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及西北水资源承载力的应用框架   总被引:61,自引:6,他引:61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02,24(4):361-367
研究了承载力概念的历史, 特征和缺陷及其应用背景和条件,对承载力对环境问题的理解提供了新的思路. 将承载力概念的变化划分为3阶段: 1)萌芽阶段,环境容纳能力概念的提出; 2)发展阶段,容纳能力概念中强调资源和环境与种群增长之间的状态均衡; 3)完善阶段,承载力的概念强调人文价值选择,追求的目标,强调生态和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对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发展的一种支持能力,承载力的估计变为一种范围估计. 承载力概念应用在与人文活动及人文目标等有关的领域的时候,是一个复杂的规范概念,受生态系统的动态演替规律,人类价值取向,目标体制背景及管理措施等的影响. 最后,在分析总结我国已有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生态经济系统的背景下,提出了新的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分析了水资源承载力的特征和研究方法,并提出了西北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2.
正《岩石力学高级教程》一书的内容共分为5篇28章:第1篇介绍了岩石的概念及基本物理性能;第2篇重点介绍了岩土材料弹塑性力学基础;第3篇重点介绍了岩石的基本力学性质;第4篇介绍的是岩石力学的一些复杂问题,这些复杂问题绝大部分属于岩石物理学的范畴;第5篇重点介绍了岩石力学在地下工程和边坡工程中的应用及分析方法,以及围岩稳定分析原理。为了提高读者学习本书的效率,绝大部分章节附有复习思考题,既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基本概念,又便于读者自学。  相似文献   

3.
关于基质吸力及几个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海林 《岩土力学》2005,26(1):67-70
基质吸力是非饱和土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初学者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要把它理解透彻并不容易。本文从表面物理化学的基本公式,亦即Young-Laplace公式和Kelvin公式出发,对基质吸力概念和与基质吸力有关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基质吸力的大小受土的孔径大小的影响;在环境条件下,基质吸力的大小受外界平衡相对深度的影响;土的孔径分布决定了土水特征曲线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生物地球化学的概念与方法——DNDC模型的发展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地球化学作为一个学科包含4个概念,即生物地球化学量、流、群和场.这4个概念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生命与其环境的关系.生物地球化学量探索生命及其无机环境在元素丰度上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决定了生命体对环境化学状态的依赖性.生物地球化学流描写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此迁移导致了生命体与环境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生物地球化学群描述化学元素在迁移转化时的复杂组合关系及其生物效应.生物地球化学场是生态系统中控制生物地球化学反应的各种环境营力的总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即是这一综合力场及其对化学元素迁移转化影响的数学描述,DNDC模型即基于这些概念发展起来.DNDC模型可用来预测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和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该模型已被一些国家用来预测农业土壤的长期肥力和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5.
书屋     
《湖南地质》2010,(7):15-15
本书有双重目的。一是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绿色浪潮在近年来变得如此强有力,为什么在接下来的10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里,这一浪潮将有可能不停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在未来的找矿勘探活动中,对地质学的要求是什么?或换句话说,地质学如何对勘探技术做出贡献? 为什么大多数找矿勘探人员对物探和化探技术比对地质方法更为欣尝呢?原因也许是,物化探技术在找矿中应用物理仪器和明确的手段,而地质方法虽然是资源勘探的基础和关键,但应用的却主要是抽象的理论或概念. 地质方法主要涉及人们对有利于矿产资源赋存的地质环境和矿物沉积的成因过程的理解.因此,要评价地质方法能否满足未来对矿产的需求,就必须考虑和研究一下这些概念.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赵军凯  张爱社 《水文》2006,26(6):47-50,54
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中的一个基础课题,是水资源安全的基本度量。它是涉及社会、资源和环境系统的一个指标,用来反映水资源系统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是水资源研究领域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践领域中则是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的基本依据。因此,通过时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水资源系统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认识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更好地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和总结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对其量化方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展望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些重要的概念,这些概念对理解晶体的生长机理,以解释为什么同种类的晶体可呈现多种多样的形态是很必要的。文章接着以热动力学分析为基础,阐述子天然的和合成的金刚石在金刚石稳定区内的生长条件,以及CVD金刚石在不稳定区内的生长条件。由于生长条件和环境相的不同,金刚石在生长过程中可发育成具有不同形态特的晶体,可据此分为三个类型。天然金刚石与两种合成金铡石的主要区别在于9100)界面的粗糙度不  相似文献   

9.
马家窑文化是甘青地区新石器时期的主流文化,其时空演化和生业模式转变过程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地貌环境和水文条件的变化却仍不清晰。本文借助GIS方法和遗址域的概念,采用定量手段分析了马家窑文化不同时期遗址分布的地貌背景和汇水累积量的变化,并以此推论这些不同的地貌环境所反映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其与生业模式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马家窑文化在不同时期的遗址域内有不同的平地等级和汇水累积量分布,这些指标所反映的土地开发、占用模式与当时的生业模式有很大关系。这项工作为理解不同气候背景下史前人类对生存空间和生业模式的选择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Dupuit稳定井流模型和公式自1863年提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时间横跨3个世纪。由于其原理的简单及公式的简洁,人们仍在使用。而人们对Dupuit模型以及有关概念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和误区。通过分析Dupuit稳定流模型及公式,指出Dupuit模型及公式中本身就不含有影响半径的概念。将Thiem提出的影响半径的概念理解为含水层的一个参数,一个不变的常数,并试图寻求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平均影响半径是没有理论依据的。   相似文献   

11.
罗国煜教授等撰写的《城市环境岩土工程》 ,从一个新的高度对城市建设中所涉及的主要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剖析 ,并以优势面学术观点为主线 ,兼容并蓄各家之长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努力揭示这些问题的内在联系和发生发展规律 ,得出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有益的结论。这对于解决我国城市建设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联系电话 :0 2 5 359692 3。帐号 :0 662 10 1490 0 10 34 (户名 :南京大学出版社 )《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南京大学出版社@薛志红…  相似文献   

12.
随着21世纪人类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环境地质研究成为水工环地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中的最主要问题是水资源问题和环境地质问题。城市水资源问题有:城市后备水源地的研究,以及应急水资源地和地下水库的研究。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包括:(1)围绕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般性资源、地质环境问题;(2)城市地质作用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3)城市人口密集区及工业区的土壤和水体有机污染问题。解决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的关键是对地下空间地层岩性及构造条件的研究,通过这些基础条件研究分析城市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资源问题。可视化研究技术通过对城市地质体在地下空间的相对位置、形态、物化特征等三维构模处理,使这些城市赖以存在的地质基础条件可为非专业的决策层所理解,并在城市发展的规划中体现这些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地下空间资源的价值。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城市环境地质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尚没有系统完整的应用先例。三维可视化技术将在城市化环境地质研究中,开拓一个崭新的环境地质研究时代,成为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通常综合地质信息的表达方式主要通过平面图、剖面图或者透视法和轴测投影原理来表述(吴立新等,2003),但由于此类常规方法的局限性和空间信息在投影过程中的失真,会造成了工作人员从三维空间角度去理解和判断地质体及地质成矿环境时的困难。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最早由加拿大Simon W.Houlding在1993年提出三维地质建模的概念(3D Geoscience Modeling or 3D Geo-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4.
在层序地层学的Exxon时代,在强调陆上不整合面形成层序界面的概念体系中,科学家们总结认为,陆相层序形成在基准面上升期间,以一个从聚合的河道相砂岩到孤立的河道相砂岩组成的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为特征,这代表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进步;但是,运用海相层序地层的"体系域"名称,如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等,来划分和解释陆相层序的时候,又产生了若干的概念体系不协调。基于此,产生了陆相层序体系域构成的"非常规"体系域概念,成为陆相层序研究的第2个概念进步。更为重要的是,与海相地层一样,主要的沉积作用发生在基准面上升期间,但是,在基准面下降期间也可能产生相应的沉积,从而进一步说明了陆相地层复杂的堆积作用和响应机制,也表明了陆相层序更多的变化性。陆相层序的上述特征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焦点之一。追逐这些概念变化和进步,将有益于深入理解陆相层序复杂的形成过程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也代表了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地质建造”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但彼此之间很接近,仅在细节上有所区别。确定建造的主要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四个特征:1.组成建造的岩石共生同源性;2.在地壳的大构造中,这些地质体产于一定的构造部位;3.具体建造内,岩石的时空联系;4.建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重复性。在对上述标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书对于地质建造的认识是:地质建造是出现在  相似文献   

16.
在岩土工程实践中,经常遇见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例如工程特性指标的匹配问题、软弱夹层的验算问题以及复合模量的计算问题。这些问题往往由于概念理解或理解的角度不同得出差异很大的结论,有时甚至是错误的结论。通过实践中遇见的几个岩土工程问题做一些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游程理论分析农业干旱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干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也象洪水一样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一般所提干旱多指发生的干旱灾害而言,和通常所说的气候干旱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干旱的含意众说不一,然而实质上可理解为在一个地区某一个特定时期的自然供水,包括降雨、径流、融冰化雪等,而非人为影响,满足不了最低限度或特定标准的  相似文献   

18.
姚尧  梅朝佳 《古地理学报》2017,19(3):513-524
在层序地层学的Exxon时代,在强调陆上不整合面形成层序界面的概念体系中,科学家们总结认为,陆相层序形成在基准面上升期间,以一个从聚合的河道相砂岩到孤立的河道相砂岩组成的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为特征,这代表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进步;但是,运用海相层序地层的“体系域”名称,如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等,来划分和解释陆相层序的时候,又产生了若干的概念体系不协调。基于此,产生了陆相层序体系域构成的“非常规”体系域概念,成为陆相层序研究的第2个概念进步。更为重要的是,与海相地层一样,主要的沉积作用发生在基准面上升期间,但是,在基准面下降期间也可能产生相应的沉积,从而进一步说明了陆相地层复杂的堆积作用和响应机制,也表明了陆相层序更多的变化性。陆相层序的上述特征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焦点之一。追逐这些概念变化和进步,将有益于深入理解陆相层序复杂的形成过程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也代表了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化与广义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大转变的时代,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问题日益尖锐突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如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美国兰德公司等)试图寻求解决的对策,这一综合性问题的核心是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资源的有限;环境问题的提出是由于对资源的滥用;经济问题的中心议题是对稀有资源的优化利用。为此,我们(昝廷全等1986,1987,1988)曾提出了广义资源的概念,它是自然资源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和泛化。本文在全球问题的背景下详细论述广义资源的概念、内  相似文献   

20.
"小岩体成大矿"是汤中立院士针对岩浆硫化物矿床提出的重要概念(汤中立,1990),并在许多矿床的找矿勘探过程中得到印证和应用,笔者认为这个概念对于理解其他岩浆矿床的成因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岩浆通道系统上含矿岩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岩浆通道系统上的小岩体能够形成超大型矿床?主要的成矿标志有哪些?这些问题是运用"小岩体成大矿"概念进行找矿实践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