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崔玉哲 《现代地质》2014,28(4):867-874
裂缝型储层是潜山油气藏的重要储集层,裂缝形成的控制因素复杂,识别难度大;然而裂缝形成机制和地震反射特征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对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采用蚂蚁追踪裂缝识别、吸收衰减属性分析和多属性聚合分析等技术对潜山储层进行预测,细化处理流程,多种预测相互印证,减少单一预测方法存在的多解性和局限性,提高了潜山储层预测的可靠性。利用该方法在辽河坳陷滩海区海月潜山裂缝型储层进行实际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潜山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模拟和预测裂缝性潜山油藏的油水运动规律,以渤海海域J油田为例,综合岩心、测井、地质、地震及生产测试等多方面资料,分步建立了双重介质储集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建立起工区构造模型,并建立了基质单元属性模型,然后利用岩心成像测井裂缝描述成果,以地震叠前属性反演成果为约束条件,模拟建立了裂缝分布网络模型,最后将基质属性和裂缝分布网络模型有机结合并建立了双重介质储集层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区历史拟合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表征裂缝性变质岩储层的渗流介质特征,数值模拟区块和单井历史拟合符合率高达90%;2潜山油藏开发可以划分为裂缝主要供油阶段、裂缝和基质同时供油阶段、基质主要供油阶段三个阶段;3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方法研究得出的剩余油分布,能够客观地反映裂缝及基质系统对流体流动规律的影响,有力地指导了研究区下一步调整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天然裂缝是吉华1潜山变质岩储层重要储集空间和主要的渗流通道,其发育程度影响着潜山油气运移、聚集、保存和单井产能.利用岩心、薄片以及成像测井等资料,对吉华1潜山变质岩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表征,明确了影响研究区变质岩储层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最后运用多信息融合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裂缝的分布进行了综合评价.吉华1潜山变质...  相似文献   

4.
裂缝及断裂的分布影响着潜山的储层和成藏条件,以华北潜山1区地震数据体为研究对象,对构造平滑后的数据体分别进行常规曲率计算,曲率坐标旋转和蚂蚁体属性的计算来预测裂缝和断裂的大概分布情况,多种属性对比后发现这些单一属性虽然都能不同程度反映裂缝发育,但都有各自的弊端。为了提高裂缝预测效果,弥补单一属性的缺陷,在优化后的曲率属性的基础上进行追踪步长缩小后的蚂蚁体计算,形成新的融合属性体,新方法提取的蚂蚁体属性反映出裂缝连续性更好,分布规律更加清晰,东南部大断裂较为突出,与地质资料对比后结果可靠,为后期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徐守立  尤丽  毛雪莲  钟佳  吴仕玖 《地球科学》2019,44(8):2717-2728
研究花岗岩潜山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为琼东南盆地下一步潜山勘探提供依据,综合已钻井录井资料、壁心资料、测井资料、薄片资料及地球化学资料,识别风化壳并刻画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松南低凸起及周缘花岗岩受长期风化影响,纵向分带明显,由表及里依次发育粘土风化带、砂砾质风化带、裂缝带和基岩带.通过元素测井、成像测井、常规测井结合可以很好的识别潜山风化壳及纵向结构特征.纵向上不同风化层储集空间特征显著差异,依次发育孔隙型、裂缝-孔隙复合型、孔隙-裂缝复合型及裂缝型4种储集空间,以裂缝-孔隙型储集为主的砂砾质风化带物性最好,自砂砾质风化带以下,随埋深增加,风化减弱,储层物性依次变差.松南低凸起周缘花岗岩侵入体形成于三叠纪初期,自燕山期构造抬升,长期古隆起暴露、断裂及节理发育是其厚层优质风化壳型潜山储层发育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潜山后期埋深浅,经过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影响弱,是凸起周缘潜山储层发育的重要原因.为下一步潜山领域勘探提供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6.
由于渤中19-6气田潜山裂缝性储层的储集空间多样、非均质性很强,且制约产能的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从而造成潜山裂缝性储层的产能预测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综合岩心、测井、地质等资料分析了潜山裂缝性储层的特征,并基于CT扫描实验定量表征裂缝,研究裂缝微观特征,形成了以裂缝渗透率为核心的一系列裂缝参数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潜山裂缝性储层的产能预测模型,大幅提高了潜山裂缝性储层的产能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潜山裂缝性储层的裂缝渗透率主要由裂缝的长度、宽度及连通性控制,与孔隙度的大小无明显关系,可以通过斯通利波反演的总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之差计算得到,其中基质渗透率计算的相对误差为28.50%,总渗透率计算的相对误差为15.56%;综合考虑潜山裂缝性储层的裂缝渗透率、裂缝纵向连通性和有效厚度,建立了渤中19-6气田潜山裂缝性储层的产能预测模型,其中裂缝渗透率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决定了潜山裂缝性储层产能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渤中26-6油田太古界潜山储层品质受风化程度与裂缝发育共同控制,为实现储层评价与储量动用,形成基于断-貌双控的太古界潜山储层综合预测技术.潜山上覆地层时代关系与沉积厚度决定了潜山风化剥蚀程度,基于此通过古地貌恢复实现储层风化程度平面分区.印支期形成的近东-西向高角度断裂与印支至喜山期长期活动的边界正断层对油田裂缝发育起重要控制作用,基于Radon变换与蚂蚁体技术实现裂缝发育平面预测.以风化程度平面分区为低频,裂缝发育平面预测为高频,利用高阶小波变换技术实现高、低频信息有效融合,综合表征储层品质.基于融合属性将储层划分为I类、II-1类与II-2类,I类储层品质最佳,为东营组地层沉积之前太古界潜山持续出露同时裂缝带发育区域. II-1类储层品质次之,为沙河街组地层沉积之前太古界潜山持续出露同时裂缝带发育区域. II-2类与II-1类储层品质接近,为东营组地层沉积之前太古界潜山持续出露但裂缝带一般发育区域.分类结果与测井及测试资料认识吻合,指导建立了油田储量动用策略,证实基于风化及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开展地震储层预测,并基于属性融合方法实现结果综合的太古界潜山储层技术思路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二连盆地不同岩性潜山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连盆地古生界潜山岩性分布具有多样性,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常规测井和伽玛能谱测井等技术对二连盆地不同岩性潜山储集层发育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灰岩潜山、凝灰岩潜山和动力变质岩潜山储集层较发育,以溶蚀型储集层为主,孔缝组合类型为洞穴型、孔洞-裂缝型、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花岗岩潜山和区域变质岩潜山储层欠发育,储集空间主要为构造缝,孔缝组合类型为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不同岩性储集层纵向分布具有分带性,储集层主要发育于岩溶带、风化淋滤带、强风化碎石带和内幕溶蚀带;灰岩潜山和凝灰岩潜山储集层纵向分布广,具有纵向随机发育的特征,花岗岩潜山和花岗碎裂岩潜山存在风化壳储集层和内幕储集层。综合分析认为潜山储集层发育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岩性、距离潜山顶面的深度、构造运动及断裂分布和热液活动。不同岩性的储集层主要分布在距离潜山顶面80m深度范围内;裂缝发育带沿断裂呈带状分布,而且随着与断裂距离的增加,构造裂缝分数维值逐渐减小;热液活动对储集物性起着改善和破坏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9.
钻井揭示渤海油田渤中A构造太古宙潜山拥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而目标区太古宙变质岩潜山裂缝储层面临埋深大、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快等问题,制约了该区勘探评价的顺利实施。本次研究从潜山裂缝储层的成因机理出发,分别对风化裂缝带和内幕裂缝带储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开展了针对性的潜山裂缝储层预测技术研究。对于风化带裂缝储层,创新采用基于双参数叠前裂缝储层孔隙度预测技术,通过三维弹性参数交会分析开展裂缝储层孔隙度预测,精细描述了风化带裂缝储层发育情况。针对潜山内幕裂缝储层,在F-K域相干增强技术改善潜山内幕有效反射成像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聚类分析的边缘增强裂缝检测技术,对潜山内幕裂缝发育规律进行了综合表征。针对性裂缝储层预测技术的综合应用,有力助推了渤中A构造勘探评价,也为目标区下一步勘探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岩潜山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以覆盖Bongor盆地主要潜山构造带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近百口基岩钻井的岩心资料和系统解释成果为基础,对基岩储层的特征、展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精细研究。通过开展岩心观察和镜下分析,明确了Bongor盆地基岩以花岗岩、正长岩和二长岩等岩浆岩和混合花岗岩、片麻岩等变质岩为主,基岩储集空间以破碎的粒间孔、构造裂缝和溶蚀孔洞为主。主要潜山带上的基岩钻井揭示潜山储层纵向上具有分带性,位于潜山顶部的风化壳和破碎带储集条件好,向下进入潜山内部储集条件逐步变差,平面上基岩储层分布广泛,但非均质性强,不同构造部位储层厚度和品质差异较大。通过对潜山构造带的构造恢复和地震、测井、岩心综合研究,明确Bongor盆地潜山储层主要受古构造位置、基岩岩性与矿物成分及构造活动的影响。位于构造高部位的潜山较低部位潜山基岩储层更为发育。长英质矿物较铁镁质矿物脆性强,应力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缝,沿着裂缝发生溶蚀而形成孔洞,富长英质矿物层段比铁镁质矿物层段储层品质更好。受构造活动的影响,主要断裂带附近构造裂缝发育,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与主要裂缝方向接近,有利于裂缝的张开与保存。基岩储层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潜山目标评价和钻前储层预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辽河茨榆坨潜山太古界裂缝型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实测、裂缝统计、包裹体分析、裂缝分形等技术方法,研究了茨榆坨潜山太古界裂缝型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茨榆坨潜山太古界4类变质岩中,黑云母二长片麻岩是最主要的储集岩,裂缝最为发育;黑云母钾长片麻岩次之,裂缝较发育;蚀变煌斑岩、黑云母角闪变粒岩均为非储集岩。茨榆坨潜山储集空间主要是裂缝和微裂隙,太古界储层主要发育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裂缝,以高角度张性裂缝为主,形成于中生代中、晚期;部分张剪性裂缝形成时间不晚于古近纪晚期。潜山储层的裂缝以细、微缝最发育,其宽度和面孔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控制研究区太古界储层裂缝发育的因素有岩性、断层、深度、古风化作用、溶解作用、岩浆侵入、裂缝组合等。  相似文献   

12.
甘军  季洪泉  梁刚  何小胡  熊小峰  李兴 《现代地质》2022,36(5):1242-1253
琼东南盆地基底潜山勘探面临地质年代不清、储层非均质性强及成藏条件复杂等难题。通过开展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基底锆石测年、潜山储层描述及成藏动力分析,明确潜山储层发育区及有利成藏区。研究表明,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山运动叠加控制下,松南低凸起、陵南低凸起大面积发育印支期的花岗岩潜山储层,平面上北西、北东及近东西向三组断裂、裂缝交错切割成网,纵向上形成的风化带-裂缝带总厚度超300 m的双层结构,明确裂缝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为脆性矿物和双向流体改造。基于早渐新世古地貌及烃源岩沉积模拟实验研究,提高了崖城组陆源海相烃源岩TOC分布预测精度,明确了中央坳陷优质烃源灶分布规律。综合分析潜山-古近系储层、构造脊展布和崖城组烃源灶的时空配置关系,建立了“松南低凸起源外高潜山天然气长距离侧向有限运聚模式”及“陵南低凸起源边低潜山近距离高效运聚模式”,提出源边低潜山的L26-B是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3.
14.
15.
古潜山裂缝储层预测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平南潜山油气藏属于"新生古储"型组合,主要为奥陶系、寒武系碳酸盐岩。裂缝是储层内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寻找岩层内的裂缝是潜山油气藏勘探的关键。根据裂缝在几何属性上的表现,提出了用多种几何属性预测与描述储层中的裂缝体系,定量刻画裂缝的分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实际钻井资料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和生产测试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布达特群潜山的储集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潜山的储集类型可划分为溶蚀风化壳型和裂缝破碎带型2种基本类型,前者主要受古暴露期大气水淋滤作用的控制,溶蚀作用随与不整合面距离增大而减弱;裂缝破碎带型储层主要受断层性质的控制.古地貌恢复结果表明: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在兴安岭群沉积之前具有东高西低的总趋势,与现今潜山顶面构造图比较,有占高今低、古今均高、古低今高和古今均低4种情形,前两种情况更有利于形成溶蚀风化壳型储层.布达特群潜山发育多期裂缝,裂缝发育程度和产状与断层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钻井资料预测,苏德尔特潜山带为裂缝发育区.  相似文献   

17.
利用岩矿记忆信息恢复基岩潜山裂缝储层形成的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傅强  王家林 《地质论评》1999,45(4):434-438
基岩储层具有当今油气储层研究的两大难题,即特殊且致密的基质岩性和储集空间。变质岩作为基岩岩性之一,其储集空间-裂缝的形成与动力作用密切相关。构造动力是致密基岩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岩石矿物将记忆其在地质历史过程中所经历的动力特征。在准确采取定向岩心的基础上,利用声发射技术(AE)和岩组学方法可以恢复基岩储层在地质历史过程中所受应力期次和应力方向,从而了解储层的动力机制。应用上述原理恢复辽河大民屯凹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