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执行中苏地震科技合作议定书附件—震源物理与地震孕育过程合作研究项目,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地震学者索勃列夫(G.A.Sobolev),札尼阿洛夫(A.D Zaniaiov)、图列斯基(I.M.Turezki)、利科夫(V.I Likov)和叶普什泰因(A.M.Epshtein)等一行五人于1991年5月14日至5月17日来我省进行学术交流并到海城地震现场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2.
以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为团长的中国地震代表团一行15人赴法国参加1991年10月22日至25日在巴黎地球物理所召开的中法双边地震学术讨论会。这是自国家地震局成立以来,第二次高层次赴法国的代表团。在为期4天的学术讨论会期间,双方地震学家近5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方面有著名地震学家陈运泰等人  相似文献   

3.
1937年菏泽7级地震是中国近代地震史上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地震:(1)菏泽地震的原始资料有4类载体:文字记载、震区"地震调查表"、地震波记录以及现场老照片,说明这次地震既有历史地震学属性,也有近代地震学属性,体现了中国历史地震学向近代地震学进展转化的时代特色。(2)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等多方面原因,菏泽地震后政府基本没有实施有效的救灾行动,灾区陷于困难境地,只有上海华洋义赈会于震后一个月到灾区进行了有限的救助活动。菏泽地震是战争时期发生的灾难性地震,由此提示,在战时发生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应对问题应引起事先重视。  相似文献   

4.
以国家地震局局长、中国地震学会名誉理事长方樟顺为团长,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国瑜为副团长,国际强震地震学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为秘书长的中国大陆地震代表团一行23人,于2月21日至3月3日在台湾出席了第二届海峡两岸地震学术研讨会,并参观访问了在台北、台中、新竹的大学、科研院所和有关地震科研单位,代表团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  相似文献   

5.
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10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国际学术会议由中国国家地局主办,共同发起和资助单位还有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局、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中外地震学家、工程地震专家、社会地震学家等出席了这次盛  相似文献   

6.
两年一度的欧洲地震委员会学术大会于1998年8月23~28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约250人,提交大会的学术论文共263篇.这次大会只有一个主题报告,题目是"超大城市的地震减灾",报告人为意大利著名地震学者潘扎(Panza)教授.  相似文献   

7.
零讯     
首次由中国地震学会和日本地震学会联合发起和组织的中日地震学术讨论会将于1989年5月28—31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的目的是交流中日两国地震学者近年来地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讨论地震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中日两国地震学会在地震研究领域内开展合作研究的课题和途径,扩大和增进两国地震学者的友好交往。这次学术讨论会研讨的内容较广,涉及到地震学研究的各个主要领域,包括:地震预测;地震波传播和震源物理的理论、观测和实验研究;强地面运动的预测、地震区划;地震  相似文献   

8.
历史地震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已为各国学者所公认。苏联学者于1977年出版了质量较高的《新编苏联强震目录》。日、美、英、印、菲等国的学者在历史地震方面也做过一些工作。1983年召开的欧洲历史地震活动性专题讨论会,提出了从发掘史料到服务于工程建设的一套处理宏观地震资料的方法的建议。我国的地震史料在质和量方面都居世界前列。1956年编辑出版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50年代后期,在李善邦教授主持下,编出了《中国地震目录》,1971年和1983年又经两次修订。1976年唐山地震后,组织有关领域一千余人编纂更为详备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五卷,从1983年至1987年陆续出版。近年,我国学者正在大力开展地震史料的地震学分析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应第二届国际地震会议主席、美国洛杉矶市议会议员伯恩森先生的特意邀请,以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为团长的中国地震代表团一行五人赴美出席了1987年4月6日至10日在洛杉矶市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地震会议。代表团成员有陈鑫连、谢礼立、宋守全、顾平等。  相似文献   

10.
会讯     
由黑龙江省地震学会、黑龙江省地震办公室、哈尔滨市地震办公室和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主办,于86年2月21日在工程力学研究所举办了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各有关部、委、办、厅(局)领导同志参加的“考察墨西哥地震汇报会”。会议由黑龙江省地办副主任、省地震学会常务理事任锦章同志主持。会上听取了我国墨西哥地震考察团团长、工力所副所长、省地震学会付理事长谢礼立付研究员对墨西哥地震的考察报告。并播放了墨西哥地震的实况录像。省地震学会付理事长、哈建工学院副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地震局科技监测处,于1987年11月5日至7日在沈阳主持召开了1988年度辽宁省震情趋势会商会.辽宁省地震局分析预报研究室、地震学研究室、辽宁省地震大队和各市地震办、台的有关业务负责同志等七十多人参加了会商会.  相似文献   

12.
陈鑫连  许绍燮 《地震学报》1983,5(1):126-127
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9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救灾暑、联合国环境规划暑、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等组织联合发起和资助,并由中国地震学会主办.   相似文献   

13.
1984年10月1日至6日在莫斯科举行了欧洲地震委员会第十九届大会,来自世界7个国家250多人出席了会议。欧洲地震委员会建于1950年,主要致力于地震学方面的交流。它是国际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联合会(IUGG)、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地震学会每年春季和秋季召开两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1980年的秋季大会于10月14日至16日在仙台市召开,共有三百多人出席,包括日本著名地震学家萩原尊礼、铃木次郎、力武常次、浅田敏、字津德治和茂木清夫等。六名中国地震学者也应邀出席了这次大会,受到日本同行们的欢迎和关注,此外未邀请其他国家的地震学者参加。会上共宣读论文237篇,其中包括中国学者或与日本学者合作的论文3篇。论文中有不少是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讨论会鼓励年青地震学者提交报告。整个会议比较紧凑,学术讨论气氛较浓,基本上反映出近年来日本地震研究工作的概貌。  相似文献   

15.
首届全国地震科技期刊工作会议于1992年5月26日至30日在沈阳召开,27家期刊的编辑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在总结期刊工作,交流办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评比,地震学报获一等奖,中国地震获二等奖,地震地质、国际地震动态获三等奖,地震、地震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西北地震学报、地壳形变与地震、东北地震研究、世界地震译丛获优秀奖,地震学报(英文版)、中国地震研究(英文版)获国际交流奖。  相似文献   

16.
国家地震局于1985年11月19日至2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首次召开了全国历史地震科研工作会议,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6个单位的代表以及国家地震局有关直属所、队、出版部门和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院地震历史资料总编室的特邀代表共62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及摘要42篇,在大会上,有26名代表宣读了他们的科研成果,内容涉及历史地震参数的标度及应用、历史地震资料的考证、历史地震资料的地震学分析以及历史地震工作回顾与展望等,现就几个主要方面作一  相似文献   

17.
武衡 《地震学报》1989,11(4):437-437
我国地震学家谢毓寿和历史学家蔡美彪主编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是一部既有学术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著作。该著所收集的地震史料,起自公元前约23世纪,止于1980年,时间跨度达四千余年。这部《汇编》,由全国地震、历史、地理、考古、文物、天文、档案、图书、出版等各界近千人,历经五年的辛勤劳动,于198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2005年7月25日林甸5.1级地震前多项地震学参数(地震空间分布、b值、YH值、D值、Gl值、A(b)值等)的异常变化,期望从中能够找出对中强地震短临预报有意义的地震学参数和特征图像,以增加对中强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科技代表团与苏联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科技合作会谈纪要,应新疆地震局的邀请,以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副院长 阿克拉姆霍扎耶夫为团长的乌兹别克地震科技代表团一行五人于1991年8月13日至27日访问了新疆地震局。  相似文献   

20.
2004年7月30日至8月8日,中国地震学会与日本地震学会在日本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青少年赴日地震科技考察夏令营”活动。中国地震学会派出由张国民副理事长为团长、由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甘肃、新疆、西藏等地的青少年共58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这次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