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胶东金矿成矿流体研究主要集中在成矿流体的来源及其成矿过程研究,但是对于其侵位前的物化状态及分异演化研究尚浅。该文提出胶东金矿矿集区幔源成矿流体深部演化的一种形成机制,并认为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在侵位前发生了富集作用。正是由于幔源成矿流体的富集作用才使得胶东地区形成现在规模、品位的金矿。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的侵位机制主要受华北东部构造转折体制制约。根据胶东地区金矿幔源成矿流体分异演化特征、构造特征及现有深部探测实例表明:胶东地区在1000m以下极有可能存在另一个大型金矿带。  相似文献   

2.
以肃北公婆泉斑岩型铜矿为研究对象,对其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等进行研究,探讨了成矿模式和矿床成因。本区铜矿的形成主要与含矿斑岩体的侵位、演化有关,成矿物质不断富集,接近地表时,含矿的高温流体强烈交代斑岩体和围岩,大量的成矿物质沉淀、富集,形成了斑岩型Cu矿床。  相似文献   

3.
流体地质研究是当代地学研究中的重要前沿课题,已成为发展地质科学、建立新的知识体系的一个主要支柱和知识生长点。本文阐述了当今国内外流体的研究现状、发展水平、流体的涵义、性质、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及其与板块构造、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成矿作用、成矿作用的重要意义。流体地质为地质科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机会和挑战。该文在简要评述当今花岗岩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花岗岩与金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指出了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与金矿有着完全不同的关系。人们所说的花岗岩与金矿关系多数情况下应考虑是流体作用的结果。最后指出加强流体地质研究对提高河南地质与金矿的研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沉积岩石中断裂与裂缝是含油气盆地流体活动的重要通道,断裂与裂缝中充填的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矿物脉体是烃-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记录了断裂、裂缝形成过程中不同期次流体性质、组分、来源以及温压场、氧化还原环境等信息,为研究沉积盆地断裂发育、流体动力场特征、物理化学环境及封闭与保存条件等地层古流体活动、动态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系统总结了含油气盆地微观裂缝脉体流体活动示踪、演化的基本方法及其地质应用现状,认为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通过对裂缝脉体充填的成岩矿物岩石学观察,分析成岩矿物类型、结构及形成的相对次序;②通过对脉体成岩矿物的同位素、微量-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测试,示踪成脉古流体性质、来源、温压-氧化还原环境等;③通过对脉体成岩矿物放射性同位素(如U-Pb、Re-Os等)的测试,精确确定脉体形成时间,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探讨脉体形成过程、流体动力场环境及其动态演化过程。最后分析了现有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地质应用前景,以期为含油气盆地古流体演化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与保存等油气成藏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创刊于1979年,由西安地质学院主办,它是一份以报道我院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以地球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依据党和国家有关科技政策和新闻出版方针,及时开展院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我院出人才和出成果两项中心任务服务。 本刊报道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地球科学各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方面的论文,反映国内外地球科学新动向、新成就的评论与综述方面的文章。本刊力争突出祖国大西北地质理论和矿产资源蕴藏及  相似文献   

6.
陨星撞击是太阳系各行星及卫星演化、地质历史中导致古气候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和新生的主要营力之一,在地球演化早期是一种较为普遍发生的事件。研究陨星撞击作用及其影响是探讨地球演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对于陨星撞击的地学意义研究,主要集中在撞击事件与地球环境灾变、地球生命更替、板块构造动力学、富集成矿(藏)等关系方面。撞击构造是判识陨星撞击事件最明显和最直接的记录,其形态和规模、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构造和地球物理等特征是判识撞击构造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侵入岩期次划分及岩石单位代号的厘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地质图件是地质调查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体现一个国家地质调查工作总体部署、研究程度和地质科学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开展国内外地球科学研究与交流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国土资源》2013,(1):F0002-F0002,F0003
黑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所隶属于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始建于1966年,是一支集国土资源调查、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探、环境地质与灾害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查、测绘与遥感、矿业开发、数字化国土工程等现代技术于一体的多学科、  相似文献   

9.
库茹尔铜金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晚古生代伊什基里克裂谷带,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安山质岩屑凝灰岩,矿体受一系列断裂构造控制。有关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研究不足,限制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以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演化规律,初步查明了矿床成因类型。库茹尔铜金矿床热液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阶段、石英-黄铜矿阶段和石英-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主成矿阶段(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阶段)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为主,含少量CO_2-H_2O三相包裹体与含石盐子晶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184℃~359℃、250℃~319℃和229℃~263℃,盐度分别为4.1%~8.5%NaCl_(eq)、1.0%~6.0%NaCl_(eq)和32.7%~33.9%NaCl_(eq);石英-黄铜矿阶段和石英-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阶段均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分别为144℃~212℃和114℃~163℃,盐度分别为0.2%~6.7%NaCl_(eq)和0.1%~3.1%NaCl_(eq)。库茹尔铜金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具中—高温、中—低和高盐度的岩浆热液特征,流体不混溶是导致Au-Cu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于与斑岩成矿系统相关的次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
60年来,利用我国各种地质地球物理数据,结合野外考察,运用块体构造学说编制了中国海陆1∶5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其从理论基础、方法技术上,实现中国海陆地质地球物理数据的融合;系统地反映出我国海陆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现状及大地构造格架;同时展示古生代以来中国海陆各块体的发育、运移、拼接和联合大陆的形成过程,以及印支运动后中国大陆由"东高西低"转为目前"西高东低"的演化规律。另外,通过系列图件的编制与建库,为我国矿产资源勘探及资源环境效应研究提供了基础图件数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陕西凤县铅桐山铅锌矿床构造变形及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笔者从矿区褶皱变形、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层滑断裂破碎带和矿体产出形态特征、含矿硅质岩特征、层滑破碎带铅锌元素分布、流体包裹体特征等方面分析了该矿床动力热液成矿特征,并提出了该矿床动力热液成矿模式。 通过动力热液成矿特征分析,本文结论是:构造动力作用不仅能形成一些变形构造,同时在适当条件下也能使破碎带金属物质活化转移并富集成矿,而且还能富集形成大型热液矿床——即动力热液形成矿床。这种新观点对认识该矿床成因和进一步找矿勘探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泰莱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拥有铁矿、金矿、煤等多种金属及非金属矿产资源。本文采用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自然重砂特征以及遥感等手段,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梳理了研究区域内矿床、矿(化)点等71处,其中包括新发现矿(化)点7处;确定了各矿种的矿床地质特征、成因类型以及成矿时代;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以及划分了成矿远景与找矿靶区。本研究为下一步找矿方向与工作布署提供了重要参考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 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地质调查项目概述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地质调查项目是指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独立编写设计,开展调查和研究工作,完成既定任务,并独立提交成果报告的地质调查工作单元。按专业分为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信息技术项目。按资金来源分为地质勘探项目、国土资源调查经费项目、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科学事业费专项、社会资金项目。按项目性质分为新开项目、续作项目和结转项目。2 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编制2.1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  相似文献   

14.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第二监测中心联合主办的地震大地测量学专业学术期刊。为进一步提高刊登论文的代表性,发挥本刊在国内外地震及测绘领域的学术辐射优势,特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多种数学地质方法研究苏皖北部上元古界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地球化学演化的波浪式特征及其与构造运动波动性的关系。作者认为,化学波浪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其时空演化特征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用来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相似文献   

16.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第二监测中心联合主办的地震大地测量学专业学术期刊。为进一步提高刊登论文的代表性,发挥本刊在国内外地震及测绘领域的学术辐射优势,特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  相似文献   

17.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第二监测中心联合主办的地震大地测量学专业学术期刊。为进一步提高刊登论文的代表性,发挥本刊在国内外地震及测绘领域的学术辐射优势,特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  相似文献   

18.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第二监测中心联合主办的地震大地测量学专业学术期刊。为进一步提高刊登论文的代表性,发挥本刊在国内外地震及测绘领域的学术辐射优势,特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  相似文献   

19.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第二监测中心联合主办的地震大地测量学专业学术期刊。为进一步提高刊登论文的代表性,发挥本刊在国内外地震及测绘领域的学术辐射优势,特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  相似文献   

20.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第二监测中心联合主办的地震大地测量学专业学术期刊。为进一步提高刊登论文的代表性,发挥本刊在国内外地震及测绘领域的学术辐射优势,特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