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蠡县斜坡是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西部的一个古近系构造-沉积型斜坡,该斜坡南、北两个区域由于 构造活动强弱程度的不同以及物源供给充足程度的差异,使其在斜坡类型、层序地层的对称性、湖平面的变化 及沉积充填特征等方面均有不同。主要表现为斜坡北部具有构造-沉积型斜坡的特征,在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 构造活动强烈,构造坡折明显,层序地层格架具明显的三分性,发育了构造控制下的以高位体系域占优势的不 对称层序,以顺流加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沙二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减弱,物源供给控制了层序的发育 特征,由于北部物源欠发育,泥层厚度较大,以 “ 泥包砂”为特点;沙一段沉积时期北部由于物源供给不足, A/S值逐渐加大,导致地层退积明显,在湖泛时期沉积了一套较厚的砂岩。而南部为典型的单斜型沉积斜坡, 斜坡区不发育坡折,缺少低位体系域,沉积了以前积为主的三角洲体系;在沙二段沉积、沙一段沉积时期,物 源供给和湖平面变化控制了层序的发育,南部受主物源影响,形成了大套分布广泛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以 “ 砂 包泥”为特征。  相似文献   

2.
南堡凹陷盆地内部构造特征复杂,砂体时空分布差异较大。为了明确砂体分布规律,首先对南部缓坡带构造-沉积背景进行研究和岩心相观察,识别了沙一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进而通过对南部缓坡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沉积学研究和地震地质解释,发现沙一段砂体同时受到顺源和逆源两种同沉积断裂坡折带类型控制。其中,顺源坡折带控制了断槽物源通道的走向,逆源坡折带改变了水流的流向,阻止了砂体的运移。据此,建立了南堡凹陷南部缓坡带沙一段同沉积断裂的控砂模式,得出沙一段砂体具有"沙垒田凸起供砂,断槽物源通道输砂,逆源坡折带阻砂和同沉积洼槽带聚砂"的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结合台南凹陷幕式构造演化特征,利用岩心观察、试油数据、地球物理及化学数据等,对台南凹陷二叠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二叠系层序地层充填特征、烃源岩和储层分布受控于幕式构造演化,具有明显阶段性。断陷盆地结构特征控制着岩性叠加样式和沉积展布:LSC1沉积时期,南部觉罗塔格山脉崛起,北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和水底扇沉积,南部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LSC2沉积时期,西部鲁西凸起和东部塔克泉凸起逐渐形成,南部物源减弱,东西物源逐渐占主导地位;LSC3沉积时期,北部博格达山脉崛起,地层南北向掀斜,北部物源逐渐发育,断陷短轴方向以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长轴方向以扇三角洲沉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湖泊沉积逐渐过渡。分析台南凹陷层序地层叠加样式对烃源岩和储层的控制作用后认为:LSC2水进体系域晚期和高水位体系域早期发育的大段泥岩为有利烃源岩,其上部LSC3低水位体系域发育的大套砂岩为油气主要储集层段。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认识川西坳陷中段须四段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特征,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地震、岩心、测/录井、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须四段为一个三级层序,根据层序界面特征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并建立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依据沉积相标志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4种相类型,明确了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平面展布及纵向演化特征:平面上,短轴物源自龙门山山前依次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长轴物源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长短轴物源在合兴场-德阳-马井-新繁镇一带地区交汇;纵向上,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时期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分布广泛,湖侵体系域时期以滨浅湖沉积为主。建立了层序-沉积充填模式,指出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时期的长轴物源和长短轴物源交汇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是研究区优质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5.
综合利用地震、录井、测井、岩心资料,建立了松辽盆地西斜坡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二段及三段底部四级层序地层格架,查明了四级层序格架内沉积微相的空间分布。青山口组二段划分为2个四级层序(Cg4、Cg3),每个四级层序均可划分为湖泊扩张体系域和湖泊收缩体系域,分别命名为Eg4、Sg4,Eg3、Sg3。西斜坡青山口组二段及三段底部的沉积格局为滨浅湖沉积体(砂坝、泥滩、混合滩)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体(河口坝、远砂坝)共存。Eg4沉积时期发育了物源来自西部与北部的4个三角洲前缘沉积体,沉积体之间发育滨浅湖混合滩;Sg4沉积时期三角洲沉积体规模较前期扩大,并且发育了物源来自西北方向的三角洲。Eg3沉积时期物源来自西部及北部的三角洲向东推进,东北部三角洲前缘沉积体萎缩;Sg3沉积时期以三角洲前缘沉积占优势,三角洲前缘沉积体错叠连片,滨浅湖沉积大量减少。青山口组二段及三段底部自下而上,沉积区范围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的规模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地震、钻井、录井和古生物资料分析,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方法,结合下白垩统沉积序列和构造演化特征、气候周期性变化特征等,将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并指出各层序边界在地震、岩性和电性资料上的响应特征。根据车排子地区特定的缓坡斜坡构造背景,建立起无坡折缓坡型层序地层模型,将三级层序划分为湖侵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湖侵体系域以粗粒扇三角洲前缘和细粒滨浅湖沉积为主,湖退体系域则发育粒度相对较粗的滨浅湖滩坝沉积。研究区沉积演化旋回性特征明显,幕式构造运动和古气候旋回变化对层序的发育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统一东营凹陷重力流的分类方案,进一步完善断陷湖盆三角洲-重力流体系沉积模式,以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三角洲-重力流砂体为研究对象,运用地震、测井和岩芯观察等手段,分析层序格架内三角洲-重力流砂体的沉积特征,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可划分为一个T-R层序,即发育快速湖侵和湖退两个体系域,并进一步细分为6个准层序组,分别对应6期三角洲砂体;重力流砂体在湖退体系域PS5-PS1准层序组中分布广泛,但在湖侵体系域分布局限,成因上可分为四种类型:滑动,滑塌,碎屑流和浊流。滑动沉积主要呈带状临近三角洲前缘砂体分布。滑塌和碎屑流沉积分布于较远的洼陷斜坡和斜坡角附近。浊流沉积呈席状分布于洼陷最远的深陷部位;高达200 m/万年的三角洲进积速率,沙三段时期明显增强的断层活动速率,顺物源方向发育的构造坡折带,以亚热带植物为主的孢粉组合特征,δ13CPDB和δ18OPDB值的负漂移现象共同揭示:三角洲高速的进积速率,构造坡折带与断裂活动,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控制着研究区沙三中亚段三角洲-重力流砂体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8.
板桥凹陷钱圈地区沙河街组物源主要来自北部陡坡带增幅台地区和南部北大港潜山地区,在研究区北部陡坡带形成了扇三角洲沉积,在南部缓坡带形成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利用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波阻抗数据体的基础上采用地层切片技术,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结合单井岩-电关系,对三角洲体系砂体的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南部缓坡带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北大港潜山地区,辫状河三角洲的砂体呈进积特征,展布范围逐渐变大,反映湖盆基准面下降的特征,在沙二段沉积时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源来自增幅台和北大港潜山2个地区;陡坡带沙二段至沙一上亚段沉积时期,扇三角洲砂体呈退积特征,砂体展布范围逐渐变小,反映湖盆基准面上升的特征;②以地震波阻抗数据体为基础的地层切片技术可以清晰地刻画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砂体沉积相带平面展布,砂体预测结果得到了钻井资料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段发育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文基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莱州湾凹陷三维地震、主要钻井及取心、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对莱州湾凹陷沙三中段层序地层特征及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展布进行精细研究。将沙三中段整体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初次湖泛面、最大湖泛面及高水位体系域域内三角洲期次包络面的界定将沙三中段进一步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3个体系域及6个四级层序。在层序格架内分析了研究区沙三中段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沙三中段低水位体系域西部斜坡带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北部陡坡带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湖侵体系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高水位体系域发育4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高水位体系域Ⅰ、Ⅱ期发育坡移浊积扇沉积。根据层序发育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沙三中段低水位体系域扇三角洲、湖侵体系域辫状河三角洲、高水位体系域坡I和II期的坡移扇沉积成藏条件最为有利,是下一步寻找岩性油气藏的优先目标。  相似文献   

10.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运用地震相、地震沉积学等分析手段,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北坡的沉积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SQ21层序LST主要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分布在PY35井区及以南,平面上呈菱形,发育大量的近端坝、决口扇砂体,前三角洲分布在南部地区,内部发育大量扇状浊积体;海平面升降和物源供给对沉积演化起明显的控制作用,沉积坡折造成同一时期沉积环境的突变; SQ21层序低位体系域LST中三角洲前缘近端坝、远端坝以及前三角洲的浊积扇砂体是主要的岩性-地层圈闭目标,海侵体系域中盆地西北边缘存在滨岸滩坝砂体圈闭。  相似文献   

11.
运用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理论对大民屯凹陷西斜坡古近纪沙三段发育的沉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三段发育低位、湖侵、高位体系域;大民屯凹陷西斜坡沙三段的沉积相类型可分为冲积扇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浊积扇相;前进断裂坡折带控制了大民屯凹陷西斜坡沙三段沉积发育,低位域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同沉积断裂坡折带之下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湖侵域在坡折带之下主要发育滑塌浊积扇、湖相泥岩;高位域西斜坡主要发育冲积扇和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从而沿着西斜坡形成冲积扇相—三角洲相—浊积扇相的沉积模式;沙三中下段,大民屯凹陷荣胜堡洼陷东北斜坡部位受前进断裂破折带控制的沉积砂体及浅湖-半深湖区的浊积扇砂体是形成岩性油气藏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2.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依据层序界面反射特征,建立了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层序地层格架,将南屯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层序Sq1相当于南屯组一段,层序Sq2相当于南屯组二段。每个层序发育完整,分别由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所划分层序发育的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基础上,对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体系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湖泊等沉积体系。Sq1层序在凹陷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而在南部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Sq2层序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盆周围发育沼泽相。综合分析各层序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指出了呼和湖凹陷南部沉积砂体为较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旅大16油田东营组东三段是目前勘探开发的主力含油层系。综合三维地震资料、录井、测井及岩心资料,在井—震结合、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上,利用古地貌研究、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和振幅属性切片分析,明确了东营组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类型、沉积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应用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将东三段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其中可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沉积期,辽西低凸起大面积暴露遭受剥蚀,为研究区提供碎屑沉积物,发育近源的扇三角洲及重力流沉积体系。扇三角洲砂体以灰色中砂岩和细砂岩为主,河床滞留沉积、波状层理和生物扰动构造十分发育;高位体系域时期,辽西低凸起被淹没,供源能力减弱,研究区发育较远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且伴生重力流沉积。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细—中砂岩为主,见块状构造和楔状交错层理。重力流沉积体系主要为滑塌湖底扇及砂质碎屑流沉积,岩心观察可见细砂岩中发育滑塌变形构造,及漂浮状的砾石和泥岩撕裂屑。研究区沉积演化过程与地貌演化密切相关,且断裂体系对砂体展布具有控制作用,重力流沉积发育于断裂坡折前方。显然,明确沉积相类型、沉积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可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陡坡带砂体成因类型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构造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对涠西南凹陷陡坡带铲式、坡坪和断阶三种构造样式背景下砂体成因类型及其演化进行了分析,认为三种不同构造样式控制着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及不同规模的砂体沉积:1西段铲式-坡坪式断裂结构区:早期近岸水下扇,晚期扇三角洲-滨浅湖-冲积平原砂体组合;2中段断阶式断裂结构区:早期近岸水下扇,晚期滨浅湖-扇三角洲砂体组合;3东段铲式断裂结构区:早期近岸水下扇,晚期冲积平原-滨浅湖砂体组合。陡坡带沉积体系演化研究表明,不同体系域类型对砂体形成及分布亦有控制作用,低位体系域发育小规模河道砂体和低位扇体;高位体系域在物源丰富区域一般发育大型前积扇三角洲,是未来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研究与隐蔽油气藏预测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建立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界面识别标志,把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划分为 1个超层序组,4个超层序,10个层序,进行体系域划分,建立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构造坡折带是指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对盆地充填的可容纳空间和沉积作用可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层序地层格架与构造坡折带的研究,建立东营凹陷层序发育模式。受构造坡折带控制的层序低位域砂体和湖侵体系域砂体,成藏条件良好,最有利于形成隐蔽油气藏。  相似文献   

16.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李阳  蔡进功  刘建民 《沉积学报》2002,20(2):210-216
本文基于构造层序分析和基准面分析原理,建立了高分辨率地层格架,强调了构造演化对层序样式的控制。断陷湖盆的层序由低位体系域、湖扩展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依据其低位体系域特征以及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关系,划分出三种层序样式,其中生长断层型的低位体系域最发育;构造坡折型低位、湖扩展和高位体系域发育齐全,这与海相被动大陆边缘层序样式有类似性;滨岸缓坡型以浅水环境沉积体系为主。构造坡折的存在,为低位扇的发 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形成了低位三角洲、浊积扇及扇三角洲三种类型低位扇,它们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对象。依据构造坡折带及低位扇发育规律,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提出了新的勘探领域,经钻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充分证明了层序地层学在陆相盆地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南屯组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地震、钻井、岩心等资料,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建立了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南屯组层序地层格架,将南屯组划分为1个超层序、4个三级层序、11个体系域。在层序格架内共识别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湖泊4种主要沉积相类型及8种亚相类型。南屯组沉积时期区内经历了初始沉降-快速沉降-沉降减弱-萎缩的构造演化过程,并形成与其对应的4个三级层序:SQ1沉积时期,研究区为分割的断陷盆地,湖盆规模较小,主要发育扇(辫状河)三角洲;SQ2沉积时期,湖盆规模迅速增大,统一的湖盆基本形成,沉积格局与SQ1时期相似,但有所不同的是区内西南缘出现物源供给,形成扇三角洲沉积;SQ3沉积时期,湖盆规模最大,区内各个物源方向的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明显减小,湖底扇及滑塌浊积体等重力流深水沉积相对发育;SQ4沉积时期,湖盆萎缩,湖盆规模迅速减小,同时东南部物源供给不足,造成东南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几乎消失。生储盖组合及成藏条件综合分析表明:SQ2、SQ3低位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发育优质储层,并由于紧邻规模较大的烃源岩,在邻近断裂发育地区易形成断块圈闭及断背斜圈闭;在斜坡地区和缓坡带可形成不整合面作为遮挡的不整合-岩性圈闭及以各类砂体作为储集空间的地层超覆圈闭。  相似文献   

18.
陆相重力流沉积是现今油气勘探领域的研究热点.发育在歧口凹陷滨海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的大型重力流沉积体(沉积范围达到1 700 km2)具有多物源供给、长距离搬运、多级断坡传输、沿路沉积的发育过程与沉积机理特征.以渤海湾盆地富烃凹陷-歧口凹陷的大型重力流为研究对象,在构造-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下,以"源-渠-汇"的整体过程为思路,(1)研究多物源的形成、持续供给及匹配关系;(2)分析古地貌(断控陡坡带+多级断阶坡折带)的演化,及其对沉积物搬运、堆积、发育过程的控制作用;(3)针对该重力流具有大规模、多期次的沉积特征,解剖其平面展布及空间分布、沉积模式、时空演化规律;(4)综合探讨陆相重力流沉积体的成因机制、控制因素.综上可知:(1)歧口凹陷大型陆相重力流沉积体发育受多个物源体系的影响与控制,湖盆中心的重力流沉积体与供给物源之间有明确的匹配关系.在古近系沙一段沉积时期,滨海斜坡沉积区主要受北部燕山物源区的大神堂物源、茶淀物源以及西部沧县隆起物源区的葛沽物源和小站物源4个物源共同供给,持续的物源供给使得在歧口凹陷的陆相湖盆中,发育了大规模的重力流沉积体.(2)沙一段同沉积期,歧口凹陷滨海斜坡周缘整个古地貌格局主要表现为断控陡坡带与多级断阶坡折带复合体,断控陡坡带主要发育于滨海斜坡北部,多级断阶带主要呈近东西向发育于斜坡西部.这些断坡带既是物源水下搬运通道又是沉积物堆积的可容纳空间分布区,再加上这些断坡带差异性的持续沉降,对砂分散体系和相带展布具有关键的控制作用.(3)歧口凹陷沙一段重力流沉积过程机制主要表现为重力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浊流等多种成因,具有横向连片,纵向叠置的沉积样式.   相似文献   

19.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和测井曲线资料,对准东煤田西部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及煤的聚集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区八道湾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体系类型,物源来自北部卡拉麦里山。八道湾组地层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6个体系域,每个三级层序发育较完整的低位体系域、湖扩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煤层主要发育于湖扩体系域早中期。  相似文献   

20.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方法,综合分析岩芯、测/录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梨树断陷裂陷期沉积充填的层序结构特征及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规律,将梨树断陷裂陷期的沉积充填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I^III)和7个三级层序(SQ1~SQ7),建立其层序地层格架,阐明其内部沉积特征。依据构造特征、气候变迁、沉积物供给和层序发育等进行综合研究,表明坡折带控制了层序的发育及其体系域的构成,依据层序地层结构特征,将7个三级层序分为对称型、非对称A1型、非对称A2型和非对称B型4种类型。非对称A1型和对称型层序坡折带之下的低位体系域有利于形成断层—岩性圈闭,湖侵体系域在二级坡折带之间地区有利于形成岩性和地层圈闭,高位体系域易于形成地层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