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内蒙两次5.9级地震与前兆异常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辽宁省长期丰富的地震前兆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内蒙两次5.9级地震与内蒙、东北地区前兆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内蒙地震前前兆异常特征主要有:(1)前兆异常在时间上伴随内蒙巴林左旗5.9级地震事件的发生和结束呈阶段性起伏,空间上存在特征迁移;(2)中短期前兆异常阶段中以地形变为主体,在短临阶段地下流体和地磁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1983年6月24日越南莱州7.0级地震前,云南境内所观测到的前兆异常,发现:震前2——3年云南西南部及其与越南、老挝、缅甸交界的相邻地区,M_L≥3.0级地震的半年频度及∑(t)曲线,分别出现三年和二年的高值异常;震前一年云南及邻区5.0≤M_s≤6.0级地震的年频度为平均年频度的二倍;震前两年,区内M_L≥4.0级的地震,构成北东向条带,并逐渐向未来大震震中移动,大震震中周围100——200公里范围内,构成中强震密集频发区;震前2个多月,云南境内震中距190——650公里范围内的部分地应力、水氧、水位、形变等前兆观测手段,先后出现异常,并具有分布范围大、不均匀、异常幅度和持续时间与震中距无线性关系等特征。作者用多源场孕震前兆模型对上述特征作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3.
朱成英  陈玲  崔勇 《内陆地震》2006,20(4):342-352
选取距卡帕尔-阿拉善4号井300 km范围内的3次5级地震,400 km内的3次6级地震,约600 km内1次7级地震、1次6级强震群作为震例资料,分析了这些地震前卡帕尔-阿拉善4号井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①对于5级地震,50.0%测项出现前兆异常,水化学、水动态异常各占50.0%。这些异常的58.3%表现为中期异常,41.7%表现为短期异常,无单独临震异常,也无叠加临震异常。异常变化幅度大而明显,且以趋势性上升或下降为主。硅酸和硫酸根在同一地震前异常时间与异常形态相似。②对于6级地震,33.3%测项出现前兆异常,其中水化学异常占38.9%,水动态异常占16.7%。出现的异常57.1%为中期异常,28.6%为短期异常,14.3%为临震异常。异常形态多为脉冲突跳,而仅有少数为趋势性高值异常。各异常项目之间有一定的同步性。③对于7级地震或6级强震群,37.5%测项出现前兆异常。出现的异常83.3%为中期异常,16.7%为短期异常。异常幅度大而明显,异常形态以单值突跳或趋势性为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前兆监测资料的分析,发现担杆岛海域3.5级地震前部分重力、体应变和水位测项有临震异常显示。研究各测项的异常起止时间、幅度以及异常台项的分布,得到此次地震的临震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5.
甘肃、宁夏和青海地区地震前兆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甘肃,宁夏和青海三省(区)20次地震的前兆异常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地区地震争存在“地震异常范围小、异常幅度小,异常时间和地震活动周期和短”的区域特性。同时还发现甘,宁,青地区的地震前兆有以下5个方面的共性特征:(1)6级以上地震前都有空区出现,且不同震级的空区随富 近发震时间先后嵌套出呈,呈现了介质逐 硬化的过程。(2)多种前兆的趋势异常各具某种优势形态;(3)形变资料在大震前的反向(或加速  相似文献   

6.
对赣南及邻区1970年以来5次中强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以及近期地震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赣南及邻区在中强地震前2~3年,大多会出现M_L≥3.5地震的增强与丛集活动,震前1年内,M_L≥2.5地震有超过半年的异常平静期;该区在大多数中强地震前出现空区或地震条带;中强地震的发震时间间隔具有周期性特征,反映了构造运动的周期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洛泽河一带5.7、5.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及地震活动特征、流体和形变动态变化和预测指标分析发现:地震前4级地震活动水平增强、出现小震活动空区;前兆异常开始于震前1年左右;短期异常有由外围向震中迁移的现象;临震异常出现的时间较为集中,在震前一周内。对该地区5.0级以上强震的预报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后,中国地震局组织专家经过系统的总结,认为300 km范围内震前只看到3%的前兆出现异常,震后再挖掘也只有6%的异常是客观事实,这可能是汶川地震没有预报,也没有办法预报的原因。但汶川地震后有部分学者提出了较多的前兆观测异常,说明300 km外前兆观测曾经看到异常现象。通过对汶川地震前的前兆观测异常清理,发现汶川8.0级地震前,在震源区外围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9.
杨芬 《四川地震》2013,(4):37-40,45
2012年6月24日宁蒗5.7级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性存在中期异常,地下流体存在中短临异常。地震活动性方面存在滇西地区5级以上地震东西迁移规律性活动、滇西地区4级以上地震成条带分布和程海断裂发生4级窗口地震等中期震兆异常。水氡、固体二氧化碳、水温和流量存在中短临前兆异常。地下流体前兆中期、短期和短临阶段都出现同步性异常。  相似文献   

10.
1981年8月13日内蒙丰镇发生5.8级地震,这是三年来北京及其邻区三百公里范围内较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后,我们分析了京、津地区各形变台的资料,认为香山台的连通管和伸缩仪记录资料在震前出现的异常有可能是这次地震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1.
共和9月4日、9月24日地震前海南水氡、水温异常1994年9月毛日、9月24日共和先后发生了5.3级和5.5级中强震,这两次地震前,青海省东部各台(办)的电磁波前兆异常比较明显,其它前兆观测项目没有出现什么异常。但是,海南地震办水氡观测资料在震前一周...  相似文献   

12.
李瑞莎  张希  唐红涛  贾鹏  路珍 《地震》2016,36(4):35-46
针对青藏块体东北缘跨断层监测区及周边发生的5.8级以上地震, 结合以往研究结果, 对跨断层资料进行了重新梳理, 重点分析了1995年永登5.8级、 2000年景泰5.9级、 2003年民乐—山丹6.1级和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出现的跨断层形变异常。 结果表明: 这4次典型地震前出现的跨断层异常数量较多, 为13~23项不等; 分布范围较广, 震中距在600 km范围内, 相对集中出现在300 km左右范围内, 也有近震区异常; 异常特征以逆断加速、 趋势转折、 活动加剧、 突跳、 大幅变化等为主; 震前2~3年或稍长时间开始出现异常, 震前半年至1年半时段异常集中出现, 具有中期背景或短期前兆意义, 异常空间分布有向震中区汇聚迁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新疆3次6级强震前的短期前兆异常动态演化图像特征。这3次地震前兆异常的共性是地震前半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短期前兆异常变化,且在震前2个月,短期异常均超过8项。但是3次6级强震发生前前半年的短期前兆异常变化不一致,有向震中迁移的,有包围震中的,还有前兆异常逐渐减少的。这些前兆异常现象同通常认为的越临近地震前兆异常数目越多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宁夏地区出现的前兆观测异常进行回溯性分析,从大地震的孕育范围与地震前兆的发展阶段分析认为这些观测异常可能与汶川8.0级地震有关.宁夏地区数字化流体与形变观测资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震响应变化,对比分析其同震响应特征,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前兆观测对汶川8.0级地震表现出南北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以活动地块为单元,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1970年以来的30次Ms≥5.0级地震前ML≥2.1级小震的频度、b值、缺震、调制比4项活动性参数的短临异常特征,结果发现,这30次中强地震前,4项指标异常持续时间和异常结束至发震的时间,大部分都在1~6个月之内,尤其是异常结束到发震的时间,在1~6个月内的占异常总数的77%以上。而且30次地震前,4项指标均出现异常的有15次,占地震总数的50%;震前3项指标出现异常的5次,占地震总数的17%;2项指标出现异常的有6次,占地震总数的20%;1项指标出现异常的有3次,占总数的10%。特别是祁连山地块,异常比较丰富,以4项和3项指标异常为主,同时又以5项次以上异常的数量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6.
德令哈6.6级地震前青海省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德令哈6.6级地震前后前兆异常用常规分析方法和部分“十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此次地震前出现的前兆异常形态及特征,探讨了此次地震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关系。认为,在8.1级地震的影响下,外围区域应力场调整,地壳介质变化,是此次地震前地下流体出现异常较多、分布广泛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新疆柯坪块体3次5级地震前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2009年柯坪块体3次5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和前兆观测结果表明:3次5级地震前,柯坪块体存在5级地震平静的长期异常,4级地震多次平静、增强交替活动的中期异常,小震集中活动的短期异常;地震发生的短临阶段,震中附近的阿合奇地震台地倾斜、乌什地震台水管倾斜仪及地磁、地电和巴楚地应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短临异常。参考汶川地震,有关专家对地震预报和震前异常的新思考和新认识,结合3次5级地震的类型和错断方式,分析震前小震活动和前兆异常,并对震前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1月23日新疆北天山乌苏5.1级地震发生在2006年度新疆划定的5~6级地震危险区内。为此对该次地震前的中强震活动背景、局部应力场以及地震前后的小震活动变化和前兆异常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北天山地区未来1年的中强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5.1级地震前后,北天山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多数前兆观测资料震前无突出短临异常,震后趋势异常没有恢复,因此,北天山西段地区可能仍处于中强地震的中期孕震阶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震前兆特征的统计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我国56次5级以上地震的前兆资料做了初步的统计分析,并对地震前兆的一般特征、前兆异常的持续时间、前兆异常的地区差异性及前兆异常的强度与空间分布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试图进一步描述地震前兆的特征,以期对地震前兆的深入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了 1 990年 4月 2 6日共和 7.0级强震前 ,青海东北部地区的小震活动和前兆异常总台频次的变化 ,以及地下流体 ,电磁 ,形变等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的基础上 ,得出在大震前 1~ 7个月前兆异常台项总频次的升高和 2 .0~ 3.9级地震形成的条带和空区 ,以及 3.5级以上地震频次增加在时间上是同步的。而且 ,2 .0~ 3.9级地震形成的条带和空区对未来大震的震中位置具有指示意义。这种前兆异常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可能是大震前的异常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时间标志 ,震前 2个月出现的前兆台项总频次异常峰值以及形变前兆异常场兆变化则是异常进入短临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