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COSMOS(Cosmic Evolution Survey)天区的多波段测光数据和HST(Hubble Space Telescope)近红外高分辨率观测图像,利用质量限(恒星质量M*≥1010.5M⊙)选取了362个红移分布在1≤z≤3的星系样本,并对这些大质量星系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类研究.来自UVJ(U-V和V-J)双色图分类系统、目视分类系统、非模型化分类系统(基尼系数G和矩指数M20)和模型化分类系统(S′ersic index,n)的分类结果彼此相一致.相比较于恒星形成星系(SFGs),通过UVJ双色图定义的宁静星系(QGs)表现出致密的椭圆结构,而且G和n值偏大,但M20和星系有效半径(re)偏小.不同星系分类系统(双色图分类系统、非模型化分类系统和模型化分类系统)定义的SFGs和QGs样本,都明显存在星系的大小随红移的演化关系,这种演化趋势QGs比SFGs更剧烈,而且不依赖于星系分类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文[1]和文[2]所给出的高红移类星体吸收系统的证认方法,对目前最大红移类星体QS02000-330(z_e=3.78)的吸收光谱进行了吸收线红移系统的证认,并得到了六个重元素的吸收线系统:z_a=3.1881,3.1913,3.3335,3.5519以及z_a=1.3441,3.3459。前四个系统和Hunstead等人(1986)所得到的A、B、C、D系统(红移值分别是z_a=3.1881,3.1914,3.3332,3.5519)相符合;后两个是我们新发现的吸收系统。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临潼--蒲城微波时间传输系统承担着守时基准钟房(临潼)与发播控制钟房(蒲城)之间的时间同步比对任务.截至2006年底,该系统已经连续工作了28年,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指标严重下降.概括介绍了微波时间传输系统的技术改造方案和数字微波系统实现的功能,初步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微波时间传输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4.
UTC闰秒通知     
1995年12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一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陕西天文台的协调世界时尺度UTC(CSAO)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  相似文献   

5.
基于CTI技术的守时系统故障报警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计算机电话集成(CTI-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技术在守时系统故障自动报警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构成报警系统的两个关键产品,电话语音卡和TTS(Text-To-Speech),详细讨论了ActiveX控件(Phonic.OCX)编程接口的一系列事件和方法以及由此而开发的故障报警模块。该模块不仅用于守时主系统的故障报警,也将用于电源系统、钟房环境监控系统的故障报警。  相似文献   

6.
UTC闰秒通知     
2008年12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1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国家授时中心的协调世界时UTC(NTSC)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  相似文献   

7.
UTC闰秒通知     
《时间频率公报》2012,(3):2-F0002
2012年6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1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国家授时中心的协调世界时UTC(NTSC)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UTC  相似文献   

8.
UTC闰秒通知     
2008年12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1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国家授时中心的协调世界时UTC(NTSC)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  相似文献   

9.
LAMOST观测控制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系统非常复杂,系统研制的时间比较长,系统建成后有相当长的使用年限,就要求观测控制系统(OCS)有足够长的生命周期(使用、维护及升级),可扩展性和良好的可维护性,因此系统需要一个合理健全、内在一致的体系结构。根据OCS的建模和体系结构的概念,在对OCS建模及参考各种体系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构件的层状的OCS系统体系构架,融合了MVC,代理等体系结构模式。详细讨论了OCS体系结构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并在OCS的1级系统实现了此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一种在强噪声下弱信号检测中的高速数据采集缓冲系统.它具有速度高(10us),缓冲时间长(2.5h)、容量大(2K×32bit)等特点.能进行多种谱分析仪(如多通道滤波器、声表面波滤器、声光频谱分析仪等)及多路传感与计算机通信,本系统曾试用于紫台13.7m毫米波望远镜的AOS系统.  相似文献   

11.
云南-香港宽视场巡天新发现了一个磁活动双星系统,其轨道周期为0.60286 d.利用云南天文台1 m光学望远镜附加CCD (Charge-Coupled Device)相机,观测得到了这个双星系统的V、Rc双色光变曲线,结果表明该系统食外存在明显的测光畸变.借助云南天文台丽江2.4 m望远镜附加云南暗弱天体光谱成像仪(Yunnan Faint Object Spectrograph and Camera, YFOSC)对该双星系统的分光观测,测定了该双星系统主星的视向速度曲线并发现该系统的主星表面存在着强烈的色球活动,从而证明系统的光变曲线畸变源自主星的黑子活动.使用W-D (Wilson-Devinney)程序分析上述观测得到的光变曲线和视向速度曲线,得到了该双星系统的轨道参数以及黑子参数.最后,对该系统的特性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UTC闰秒通知     
1997年6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一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陕西天文台的协调世界时尺度UTC(CSAO)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UTC(CSAO MC),以及BPL、BPM长短波授时信号中的UTC时号都  相似文献   

13.
UTC闰秒通知     
1997年6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一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陕西天文台的协调世界时尺度UTC(CSAO)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UTC(CSAO MC),以及BPL、BPM长短波授时信号中的UTC时号都  相似文献   

14.
UTC闰秒通知     
1997年6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一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陕西天文台的协调世界时尺度UTC(CSAO)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UTC(CSAO MC),以及BPL、BPM长短波授时信号中的UTC时号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个研制成功了的多路皮秒时差自动测量系统。该系统基于双混频时差(DMTD)测量原理,是一个适用于多个频标相位和长短期频率比对的高精度测量系统,比对信号采用5MHz,与一个分辨力为1ns的计数器相配,时差测量的理论分辨力为0.2ps,相位测量的本底噪声为±0.3ps(rms),频率测量的本底噪声σ_y(τ)为4×10~(-13)/τ(τ≤100s)。  相似文献   

16.
UTC闰秒通知     
1994年6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一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陕西天文台的协调世界时尺度UTC(CSAO)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UTC(CSAO MC),以及BPL,BPM长短波授时信号中的UTC时号都将实施跳秒。  相似文献   

17.
归算观测所必需的一系列参数的采用值,定义为一个天文常数系统,它应当是一个自洽的参数序列,即常数间严格满足已知的理论关系。至今,国际上曾采用过三个天文常数系统。 1.第一个常数系统主要是由纽康的数值组成的,它被采用了半个多世纪。 2.IAU(1964)天文常数系统,从1968年起被引用。 3.IAU(1976)天文常数系统,称为新天文常数系统,已被1976年格勒诺布尔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所采用。新系统将从1984年起取代1964年采用的系统。 本文详细说明了习用的天文常数系统的变化,并描述了新天文常数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了目前国际上几种极坐标系统的主要极性特征,着重分析经典技术与新技术(BIH_(68)、DMA和IASOM)之间的系统差异,并估计了它们的外部符合精度。  相似文献   

19.
作为暗物质粒子探测器(DAMPE, 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的一部分,触发系统主要用于判选所需探测的目标粒子(高能电子和伽玛射线)事例,剔除非目标粒子事例。触发系统由触发探测器和触发判选逻辑电路组成。介绍了触发地检测试系统和宇宙线触发系统的设计和功能实现。触发地检系统实现了对触发判选逻辑电路的电子学验证;另外,配合宇宙线触发系统对部分触发逻辑和触发效率进行了测试。主要介绍了触发系统的测试方法和一些初步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20.
定时系统是航天通信测控网、靶场测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向各测控设备提供标准频率信号和标准时问信息,使靶场内的各测控设备在统一的时间尺度上工作。定时系统国内通常称为时间统一勤务系统(简称时统),主要由标准频率源(如原子频标、石英频标)、时间编码产生器、信号分配设备、定时校频、监测控制设备组成。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