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用"同题异构"方式上课是近期不少学校进行教学研讨活动的常用形式,受到很多教师的欢迎。"同题异构"是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生活体验和知识背景,建构出具有个人色彩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的课堂教学风格,在课堂中教师与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交流、对话,使同一教材展示出不同的教学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教学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李虎 《地理教学》2008,(12):15-16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出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会不断积累感性经验,不断思辨课程标准本意,不断反思教学设计,不断调整教学行为,使教学设计逐渐回归新课程的本意,教学活动逐渐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我在2010年第二次教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就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由文字转化为曲线图,是"人口增长模式"一节中重要的知识点。"图"、"文"之间的相互转化,也是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了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或四种类型(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后,我在黑板上画出这样一幅坐标图:  相似文献   

5.
陈玲 《地理教学》2012,(4):47-48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转变观念,从原来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紧扣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开发,可以改变教材的顺序,可以通过增减、改编、重组等来改变教材内容,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出变化多样的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改革和创新,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使师生能在变化创新的过程中表现出教和学的精彩和谐,从而感悟到教和学带来的快乐体验和焕发出的生命活力。下面以“地球和地球仪”一节教学为例,谈谈本人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解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正【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整体性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原理及思维方式,离开实例很难理解。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的整体,造就了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区域中某一地理要  相似文献   

7.
宋洪位 《地理教学》2013,(10):35-36,55
正一、确定目的教学案例就是为了传递特定的知识、解决特定的问题而存在的,所以开发教学案例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教学案例要说明什么理论、解决什么问题。确定目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案例素材搜集的主题,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案例开发为例:教学背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这一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也有涉及,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思想一以贯之的。高中地理教材除继续把它作为一种思想贯穿外,重要的一点是要从整体性讲出内容和道理来。为此,教材从物质流动  相似文献   

8.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通过地理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说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说明某一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致地理环境整体的改变,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树立地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长江各河段的自然特征"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中框题"滚滚长江"的重点,在同题异构教研活动中,我们以此作为教学课题进行教学比较研究,以下谈谈对两位老师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刘诚平 《地理教学》2014,(20):13-16
"立德树人"是地理教师在新时期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而"人与自然关系"的环境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更具有重要功能或价值,不仅有助于培养现代公民的素养,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为此,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改善环境教学育人价值的思考与建议,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是,现实国情的改变,赋予环境教学的三个新要求;二是,要辩证地思考环境教学,在教学中处理好三对关系;三是,课改推动学习方式转变后,可以从三个层面改善环境教学在育人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李卫 《地理教学》2014,(21):61-61
七年级下册主要学习区域地理,在"走近国家"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我喜欢"不走寻常路":没用"案例式教学",而是用了"拆笔画学地理"的方法进行的,这种独特教学方式很受学生们的欢迎。"拆笔画学地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这个国家名字的笔画拆开,用不同的颜色书写,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每一个笔画都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某项地理特征:或某条山脉、或某条河流,也有可能是某条重要的经纬线……下面以"法国"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知识学习的认知过程和知识维度把教学目标进行适当划分,再根据教学目标进行了教学评价设计。本文提出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应对动词的行为程度进行考量,使得每条教学目标都有学科素养和具体的评价量表与之对应,以使目标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更加具体可操作,也使目标评价从主观感悟转变为更加客观的定量评价,从而使教学从目标设计到教学评价具有一致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3.
杨刚玲 《地理教学》2010,(17):16-18
“三位一体”是指学案、教学设计和课件三者的有机组合,合理应用,共同构建的地理课堂。在课前发放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预习教材的情况下,根据学案设置问题,进一步分析教材知识,以期理解、应用知识,初步构建知识体系。教师课前收集学案,针对学生理解情况进行教学设计,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辅之多媒体课件教学,解决学案上的问题,拓展延伸,鼓励创新,最大程度利用资源,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14.
金子兴 《地理教学》2014,(22):25-27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宇宙中的地球"一章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之一。该章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本章出现有许多的概念,而概念是构建学科逻辑体系的起点,是清晰有序呈现知识的必要条件。厘清这些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对教材中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计最早可追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他们的一些思想渗透在教学设计中,20世纪60年代在国外形成的一项教学技术于80年代渗透到我国,并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我国从2001年开始新课程改革(九年义务教育)(2001年6月颁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由此掀起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研究高潮,由传统"经验型"写教案向现代"研究型"的教学设计转变。2004年高中进入课改实验,2004年成为传统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转型的"分水岭",传统教案一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6.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育家布卢姆的这席话告诉了我们:地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7.
卞晋荣 《地理教学》2014,(20):24-25
本文以人教版《环境保护》为研究对象,将教材中"思考"栏目分为材料分析型、开放辩证型和调查实践型,结合"思考"栏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沈新荣 《地理教学》2014,(13):18-20
一、相关概念介绍"可视化教学"是指借助于图形化手段来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利用"可视化教学资源",如实物、模型、图像、视频、软件等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有利于增强地理事物的直观效果,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加深其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地理事物的特征、差异及成因,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知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是要达成的知识目标,"举例"要求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陶力越  程志华  陈军  袁欣 《地理教学》2014,(20):33-35,7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此时,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差异教学"成为课程改革的新增长点。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差异教学",我校尝试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推行"差异?合作"教学模式。鉴于此,以《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一课为例,尝试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对初中地理差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