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年一届的国际勘查地球化学(22届IGES)暨第一届国际应用地球化学会议于2005年9月18~23日在澳大利亚珀斯(Perth)召开。来自23个国家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澳大利亚代表占一半以上(125人),加拿大30人,其它国家的代表大概在10人左右。中国2人参加会议,提交论文4篇。本次会  相似文献   

2.
1986年8月1日至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举行了第九届国际洞穴学大会,同时还召开了国际洞穴学会成员国代表会议。共有35个国家的代表450余人参加了大会,中国有3名代表出席。 会议论文集共2卷,纳入论文256篇,近30个国家提交了论文。中国共提交论文16篇,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地理所,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岩溶地质研究所及四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  相似文献   

3.
林传易 《地质科学》1980,15(4):408-408
国际矿物学会第十二届会议于1980年7月4日-7月6日在法国奥尔良举行。来自32个国家的约4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提交会议的论文共221篇。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派出徐国庆(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刘永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林传易(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周新民(南京大学)四人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这次会议于去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有卅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76篇(我国提交16篇)。按论文的内容可分为:现场勘测及评价;地表及近地表开挖;深部地下开挖;岩石动力学及岩石力学专门论题等五方面。 本届大会除按贯例将英、法、德三国语言列为大会语言  相似文献   

5.
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岩石学(沉积岩除外)分会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共有280余篇论文摘要,一卷论文集,近210篇报告,还有一系列专题讨论会。在281篇论文摘要中,有地幔岩、超基性基-性岩(包括蛇绿岩和科马提岩)、金伯利岩共58篇;碱性岩和碳酸盐岩共25篇;中-酸性岩类50篇;区城岩石学34篇火山岩类19篇;变质岩36篇;交代作用及其有  相似文献   

6.
第二届全国穆斯鲍尔谱学会议于1983年12月19日委20日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82个单位的128名科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论文136篇。参加会议的地质和矿物工作者19人,提交论文30篇,其内容有单一相的硫化物、氧化物和造岩矿物,也有混合相的粘子岩和海洋沉积物;有石油、油页岩,也有煤碳资源和大气降尘。有高铁含量的研究,也有低铁含量的和锡的测试。不仅有室温下工作,也有高温和液氮温度及  相似文献   

7.
第五届国际金伯利岩会议于1991年6月18日至7月3日在巴西的阿腊沙召开.会议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6月18日至23日为会前地质旅行;第二阶段6月24日至28日为学术讨论会;第三阶段6月29日至7月3日为会后地质旅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21个国家234名代表,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17篇.会议对金伯利石及其它金刚石产出岩体的地质特征、金刚石及其包体,上地幔以及金刚石勘查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物理学会委托南京大学主办的全国穆斯鲍尔谱学学术会议,于1981年6月16—21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83个单位的13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提交论文87篇。  相似文献   

9.
蔡桂鸿 《中国岩溶》1982,1(2):159-162
<正> 第八届国际洞穴会议于1981年7月18日至24日在美国肯塔基州Bowing Green市召开。这次会议由美国洞穴协会主办,具体筹备的是西肯塔基大学地质地理系。参加会议的国际洞穴协会成员国代表共有一千一百余人,其中东道主美国的代表人数将近一半。会议分别在四个报告厅进行。会前印制了会议文集,共刊载论文319篇,大多属摘要性质。我国岩溶工作者提交大会的论文共有9篇,主要是介绍南方岩溶地貌和岩溶水文地质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石油部首次岩矿工作会议,于1985年12月23日至28日在昆明召开。全国16个油田(局、公司)石油高等院校、有关研究所以及海洋石油公司等30个单位5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石油部科技司主持。会议收到40篇论文,大小会上报告了18篇。会上,热烈地交流了近年来关于成岩作用、储层孔隙、沉积微相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初步讨论了碎屑岩、碳酸盐岩、火成岩、变质岩、火山岩五种薄片鉴定规  相似文献   

11.
国际矿物学协会(IMA)第十三届大会于1982年9月19—25日在保加利亚的瓦尔纳举行。33个国家的4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共提交论文407篇。我国的谢先德、张培善、郭宗山和秦淑英首次以正式会员国代表的资格出席了大会,提供了6篇论文摘要,并都作了口头报告。 会议开了7天,按专业分为四个大组和三个专题讨论会同时进行。 1.第一大组:综合组,又分四个小组。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变质岩委员会、湖北省地质学会、长春地质学院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蓝片岩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3月28日至4月2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来自全国科研、教育和生产方面的23个单位的5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摘要23篇(已汇编成册)、全文18篇。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召开的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其深源包体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三十一日在黑龙江省德部县五大莲池举行。参加讨论会的有科研、院校、生产等五十几个单位130位代表。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岩石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尹赞勋、张文佑、马杏垣、徐克勤,吴利仁等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我院岩浆岩研究室和岩石教研室7位教师和研究生代表出席了会议。 讨论会是我国研究新生代玄武岩及其深源包体岩石学与地壳运动关系的一次盛大的学术交流会。会议收到论文74篇,其中我院教师及研究生提交8篇。这些论文提供了中国东部几十个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及其深源包体的岩石学,造岩矿物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14.
受东北地区建工勘察情报站委托,由长春给排水设计院主持召开的东北地区水文地质勘探经验交流会,于1979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沈阳市召开。参加会议的计有58个单位85名代表(包括14名特邀代表)。提交论文49篇。主要内容有:卫星照片在水文地质普查资料整理中的应用;应用航空地质方法进行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应用地质力学在多年冻土地区找水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山西、河北煤炭学会联合组织的华北地区岩溶陷落柱学术交流会于1987年8月25日—28日在山西阳泉召开。50多个单位,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提交论文22篇。  相似文献   

16.
1985年4月27日到5月3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了第十一届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沦会,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位代表参加(苏联及东欧等国未派代表参加本届会议)。会议包括专题讨论,大会宣读论文,参观试验室、成果展览及测试展览等内容,会前会后还组织了地贡旅行。会议收到论文摘要和成果摘要共98篇,大会宣读了论文55篇。综合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当前化探各种方法的进展,特点和动向(不包括苏联)。  相似文献   

17.
由国际天文联合会(简称IAU)主办并由国际空间科学研究委员会(简称COSPAR)资助下召开的第四届“星际尘埃性质和相互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7月8日在法国名城马赛召开(第一届在夏威夷、第二届在汉堡,第三届在渥太华)。讨论会历时4天。出席大会的有法国、美国、西德、日本、中国、苏联、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的83位科学工作者。提交会议的论文共92篇,其中,安排大会发言的论文有83篇,张贴的论文9篇。我国有两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所提交的两篇论文均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0月25~28日,第十三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于在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功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323位,分别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的75个单位。会议收到论文摘要177篇,论文全文26篇。会议采用大会发言、分组发言和展报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其中大会宣读论文28篇,分会宣读论文112篇,展示成果17份。本  相似文献   

19.
于1986年9月22—25日在北戴河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58名,会议收到论文53篇。论文内容大体分为5个方面:1)铀矿普查勘探新技术;2)利用放射性  相似文献   

20.
报导     
由国际岩石力学协会委托日本岩石力学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国际软岩(Weak Rock)学术讨论会于去年9月在日本东京举行。有29个国家的530名代表(其中来自日本以外的118名)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约210篇(其中日本提出约100篇)。除开幕和闭幕大会外,会议分为软岩的工程性质、现场试验、专门理论和分析、设计和施工实践、动力学和大地构造等五个专题小组宣读论文和进行学术讨论。在闭幕大会上,日本代表就日本软岩的分布和工程特性、软岩上建坝的经验和问题,软岩中开挖隧道的现状,软岩上桥梁建设的新经验,软岩边坡工程的新发展等专题作了五个综合报告。 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共11人组成。此外还有通过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