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多年石油普查与勘探.广西发现多个含油气远景区.其中百色盆地、宁明盆地为较有利含油气区,南宁盆地、上思盆地为有利含油气区。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广西多年来油气勘探开发的最新成果 ,较全面地介绍和论述了广西境内陆地及海区新生界第三纪盆地、中—上古生代前陆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现状与资源潜力 ,同时依据现代油气勘探地质理论并结合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提出了广西面向新世纪油气资源勘探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及发展层次 ,展望了广西油气勘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的柳评177井压裂出气,标志着中国陆相页岩气的成功发现,揭开了我国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序幕。之后,延长石油集团在页岩气勘探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地质认识,为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中期湖盆演化控制着页岩气源岩的形成;在延长探区内,主力生烃层为长7和长9页岩,其有机质丰度较高,干酪根主要为Ⅱ1型,处于成熟—湿气(原油伴生气)阶段;所发现的页岩气均为腐泥型干酪根热演化形成的油型气,页岩中油气共生,以湿气为主,以游离态、吸附态和溶解态等形式赋存,且以游离态为主,吸附态次之;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实践,针对盆地页岩气勘探相关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得出盆地热演化差异性、低熟油气生成机理以及生烃期古地层压力研究是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勘探地质研究的关键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50 周年而作。文中分含油气区大地构造和盆地研究、陆相盆地生烃和油气聚集规律研究,海相油气田及其形成演化研究,天然气生成和分布规律研究等4 个方面概述了油气地质理论研究的进展并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广西中-新生代盆地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前景,文章在充分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盆地地热资源形成的原理,结合桥圩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对桥圩盆地地热的热源、储层、盖层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桥圩盆地具备完善的热储、盖层条件和热水通道条件,热源条件较好,具有形成热传导型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勘探与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6.
在油气勘探实践中,传统油气地质理论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油气勘探向非常规油气资源转变,传统油气地质理论与认识遇到了诸多问题与挑战,已不能有效指导非常规油气勘探。从非常规油气成藏条件来看,"源"不只是生成油气的岩石,而且是勘探的储集层和目的层;致密岩层也可以成为有效储层;非常规油气的封闭机制与常规油气不同;连续和准连续成藏不需传统圈闭条件;滞留和短距离运移均可成藏;保存条件的评价方法也与常规油气不同。从油气成藏机制而言,非浮力也可成藏,且是以大面积、连片富集成藏为主;从赋存状态而言,油气除呈游离态赋存外,还可以呈吸附态、溶解态等方式赋存;从富集分布模式而言,油气除在圈闭和高点富集成藏外,盆地的洼陷、斜坡均可富集成藏并达到满凹含油。世界上非常规油气资源是常规油气资源的4倍以上,展示出巨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
沈丘盆地是中、新生代交错叠置盆地,具有地质结构复杂、断块发育、非均质性强、渗透性差别大、含油层系多、原油多源等特点,有一定油气前景,但勘探难度较大,不适用常规的勘探开发程序,下一步勘探应以小型断块油气藏和断块—岩性油气藏为主要类型,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多因素综合考虑、多手段协同作战的综合勘探方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优选有利区块实施滚动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论述了南宁盆地各个时期地层的农业地质背景与农林作物的关系,以及水文地质背景对农林作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南宁盆地地质背景划分出优势区、次优势区和劣势区。即寒武系、第三系瓦窑村组和北湖组之单源土属优势土;泥盆系、第三系凤凰山组、古亭组、南湖组和里彩组风化土及第四系冲积土属次优势土;石炭系、第四系残坡积土属劣势土。并根据农业地质背景资料提出了南宁盆地农业综合治理的初步方案。这对今后南宁盆地农业地质的进一步研究、农业规划的合理性具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古构造、古地理环境对百色盆地早第三纪中、晚期(始新世、渐新世)含煤建造的影响作用,以及百色盆地下第三系的含煤性、煤层富集地段,指出那读段、下百岗段是百色盆地含煤性较好的层段.  相似文献   

10.
泌阳凹陷和南阳凹陷均属于南襄盆地次级构造单元,两者被唐河低凸起分隔,有效勘探面积相近,但凹陷资源量、已探明地质储量、石油天然气产量差异很大,油气分布具不均衡性。以两个凹陷的地震、钻井、测录井、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立足于已有的勘探地质认识,从大地构造、含油气盆地要素分析、石油地质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两凹陷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两凹陷在大地构造背景、构造演化阶段、凹陷平面形态、地层系统等方面具相似性。两凹陷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基底性质、边界断裂特征、沉降特征、地温特征、烃源岩特征、沉积体系、储集层物性、生储盖配置、圈闭特征、油气成藏期次及成藏模式10个方面。其中,基底性质和凹陷地质结构差异导致的油气成藏要素和成藏作用不同是油气分布不均衡性的决定因素。油气地质特征类比表明,南阳凹陷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只要借鉴泌阳凹陷的成功勘探经验,创新地质认识,配套勘探关键技术,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油藏类型的立体勘探,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侏罗系、白垩系及第三系沉积盆地比较发育,具有形成油页岩的良好地质条件。油页岩是十分重要的油气资源替代产品,勘查开发油页岩资源作为补充能源,发展油页岩工业,培育矿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地方经济长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广西宁明盆地第三系的地质概况、研究历史和沉积环境与古气候等方面均做了简要阐述。并着重对宁明盆地第三系研究中,不同研究者的相同或不同观点与各门类生物化石所指示的时代差别作了讨论。认为在相关的研究资料中,植物化石群和孢粉化石群所指示的地质年代一般较早,而动物化石群所指示的年代较晚。这些差别与动、植物界演化速率不同有关。一般情况下动物界的演化比植物界快,因此宁明盆地第三系的时代为渐新至中新世较合适。  相似文献   

13.
广西百色盆地第三系孢粉化石极为丰富。根据大量孢粉分析鉴定资料,共建立7个孢粉组合及6个亚组合,其时代分别代表早第三纪中-晚始新世、晚始新世、渐新世以及晚第三纪上新世。  相似文献   

14.
琼东南盆地的中生代凹陷群是扩大油气勘探发现的远景区。为了实现琼东南盆地中生界的勘探突破,急需落实中生代凹陷的油气成藏条件和有利勘探领域。基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井资料及古生物资料,首次对琼东南盆地中生代凹陷开展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在琼东南盆地北部崖北凹陷、崖城凸起、崖南低凸起和西南部陵南低凸起及南部隆起均存在中生代沉积地层。根据盆地构造演化分析,中生代沉积形成于燕山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期以及其后的弧后伸展期,存在烃源岩、储层及圈闭等油气地质基本条件。琼东南盆地北部坳陷带崖城-崖北地区相比盆地其他地区中生代沉积凹陷规模大,因此本研究重点对琼东南盆地北部坳陷带崖城-崖北地区进行了系统的油气地质综合分析研究,落实了崖城-崖北地区中生界沉积地层分布,并初步评价预测了有利油气勘探区带及重点目标。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崖城-崖北地区中生代凹陷发育湖相烃源岩、三角洲等储集体以及构造与地层圈闭,存在西洼南坡带和中部隆起带2个有利油气勘探区带。在这些区带加大勘探,有望获得中生界油气突破。   相似文献   

15.
科特迪瓦盆地位于西非几内亚湾北部,为典型的转换型大陆边缘盆地,是目前世界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以科特迪瓦盆地的构造演化、油气地质条件以及油气田最新发现为基础,采用油气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明确了盆地深水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可以为进一步明确勘探目标提供帮助,并为同类型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研究表明,目前盆地共发育3套烃源岩,3套储层及多套盖层。盆地内最主要的深水成藏组合为上白垩统自生自储式和下生上储式成藏组合,其烃源岩为上白垩统森诺曼阶-土伦阶厚层海相页岩;储层主要是土伦阶-森纳阶深水浊积扇砂体;盖层主要是上覆新生界厚层海相页岩。盆地深水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深水浊积扇和断层,二者相匹配共同控制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6.
大野瞭望     
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百色分站成立 5月28日,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百色分站在百色市挂牌成立,广西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彬、百色市副市长何朝建参加挂牌仪式并讲了话。百色分站是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下设的第9个分站,其余的分站是南宁分站、柳州分站、桂林分站、梧州分站、北  相似文献   

17.
本义以东海陆架盆地地质调查和勘探开发的实际资料为依据,阐明了东海海底地形、地貌及地质特征;强调了近年来在石油地质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突破及石油勘探中的重要进展。文章分析了东海地层分布及其含油气规律;重点解剖了西湖凹陷及台北坳陷的油气资源富集特征;探讨了东海油气田早期开发利用方案;并指出了其开发的巨大经济价值和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20 0 0~ 2 0 0 1年度 ,广西自然博物馆申请的 5项基础科学科研项目 ,全部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这 5个项目是 :《宁明盆地鱼化石与中新生代地质事件和气候变迁》 ,《百色盆地边缘洞穴堆积环境与旧石器文化研究》 ,《中国西南重要晚更新世人类化石的年代学研究》 ,《中国晚更新世大熊猫化石的分子石生物学研究》 ,《百色盆地与东亚早期人类环境适应性研究》。其中前 2项是以广西自然博物馆为主申请的科研项目 ,后 3项是广西自然博物馆作为合作单位申请的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资助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的基金 ,其宗旨是把…  相似文献   

19.
作者通过对下扬子盆地的发展演化序列,盆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成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经综合研究分析,认为下扬子盆地发展演化历经了古生代海相沉积成盆期和中新生代陆相堆积成盆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地质历史阶段。原海相沉积盆地的雏形于中生代印支—燕山运动期间即遭破坏、解体,局部地区保留了某些原海相沉积盆地的残块。由于地质构造作用影响或是因原岩固结作用而散失了有效的排烃能力,故不具备有效的油气保存和储藏的可能。在原海相盆地解体之后出现的中新生代地质构造和沉积建造完全不同于海相盆地的中新生代陆相堆积盆地,其具有独立的生油储蓄组合,是油气成藏的有利的地方。文章还阐明了部—庐断裂带和江—绍断裂带,作为区域地质构造的骨架,它们始终扮演了控制下扬子盆地发展演化全过程的角色,其构造背景与盆地演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兰坪陆相盆地演化与金属矿床的形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兰坪陆相盆地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可将兰坪陆相盆地的演化分为碰撞后裂谷盆地演化阶段、坳陷盆地演化阶段、前陆盆地演化阶段和走滑拉分盆地演化4个阶段。同时对这些演化阶段对应的金属矿床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兰坪盆地内几乎每一个重要的演化阶段都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矿化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喜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