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志们、朋友们: 为期一天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研讨暨经验交流会"就要结束了。虽然只有一天,但我们感到收获很大。今天上午,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同志所作的主题报告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城市森林建设的概念、意义和发展前景,使我们对城市森林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工程  相似文献   

2.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为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态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中,如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主办,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中国林学会承办的"中国城市森林  相似文献   

3.
彭镇华 《今日国土》2008,(10):20-21
城市森林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城市森林文化是生态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是关于城市中保护和建设森林以满足城市和谐发展和市民健康需要的文化。其内涵包括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面,即城市森林物质文化,城市森林行为文化,城市森林制度文化和城市森林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4.
李静兰 《东北测绘》2014,(2):135-138
在城市森林建设管理中充分利用3S技术对空间信息的快速获取、存储、分析优势,可以大大提高城市森林的建设质量与效率。本论文分析了城市森林建设各阶段对3S技术的应用需求,并以太原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为例,阐述相关技术路线与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森林建设管理中充分利用3S技术对空间信息的快速获取、存储、分析优势,可以大大提高城市森林的建设质量与效率。本论文分析了城市森林建设各阶段对3S技术的应用需求,并以太原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为例,阐述相关技术路线与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6.
城市森林是随城市化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生事物,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本文对城市化与城市森林的兴起、城市森林的功能、城市森林规划建设与发震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经营目标和经营方式都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4月11日,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中国林学会、 《今日国土》杂志社共同承办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研讨暨经验交流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首倡者、全国政协人口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泽慧作了《加快城市森林建设走生态化城市发展道路》的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8.
根据重庆市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综合管网建设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地理实体、三维模型等数据的内容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设计了"智慧两江"综合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并进行了全面建设。提供了方便快捷,实时、可移动的二三维一体化查询功能和复杂、全面的分析统计功能,能保持稳定、可持续的数据更新,是有普适推广作用的综合系统。通过对系统建设成果的展示,充分体现了管线数据资源统一管理在信息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进一步说明了综合管网信息系统建设对城市规划、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试点项目,对城市建设的其他内容,以及其他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9.
我首先讲一讲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的关系问题。城市森林一般来讲是硬件,城市林业实际上是软件。因为城市森林是个实物,造什么树栽什么林子,而城市林业就是为了经营这样的森林,而组织起来的一系列的经营活动,包括经营管理活动,上层的行政管理和基层的建设。这两个是不太一样的。在国外是这样的,城市林业带有点整体性,城市森林比较具体。作为大学里的一门学科来讲,在美国大概从60年代开始设置城市林业  相似文献   

10.
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沙溪镇高度重视,抓住自身作为江苏省第一批"扩权强镇"试点镇的机遇,通过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自2018年起,沙溪镇启动"沙溪镇数字综合指挥中心平台"(以下简称"中心")建设,通过...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2月14日,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以下简称"数字城市")项目验收暨成果推广会上,数字长沙、数字益阳、数字郴州获得验收并通过,长沙市还荣获"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的荣誉称号. 这是湖南省数字城市建设第一次获得国家验收并通过,标志其踏上了新里程,为实现全省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全面贯彻落实《数字湖南建设纲要》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呼唤森林的归来,是当今历史进程和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近几年。漯河市立足当地实际,着眼于长远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实施百万亩森林生态工程为重点,积极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实施林业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生态宜居森林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海岛型城市森林景观格局效应及其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岛型城市厦门市为研究区,利用1987—2007年5个时期的TM/ETM+遥感数据,综合运用景观要素遥感解译、景观指数法、生态服务价值量法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了景观格局效应对厦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厦门岛城市森林面积自1987年以来一直趋于减少,在2002年达到最低值;其生态服务价值同样在2002年达到最低水平,为12.81亿元/a;2007年有所上升,为13.63亿元/a,其中,占城市森林总生态服务价值比重最大的是涵养水源功能,其次为固碳释氧功能;②厦门岛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与斑块密度、斑块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与建成区面积的关联度较低,表明厦门岛建设用地以侵占城市森林以外的其他景观为主,岛内城市森林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架构设计——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玉婷  吴掠桅  秦萧 《测绘通报》2017,(12):117-121
"多规合一"是党和国家近年来积极推进的改革措施,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是科学开展"多规合一"工作,促进部门规划数据共享共建、加强各规划编制过程衔接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当今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天地图""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政府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应当如何构建,如何有效衔接既有智慧城市成果,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本文以南京市为例,在深入梳理国内典型城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数据架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4个方面全面开展"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架构设计,以期为后续其他城市信息平台的建设实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使用能够深入刻画土地利用强度的CLUMondo模型,利用2010年和2015年2期土地利用数据,模拟了广西沿海城市2025年在"自然增长"、"经济发展"以及"土地利用优化"3种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CLUMondo模型可以有效模拟沿海大尺度范围内土地系统的发展状况及轨迹;"自然增长"情景下,沿海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及有效利用进展较为缓慢;"经济发展"情景下,城市及农村建设用地增长迅速且在空间上的联系密切,区域森林及耕地保护与工业建设之间有着较为剧烈的矛盾;"土地利用优化"情景下,研究区域经济建设的步伐逐渐放缓,区域城市建设形成了资源向城镇集中、农田向规模集中的趋势。该模拟结果对于广西乃至全国沿海城市未来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制度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春意盎然、春暖花开的日子,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时刻,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和《今日国土》杂志社承办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研讨暨经验交流会的召开,对推进城市生态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这里,我首先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21世纪将  相似文献   

17.
2月17日至2月22日,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办公室一行七人,应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信阳市、漯河市、商丘市人民政府的邀请,在浓浓的春意中走访了六个城市,共商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持续发展大计。来去五天,行色匆匆,我们看到了曾经被黄河水肆虐的茂密森林,碧波荡漾的南湾湖,气势宏伟的大河广场,双汇集团那现代化的生产线,黄帝故里恢弘的轩辕宫,悠悠五千年的商丘古城,坚持学习《毛泽东选集》、提倡共产主义精神的南街村,因实施"四位一体"工程而干净整洁的村庄,基层领导求贤若渴真诚的目光……短短的…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大基础测绘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目前北京、上海、武汉、昆明、成都等城市先后建设了能够提供全天候、实时、高精度定位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实现了城市建设动态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已在建与建成运行的数字城市约600个,为确保数据的现势性,建立数字城市的数据更新机制至关重要。本文根据数字城市数据体系,从"建立更新模式""数据源获取机制""更新内容及周期""更新技术研究"四个方面,探讨了数字城市数据更新机制,并提出了参考建议,可以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后续维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理空间框架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平台。"十一五"期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为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形成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立项开展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在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前,必要的分析工作必不可少,这关系到整个框架建设的整体质量。本文就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前需进行的分析要点进行了探讨,从框架建设本身的分析、需求分析、现状分析,以及保障情况分析等方面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前需进行的分析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分析要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