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辽西金岭寺-羊山盆地与阜新-义县盆地的沉积环境分析与对比,一直存在分歧.对两个盆地义县组典型剖面的沉积剖面结构分析,不仅揭示了两个盆地的沉积相特征,而且为两个盆地沉积相的对比提供依据.四合屯地区的沉积相可以划分为冲积扇-河流相、滨湖相、半深-深湖相;义县地区沉积相可以划分为冲积扇-河流相、河流相、滨浅湖与湖相.相同的沉积相由于具体沉积环境的不同而体现出一般性及特殊性.四合屯地区的尖山沟层及以下的沉积相与义县地区的砖城子层及以下的沉积相可对比.两剖面复成分砾岩杂色沉积、泥裂、石膏层等为该区可能存在的干旱气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辽西义县盆地义县组底部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辽西义县盆地下白垩统义县组底部发育有马神庙、老公沟两个沉积层。马神庙沉积层从下至上可以划分出6个沉积亚层,其下部复成分砾岩沉积层为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洪(冲)积扇底部沉积相、洪(冲)积扇上的山洪冲槽充填相;中部为复成分砾岩夹凝灰质沉积层;顶部被中基性的火山岩覆盖。老公沟沉积层下部是以泥质粉砂岩为主的滨浅湖相、洪(冲)积扇向湖盆过渡的季节性河流作用形成的粗砂岩—含砾粗砂岩沉积相;顶部为一套滨浅湖相的膨润土化粉砂岩—膨润土—碳酸盐岩沉积岩石组合。义县盆地演化初期气候干旱,盆地边缘地势起伏较大,盆地边缘形成洪(冲)积扇、扇面上发育洪槽充填沉积作用,洪(冲)积扇向湖盆过渡区存在季节性河流;老公沟顶部湖泊相沉积指示受区域季节性变化的半干旱、频繁火山作用影响下,湖盆水深频繁波动的古地理、古气候的沉积特征。义县组底部沉积相表现了该盆地边缘向中心横向上的洪(冲)扇、季节性河流和湖泊沉积的三相发育的古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青山口组和姚家组形成于盆地演化的坳陷期,此时松辽湖盆北部发育富有特色的大型湖泊三角洲沉积,沿湖盆纵向长轴主要出现三角洲—湖相泥岩充填模式,发育三角洲和湖泊两种沉积相类型。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沉积相由浅水三角洲逐渐变为湖泊沉积。其中青山口组主要发育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沉积亚相;姚家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亚相。岩心观察资料显示,研究区泉头组顶部至姚家组顶部共识别出6个沉积层序,相应有7个沉积层序界面,其中一个同时为超层序界面。层序界面附近主要见古土壤、冲刷面、钙质结核、削截等现象,层序界面之上覆盖鲕粒灰岩、生物屑灰岩,并见虫孔构造、黄铁矿等。  相似文献   

4.
江苏盐阜拗陷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相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为系统探讨区内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深入研究了浦口组各亚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及盆地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浦口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三种主要沉积相类型。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沉积相由冲积扇沉积逐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浅湖、半深湖或盐湖相沉积;自下而上由冲积扇沉积逐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至浅湖、半深湖或盐湖相,再到浅湖相沉积。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时期,盆地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初、早、中和晚四个时期。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沉积特征表现各异,但总体表现出拗陷具有由小到大,再缩小的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地壳动力学观点对准噶尔盆地发生、发育序列进行了探讨。该盆地生长序次分为五个阶段:①前盆地发育阶段(C3前):被动大陆边缘;②裂陷阶段(C3→P1):火山弧后盆地-残余弧后盆地;③压陷阶段(P2→):前陆盆地;④坳陷阶段:内陆湖泊盆地;⑤萎缩阶段(R→Q):内陆湖泊→盐湖盆地。其中,晚二叠世和中生代的压陷和坳陷阶段有利于油气储集层形成。并且建立了油气储层沉积模型:下二叠统为大陆火山喷发相→洪冲积扇相→河流相或三角洲相→海相或湖相;上二叠统和三叠系分缓坡型和陡岸型。缓坡型沉积模式为洪冲积扇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滨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陡岸型为洪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滨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及浊积扇相;侏罗系八道湾组和西山密组不仅为较好油气储层,同时亦为富煤单元,其沉积模式为过境河流相→冲积扇相→辫状河流相→辫状三角洲相→湖泊相,或者,洪冲积扇相→河流沼泽亚相→湖湾亚相→滨湖沼泽亚相→滨浅湖亚相。  相似文献   

6.
辽西地区义县组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仁萍  邢德和 《世界地质》2010,29(3):363-391
义县组广泛发育于辽西地区晚中生代盆地中,为一套以陆相火山喷发为主,夹多层沉积岩层的火山--沉积岩系。其沉积层中富含热河生物群化石。通过岩相古地理和火山岩相等研究方法,把义县组自下而上分为4个岩性段,各段的岩相特征为:一段主要为河流相,由复成分细砾岩组成;二段湖泊相广泛分布,形成了一套含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三段以河流相为主;四段为湖泊相、河流相和冲积扇相,均小面积发育。4个岩性段均不同程度发育火山岩相(包括各火山亚相)。与土城子期对比,义县期的古地貌不会高于土城子时期,古水流主要来自火山盆地坳陷湖的四周。  相似文献   

7.
根据札达盆地河湖相剖面地层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古生物等反映的沉积岩相,以及不整合面等沉积特征,可将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初步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Ⅰ、Ⅱ)。层序Ⅰ代表上新统地层层序,并进一步区分出退积准层序组和进积准层序组。对应上新世湖相沉积由低位体系域—湖泊扩张体系域—湖泊收缩体系域的演化,反映湖泊由源区水系冲积亚相—滨湖三角洲亚相—滨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滨浅湖亚相的湖泊,由扩张到萎缩的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化旋回。层序II代表下更新统地层层序,反映一个盆地受构造和气候(冰期—间冰期)双重控制的夭折型冰湖形成演化的由冰水冲积相到冰湖沉积相的不完整沉积旋回,为青藏高原新近系上新统与第四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辽宁北票地区义县组含鸟化石层沉积环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票四合屯地区义县组含鸟化石层沉积形成于火山活动的间歇期,沉积产物以水平纹理泥岩等细碎屑岩为主。普遍含有火山碎屑物质岩层以流水构造不发育为特征。总体沉积环境主要为滨湖-浅湖,并伴有小规模的阵发性浊流沉积注入。湖盆类型为南东缘发育同沉积断裂,北西侧呈缓坡的半地暂盆地。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近纪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研究区新近系露头及钻井剖面的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的综合分析,将柴西地区新近系沉积相划分为5种相和亚相:扇三角洲、河流-泛滥平原、滨湖、浅湖、半深湖。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大体以茫崖和大风山为沉积中心,到盆地边缘依次发育半深湖相、浅湖相、滨湖相,并呈环带状分布。扇三角洲相和河流泛滥平原相发育于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前。古地形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物源来自阿尔金山和昆仑山,气候炎热干旱。下油砂山组为较好的烃源岩,储层主要为孔隙性碎屑岩储层和裂缝性非常规储层两种。  相似文献   

10.
雅布赖盆地侏罗系为本区主要的勘探目的层。整个侏罗系表现为一个沉积水体由浅—深—浅的演化过程。中—下侏罗统青土井群自下而上划分为3段:第一段为断陷早期沉积的扇三角洲相;第二段为河流、湖盆发育时期产生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亚相等沉积;第三段是在湖泊范围明显增大时期形成的扇三角洲—半深湖亚相沉积。上侏罗统沙枣河组为盆地萎缩时期形成的滨浅湖、冲积扇—河流沉积。认为青土井群二段、三段是主力烃源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圈闭条件分析,认为萨尔台凹陷为有利的勘探区,黑沙构造带、黑茨湾地层不整合带为较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1.
辽西义县组碳酸盐岩夹层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义县组是热河生物群最繁盛的层位,它承载了热河生物群演化的重要信息,开展义县组沉积环境的深入研究是认识和恢复热河生物群生活环境的有效途径.辽西地区义县组中夹有多层碳酸盐岩沉积层,所含沉积环境信息丰富.通过碳酸盐岩的研究,获取碎屑岩中丢失的环境信息,并与碎屑岩沉积层的研究相结合,为恢复辽西地区义县期热河生物群的古地理、古气...  相似文献   

12.
巩恩普  梁俊红  李小冬  王春红  崔显德 《地质学报》2007,81(1):1-8,图版Ⅰ-图版Ⅱ
辽西地区早白垩世早期义县组以产出精美的热河生物群而闻名于世,热河生物群研究的每一个重要进展都引起国内外科学家的极大关注。然而热河生物群产出的古地理环境和盆地沉积特征的研究由于受到后期构造破坏和风化作用的影响,难以开展详细的野外工作,研究程度较低。本次系统的野外沉积学工作表明,辽西地区义县组6个沉积层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向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区域沉积环境属于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湖泊沉积体系。从老公沟层到金刚山层经历了沉积环境的频繁变化,岩相类型和岩石组合频繁更替,碎屑供给充分,快速沉积的演化过程,最终完成了盆地充填。全部沉积环境可进一步分为河流和湖泊两大类。河流沉积相在义县组各沉积层的早期占据主体部分,每一盆地构造演化旋回的沉积阶段都是从洪积扇到河流相开始的,并受当时的地质、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分别向淡水湖泊沉积和咸水湖沉积演化。在以河流沉积为主的盆地充填阶段主要由洪(冲)积扇组合、洪泛平原组合和湖岸平原-三角洲组合三种组合模式构成。湖泊沉积主要由静水深湖沉积模式和半咸水湖的(膏盐)碳酸盐沉积模式构成。  相似文献   

13.
川西前陆盆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对研究区沉积相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本文根据岩性组合,岩石颜色,沉积构造等多种因素将研究区沙溪庙组划分出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湖泊五个沉积相,并对各沉积亚相构成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为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西北部的龙门山,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冲积扇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相的垂向序列反映湖泊具收缩-扩张-再收缩-再扩张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岩石地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地层是一套火山-沉积地层,其中火山岩地层占80%以上,具有四个火山作用亚旋回,第一亚旋回以基性-偏碱的基性-中基性火山作用为特征,第二亚旋回以中基性-酸性的火山作用为特征,第三亚旋回以基性-中性火山作用为特征,第四亚旋回以中酸性火山作用为特征;义县组火山-沉积地层包含至少7个沉积夹层,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四套沉积层,即底砾岩层、下部火山岩中的沉积夹层、中部湖相沉积层和上部河湖相沉积层,沉积层中生物化石主要集中在3个主要层位.综合火山岩的旋回性特征,岩石组合、岩石产出特征,不同岩石组合的上、下接触关系和岩石形成环境的分析结果,结合同位素年代学及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成果,区内义县组被划分成了4个岩性段.同位素年龄数据显示义县组时代为早白垩世,其形成年龄介于135~120Ma之间,含中华龙鸟、孔子鸟和辽宁古果等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是在125~127Ma之间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地层对比,将尼玛北部盆地新生代陆相地层定为牛堡组。根据岩石组合和沉积特征分析,尼玛北部盆地牛堡组可划分为扇三角洲相、湖泊相和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2种亚相;湖泊相可划分为半深湖—深湖和滨湖—浅湖2种亚相。盆地的演化特征可分为盆地形成初始期、盆地扩张期和盆地萎缩期,3期的演化可分别对应牛堡组的一段、二段和三段。尼玛北盆地发育的各个阶段都跟古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有很大的联系,两者共同影响着盆地发育的各个阶段。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认为尼玛盆地的发育时代为早白垩世末期—晚白垩世初。根据盆地边缘相与半深湖—深湖沉积相伴生、牛堡组底部发现火山岩夹层等沉积特征,可以推断尼玛盆地是一个具有走滑拉张性质的盆地。  相似文献   

16.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将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在层序格架内,研究了不同时期的古地理背景、物源、沉积类型和沉积相展布,明确了上三叠统存在龙门山古陆、米仓山-大巴山古陆、康滇古陆、江南古陆4个物源,识别出上三叠统海湾、冲积扇、曲流河、辫状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8种沉积相类型。层序Ⅰ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海陆交互相向陆相转变的时期,整体具有填平补齐的沉积特征,发育海湾等沉积;层序Ⅱ沉积时期,川西前陆盆地成为统一的内陆湖盆,其湖侵期为须家河期最大的湖侵期,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和湖相沉积;层序Ⅲ沉积时期,米仓山-大巴山古陆提供充足的物源,在米仓山-大巴山两逆冲推覆带前缘广泛发育大型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层序Ⅳ沉积时期,主要受江南古陆的影响,发育三角洲沉积和湖泊沉积。整体上,川西前陆盆地沉积相带的展布格局受构造控制,具有平行构造带展布的特点。盆地西北部陡坡带发育粗粒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西南部陡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北部-东北部陡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而在东南部缓坡带则发育远源的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17.
苏北盆地东部凹陷上白垩统泰州组沉积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英  孙自明 《古地理学报》2008,10(3):261-270
苏北盆地是在晚白垩世发育起来的箕状断陷盆地。上白垩统泰州组(K2t)为东部凹陷发育初期形成的一套碎屑岩沉积地层,自下而上总体构成由粗到细的沉积旋回。通过对区内52口探井的录井、测井和岩心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泰州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及湖泊相3种沉积相类型,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识别出7种亚相和12种微相。泰州组分为两段,泰州组一段沉积早、中期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晚期转变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泰州组二段早期为深湖—半深湖沉积,中晚期为浅湖亚相。伴随湖平面的反复升降,表现出明显的多旋回性。研究区泰州组一段表现为典型的退积型三角洲沉积。通过进一步研究泰州组一段各沉积时期沉积相的平面分布及演变特征,指出在梁垛—安丰—李堡一带沉积砂体发育,是油气储集层发育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8.
在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 对冀北森吉图盆地义县组沉积地层的岩性、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并分析了其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冀北森吉图盆地经历了沉积环境的巨大变化, 岩相类型和岩石组合频繁更替, 表现出快速沉积充填盆地的演化过程。其沉积环境主要可以分为河流沉积和湖泊沉积两种类型, 每一个沉积旋回都是以洪积扇到河流相沉积开始, 向湖泊相沉积演化, 湖泊沉积阶段主要以湖水相对动荡的滨浅湖沉积为主。同时发现火山作用对该时期沉积环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柴达木盆地红柳泉-跃东地区新近系下油砂山组作了细致的沉积相分析研究。下油砂山组发育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湖泊相和浊积相等几种沉积相类型,分析了其发育特征及分布范围。以识别出的4个三级层序为单位,详细分析了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Ⅰ层序沉积时期,西北地区为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中西部地区为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Ⅱ层序沉积时期,沉积相分布格局与Ⅰ层序基本一致;Ⅲ层序沉积时期,西北地区的冲积扇、扇三角洲发育范围有所缩小,中西部地区辫状河三角洲发育范围持续扩张,分布范围较前期增大;Ⅳ层序沉积时期,西北地区依旧发育冲积扇,中西部地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快速地向东推进,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已达研究区中心。结合构造、物源、气候等因素分析了沉积相展布及演化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