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碳酸盐溶解,沉淀控制下的反应—迁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碳酸盐岩中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的溶解和沉淀化学反应为基础,阐述了反应模型和水流模型,建立了化学动力学方程-水流方向的关系,并且采用解法-数值法混合解法求解济南岩溶区的反应-模型,计算该区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水动力参数。  相似文献   

2.
本引用Lichtner P.C.的渗透-扩散-化学反应三耦合的时空连续性方程和准稳态近似法,建立了成岩作用过程中流体-矿物反应的地球化学动力学数学模型,并设计了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和编写了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3.
本文引用LichtnerP.C.(1988,1992)的渗透-扩散-化学反应三者耦合的时空连续性方程和准稳态近似法,建立了成岩作用过程中流体—矿物反应的地球化学动力学数学模型,并设计了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和编写了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4.
热质输运-反应体系对于热液成矿、污染物迁移等均十分重要.该体系包括热质输运、流体渗流、地球化学平衡计算、多组分化学反应-输运过程耦会等动力学过程.介绍了求解热质输运-反应动力学方程的指数拟合有限体积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  相似文献   

5.
振荡流底层悬沙运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平底振荡流底层立面二维水沙数值模型,利用Smagrionsky(SGS)格子涡模型封闭二维Navier Storkes方程水流运动方程组,控制方程采用SMAC法求解。该模型能较精确地模拟振荡流底层水流流动特性,以及含沙量沿垂线分布和随相位变化的情况,且与水槽实验的实测资料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根据水质模型的具体特点,对不同的方程采用不同方法,水流问题用有限元法;对流弥散方程先用算子分裂的方法分解为两上方程,即对流方程和弥散方程,前者用高精度广义迎风格式求解,对弥散方程则采用多单元均衡格式法求解,最后合成为高精度广义迎风均衡格式求出溶质浓度。  相似文献   

7.
曲线坐标系二维带自由表面强紊动水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追踪自由表面的流体体积(VOF)法应用于曲线坐标系下水流控制方程的求解中,计入流线弯曲对水流紊动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垂向二维强紊动水流的曲率修正的紊流模型,并对溢流坝反弧段的紊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时,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水流的控制方程;物理变量,如:压力P、紊动参量κ、ε、γt等,采用交错方式排列(交错网格布置),用SIMPLEC算法求解离散方程。计算结果表明,得到的溢流坝反弧段的自由表面位置、速度场、压力场、剪应力分布和紊动能分布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易连兴 《中国岩溶》1996,15(1):117-123
本文结合岩溶地下水系统自身所具有灰色特征,首次把灰色系统理论引入地下水渗流模型中,建立起具有灰源汇项,灰边界,灰水文地质参数等灰变量岩溶地下水系统水流模型(KGSGPM)研究了水文地质参数求解方法-枯,雨季参数法和最优区间参数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确定性和随机性特点出发,提出了地下水流系统确定-随机性数值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地下水流系统参数估计、状态预测及地下水位观测网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流系统确定—随机性数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确定性和随机性特点出发,提出了地下水流系统确定-随机性数值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地下水流系统参数估计、状态预测以地下水位观测网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利用包裹体成分资料计算成矿物质的搬运形式问题。本文认为利用此法计算出来的成矿物质的搬运形式仅为真溶液中可溶性物质的搬运形式,并不是成矿物质的全部搬运形式。并认为在计算活度系数时德拜-休克尔方程只能用于溶液离子强度小于0.05的情况下,当溶液离子强度大于0.05时,宜用平均盐法。  相似文献   

12.
杨宇  杨君 《矿物岩石》2002,22(4):90-92
在利用物质平衡方程计算水驱气藏地质储量时 ,传统的试凑法虽然有一定科学合理性 ,但由于存在很多不确定参数 ,在精确计算中因工作量大 ,很难推广。为此 ,在分析水驱气藏物质平衡方程的基础上 ,建立最优化模型 ,并引入全局寻优性较好的模拟退火方法进行求解。经实际计算表明 ,方法具有全局收敛性 ,计算结果有较高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变质流体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徐学纯 《地学前缘》1996,3(4):200-208
变质流体是变质过程的主要动力学因素之一。目前变质流体研究主要集中在下部地壳麻粒岩相变质流体,俯冲带高压-超高压变质流体和接触变质流体等方面。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流体流动机制和元素迁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流体来源。下部地壳麻粒岩相变质流体以CO2为主,具有较低的aH2O。δ13C研究表明大约2/3CO2是深成的。富CO2流体流动是紫苏花岗岩形成和热扰动的原因之一,也是麻粒岩形成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的主要因素。俯冲带是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和流体活动最活跃的场所。流体富含H2O、CH4和CO2,可以诱导部分熔融反应和岛弧岩浆作用。高压变质条件下的矿物稳定性也与流体有关。同位素研究表明,在超高压变质期间没有化学上完全相同的流体大规模循环。流体-熔体系统模式能更有效地解释下插板片的元素再循环。接触变质流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含有易于发生流体-岩石反应的不纯碳酸盐岩地区。硅灰石带中流体/岩石比率高达40∶1,表明接触变质岩石中有大量流体存在。接触变质过程流体成分有较大差异,主要取决于流体来源、原岩性质和侵入体特征。流体流动和循环模式受控于构造变形,岩浆作用和变质过程的动力学条件及流体成分。  相似文献   

14.
含钒石煤是我国一种新类型钒矿资源,钒的氧化是石煤提钒的基础。本文对钒的氧化动力学作了初步工作,通过试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采用Ерофеев综合动力学公式:描述石煤中钒的氧化过程:2VO2固+1/2O2=Y2O5固简明可行,较为适宜。 钒氧化反应初期阶段以动力学方式进行:n1=1,属一级反应过程;继之,n2=0.2,反应受扩散制约。测定了由动力学过程转换为扩散过程所需的反应时间及其钒氧化率,计算了这两种过程的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分析了潜水蒸发的特征,潜水蒸发的影响因素有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风速等),潜水埋深和土壤质地、结构及作物植被情况等。运用灰色系统等理论建立了潜水蒸发与埋深关系的GM(1.1)模型和潜水蒸发与面积关系的衰减幂函数模型。  相似文献   

16.
潍河下游地区海咸水入侵动态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以潍河下游的莱洲湾南岸地区为研究区 ,阐述了海咸水分布规律。针对海咸水运移过程中的水动力学特征和化学动力学特征 ,推导了水动力化学动力耦合的盐分运移对流弥散方程 ,水动力过程考虑了浓度变化对水流运动的影响 ,化学动力学过程考虑了含水介质表面吸附 (解吸 )作用对盐分运移的影响。采用改进的非线性特征有限元法 ,求解高浓度溶质运移三维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该模型更真实地刻画了海咸水入侵系统。通过对海咸水入侵规律进行模拟 ,指出海咸水入侵的根本原因是过量开采地下淡水资源 ,要防止海咸水入侵 ,必须科学开采地下淡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迭代法”求水文地质参数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泰斯公式基础上,推导出定流量和变流量非稳定流抽水条件下关于S/T为变量的非线性方程,用“迭代法”解此方程,可方便地求出S、T等水文地质参数。此法可推广到多观测孔、单观测孔或无观测孔抽水试验求参数。  相似文献   

18.
河口沉积物—水界面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河口区既是人类排污物的主要汇集地,又是单向流体和双向流体相互作用的场所,三者构成一个复杂而多变的地球化学物理场。在这里因一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使来自陆地的重金属污染物从水体中沉降下来,进入底部沉积物即积累过程,又会因类似的作用使这些金属从沉积物中活化而再次进入水体即释放过程,产生所谓的“二次污染”,河口沉积物水界面过程调控着这一体系的方向与限度。  相似文献   

19.
成矿流体的流动-反应-输运耦合与金属成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岑况  於崇文 《地学前缘》2001,8(4):323-328
中国著名的铜官山、冬瓜山、新桥等铜、金和硫化物矿床均赋存于上泥盆统五通组砂岩、石英砂岩和中、上石炭统的黄龙组碳酸盐岩不整合面或假整合面邻近。研究表明两个地质事件引发该区形成成因相同或相似的金属矿床。该区具有特定的岩性和地层组合 ;岩浆侵入到该地层组合的同时带进成矿物质和热能 ,热能又驱动成矿流体在岩体周边循环流动。文中对流体从含黄铁矿砂岩流到不整合面时产生的流体流动矿物溶解物质输运沉淀堆积的成矿过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提出了一套用于描述热液成矿流动扩散反应过程耦合的偏微分方程组 ,并对此类矿床的成矿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和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