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藏高原中生界白云岩特征研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兴涛  张庆石 《沉积学报》2000,18(4):555-559
通过对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和措勤盆地的白云岩进行野外观察与描述,提出了研究区白云岩的纵、横向分布规律,总结了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运用系统的室内分析、化验方法,应用结构标志、阴级发光标志、氧同位素标志有效地进行了白云岩成因判定。认为研究区的白云岩非原生成因,而均属于交代或白云化成因。根据白云岩中所含白云石的晶体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划分了白云化阶段:准同生阶段、成岩阶段和后生阶段,并总结了各阶段白云岩的特征,认为成岩阶段形成的白云岩是油气最有利的储集层。通过选取典型剖面,归纳出研究区白云岩的两种成因模式:毛细管浓缩作用模式和混合水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晚前寒武纪扬子克拉通及其周缘保存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白云岩地层(灯影组)。扬子北缘(南秦岭) 地区的灯影组白 云岩与典型灯影组白云岩在成岩组合和沉积序列有较大差别,有待进一步研究。该研究在野外剖面实测、镜下鉴定基础 上,运用阴极发光和X射线衍射有序度分析对扬子北缘(南秦岭) 淅川地区灯影组白云岩进行了岩石学分类及成因机制研 究。研究区灯影组白云岩类型主要为泥—粉晶他形白云岩、细晶自形—半自形白云岩、以中—粗晶白云石为主的细—粗晶 半自形—他形白云岩、鞍形白云岩和岩溶角砾白云岩。其中泥—粉晶他形白云石为准同生阶段蒸发海水白云石化作用产 物;细晶自形—半自形白云石形成于早成岩浅埋藏阶段,成岩过程与蒸发海水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有关;细—粗晶半自 形—他形白云石和鞍形白云石属晚成岩期中—深埋藏环境下由碳酸盐岩矿物经过热液白云石化或重结晶作用所形成;岩溶 角砾白云岩是通过白云岩层的溶蚀—垮塌和砾间胶结作用形成。因此,由于相对海平面升降、上覆地层沉积厚度增加引起 的成岩环境变化以及后期流体的改造作用促使了研究区不同类型白云岩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晚前寒武纪扬子克拉通及其周缘保存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白云岩地层(灯影组)。扬子北缘(南秦岭) 地区的灯影组白 云岩与典型灯影组白云岩在成岩组合和沉积序列有较大差别,有待进一步研究。该研究在野外剖面实测、镜下鉴定基础 上,运用阴极发光和X射线衍射有序度分析对扬子北缘(南秦岭) 淅川地区灯影组白云岩进行了岩石学分类及成因机制研 究。研究区灯影组白云岩类型主要为泥—粉晶他形白云岩、细晶自形—半自形白云岩、以中—粗晶白云石为主的细—粗晶 半自形—他形白云岩、鞍形白云岩和岩溶角砾白云岩。其中泥—粉晶他形白云石为准同生阶段蒸发海水白云石化作用产 物;细晶自形—半自形白云石形成于早成岩浅埋藏阶段,成岩过程与蒸发海水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有关;细—粗晶半自 形—他形白云石和鞍形白云石属晚成岩期中—深埋藏环境下由碳酸盐岩矿物经过热液白云石化或重结晶作用所形成;岩溶 角砾白云岩是通过白云岩层的溶蚀—垮塌和砾间胶结作用形成。因此,由于相对海平面升降、上覆地层沉积厚度增加引起 的成岩环境变化以及后期流体的改造作用促使了研究区不同类型白云岩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南羌塘盆地扎仁古油藏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薄片、铸体薄片、压汞、阴极发光等研究,详细描述了南羌塘盆地扎仁古油藏白云岩的储层特征,并对白云岩成因作了初步研究。认为该白云岩在沉积期后变化中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改造,其中影响白云岩储集性的作用主要有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构造应力作用,对白云岩孔渗改善起了积极作用。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晶间孔、晶间溶孔,储集物性良好。广泛发育的白云石环边结构等淡水成因标志表明,该区白云岩是通过大气水-海水孔隙混合流体交代灰岩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白云岩研究的关键在于对白云石化作用的理解,而岩石结构作为白云石化作用分析的基础,不仅对白云岩的成因具有指示意义还深刻地影响着白云岩储层的质量。通过岩芯、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以及碳、氧、锶同位素等测试手段,结合国际上常用的分类术语,对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寒武-奥陶系白云岩按结构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不同结构类型与其成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白云岩结构与其形成环境和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其中保留原始结构的白云岩(包括泥-粉晶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属于同生或准同生阶段、与蒸发海水有关的拟晶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大量过饱和白云石化流体的通过有利于原始结构的保存;晶粒白云岩中,具有平直晶面结构的细晶、自形白云岩和细晶、半自形白云岩与浅埋藏成岩阶段的低温白云石化作用有关,云化流体以轻微蒸发的海源流体为主,浅埋藏晚期的过度白云石化作用导致晶体由平面-自形向平面-半自形转化;中-粗晶、他形白云岩是中或深埋藏成岩阶段的高温/热液白云石化或重结晶作用的结果,较高的形成温度导致晶体发生曲面化。  相似文献   

6.
川东邻水-渝北地区石炭系黄龙组白云岩成因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以岩石结构分析为基础,结合Sr同位素和Sr含量等资料,对川东邻水-渝北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广泛发育的白云岩成因进行了研究,从中识别出准同生期白云岩、成岩期埋藏白云岩、表生期淡水白云石和晚成岩期热液白云石等成因类型.其中具备储集意义的仅为成岩期交代成因的埋藏白云岩,其岩性主要为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综合不同成因类型的白云岩Sr同位素和Sr含量地球化学特征,将白云石化过程划分为准同生期,早成岩期、中成岩期,古表生期和再埋藏晚成岩期五个成岩阶段.各阶段的白云岩(或白云石)在结构上有不同特征,其Sr同位素和Sr含量地球化学特征亦有显著差别.反映研究区白云化流体不仅来自同时期禁的海源地层水,而且受到古表生期岩溶过程中的淡水和再埋藏晚期热液的影响.根据岩石学特征和各种地化指标,结合研究区古地理背景,建立了黄龙组准同生、埋藏、淡水、热液白云岩(或白云石)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中奥陶统桌子山组和马五段到马三段斑状白云岩广泛分布。通过岩石、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该白云岩具有岩溶、生物遗迹、深埋藏的证据,其原岩是早成岩阶段浅埋藏环境下形成的粉晶~细晶白云岩,在晚成岩阶段深埋藏环境下发生差异白云石化,形成细~粉晶白云石组成的斑块。因此,细晶~粗粉晶斑状白云岩受生物影响,是表生岩溶作用和深埋藏环境导致的差异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云南会泽石炭系摆佐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云南会泽石炭系摆佐组中、粗晶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对白云岩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等分析、研究。研究区位于华南陆块群扬子微陆块滇中(昆明)中生代隆起带,白云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灰-灰白色、肉红色、米黄色中、粗晶白云岩,白云岩在岩石学特征上具有半自形-自形结构,MgO-CaO分析显示白云石是交代或重结晶成因而非沉积成因的;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白云岩中Sr含量较低,反映了白云岩可能是后期埋藏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且白云化时间较晚,Sr已经大量流失,同时Sr/Ba比值较高,表明白云岩在深埋过程中所形成时水介质盐度较高;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Ce、Eu呈现负异常,Ce弱负异常由于Ce3+ 将不断被氧化成相对易溶的Ce4+ 离子被迁移而贫化,Eu弱负异常可能为Eu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被优先带出而造成的;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该区白云岩具有较高的成岩温度(52.40℃~69.44℃)和盐度指数Z值(121~125),表明其形成环境为超咸浓缩海水环境并具较高的成岩温度,推测该地区白云岩为中深埋藏环境,根据区域地层资料、区域构造演化史推测其白云岩化时间可能发生于二叠纪,属后生白云岩。综合分析认为本区白云岩成因为埋藏成因,并且在后期可能受到了构造作用和地壳抬升作用的影响,使白云岩产生化学风化作用,造成Eu的负异常,这可能与滇东北地区印支-海西阶段所形成的拉张和垂直升降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广东红岩黄铁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矿床形成于成岩晚期,为弱改造层控型。黄铁矿具典型的球粒、胶状和生物交代结构。含矿岩系东岗岭组白云岩含TFe高、Al_2O_3低,并具缝合线和铁白云石等标志。主要控矿因素为古水下隆起、沉积相(礁滩组合)和成岩环境。成矿机制主要与有机物、礁滩沉积以及成岩过程中的白云岩化、退白云岩化和压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白云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流体包裹体等技术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白云岩进行综合研究表明,区内白云岩化具多期叠加的特点,白云岩储集性与白去岩组构,白云岩化程度及白云岩成因密切相关,按成岩阶段可划分为准同生白云岩,成岩(早期和晚期)白云岩和后生(早期及晚期)白云岩(石)其中,准同生白云岩属蒸发泵-渗透回流白云化成因:成岩白云岩早期和晚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在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分析基础上,结合白云石有序度测定,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组成及配分模式分析,详细研究了川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白云石化作用的特征、机制及模式,结果表明长兴组发育微晶白云石(岩)、粉-中晶他形白云石、粉-中晶自形白云石和异形白云石等四种类型,它们的有序度由低变高;白云石的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组成及配分模式特征表明,长兴组微晶白云石(岩)、粉-中晶他形白云石、粉-中晶自形白云石主要形成于浓缩海水环境、正常海水环境、或者与正常海水相似的地层水环境中,并遭受过热液地质作用的改造,从微晶白云石(岩)→粉-中晶他形白云石→粉-中晶自形白云石是一个沉积埋藏过程中多阶段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异形白云石则由热液作用形成;根据长兴组白云石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白云石化作用与层序和沉积相之间的关系,分别可以用准同生期蒸发泵白云石化作用模式、准同生期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模式、成岩早期浅埋藏状态下地层水白云石化作用模式和成岩晚期热液白云石化作用模式来解释微晶白云石(岩),粉-中晶他形白云石、粉-中晶自形白云石和异形白云石的形成。白云石化作用是有利于长兴组储层形成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下奥陶统白云岩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下奥陶统白云岩广泛发育,岩石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结晶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残余灰质白云岩、藻云岩、亮边雾心白云岩、环带白云岩及少量膏云岩等结构类型。白云岩交代现象明显,δ18O普遍为中—高负值(-3.2‰~-8.7‰);δ13C值基本为低中负值(-3‰~-0.77‰),Z值大多集中在118~123...  相似文献   

13.
平行连晶状白云石的发现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井泉  张瑞锡 《现代地质》1990,4(2):44-52,T001
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第四段地层中,广泛发育着一种呈单向延伸的复品白云石,作者在扫描电镜下首次发现这是一种尚未有人报道过的白云石平行连晶体,其连生方向与每个白云石单晶的三次对称轴L~3相垂直。文中详细地研究了这种白云石的矿物学特征、赋存岩相和生成时间,认为它的发育环境为与盐化泻湖毗邻的碳酸盐浅滩,共成因与泻湖底郎Mg/Ca及CO_3/Ca比值高的卤水经由浅滩向海回流,从而引起白云石晶体周期性快速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盆地塘沽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早期为半封闭的湖湾沉积环境,底部发育一套白云岩储集层,其产出受区域内北东向古潜山基底断裂控制,沿古潜山两侧发育,分布面积较大,累计厚度可达100多米。系统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套白云岩常与泥岩互层产出,白云石主要为铁白云石和含铁白云石,普通显微镜下呈微晶状,扫描电镜下可见菱面体状晶型;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其形成于准同生期,是快速结晶的产物;碳氧同位素分析及稀土元素分析显示,这类微晶白云岩形成于较为封闭的高盐度蒸发环境中,具统一的流体来源和相同成因机理。基于上述研究成果,认为塘沽地区沙河街组三段微晶白云岩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准同生期回流渗透作用和成岩期埋藏环境下类质同象交代作用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出露齐全、连续,且岩石类型多样、化石丰富,是我国寒武系的标准剖面之一。其沉积环境以潮下高能浅滩为主,其次为间歇能量的潮间带、滨岸的中小型浅滩,少数为开阔海较深处的静水灰泥沉积。石灰岩集中分布于下寒武统天河板组和水井沱组,其次在下寒武统的石牌组、中寒武统的磕膝包组、官山瑙组有少量夹层出现。其岩石类型有颗粒灰岩(鲕粒灰岩、核形石灰岩、砾屑灰岩及砂屑灰岩)、含颗粒泥粉晶灰岩(含生屑泥粉晶灰岩、含生屑灰岩)及泥晶灰岩。白云岩是本地区数量最多的岩石类型。从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开始都是白云岩沉积,白云岩可据白云石化作用机理和时间的不同分为准同生白云岩和准同生后白云岩两大类。准同生白云岩广泛出现于中上寒武统,岩石呈土黄色、砖红色,具纹层、鸟眼、干裂构。准同生后白云岩根据残余颗粒的有无可分为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两大类。晶粒白云岩有两种成因。一为回流渗透云化;二为深埋藏云化。根据本区寒武系岩石的岩石学特征、生物组合特征和结构构造特征本文重建了各组段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沉积环境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同位素及阴极发光分析,讨论了甘溪泥盆系观雾山组白云石的晶体形态及大小、有序度、碳酸钙克分子含量,同位素特征及阴极发光特征与形成条件的关系。中晶白云岩及细晶白云岩分别产于生物层及潮坪环境,为成岩早期地下淡水与海水混合白云岩化作用的产物。低的碳酸钙克分子含量,中-弱的阴极发光强度及低的δ18O、δ13C值。微晶白云岩形成于泻湖环境。白云石具他形粒状晶,差的有序度,高的碳酸钙克分子含量,强的阴极发光强度及高的δ18O、δ13C值,为准同生期高Mg2+/Ca2+值卤水交代碳酸钙软泥形成。  相似文献   

17.
采用染色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显微镜观察、微量元素分析、碳氧稳定同位素测定及包体侧温等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巴楚断隆区寒武系和奥陶系白云岩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共划分出四种类型的白云岩:①泥粉晶白云岩,其m(Ca)/m(Mg)平均为3-10,Sr含量高(>300×10-6 ),m(Sr)/m(Ba)>>1,?13C值较高(-1‰-+1‰),18O值较低(-5‰--8‰),沉积环境为潮上带云坪,为准同生作用阶段潮上萨布哈白云化作用形成。②含雾心亮边白云石的细晶白云岩,其m(Ca)/m(Mg)较低(1-2),Sr含量中等(100×10-6-200×10-6),m(Sr)/m(Ba) >1,?13C值在-2‰左右,18O值低,在-7‰左右,沉积环境为开阔台地浅滩,为准同生或早期成岩作用阶段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形成。③含明亮白云石晶体及钙质残余的钙质白云岩,其m(Ca)/m(Mg)较低(1左右),Sr含量最低(100×10-6左右),m(Sr)/m(Ba) < 1,?13C值最低(-1‰--3‰),?18O值较低(-6‰左右),沉积环境为灰坪、云坪及开阔台地,为准同生或早期成岩作用阶段混合水白云化作用形成。④砂糖状白云岩,其m(Ca)/m(Mg)较低(1-2),Sr含量低(<100×10-6),m(Sr)/m(Ba)<1,?13C值较高(-1‰-+3‰),18O值较低(-5‰--8‰),沉积环境多为浅滩,为晚期成岩作用阶段埋藏白云化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