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鲁南地区地震活动性异常与苍山ML5.6级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中的方法分析一鲁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发现在苍山ML5.6级地震前,鲁南地区23个月无ML≥2.5级地震;在1985年6月新泰ML4.1级地震以后,ML≥3.0级地震主要集中在新泰-苍山-莒县之间的三角地带。1974年以后沿苍尼断裂的ML≥3.0级地震都发生在5.6级地震震中附近。  相似文献   

2.
杨继登  范杨 《华南地震》1998,18(4):41-49
分析了1995 ̄1996年发生的云南孟连西7.5级、武定以北6.5级和丽江以北7.0级三次强震前云南及邻近地区出现的地震活动背景性异常,包括地震空区、条带、小震群活动、地震窗口、诱发地震、强震原地复发以及迁移等特征。对地震活动期的分析表明,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后云南地区处于强震活动高潮期,1993年区内发生5.0 ̄6.3级地震7次,达到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预报指标。这些地震活动背景异常为这3次强  相似文献   

3.
地震与电磁辐射关系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关华平  陈智勇 《地震》1996,16(2):168-176
利用河北省地震电磁辐射台网连续12a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地震强度与台站接收的电磁辐射的能量、周期、幅度的关系,并由此总结出5-6级中强地震和4.5-4.9级中等地震的短临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4.
四川深井水位同震阶变异常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笔者提出强震同震阶变异常与新区强震有密切关系的观点,就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6级地震,四川会理川-18井、石棉川-02井水位点观测到这一强震同震变异常的突出事件于1994年10月作出“今冬明春,四川省西南部及云南、缅甸相邻地区,可能发生6 ̄7级地震危险”的预报意见,结果在所提出的预报时段和预报地区内,发生了缅甸北部密支那6.3级,四川省西部部沐川县5.7级,5.1级及云南省南部金平县  相似文献   

5.
通过系统清理1996年以来中国大陆70个Ms≥5.5级地震序列的“强余震”Lg△t-Lgt关系,对强余“等待时间”判别方案预报效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其回顾性预报的Wallen评分为:6级以上地震序列V=0.60,5.5级以上地震序列为0.44,说明其在地震序列类型判断方面有一定的效能,对实际震例分析得出,该方案出判定主余型序列方面成功率较高,而对于双震或多震序列,有时会产生某些误判;对6级以上  相似文献   

6.
大同—阳高6.1级地震活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赵新平 《地震》1994,(5):71-77
本文从较大时空范围研究了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性背景,认为大同-阳高地震不是一次孤立的地震事件,是大同盆地历史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继续和必然。在时间进程中它们受华北地震区和山西地震带强震活动周期的制约,空间上与北三省交汇区中强地震成丛活动密切相关。大同-阳高6.1级、5.8级地震以及此期间的侯马4.9级、析州5.1级地震是山西地震带中强地震即将活跃的一个迹象,也是华北区域应力场增  相似文献   

7.
陈立德  龙晓帆 《地震》1997,17(4):340-348
介绍了丽江7.0级地震裂度、地震地质及中、短、临预报简况。中、短期预报准确,短临预报向云南省政府打了招呼。重点讨论中短期预报中使用的主要地震学判据。指出丽江7.0级地震前,中甸一下关地震带6级地震时间间隔已达19a,超过历史极限。该带北段1983-1993年10a内无M≥5地震;震中周围形成一长约150km空段,1990-1995年6a内震源区M≥3.5地震出现平静异常。总之,震源周围地区小震及中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滇西南地区M≥5级地震前地震、前兆和环境因子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滇西南中强震前小震频度增加、出现窗口信号地震,前兆异常数量多,气压涨落突出等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滇西南地区M≥5级地震的预报方案。  相似文献   

9.
赵翠萍 《内陆地震》1994,8(3):267-274
回顾总结疏附6.0级地震之前的预测预报以及大震现场监视预报情况,同时利用喀什单台资料对6.0级地震及5.6级强余震的序列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另外还介绍了疏附6.0级地震前的前兆异常及测震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0.
成都平原最大可能地震能力估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成都平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紧靠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近代地壳运动,断裂活动和地震活动水平应介于青藏高原活动构造区和四川盆地弱活动构造区的过渡地带。本文从构造类比角度对成都平原的最大可能地震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其最大可能地震能力高于该区的地震史载水平。其中,蒲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可达6±0.5级,大邑-彭县-绵竹隐伏断裂可达5.6级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三十余年来云南气压涨落的致震方式和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洪声  王世芹 《地震研究》1995,18(3):237-245
本文以孕震系统在爆发前夕的外敏性及外力的非线性作用为物理基础,对大气扰动下的地震爆发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不仅给出了三十余年来整个云南气压场的归-化原则以及四次7级大震前震中附近的气压巨涨落特征,而且还对滇东,滇西北,滇西南等地区分带归纳建立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气发震指标。这些自然共性的揭示,既是对外力效应的认证,也丰富了短临地震预报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云南历史强震活动图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罗荣联  陈玉茹 《地震研究》1996,19(3):253-259
  相似文献   

13.
傅虹  王世芹 《地震》1999,19(2):204-208
1997年4-6月云南省地震局对滇西南重点监视区做了短临预报,但这期间未发生所预期的地震。而滇西南地区6级地震的背景和省内的前兆异常变化是明显的。为此,认为前兆异常是区域应力场增强的结果。异常与地震是相互伴生的兄弟关系,不是父子间因果关系,是造成地震虚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梁劳 《地震学报》1983,5(4):429-439
研究了记录较全的1920年以来的川滇 M6级地震资料,发现两区地震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对应概率为78%.分析了时空对应特征后得到:两区对应地震的发震时序概率几近相等,平均发震时差大致相同,对应优势方向为北东向.统计结果表明,川滇对应地震的对应时差()普遍较短,平均约为9个月.经 X2检验近似服从泊松分布.在讨论分区对应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高概率对应区.当一区发生地震后,可对另一区地震的时间、地点和发震概率进行估计,为中期预报提供某些线索.文中还对对应机制的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以西发生MW9.0级地震后所做的地震趋势预测做了反思,指出:关于全球特大地震近年可能连发,特大地震对几年内世界7级以上地震年频度没有明显影响,但未来几年内7级以上强震可能集中在这次特大地震附近或相关构造上的预测意见是正确的;而有关近年中国大陆及川滇地区可能发生7级强震的预测是错误的;并认为,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释放了已积累的应变可能是这次特大地震不能触发中国大陆及川滇地区发生强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依据西南地区现今构造、活动断裂和历史地震活动特点以及西南地区断裂带间相互作用等,将西南地区划分为次级构造区或次级块体——即将西南地区划分为5个构造次级块体,川青甘块体、川西块体、滇中块体、滇西南块体、川东南块体;针对西南次级构造区或次级块体的现今强震活动特征和历史中强地震特点,将中强地震归属划分为5个地震预测跟踪区,探讨基于西南次级构造区或次级块体的分区强震预报。  相似文献   

17.
云南地区大震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地区处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中国大陆碰撞带的东缘,地壳运动剧烈,活动块体特征明显,中强以上地震频发,是研究大震活动规律的理想场所。通过过去一个世纪的6.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以及地震动力分析认为,云南地区存在的4个具东西交替活动特征的地震活跃期,可能是东、西部各自地震活跃与平静过程叠加的结果,100a左右可能出现1次东、西部同时爆发大震的时段;云南地区地震活动与外围地区存在较好的呼应关系,安达曼-缅甸弧形带的巨震活动对云南地区地震活跃期的启动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而云南东部强震也与四川西部大震密切相关,四川大震活动往往滞后于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平静—首发大震可能是云南以东部为活动主体的地震活跃期的启动模式。这些认识对云南地区大震预测、地震机理以及板缘动力学研究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陈学庭 《地震研究》1995,18(1):29-40
本文根据Aki的尾波散射理论,在前几年圈定的滇东重点监视区范围内量取了11个台近站2500个地震尾波资料,计算了各台在研究的大区域及6个小区域内的随时间变化的Q值,并分析了其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得出滇东重点监视区在未来3至5年内不会有7级以上大震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云南地壳形变与丽江7.0级地震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本利用滇西、滇中地区大地垂直形变和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的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其结果表明:1996年2月滇西丽江7.0级地震前,该区应力场方向自1990年以来产生了由北东-北西的转变,震源区出现高达109mm的垂直差异运动1993-1996年有75%的断层形变测点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期、短期和临震异常。大地垂直形变与断层形变的共性演变特性,为强震的预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震例。  相似文献   

20.
赵洪声  和宏伟 《地震》2000,20(2):20-26
系统分析了本世纪以来云南地区逐年最大地震强度序列的演变,揭示出了地震活动强弱循环各阶段的基本变化规律,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地震活动的分期性和强弱交替性是云南地区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此基础上,运用混沌理论,建立了云南地区年最大地震强度的多维相空间相似统计预报模式,确定出构成最佳预报模式的最佳参变量。最后应用本模式对1987~1997年云南地区逐年最大地震强度进行了外推定量预测和定性预报准确率检验,结果表明,当外推时间L=1年和4年时,定量预测平均绝对误差$\Delta\bar{M}$分别为0.53和0.46;有无M≥6强震的辨识率ƒ=0.90,高于年自然发生率0.50。该预报模式输出稳定,可成为判断云南地区地震形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