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图》2006,(5):9-9
2006年7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开幕,大会于7月12日审议通过将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决定,7月13日又通过了将中国的殷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决定。至此。中国已有33处文化遗址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相似文献   

2.
《地图》2001,(1):59
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澳大利亚东北部城市凯恩斯作出决定,将中国的4个项目列为新的世界遗产。中国的这4处新的世界遗产项目是洛阳龙门石窟;青城山和都江堰;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中国于1985年成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迄今,中国共有27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3.
《地图》200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2 3届大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作出决定 ,将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和重庆市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 ,我国已有 2 3处遗产地列入该名录 (见下图 )。素以“碧水丹山”名扬天下的武夷山是作为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列入该名录的 ,这是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之后 ,我国第 4个列入世界双重遗产名录的单位 ,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福建武夷山和重庆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4.
刘文杰 《地图》2005,(1):45-47
2004年6月,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我国苏州召开.此次大会是我国首次承办的世界遗产大会,也是备受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和中国地图出版社联合编制了<世界遗产地图集.中国卷>(下简称<图集>),该图集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开辟了一个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记录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在此基础上,人们得以跨国界沟通和对话。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破坏和丢失,都将对全世界遗产的枯竭和文明的进程产生有害影响。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制订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通过保存和维护世界遗产以及建议有关国家订立必要的国际公约,来维护、增进和传播知识,同时明确提出整  相似文献   

6.
针对以往出版的世界遗产相关地图集在内容体系完整性和时效性等方面的不足,《中国世界遗产地图集》聚焦当今我国世界遗产的内容体系、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全面反映我国世界遗产的价值和内涵以及我国世界遗产和其他国家遗产的差异和关联,体现中国世界遗产的辉煌成就和时代价值。重点从图集设计理念、内容结构、资料收集与处理、表达形式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地图集设计与编研方法,为今后类似地图集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启光 《地图》1992,(4):16-16
普通地理图以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这样异常复杂的物质体系为基础,将自然与社会经济要素的大量空间信息展示在图上,是地理信息存贮、传输的主要媒介之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对普通地理图提出了新的课题。这要求我们加强对普通地理图发展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2000年、2008年和2013年获取的TM和ETM遥感图像、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水利普查数据和多年统计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对黑河流域甘肃段湿地资源的类型、面积、组成和分布等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且2008年前减速较快,2008年后减速明显变缓。湿地资源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影响该区湿地资源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有降水量、气温、上游来水量、下泄量和冻土等;人类因素作为一种外在力量在湿地资源变化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们对土地改造与利用的强度是逐渐改变湿地景观最活跃、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政府决策与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则对湿地资源保护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在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长河中,测绘业不断地吸收其它学科先进的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推动自身的发展,以适应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需要。今天,人类不仅研究赖以生存的地球,而且正在加速对宇宙空间的探索,这就对测绘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代新技术革命的核心是高技术,而高技术的特征是:创新性、战略性、风险性、时效性;知识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能渗透到传统技术中并成为带动各行各业技术进步的带头技术。当前的高技术群正在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1日27日至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及主席团特别会议在澳大利亚凯恩斯举行.由21个委员会成员国和51个观察员国家组成的世界遗产评审团,经过严格评审于11月30日全部通过了我国政府提交的四项新遗产项目及二个延伸项目.其中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境内的明显陵与清东陵、清西陵同时以“明清皇家陵寝”的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李启光 《地图》1998,(1):15-17
普通地理图作为研究地理综合体的重要参考内容之一,它以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这样异常复杂的物质体系为基础,将自然与社会经济要素大量空间信息展示在图上,是地理信息存贮、传输的主要媒介。当前,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普通地理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普通地理图发展的研究。一、普通地理图要与高新技术相适应当今时代是信息的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社会生产力。高技术在科研、生产中大量运用,会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各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促使全球的环境、生态。社会、经济、文化以至人类生活行为等发生重大…  相似文献   

12.
加强林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今日国土》2009,(6):43-43
林业档案是林业生态建设活动的真实记录,深刻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发展林业的历史过程,成为我们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纽带。林业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伴随计算机的广泛  相似文献   

13.
<正> 一、问题的提出人类的整个社会实践过程,始终贯穿着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以便适应自身生存的需要。今天,人类不仅研究赖以生存的地球,而且正在加速研究宇宙空间。新的技术革命浪潮把我们推向一个浩翰无边、深奥莫测的世界。测绘业是一个技术门类较密集、服务范围极宽广的先行性、基础性的地理信息产业,它不仅要为国家基本建设提供必要的图件和数据,而且还要为  相似文献   

14.
李景霞  付碧宏 《遥感学报》2021,25(12):2507-2519
世界遗产地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是亚洲最重要的丹顶鹤越冬栖息地之一,近几十年来,由于农业、工业、水产养殖业及城镇化等人类活动的加强,湿地系统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丹顶鹤适宜生境出现急剧退化。本研究利用1989年—2019年间的多时相遥感数据对盐城滨海湿地进行分类,分析湿地系统的格局变化及丹顶鹤生境连接度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过去30年盐城滨海湿地中自然湿地呈现快速退化,其面积减少49.46%;而人工湿地面积增长69.24%,其面积增加主要通过占用自然湿地和围垦填海的方式来实现,围垦重心具有自北向南和从陆到海方向迁移的趋势。其中,作为丹顶鹤适宜生境的碱蓬盐沼和盐碱地的面积减少了489.10 km2,适宜生境面积占比从1989年19.88%降至2019年4.36%。结构连接度计算结果显示,适宜生境斑块的连接度指数从1.83下降至1.30,斑块间距离增大,破碎化加剧;而功能连接度的计算结果显示,2019年整体连接度指数和概率连接度指数均小于0.01,连接网络总体破碎,适宜生境连接网络存在于小区域范围,区域连接网络主要集中在中介度指数高的遗产地核心区和条子泥湿地,它们是丹顶鹤适宜生境的关键节点。遗产地核心区自2014年实行退耕还湿、退渔还湿等措施以来,丹顶鹤适宜生境有了很大改善。建议除了加强对现有丹顶鹤适宜生境区域的科学保护外,应加大对关键节点自然湿地的恢复力度,提高丹顶鹤适宜生境斑块间的连接度。  相似文献   

15.
正"地图罐头"开启了观察庚子疫情的一个非常有趣且有特殊意义的窗口,这就是灾难的地理成因。其实我们所谓的"灾难"是就人类而言。一般基于地质和气象的人类灾难不过是自然界的常规运动,这些运动与人类生存活动的冲突构成灾难;疫病也是生物生命周期中的自然存在,带入人类影响群体生命存续的成为疫病。鉴于灾难对人类生存影响极大,所以我们格外注重灾难  相似文献   

16.
卷首     
倪庆华 《地图》2009,(6):5-5
自人类诞生伊始,我们生活的地球发生过无数鲜活的故事,这些故事自然也让这个地球承载了如此多文化的历程。无论今天的人们想象力怎样丰富,也许都无法得知当时人类曾经的辉煌,只有沉默的大地、静静的山脉和流淌的河流在默默记录着发生过的一切。  相似文献   

17.
阮仪三 《地图》2011,(3):118-123
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通过了将我国的平遥古城、丽江古城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平遥和丽江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事业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版图上,位于东经98°-100°30'、北纬25°30'-29°的地方,是一方举世无双的神秘地块。就在这壁立千仞的高山纵谷深处,诞生了一处世界遗产四条标准全部合格、国内"遗产"史上首个"绝无仅有"的自然遗  相似文献   

19.
<正>珠穆朗玛峰是是我们人类星球的标志,是我们称为第三极的世界最高峰。测量与攀登世界最高峰的过程象征着人类追求最高、最好、最强的精神境界,测量她的海拔高程历来为世界各国关注。从1718年-2005年人们探索并求证珠峰高程已经历10次之多,珠穆朗玛峰高程的争议源于测量精度之争,要实现珠峰高度最精确的观测,观测站就必须不断接近珠峰,不断抬升观测高度,直到携带仪器设备登顶观测,整个过程都是在极端环境中完成的,对于科学技术与人的考验都达到了极致,展现了人类用生命与心血勇攀高峰,探索自然奥秘的奋斗过程。回首往事,如活过百年,重测珠峰如重测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20.
秀场     
《地图》2021,(1):8-11
瓦登海瓦登海位于欧洲北海海域东南部,是跨越德国、荷兰、丹麦三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世界第一个滨海系统的世界遗产地。瓦登海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潮间带,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它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候鸟迁徙站点之一,是东大西洋、非洲欧亚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