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动站与人工站数据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祎  冉国辉 《贵州气象》2005,29(6):41-42
由于仪器工作原理、数据观测时间以及数据采样方式与样本数的不同,人工站与自动站观测的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对误差原因进行了初步诊断,认为自动站对气象要素的反映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数据差异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共36个自动站和人工站平行观测资料,对观测得到的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和评估。通过分析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等要素的对比差值及其标准差、对比差值的频次分布和空间分布等,探讨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数据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内蒙古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各气象要素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所有台站平均而言,其差异均在自动站差值允许范围之内。产生差异的原因:观测仪器结构与观测原理差异、观测时空差异、观测方式差异等,在将人工观测数据与自动观测数据连续使用时,需要根据当地情况进行适当订正,以确保资料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鹤岗自动站与人工站压、温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YYZⅡ型地面有线综合遥测站,是现有气象要素的器测项目,以自动采集为主,目测项目人工键盘录入,人机交换的新一代计算机实时地面观测、处理系统。2004年1月1日在黑龙江省大部分台站正式与人工站并轨运行,因此,分析研究自动站与人工站主要气象要素气温、气压的差值变化特点,对自动气象探测设备能否有效地投入运用及探测数据是否准确可靠有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动站的所有正点观测要素是在正点后00分进行数据采样,00-01分完成自动观测项目观测,而人工站正点观测时间为正点前1~15 min,因此,二者存在"时间差".当天气变化剧烈时,自动站和人工站气象要素观测值常存在误差.针对具体事例,分析了某地由于观测"时间差"造成的温度差异,同时指出各种要素均可能存在此种差异.不同地区气候背景不同,由观测"时间差"造成的差异亦不同.  相似文献   

5.
利用青海省海西州所属气象站人工与自动平行观测资料,统计分析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要素观测差异,探讨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观测常规气象要素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自动站气温、风普遍高于人工站观测值,气压、相对湿度自动站观测大多低于人工观测值,没有一个站各要素偏差都在评估允许范围内的;观测仪器结构与观测原理的不同、观测时空差异、观测方式的不同是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1引言自动气象站投入气象业务运行后,所测得的气象要素值和人工观测值常常存在某些差异。当人工观测数据和自动值之间差值较大时,应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确定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加以解决是确保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准确的必要措施。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人工观测地温值与自动站数据差值较  相似文献   

7.
人工站与自动站风的自动观测资料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侧风仪的构造及采集方法的差异分析,采用广西2004~2008年4个基准气候观测站人工站与自动站风的同步自动观测资料作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人工站与自动站风的自动观测资料存在差异。短时风人工站与自动站差异比较大,平均风时间越长风速差异率就减少,风向相符率越大。风大时,人工站的观测数据比自动站大;10分钟平均风向风速人工站与自动站比较接近;极大风风速一致率及风向相符率比较低,说明瞬时风人工站与自动站差异最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观测仪器制作材料不相同及观测方法不一致所造成。  相似文献   

8.
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记录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连志鸾 《气象》2005,31(3):48-52
应用石家庄2001年5月~2002年3月城区自动站和2003年1~5月CAWS600自动站的观测资料,分别与同步的常规人工站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从它们感应器件和测值原理的不同、观测时间的差异、天气条件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观测记录差异形成的原因。对城区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观测记录差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认为,该测温差值的形成与气象要素有一定关系,以此为据建立了统计学差值订正方程,经统计检验和2003年4~5月的实际检验均效果显著。自动站与常规站观测记录的差值分析表明。自动站虽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现用仪器所测数据,其差值基本都在允许范围内或略超出允许范围,能满足日常业务使用。在观测时间的统一性上自动站优于人工站。  相似文献   

9.
南雄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常规气象要素的差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南雄气象站自动观测资料和人工观测资料的差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自动与人工2种观测技术体系所获取的气象要素数值存在一定差异,但这2个序列的常规气象要素之间存在的差异都在规定允许的范围之内,能够满足气象资料精确度的要求.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仪器的原理差异、观测的时空差异、采样方式差异等造成的.从理论与实践2个方面论证了自动观测的大多数数据优于人工观测,能提高气象要素观测的客观性、准确性,减轻测报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能反映大气近地面层的真实状况,并对自动气象探测设备投入业务运行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青海省自动站实时资料,挑选出人工影响天气中需要运用的气象要素(风向、风速、降水量、云量、云状等),经过资料处理程序对自动站原始报文的加密格式进行翻译整理,保存为本地文件数据格式。为了运用自动站实时资料直观的显示天气实况,本系统开发了图形显示系统,将每小时一次的自动站资料直观的显示在青海省地图上,为人工增雨指挥工作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人工增雨作业气象要素的作业区域依据,对人工增雨指挥决策和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航线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人工与自动站地温观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自动站试运行的一年中各个气象要素观测值与人工站相比较 ,同类观测值间差值均较小 ,能够满足气象资料精确度的要求 ,唯独在地温 (包括 0 cm温度及浅层地温 ,深层地温因无人工资料无法比较 )存在较大差异。太阳辐射强 ,地温增温快的晴天正午时刻 ,其差异大 ,表现为 1 4时自动  相似文献   

12.
1引言通过对北安市自动站与人工观测对比分析,发现自动站降水量与人工观测降水量数据存在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分析其出现差异的原因,观测员逐步掌握差异的规律,以便在工作中取得更准确  相似文献   

13.
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65个自动站在2年平行观测期间人工站与自动站气温(平均、最高、最低)观测资料的差值平均值、差值标准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自动站观测值比人工站观测值整体偏低,但差值集中在-0.4~0.4之间。所以自动观测代替人工观测后,对河南省气温长期观测资料的序列没有太大的影响。排除引起数据变化异常的主、客观原因后,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观测资料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黄美霞 《贵州气象》2007,31(5):42-43
通过对自动站和人工站1 a内气压采样观测数据比较,对比2种观测值之间的差值,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应用相关系数分析了大同国家基准站2003年-2005年自动站和人工站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尝试探讨了二者相互对比的差异。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基准站在长期、连续的观测中获取更准确、更及时、更有效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6.
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气温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0年自动站和人工观测气温资料, 对两种气温序列进行了对比分析, 以了解仪器改变对观测数据产生的影响以及为换型后数据的连续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除个别地区以外, 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气温偏差都在允许范围之内或略超出允许范围, 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不大; 由于自动站温度传感器灵敏度高, 所以在日出日落、日气温最高和最低时与人工观测偏差较大; 自动站观测气温与历史序列无显著性差异。自动站可以用于业务, 但需进行一定时间的平行观测, 尤其在西北及高山站更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上蔡县气象局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同期自动站和人工站数据年报表资料,分析两者的异同点。1气压两者的月、年平均值基本没有差别,月极端气压有一定差别,且自动站极值均低于人工站极值,尤其是是12月份,自动站最高气压偏低人工站最高气压0.6 hPa,3月和8月自动站最低气压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资料的对比,寻找其规律,并查找观测中仪器、人为等因素造成的误差。为自动站代替人工站的观测提供准确数据、平均误差、预报规律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数据差值综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孙恒鸿 《贵州气象》2004,28(6):35-39
通过对自动站和一般人工站冬、夏两个季节各要素采样观测数据的比较。对比两种观测值之间的差值。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渭南自动气象站2005年进入单轨运行。在2a的运行中,自动站的压、温、湿、风、地温等气象要素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天气实况,与人工站观测的差值相对稳定,唯独雨量与人工观测差值较大且不稳定。通过对渭南站2005年和2006年汛期(4—10月)自动站与人工观测降水量记录统计、对比分析,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