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郭正府  邓晋福 《现代地质》1998,12(3):344-352
利用岩石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方法回溯了东昆仑晚古生代末—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历史。研究表明,东昆仑晚海西期—早燕山期构造演化分为3个阶段:(1)洋脊形成与扩张阶段(309~260Ma);(2)大洋板块大规模俯冲阶段(260~230Ma),火成岩具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属性;(3)陆内造山阶段(230~190Ma),陆壳的厚度相当于260~230Ma期间的两倍,南、北边缘构造性质与深部过程具较明显差异与不对称性。南缘深部总体特征是“壳热而幔冷”,暗示着陆壳与壳下岩石圈之间可能沿莫霍面有较大的构造拆离;北缘在壳底具岩浆底侵作用,其深部特征为“壳冷幔热”。自晚海西期—早燕山期东昆仑岩石圈缩短总量(平均值)约为1463km。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台金伯利岩岩浆活动时代讨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路凤香  赵磊 《岩石学报》1995,11(4):365-374
华北地台金伯利岩岩浆活动可分为三个时期:(1)中元古代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岩浆活动期,以鄂尔多斯陆核边缘山西阳高岩区为代表(1649~1811Ma);(2)古生代金伯利岩岩浆活动,以冀鲁辽陆核边缘的铁岭岩区、中部的复县和蒙阴岩区为代表(含矿金伯利岩,457~462Ma);(3)中~新生代金伯利岩岩浆活动时期,以鹤壁和涉县岩区为代表(117~52Ma)。含矿金伯利岩岩浆活动与华北地台中奥陶世晚期的造陆抬升作用有关。这类岩浆形成时必须处于克拉通岩石圈底部有小的热扰动以及流体作用的条件,而过高的地温梯度反而起到破坏金刚石保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胡受奚  赵乙英 《岩石学报》1994,10(4):370-381
本文论述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由科迪勒拉型转变为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过程中的构造-岩浆作用及其演化。在印支旋回(250~185Ma),初始欧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强烈挤压俯冲,并伴随大范围改造型花岗岩类的发育。在燕山早期(185~140Ma),继续俯冲,改造型花岗岩进一步发育,并开始有同熔型花岗岩类的形成。在约140Ma两类花岗岩的形成达到高潮。在140~100Ma广泛发育安山-流纹岩系。燕山晚期(100~70Ma)由于弧后扩张,配合红色盆地的广泛形成,发育碱性火山岩和碱性花岗岩带.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花岗岩和中-酸性火山岩活动消失,代之以玄武岩活动;边缘海和岛弧逐渐形成,钙碱性火山岩系转入岛弧地带。  相似文献   

4.
胡瑞忠  李泽琴 《矿物学报》1995,15(2):144-149
本文主要根据年代学资料和金活化迁移的地球化学尾性,探讨了滇黔桂三角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热液的演化途径。多种定年方法揭示,该区金成矿初始流体(古流体)的年龄为260Ma左右;金成矿年龄约为140 ̄75Ma。考虑到该区燕山晚期岩浆岩富含C1,本文认为古流体(260 ̄140Ma)向成矿流体(140 ̄75Ma)的转化,可能主要是通过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生的富氯流体加入原已存在的贫氯古流体,从而使这种新的混  相似文献   

5.
江思宏  聂凤军 《地质论评》2000,46(6):621-627
冀西北金矿集中区是我国华北地台北缘金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金矿主要产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及邻近的太古宙变质岩内。Ar-A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显示,金矿床成矿年龄(172~188Ma)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的形成年龄(304~306Ma)相差达120Ma。综合研究推断金矿床不是碱性岩浆直接演化产物,而是在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影响下,地下循环热流体对矿源岩--碱性杂岩体淋滤、萃取,形成富含金的成矿热  相似文献   

6.
中国三叠纪中晚期—早更新世构造应力值的估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天丰  曹秀华 《地球科学》1997,22(2):145-152
选用具有测年数据的含石英或橄榄石的岩石,在透射电镜下观测位错密度,从而估算了中国三叠纪中、晚期—早更新世432个构造应力值(差应力值),初步发现在板块碰撞带或大断层带附近差应力值增大,而在板块内部则逐渐变小.在各构造期的晚期地壳上部平均差应力值也是不同的,印支期(230~208Ma)为105.5MPa;燕山期(170~135Ma)为99.4MPa;四川期(100~52Ma)为107.4MPa;华北期(30~23.3Ma)为76.7MPa;喜马拉雅期(10~0.73Ma)为92.6MPa.  相似文献   

7.
阿尔泰地区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的同位素年龄证据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张前锋  李启新 《地球化学》1994,23(3):269-280
长期以来,对阿尔泰地区有无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得到以下年龄结果:将军山花岗岩(^40Ar/^39Ar坪年龄)220Ma、康布铁堡花岗岩(^40Ar/^39Ar高温视年龄)214Ma、尚可兰花岗岩(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176Ma、阿拉尔花岗岩(^40Ar/^39Ar坪年龄)131Ma。以上数据和与本区处在同一构造单元的前苏联矿区阿尔泰及山区阿尔泰12个浅色花岗岩锆石U-Pb  相似文献   

8.
冀西北与碱性杂岩有关的金矿床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冀西北的东坪、中山沟、后沟等金矿床产于碱性正长岩杂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与岩体有成因联系。矿石为少硫化物型。矿体有三种类型:石英脉型;石英脉+脉旁蚀变岩型;钾、硅化蚀变岩型。对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S、Pb、C、O和Si的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碱性杂岩体,成矿流体混合热液,成矿时代为燕山期(钾长石Ar-Ar年龄为156 ̄177Ma)。矿床为燕山期强烈岩浆活动产生的岩浆水与大气降水作用形  相似文献   

9.
南岭与中生代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作用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受到来自印支半岛的挤压,华南发生了以碰撞-挤压-推覆-隆升为主的印支造山运动。本文从花岗岩类的成矿学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背景出发,把燕山期划分为早、中、晚三期。南岭地区燕山早期(~185~170Ma)出现玄武质岩浆活动、双峰式岩浆活动、A型花岗岩及板内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反映了岩石圈的局部“伸展-裂解”和地幔物质的上涌,伴随Pb、Zn、Cu、Au成矿作用。燕山中期第一阶段(~170~150Ma)南岭地区岩石圈全面拉张-减薄,地幔上涌-玄武质岩浆底侵引发大规模的地壳熔融,形成大量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0.
玲珑花岗岩中锆石的离子质谱U—Pb年龄及其岩石学意义   总被引:44,自引:14,他引:30  
苗来成  罗镇宽 《岩石学报》1998,14(2):198-206
胶东招掖玲珑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龄结果表明,玲珑花岗岩形成于中生代燕山期(岩浆锆石年龄为150~160Ma之间),岩体中产有大量的中生代印支期继承锆石(200~250Ma)及少数前寒武纪继承锆石。大量印支期锆石的存在说明玲珑花岗岩是壳源成因的,其源岩主要是中酸性岩石,推测可能是印支期华北华南两地块碰撞形成的造山花岗岩,这否定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接受的玲珑花岗岩主是胶东群变质岩重熔或交代-重熔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南岭西段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基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判明它们的侵位深度(5.5km)、围岩温度(196℃)及岩浆初始温度(950℃),建立起花山和姑婆山岩基的数学计算模型,计算得出:花山-姑婆山花岗岩熔体侵位后,其初始温度降低至结晶温度所需的时间(△tco1)分别为4.14 Ma(花山)和4.36Ma(姑婆山...  相似文献   

12.
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内蒙古西部苦楚乌拉—英巴地区花岗岩包括晚泥盆世二长花岗岩((371±2)Ma)、中二叠世钾长花岗岩((271±1)~(270±1)Ma)和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133±1)Ma)。结合前人资料,将研究区晚古生代以来的酸性岩浆活动分为4期:晚泥盆世(~371 Ma)、晚石炭世(313~311 Ma)、早—中二叠世(282~270 Ma)和早白垩世(133~130 Ma)。地球化学组成上,晚泥盆世二长花岗岩属于非典型的S型花岗岩,反映了一种后碰撞的构造背景,一方面说明珠斯楞—杭乌苏构造带在石炭纪之前已经开始出现岩浆活动,另一方面可能也恰好反映了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拼合时间的下限;中二叠世钾长花岗岩则属A型花岗岩,反映了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与同时期区域强烈的拉张构造背景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与晚泥盆世二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样反映了一种后碰撞的构造背景,与同时期区域后碰撞的拉张构造背景一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南岭中段骑田岭花岗岩基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判明了该岩基的侵位深度(5.5 km)、围岩温度(196℃)及岩浆初始温度(950 ℃ ),建立起骑田岭花岗岩基的数学计算模型,计算得出: 骑田岭花岗岩熔体侵位后,其初始温度降低至结晶温度所需的时间(Δt col) 为4.1 Ma;由于结晶潜热释放而使结晶过程延长的时间(Δt L)为2.6 Ma; 由于骑田岭花岗岩基放射性元素含量 (U-15.3×10-6,Th-51.35×10-6,K2O-5.02%)是世界平均花岗岩放射性元素含量(U-5×10-6,Th-20×10-6,K2O-2.66%)的2~3 倍,骑田岭花岗岩浆侵位后产生的放射成因热使结晶过程延长的时间(Δt A) 为35.4 Ma,远长于世界平均花岗岩计算的Δt A(2.93 Ma) 。因此, 骑田岭花岗岩基的岩浆侵位- 结晶固化时差 (Δt ECTD)为42.1 Ma, 结合锆石U-Pb 年龄值(161 Ma), 通过反演计算得出骑田岭花岗岩基侵位年龄值(t E )为203.1 Ma,从而为骑田岭花岗岩基属于印支期侵位提供了重要的岩浆动力学佐证。  相似文献   

14.
The Rei Bouba Group is a sedimentary and volcanic sequence (750–?650 Ma), regarded as a remnant of a Pan-African (back-arc?) orogenic basin that separated a remobilized Paleoproterozoic crust from an accretionary area (Poli Complex: 800-650 Ma). The latter was subjected to early deformation (D1) and intruded by calc-alkalic plutons (670 Ma). Transpressive tectonics and major thrusting, with emplacement of synkinematic granite, occurred at ca 630 Ma (D2-3) and a late compression (D4), with emplacement of calc-alkalic granite, occurred at ca 570 Ma. The Tcholliré Shear Zone is regarded as part of the major boundary between a recently accreted crust and the remobilized margin of the Congo Craton.  相似文献   

15.
胶东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对大地构造的制约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应用近十几年来胶东地区及其周边岩浆岩体的同位素测年资料,结合几个岩体的新的SHRIMP测年数据(牙山岩体117.7Ma,院格庄岩体113.4Ma,正长斑岩脉115.7Ma),系统研究了该区晚中生代以来的岩浆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可分为4个岩浆活动期;(1)晚侏罗世构造-岩浆热事件(150~160Ma),以玲珑-滦家河型岩体为代表,是在区域挤压构造应力作用下侵入的,属同构造或同造山时期的岩浆作用。(2)早白垩世早期构造-岩浆热事件(135~125Ma),以郭家岭岩体为典型,该时期的岩浆活动均具有双峰式岩浆作用特征,反映了伸展动力学背景。(3)早白垩世中晚期构造-岩浆热事件(125~105Ma),以崂山花岗岩为特征,该阶段对应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的减薄时期,是大陆裂谷作用的高峰期。(4)晚白垩世-古新世基性-超基性火山作用。本文还探讨了岩浆活动的地球动力学因素及其对大地构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前期勘探成果显示江南造山带东段长岭尖花岗斑岩具有富Rb特点,为研究该区岩浆岩相关Rb成矿机制提供了理想对象。本文在地质特征基础上,测得长岭尖花岗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22.7±1.8Ma(n=14,MSWD=1.3),是江南造山带东段燕山期目前已知最晚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长岭尖花岗斑岩具有富SiO2(75.67%-76.71%)、碱(Na_(2)O+K_(2)O=7.12%-7.77%)、Rb(471×10^(-6)-512×10^(-6))和∑REE(501.0×10^(-6)-563.2×10^(-6)),同时具高分异指数(DI=91.8-92.8)、高Rb/Sr比(12.2-17.4)和强烈Eu负异常(δEu=0.07-0.08)的特点,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的A2型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长岭尖花岗斑岩呈弱负εNd(t)值(-2.3--2.1)和弱负至弱正的锆石εHf(t)值(-4.8-+4.5),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107-1091Ma。长岭尖花岗斑岩为经历早期熔体析离(初次熔融)的富含黑云母的残余富F麻粒岩基底在幔源混入再次熔融的产物,其上升侵位过程经历了显著的分离结晶作用。长岭尖花岗斑岩富Rb的有利条件包括:(1)富黑云母的变沉积岩基底的岩浆源区(经历早期岩浆析离);(2)富F;(3)贫水和(4)还原性。江南造山带东段燕山期花岗岩类综合对比研究显示,该区燕山晚期(135-120Ma)与长岭尖花岗斑岩地球化学属性相似的岩浆岩具有Rb等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在温都尔庙-集宁地区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限以及演化过程,对该地区花岗斑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以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锆石U-Pb定年显示,夸子梁花岗斑岩形成于中二叠世(270±3 Ma);乌兰淖尔花岗斑岩形成于中三叠世(241±2 Ma),为区域上首次发现的三叠世花岗岩.两者均有较高的SiO2、Al2O3含量及极低的Mg#;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存在明显的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夸子梁花岗斑岩的锆石εHf(t)呈负值(0.25~-12.33),并具有较为古老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1 278~2 071 Ma);乌兰淖尔花岗斑岩的锆石εHf(t)呈正值(2.03~5.94),并具有较为年轻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892~1 144 Ma).综合分析认为:在中二叠世之前,古亚洲在温都尔庙-集宁地区已经闭合;中二叠世期间,区域上处于后碰撞阶段,并产生夸子梁花岗斑岩;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区域上继续碰撞造山;中三叠世期间,处于造山后伸展阶段,并产生乌兰淖尔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18.
冈底斯东段的鲁朗-色季拉和墨脱-崩崩拉一带花岗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墨脱花岗岩的K-Ar年龄为19~22Ma;鲁朗花岗岩的40Ar-39Ar年龄为14~18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本区花岗岩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同时具有某些埃达克岩的特征,表现为高SiO2(65.60%~76.40%)、Al2O3(12.32%~17.23%)、Sr/Y(2.41~86.46)、(La/Yb)n(6.65~56.14)比值,低Y(4.23×10-6~39.40×10-6)等特点.呈典型的LREE和LILE富集型分配模式,Eu为正到弱负异常.本区中新世花岗岩主要来源于中下陆壳的硅铝质成分和镁铁质成分的重熔,不同于具埃达克岩成分的冈底斯中新世含矿花岗斑岩.以中新世花岗岩侵位为标志,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区的初始伸展可能在22Ma左右,早于冈底斯中段(20Ma左右).  相似文献   

19.
江西大吉山钨矿成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大吉山钨矿床是一个大型的石英脉型钨矿床。矿床在空间上与燕山早期复式花岗岩相伴。利用云母单矿物的K Ar同位素年龄测试方法,测定了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及矿脉的同位素年龄。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K Ar年龄为(160 3±3 03)Ma和(164 2±3 5)Ma,二云母花岗岩中白云母K Ar年龄为(160 6±2 8)Ma,含钨石英脉中白云母K Ar年龄为(152 6±2 35)Ma和(158 1±2 8)Ma。钨成矿与花岗岩的成岩基本不存在时差,推测含钨石英脉的形成可能与岩浆分异出的富含矿化剂和成矿元素的流体有关。  相似文献   

20.
粤北佛冈岩体北缘的白沙岩体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30.3±3.0Ma,表明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入于早白垩世。岩体高硅(SiO2=70.64~75.01wt%),高Na2O+K2O(7.62~8.33wt%),低P2O5(0.024~0.100wt%),富集Rb、Th、U、K、Pb、Nd、Zr和Hf等元素,亏损Ba、Nb、Ta、La、Ce、Sr、P和Ti等。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6.74~54.69],显示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15~0.35),少量正Eu异常(δEu=0.82~1.19)。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εHf(t)=-7.3^-10.6,其平均值为-8.89。其两阶段模式年龄(T2DM)主要为1654~1865Ma(n=8),平均值为1751Ma。佛冈复式岩体早白垩世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陆缘弧构造背景下,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物质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地壳的杂砂-泥质源岩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