧羧甲基琼胶寡糖清除?OH的能力和DPPH?的能力均比羧甲基琼胶寡糖的清除能力有显著提高。经磺酰罗丹明B蛋白染色法测试,进一步发现钒氧羧甲基琼胶寡糖在16~1 000 mg/L浓度范围内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亚湾海水中N2O的分布特征与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4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在大亚湾海域设置15个采样站,采集大气和海水样品,运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大气和海水中溶存N2O的浓度并对其分布特征和海-气通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海水中N2O浓度范围在10.90—40.54 nmol.L-1,饱和度为122%—454%,处于过饱和状态;N2O浓度在湾的中部分布较为均匀,大鹏岙、核电站、范和港顶和澳头等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沿岸浓度较高,最大值出现在龙歧河口。海-气通量为0.05—0.78μmol.(m2.d)-1。海水中N2O浓度与NH4 的含量之间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河口与核电站是N2O的排放源,说明人类活动影响了大亚湾海水中N2O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6-O-羧甲基壳多糖的细胞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血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研究6 -O-羧甲基壳多糖的细胞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 浓度的6-O-羧甲基壳多糖对红细胞溶 血率小于5%,说明该材料无溶血现象。以手术缝合线和500μg/mL的苯酚为对照研究不同分 子量的6-O-羧甲基壳多糖分别在1000μg/mL和2000μg/mL浓度下对大白鼠皮肤成纤维细胞 生长的影响,经过2d,4d,7d细胞培养,细胞增殖率均大于100%,说明该材料对成纤维细胞 无毒性效应且对大白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分子量越小促生长作用越强,随 着培养时间延长促生长作用亦增强。此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6-O-羧甲基壳多糖作为医 用生物材料在细胞毒性方面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南海东北部海水中N2O分布与产生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9月18—10月4日调查了南海东北部海水中氧化亚氮(N2O)浓度。表层海水中的N2O浓度平均值为8.40±0.79 nmol.L-1,饱和度平均为123%±11.6%,是大气N2O的源。不同区域表层海水中的N2O浓度存在明显差异,在水深200m层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各层次海水中的N2O浓度均处于过饱和状态,N2O浓度由海水表层到底层呈上升趋势。ΔN2O与AOU间有显著的正线性相关性,说明海洋内部的硝化作用是产生N2O的主要机制。N2O的海-气通量平均值为0.72±0.36μmol.(m2.d)-1。  相似文献   

19.
韩玉  张桂玲 《海洋与湖沼》2015,46(2):321-328
于2010年5—6月搭乘日本KH10-1航次,对西北太平洋两个不同深度站位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垂直分布及海气交换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海域表层海水中CH4和N2O浓度分别为(2.55±0.22)nmol/L和(7.50±1.11)nmol/L,饱和度分别为126%和116%,均处于轻度过饱和状态。在垂直方向上,CH4浓度分布呈现次表层极大的特征,次表层以下CH4浓度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CH4次表层极大值可能是由于细菌利用甲基化合物进行好氧产生和在悬浮颗粒物、浮游动物或其他海洋生物肠道内厌氧微环境产生的综合作用造成的。N2O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跃层下部达到最大值,N2O与溶解氧的垂直分布呈镜像关系。水体中N2O主要通过硝化过程产生。利用LM86和W92公式计算得到CH4的海气交换通量分别为(0.76±0.57)μmol/(m2·d)和(1.57±0.67)μmol/(m2·d),N2O的海气交换通量分别为(1.96±0.24)μmol/(m2·d)和(3.08±0.38)μmol/(m2·d),因此西北太平洋是大气CH4和N2O的净源。  相似文献   

20.
三亚河与三亚湾溶存N_2O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4月在三亚河设置24h观测连续站,10月在三亚湾设置13个采样站,同时采集大气、表层和底层海水样品,运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对海水中溶存N2O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亚湾海水中溶存N2O的浓度范围为7.57—15.04nmol/L,饱和度范围为101.8%—202.2%,均处于过饱和状态,明显受到三亚河水人为污染的影响;三亚河N2O浓度日变化范围在12.7—17.6nmol/L,饱和度范围在170.9%—236.9%,全天也均处于高度过饱和状态,表明三亚河和三亚湾都是大气N2O的源。对三亚河和三亚湾N2O浓度与盐度,营养盐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可得,其与盐度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氨盐的关系为正相关。此外还利用Liss提出的双层模型计算了三亚河和三亚湾的N2O海-气交换通量,分别为5.71—11.63μmol/(m2·d)、0.33—8.26μmol/(m2·d),表明三亚河与三亚湾水体中N2O的过饱和现象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