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耕地中北方大干等于2米、南方大于等于1米的地坎(含耕地中的田埂、地埂)称为田坎。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以下简称规程)的规定,耕地坡度(地面坡度)大于2°时,可测算耕地田坎系数,用系数扣除田坎面积。田坎系数测算是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准确获取耕地面积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地做好田坎系数测算工作,对于准确把握全省耕地面积,进一步有效利用和保护耕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耕地中北方大于等于2米、南方大于等于1米的地坎(含耕地中的田埂、地埂)称为田坎。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以下简称规程)的规定,耕地坡度(地面坡度)大于2o时,可测算耕地田坎系数,用系数扣除田坎面积。田坎系数测算是河南省  相似文献   

3.
正田坎系数测算是农村土地调查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田坎系数测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关系到土地调查耕地面积计算的准确性,关系到不同类型耕地面积的统计汇总和耕地质量的评价,其成果直接影响着土地调查成果的质量。同时田坎系数测算又是一项技术要求高、程序较为复杂、涉及区域广、工作量大的工作。因此,田坎系数测算除需要制定严谨、科学的技术方案外,还需要有严格的作业流程  相似文献   

4.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为背景,阐述了GIS软件在山西省田坎系数测算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了在使用Mapgis和Supermap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GIS软件使用者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计算耕地田坎系数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测算耕地的田坎系数是一项工作量大、精度要求高的重要工作。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丰富的地物信息,使得直接通过影像获取田坎系数成为可能。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的SPOT-5影像上选取若干代表较强的农田区域为实验样方,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精细地提取了耕地与田坎,得到了来自遥感影像的田坎系数。经与原实地测算的田坎系数比较,整体符合度为94.74%。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先后历时3年,积累的数据成果能为相应专题地图编制提供数据基础。采用人工综合与计算机自动提取土地利用图斑,多种计算机自动综合相结合缩编基本农田要素,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耕地图斑坡度分级等关键技术,在多种专业制图软件相互配合下,将大比例尺的湖南省土地利用数据、基本农田数据、耕地坡度数据编绘成1∶80万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图、湖南省基本农田分布图和湖南省耕地坡度分级图,能宏观、直观展示湖南省土地利用情况、基本农田分布情况和耕地坡度分级情况,更好为国土部门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与耕地潜力评价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镇是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主要空间载体,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重要手段。第三次国土调查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调查,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底图底数。通过梳理,第三次国土调查对城镇开发边界底数支撑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管理、土地成片开发以及耕地保护等方面。具体研究方法为运用Arcgis 10.3空间分析模块,将第三次国土调查、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历年已批建设用地等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得出城镇开发边界内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开发建设状况、所属权属性质以及耕地专项调查等数据并进行对应分析,为后续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政策     
正全国三调办印发3项技术规定确保河道湖区耕地数据等真实可靠为确保河道和湖区耕地数据、湿地数据、耕地种植情况真实可靠,近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3项技术规定。其中,《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河道耕地和湖区耕地套合统计技术规定》适用于国土三调耕地数据及其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河道耕地和湖区耕地图斑的套合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利用传统方法获取耕地坡度的过程和缺陷,提出了从数字高程模型(DEM)直接获取耕地坡度的方法,为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中耕地坡度的获取提供了新方.  相似文献   

10.
动态     
正国务院调整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8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调整成立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的通知。根据机构设置、人员变动情况和工作需要,国务院决定,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调整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调整为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并对领导小组组成单位和人员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1.
格网化人口数据能够刻画实际人口空间分布状况,是实现人口数据更好地与自然、社会、经济等要素融合分析的有效途径。本文面向精细尺度格网人口数据的需求,以中国东部人口稠密的山东省为例,基于乡镇级人口统计数据,研究了结合夜间灯光和土地利用数据的空间化方法。其中以EVI修正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来增加城镇用地内部人口分布的差异性,以城乡二级分区方法避免夜间灯光数据在农村低辐射亮度区模拟人口的缺点,提高了建模精度。利用其余地区的人口统计值检验建模精度,结果有78%的行政单元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20%。最终在2000年首次公布的乡镇级人口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生成了山东省100 m格网人口分布数据SDpop2000。通过与精度较高的全球WorldPop人口数据产品对比可见,SDpop2000和WorldPop在10 km网格尺度上的相关性系数高达0.93;SDpop2000在鲁中部、泰安西南部、济宁南部、临沂南部、枣庄北部和鲁北沿海等地的人口分布明显比WorldPop更准确;且SDpop2000较好地刻画了山东省在鲁西、鲁北平原区的人口较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北沿海和山东半岛丘陵区的人口更为稠密的人口分布趋势。本文构建的基于DMSP/OLS与土地利用的乡镇级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明显提高了空间化精度,适用于乡镇尺度的人口精细模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日照市耕地“非粮化”现状,结合近年来日照市及各区县耕地“非粮化”变动趋势,分析导致耕地“非粮化”的主要成因,有针对性提出意见、建议。日照市粮食种植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日照市耕地“非粮化”程度山东省最高,两区耕地“非粮化”程度好于两县,各区县耕地“非粮化”程度均呈增强态势。根据日照市耕地“非粮化”现状,提出要全面摸清全市耕地“非粮化”存量,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精准施策落实好种粮补贴政策,提高种粮收益。  相似文献   

13.
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分辨率为100m的2005年、2008年、2010年和2013年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和统计年鉴资料,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山东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社会驱动因素之间的变量关系。研究表明,山东省耕地面积从1036.55×104hm2到1024.34×104hm2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从214.05×104hm2到275.75×104hm2不断增加并且大量占用耕地、林地、草地。耕地向山东省的东部丘陵地区和西部、北部地势低洼平坦地区转移,建设用地向东南部和西北低洼平坦地区转移较多。2008—201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为强烈,分别是2005—2008年和2010—2013年的9倍和12倍。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改变等因素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性较强,这些因素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conflicts among food secur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re the “sticking point” of undeveloped southwestern mountainous areas of China.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to identify appropriate inte- grated indicators influencing the classification and grad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n the southwestern mountainous area of China based on semi-structure interview, and to promote the monitoring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n this region. Taking Bishan County of Chongqing as a study case, the integrated indicators involve the productivity, protection, ac- cept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cultivated land. The integrated indicators accor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resources and human preference in southwestern mountainous area of China. In different agricultural zones, we emphasize different indicators, such as emphasizing productivity, stabilization and acceptability in low hilly and plain agricultural integrative zone (LHP-AIZ), protection, productivity and stability in low mountain and hill agro-forestry ecological zone (LMH-AEZ), and acceptability in plain outskirts integrative agricultural zone (PO-IAZ), respectively. The pronounced difference of classification and grad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gardless of inter-region or intra-region, is observed, with the reducible rank from PO-IAZ, LHP-AIZ to LMH-AEZ. Research results accor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ssets management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n the southwestern mountainous area of China. Semi-structure interview adequately presents the principal agent of farmers in agricultural land use and rural land market. This method is very effective and feasible to obtain data of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n the southwestern mountainous area of China.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济南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极限条件法初判济南市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并划分潜力类型区,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测算宜耕后备资源的开发复耕难易程度并划分难易程度等级。结果表明:济南市各区县宜耕未利用地分布差异较大,从潜力类型区分布来看,丰富区和较丰富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山地丘陵区和南部沿黄区域,较匮乏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区和南部山区,资源匮乏区主要为中部主城区附近。济南市易开发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山地丘陵区。该研究可为济南市不同地域后备资源开发时序安排,科学编制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50余年的序列统计资料,对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49--2005年间山东省耕地总量大致经历了增长、波动、递减3个阶段,人均耕地基本上呈逐年递减趋势,鲁中和山东半岛地区比鲁西地区变化明显。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揭示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的3大因素,并提出了合理保护耕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1990—2003年14年间,山东省耕地逐年减少,这种耕地面积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相关。根据耕地产出效益系数、耕地消耗回报系数、耕地污染替代系数和耕地利用集约化系数4个指标对14年来耕地利用效益的定量分析,建议山东省应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和提高土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分布广泛的山地丘陵,地形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分析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控制机制,对于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开发与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之间权衡提供科学依据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南方山地丘陵分布较广泛的江西省为例,在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支持下,利用中国资源环境数据中心基于Landsat遥感解译的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江西省土地利用结构与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形因子是影响江西省土地利用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1)随着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耕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南坡耕地面积和比例都大于北坡的耕地面积和比例;(2)在低海拔区,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随着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增加,当海拔高于400米时,基本稳定;(3)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受高程和坡度的影响较大,受坡向影响较小;(4)草地的面积随着海拔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其面积比随着高程增加呈缓慢增加,受坡度和坡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耕地变化及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山东省2002-2008年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分析了全省耕地、人口变化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SPSS定量分析了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依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重点进行了人口、经济和城市建设等因素的驱动分析。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耕地资源分布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耕地保护要因地制宜,发挥不同地区耕地资源的优势,合理保护耕地资源。该文分析了山东省耕地资源的区域分布差异,明确了分区方法和分区原则,采取聚类分析方法,将山东耕地资源分为5个区域,并提出差异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