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初入门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我的耳畔时常响起"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口号,它不停地鞭策着我改善教学。但面对千差万别的孩子,我犯了难。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显著,甚至是迥然不同,老师到底应该如何有效教学呢?教育的目标是将孩子培育成何种模样呢?为了寻求答案,我翻开了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的著作(Howard Gardner)《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凤县北部印支期岩浆活动强烈,存在明显的热液活动。调查发现何家庄岩体与石炭纪四峡口组地层接触部位镜铁矿发育,与三台山金矿具有相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同时,镜铁矿点处存在明显的Au地球化学异常,预测本区存在良好的金矿找矿潜力,建议以镜铁矿点为线索,及时开展下一步金矿找矿工作,尤其是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3.
李卫 《地理教学》2014,(21):61-61
七年级下册主要学习区域地理,在"走近国家"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我喜欢"不走寻常路":没用"案例式教学",而是用了"拆笔画学地理"的方法进行的,这种独特教学方式很受学生们的欢迎。"拆笔画学地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这个国家名字的笔画拆开,用不同的颜色书写,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每一个笔画都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某项地理特征:或某条山脉、或某条河流,也有可能是某条重要的经纬线……下面以"法国"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4.
印娟 《地理教学》2014,(21):40-4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在教材的编排上重视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紧密联系社会和学生的体验,在内容板块中选择了古今中外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并在课本中适时安排"活动",引导学生就某地理现象、事实或者原理进行探究,通过活动的探究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让活动贯穿课堂"的响亮口号,在现有课时的限制下,每章节的"活动"板块,是全盘利用还是有所选择?活动与问题研究能否相结合?设计怎样的探究活动才能更好的为课堂服务呢?  相似文献   

5.
何平 《地理教学》2012,(9):25-26,17
一、主要教学流程二、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美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从中你了解到美国有哪些"世界之最"?是不是所有的"世界之最"都会令美国人民感到骄傲呢?学生活动1:读图练习—了解美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世界排名参考“2004年世界部分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柱状图(见图一),读出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看看美国的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几。,  相似文献   

6.
2011年全国高考文综卷中并未涉及地球运动类试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地球运动类试题在今后高考中就已退居其次,相反就更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2012年或许会"卷土重来"。我们在应考时如何突破这类试题呢?  相似文献   

7.
很多学生在解答高考地理综合题时思维紊乱,找不到答题的切入点,这是因为我们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地理知识框架,思维广度不够,从而导致审题不准的缘故。解答高考地理综合题,掌握一定的审题策略很重要,笔者认为:找准地理答题中的"理",快速切入试题最关键。那么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的"理"究竟在哪呢?  相似文献   

8.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新课程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呢?我认为可按以下三步进行。  相似文献   

9.
"什么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最近安徽省特级教师评选的上课环节中,对人教版的这一节内容,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理解。结果,在教学过程中的举例及案例运用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致使教学目标偏离主题,也使评委很迷茫。我的理解是:有关"整体性",  相似文献   

10.
邵冬梅 《地理教学》2010,(11):38-38
“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世界的经济强国,但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他们是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的呢?”我的话音刚落,很多同学就跃跃欲试想要回答,他们提出了很多有关日本节约资源的好方法。听着同学们的精彩回答,让我不禁问道:“日本在发展经济中具有很强的节约意识,我们是否也具有节约意识呢?”很多学生指向了教室一角的大纸箱说:“您看,我们把能够回收的东西都放在这里了。”我的目光转向了那废物箱。  相似文献   

11.
卫晓燕 《地理教学》2006,(12):39-40
9月1日是开学的第一天,上午第三节课的铃声响过后,我走进六年级11班教室。由于持续的高温,教室里特别闷热,看着一张张陌生但又可爱的脸庞挂着汗水,心中顿生怜爱之情。这是六年级的第一节地理课,刚进教室,学生就大声告诉我:“老师,我们还没拿到地理书!“学生还没有拿到课本,这节课该怎么上呢”?我心里想着,事先准备好的课件也无“用武之地”了。我先按照惯例,讲了地理课的要求,但接下来如何安排?忽然,一个想法在我脑中闪现,何不让学生讲讲暑假旅游见闻呢?  相似文献   

12.
国学是什么?叽叽嘈嘈成一团,各执一词,不得要领。我国的教育,虽然也拾一些国学的皮毛,但外来的、时尚的强风"卷我屋上三重茅",到头来七零八落留不下几根。课堂上朗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下了课就被兴致勃勃地朗诵成"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举头望明月,低头把你想"。不少儿童只知道圣诞老人,知道有奥特曼、蜘蛛侠……看到石狮子认作"狮子王"、  相似文献   

13.
一、情景导入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那么桂林山水到底是怎样的神奇和美妙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来游览一下桂林山水(播放一段有关桂林山水的视频资料)。“这里是人间天堂,我下次还会再来!”那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究竟是如何造化出如此神奇的山山水水呢?(从而把学生带人优美的意境中,引入课题,出示目标)。  相似文献   

14.
庄红英 《地理教学》2007,(11):43-43
高中地理必修Ⅱ中的城市化,教材是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为例来阐述的。我认为,可不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本地城市真实情况来进行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胡祝娟 《地理教学》2014,(14):58-60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Google Earth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它给地理教学与信息整合带来了新的思路。美国可汗学院在全球掀起的在线学习的浪潮也让我们不由地卷进了微视频制作的大军。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是否可以把Google Earth及微视频开发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地理学习呢?接下笔者将结合自己基于Google Earth平台制作的微视频"初识经纬线"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16.
《西部资源》2014,(1):58
<正>澳大利亚是全球领先的矿产品生产国,19种矿产品产自大约400座运营的矿山。矿业是澳大利亚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国民生产总值(GDP)7%。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铝土矿、氧化铝、金红石和锆英石生产国;第二大黄金、铁矿、铅、锂、锰矿、钨和锌生产国,第三大钛铁矿和铀生产国;第四大黑煤(也是最大出口国)、镍和银生产国;第五大铝、褐煤和铜生产国。在查明的矿产资源中,澳大利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黄金、铁矿石、铅、镍、金红石、银、铀、锌和锆资源,第二大铝土  相似文献   

17.
牡丹江市境地在百年前,人烟稀少,荒地成片,每逢夏季盛开黄花,称为黄花甸子。1901年中东铁路在黄花甸子设立火车站,因车站南临牡丹江畔500年历史的乜河镇,故取名乜河站。但为啥取名今日的牡丹江站了呢?有个来历:负责写站名的铁路工人来到乜河镇学堂,向老师请教乜河的"乜"字怎么写。老师了解来意后,问道:"鸭和龙谁大?"工人答:"龙有鳞有角有爪,能走能游能飞,当然龙大。”“既然龙大,那就应把乜河站改写成牡丹江站。牡丹江一带是满族主要发祥地,牡丹江水唐朝视为龙兴之水。乜河满语为野鸭子之意,牡丹满语为曲曲弯弯之息,曲曲弯弯的牡丹江仿佛飞舞的长龙。龙,乃中华民族的图腾也!千年前的唐朝使臣慕名来到唐朝藩属国——渤海国的牡丹江。标有长安大雁塔的龙船和标有上京小灯塔的龙船在江面飞划而过,唐朝使臣和渤海国王悟出同一心声,中华一条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18.
《西部资源》2013,(2):65-65
欧洲制造的玻璃眼镜,在明代宣德年间传入中国,起初两镜片"如火钱形,质薄而透明",用"中国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不久之后,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制镜工匠,水平与欧洲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老奶奶说香山“香炉峰”没有557米呢?用同样的方法测得老奶奶家的高度是126米,老奶奶认为的香山高度从哪里测量呢?  相似文献   

20.
刘娥眉 《地理教学》2011,(23):55-55
高一下学期快结束时,我们的课程早已进入到《世界地理》而且内容已过半,在校期间,学生做完了一套读图练习。那么要放暑假了,该布置什么作业呢?继续纸质练习读图?站在学生的角度,我都感觉无趣。暑假时间漫长,完全可以布置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因此我想到了这样一个有助于提高综合表达能力的作业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