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寒武纪秦岭古海洋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杰 《地球科学》1995,20(6):612-616
华北与扬子块体在中元古代拼合成中国古大陆,但自晚震旦世又分离成两大板块,各自有其发展历史,其间以商丹断裂为界,至晚三叠世完成最终对接、拼合、寒武纪时期华北南部陆缘区为活动大陆边缘,扬子北部陆缘区为被动大陆边缘,各自又分成若干隆凹相间的次级构造岩相带,晚寒武世从扬子北部陆缘区分离出中秦岭微板块,据岩相,古生物地理,并参考古地磁资料,再造了寒武纪古大陆及秦岭古海洋面貌。  相似文献   

2.
项新葵  毕华 《江西地质》1996,10(1):41-51
帽子山候选厂址区域范围绝大部分在扬子准地台范围内。区内深大断裂多分布在二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上,大别山,怀玉山,九岭等3个隆起区,鄱阳湖,九江-芜湖等2个沉降区和夹于它们之间的庐江-广济、庐山-梅岭,万年-黄石,北淮阳,铜陵-宁国等构造变形带组成了候选厂址区域范围新构造期的基本构造格局。通过布格异常梯度值,重力异常与高程的相关系数,地壳应变能量、地震震级,地震基本烈度、叠加断裂角等地壳稳定性分级指标  相似文献   

3.
<正>研究区位于雅布藏布江缝合带南侧,喜马拉雅地块北缘,以札达一拉孜一邛多江断裂为界,北部为浪卡子—曲松构造亚带(亦称北构造亚带),南部为康马—隆子构造亚带(亦称南构造亚带),地处喜马拉雅地块拉轨岗日被动陆缘盆地、洛扎断裂东南端。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早侏罗世日当组、早-中侏罗世陆热组、中侏罗世遮拉组、晚侏罗世维美组以及早白垩世拉康组。第四纪地层出露较  相似文献   

4.
胶南—威海造山带研究进展及重要地质问题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胶南-威海造山带基底主要由新元古代变质花岗岩组成,另有少量变质表壳岩,浅变质碎屑岩,基性-超基性岩及榴辉岩,变质花岗岩可分为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花岗岩,造山带之上曾经有过古生代盖层,造山带中侵入有三叠纪闪长岩及花岗岩体,在榴辉岩及其围 中发现了许多高压,超高压变质矿物;确认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分早期的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和晚期的高压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变质地层,超镁铁质岩及部分片麻岩等围岩与榴辉岩经历了相同的超高压变质作用,大部分花岗质片麻岩是在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后或发生过程中侵入榴辉岩中的,苏鲁造山带是一条以韧性剪切带为格架,穹窿构造,褶皱构造相伴随的“无山”的造山带;造山带可分为南,北二部分,北带主体属于华北板块南缘带,而南带主体则属于扬子板块北缘带。南,北带的界线大臻与连云港-嘉山断裂及近岸断裂一致,造山带南界与响水-淮阴断裂一臻,北界位于五莲-王台-朱吴-牟平一线,西侧被郯庐断裂带切割。  相似文献   

5.
李炳华 《陕西地质》2001,19(1):59-70
秦岭-桐柏-大别,向西乃至昆仑山、祁连山绵延1000多千米,属统一的而又包含多期不同动力学机制与成因的多种构造叠加组合。通过对数条重力,航磁、地震测深、磁大地电流剖面等资料解释,认为华北陆块,秦岭(包括桐柏-大别),扬子陆块之地壳均为上,中,下三层结构,华北陆块下部以高角度向南向秦岭俯冲,上部则向秦岭仰冲,扬子陆块总体向北向秦岭低角度俯冲,扬子陆块多呈楔形镶入秦岭地壳中部,使秦岭带南侧呈向南开口的“锷鱼咀”式构造特点,上、下部为秦岭上,下地壳,而中部则为扬子陆块物质成份。秦岭分北秦岭,中秦岭、南秦岭。北秦岭为一复杂构造带,形成向北反转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南秦岭自北向南产生低角度叠瓦状逆冲断裂。近南北向通渭-武都、南阳-襄樊两条深断裂带将秦岭分成了西秦岭、东秦岭、桐柏山-大别山三段。  相似文献   

6.
秦岭南缘大巴山褶皱-冲断推覆构造的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董云鹏  查显峰  付明庆  张茜  杨钊  张燕 《地质通报》2008,27(9):1493-1508
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巨型逆冲推覆构造主要是在秦岭造山带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与中、新生代以来陆内造山过程中长期复合作用形成的。详细的室内外构造研究表明,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可以巴山弧形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和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北大巴山自北而南依次由安康-武当推覆体、紫阳-平利推覆体、高桥-镇坪推覆体和高滩推覆体逆冲叠置而成。南大巴山则以镇巴-阳日断裂为界,分为北部的前陆冲断褶皱带和南部的前陆褶皱带。北大巴山主要是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和燕山期陆内逆冲推覆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南大巴山则主要是燕山期递进变形过程中的产物。构造变形北强南弱,北以冲断褶皱变形为特征,南以皱褶作用为主;北部褶皱紧闭复杂,向南渐变为宽缓的薄皮构造。逆冲作用在时序上具有由北向南扩展传递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南华北盆地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华北盆地包括周口坳陷和合肥坳陷 ,是横跨在华北地块南部和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之上的具有挤压和伸展双重性质的叠合盆地。受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影响 ,它在中生代表现为东秦岭—大别山北麓冲断带前沿的前陆盆地 ,到新生代转化为断陷盆地。区域上 ,南华北盆地和东秦岭—大别造山带跨越四大构造单元 ,由南向北依次为扬子板块、南秦岭—大别 (包括南大别碰撞杂岩带和北大别弧杂岩带 )构造带、北秦岭—北淮阳构造带、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和华北板块。其间分布着 5条主要断裂 ,即襄樊—广济断裂、桐柏—磨子潭断裂、方城—舒城断裂、确山—合肥…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尔泰山南缘的构造与矿产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新疆阿尔泰的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与哈萨克斯坦两大板块接触带的北部边缘,火山喷发与侵入活动强烈,推覆构造发育。山区包括喀纳斯-青河一带的地背斜褶皱带和诺尔特地向斜褶皱带。阿尔泰山南缘主要包括克兰地向斜,与哈萨克斯坦广义的矿区阿尔泰相当,其南以额尔齐斯-玛因鄂博断裂为界,南、北构造性质不同。阿尔泰山区与伟晶岩有关的稀有分散元素矿产多。而阿尔泰山南缘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矿产多,如铜镍、多金属和金矿。由于强烈的由北向南的推覆改造,很可能有相当一部分矿产被推覆改造而掩埋于深部,因此在阿尔泰山南缘寻找地下隐伏矿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金矿集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矿床密集产出的区域,并按一定空间分布着以金矿为主的大型或超大型矿床,以及中小型矿床、矿化点和矿化信息,亦称矿化集中区(徐勇等,2002)。锦屏山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块西缘、松潘甘孜造山带、龙门山-锦屏山造山带的交接部位,木里弧形推覆构造带北东侧后缘,北以鲜水河断裂为界,东以青藏高原东缘拆离断裂(ETD)或康定地轴为界。锦屏矿集区属扬子地层区盐源-丽江分区,主要出露峨眉山组、盐塘组、巴山组、震旦灯影组等地层,以出露大面积的新元  相似文献   

10.
东秦岭陡岭古岛弧和武当古弧后盆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凤-信阳蛇绿混杂带作为秦岭-大别碰撞造山带主缝合带,其南部属于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研究区域位于东秦岭南翼,是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①晚元古-中震旦世,扬子板块北缘为活动型大陆边缘,发育陡岭岛弧和弧后盆地;②晚震旦--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北缘转为被动型大陆边缘,陡岭岛弧构成边缘地块,武发古弧后盆地演化为边缘盆地;③早古生代晚期,华北板块南缘的秦岭岛弧首先与扬子板块北缘的陡岭国缘地块(古岛弧  相似文献   

11.
雅鲁藏布江开合带蛇绿岩地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占祥  滕云 《地层学杂志》1996,20(4):299-304
对西藏地层清理发现,沿雅鲁藏布江构造带分布的蛇绿岩,为具有类同正常沉积和沉积火山岩一样的有层、有序、有沉积构造及时代新老关系的蛇绿岩地层,它是特提斯洋开裂形成期的产物,赋予地层学的涵义,命名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群,从下至上建立变质橄榄岩组、堆积杂岩组、辉绿岩床(墙)组、枕状熔岩组及放射虫硅质岩、浊积岩组。它们构成完整的五套结构地层组合,生成时代为侏罗纪-白垩纪。新近区调成果表明,沿雅鲁藏布江构造带尚有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时期蛇绿岩地层存在的可能性。雅鲁藏布江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区划,其北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层区的界线,应划在日喀则群北界;其南应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群以南为界,南界同时是板块碰撞闭合边界或构造区划边界。  相似文献   

12.
东秦岭邓县—南漳反射地震剖面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县-南漳剖面叶是-邓县剖面南延部分,其反射地震剖面的测定使得从中朝克拉通到扬子克拉通横穿秦岭造山带的一条反射地震剖面得以完成。邓县-南漳反射地震剖面清楚显示了扬子克拉通地壳俯冲到秦岭造山带之下的客观事实,证明襄樊-广济断裂带(即北大别山-大巴山前缘断裂带)并不是一和板块缝合带,而是一条大陆壳俯冲断裂带,扬子克拉通的大陆地壳沿大约20km深的上地壳底面向秦岭造山带之下俯冲。  相似文献   

13.
东天山板块构造与金属矿产成矿规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东天山及邻区地层,沉积建造,构造岩石组合,变形,变质,古生物分区,深部地壳结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以康古尔塔格-黄山深断裂为界,划分了不同级别的构造单元和构造沉积相带,统计分析了202个金属矿床,重点研究了金,银,铜,镍,钼,铁等矿产空间分布与板块构造,碰撞带关系,划分出九个成矿带,三个成矿期,以海西中晚期最为显著,成矿与板缘构造活动带地质演化密切相关,与俯冲-碰撞带和韧性切带时演化最为  相似文献   

14.
南秦岭构造带中——晚古生代伸展构造作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于加里东晚期沿商丹带发生碰撞的同时,在扬子板块北缘,即现今南秦岭构造带,开始发育一条近东西向延伸的拉伸带,其中包括武当地块伸展滑脱构造、武当地块古生代大规模基性岩浆活动及其西侧紫阳-岚皋古生代碱性岩浆活动带、镇安-旬阳浅层塌陷盆地以及佛坪隆起等。该伸展构造带主体在时间上发生在秦岭两期碰撞事件之间,空间上位于南北两个缝合带之间,因此,是秦岭造山带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该伸展构造的开始很可能与南、北秦岭碰撞后的造山带重力塌陷有关,随着该伸展带南侧晚古生代勉略洋的形成,南秦岭逐渐演化为华北板块南侧的被动大陆边缘,从而使南秦岭的地壳伸展一直延续到早-中三叠世。武当地块伸展滑脱系统中顺层侵位的基性岩席群的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这些基性岩与勉略蛇绿岩组合中的变辉绿岩及变基性火山岩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勉略洋很可能也是南秦岭这次拉伸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朱旗展  万浩章 《江西地质》2001,15(4):241-246
扬子板块与华南板以丰城三溪峡-东乡石马岭推覆构造分野。该推覆构造发育在萍乡-广丰深断裂与遂川-德兴深断裂的复合部位,具有可行-逆冲推覆性质。原地系统为扬子地层分区中元古界牛头岭组、高桥组和将军岭组,外来系统是华南地层分区新元古界源里组,分别相当于蓟县系修水组和青白口系上施组同期沉积。根据推覆变形形式、构造岩特征和变形程度,可将推覆体划分为包括糜棱岩亚带、糜棱岩化亚带在内的变形主带和劈理化带。韧性剪切变形与推覆变形同期产生,但影响范围更广泛。  相似文献   

16.
下扬子地区前陆变形构造格局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于印支-早燕山期发一陆-陆碰撞时,使造山带南部的下扬子地区成为前陆变形带。下扬子前陆变形带上,大致以长江为界,北部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为向南运动,南部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为向北运动,总体呈两套对冲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长江以北前陆变形的动力来自华北与扬子板块沿大别-胶南造山带的碰撞,长江以南前陆变形的动力来自沿江南隆起带的板内造山。  相似文献   

17.
楚雄复式盆地演化及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楚雄盆地处于中国云南省中部,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南西界以红河断裂为界与哀牢山造山带相连,北西界为程海断裂,东边为绿汁江断裂。盆地基底包括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双重结构。盆地内发育了中三叠世以后的沉积盖层,西部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早、中期为海相沉积,晚期为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沉积;盆地东部为陆相沉积。侏罗—白垩纪整个盆地为巨厚的陆相沉积。楚雄盆地的构造格架分为4个带:(1)哀牢山造山带;(2)褶皱逆冲带;(3)中部沉降带;(4)东部隆起带。盆地形成与演化分为六个阶段:(1)被动大陆边缘沉降阶段;(2)拉张热隆起边缘——裂谷盆地阶段;(3)沟-弧-盆系阶段;(4)残洋-周缘前陆盆地阶段;(5)走滑-拉张盆地阶段;(6)走滑-挤压-改造阶段。楚雄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体现了盆地动力学性质转化和复合,在多种动力系统作用下或经过多旋回构造阶段产生了复式盆地  相似文献   

18.
张雄华  黄兴  张孟  高璐  张克信 《地学前缘》2021,28(5):362-379
中国石炭纪构造活跃,在华北地块、扬子地块、塔里木地块等稳定块体间存在着大量造山带,尤其存在着北天山洋、南天山洋、布青山—勉略洋、金沙江洋、甘孜—理塘洋等多个洋盆中的洋板块地层,大地构造分区极为复杂。传统的地层区划主要考虑稳定的地块区,按目前的地理格局来进行地层区划划分。本文通过大地构造单元与构造演化阶段相结合,借鉴目前国内经典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对中国石炭纪构造-地层进行区划,共划分出阿尔泰—兴蒙地层大区、北准噶尔—西拉木伦地层大区、天山—北山地层大区、塔里木—阿拉善地层大区、华北地层大区、秦祁昆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大区、华夏地层大区、北羌塘—三江地层大区、班公湖—怒江地层大区、印度地层大区等11个地层大区及若干地层区。其中阿尔泰—兴蒙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阿尔泰—兴蒙多岛弧盆系,发育洋板块地层及大量岛弧火山岩,分为阿尔泰地层区和兴安地层区;北准噶尔—西拉木伦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额尔齐斯—西拉木伦大洋盆,包括大量岛弧带地层及洋板块地层,分为北准噶尔地层区及西拉木伦地层区;天山—北山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天山—北山造山系,发育大量火山岩,分为南准噶尔地层区、北天山地层区、南天山地层区、伊犁地层区及额济纳—北山地层区;塔里木—阿拉善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塔里木陆块、塔东南—敦煌隆起及阿拉善地块,为稳定的滨浅海沉积,局部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分为塔里木地层区和阿拉善地层区;华北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华北陆块及贺兰山陆缘裂陷盆地,主要为稳定的海陆交互相地层,分为贺兰山地层区、华北地层区及华北地块北缘地层区,其中华北地层区缺乏密西西比亚纪地层;秦祁昆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秦祁昆造山系,分为祁连地层区、东昆仑—柴达木地层区、西昆仑地层区、秦岭地层区、南秦岭—苏鲁地层区;扬子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扬子陆块,分为盐源—丽江地层区、中上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区、湘浙赣地层区及滇黔桂地层区,主要为稳定的碳酸盐沉积,仅湘浙赣地层区见现有较多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华夏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武夷—云开造山系,分为粤闽地层区、粤南地层区、钦防地层区、琼北地层区、琼中南地层区及华夏地层区,除钦防地层区为一套深海—半深海硅泥质沉积外,其他地层区主要为滨浅海沉积及少量海陆交互相沉积;北羌塘—三江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北羌塘—三江多岛弧盆系,包括多个稳定的小型地块及其间的蛇绿混杂岩带,洋板块地层发育,分为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勉略地层区、金沙江—哀牢山地层区、中甸—昌都—思茅地层区、鲜水河—甘孜—理塘地层区、北羌塘地层区及甜水海地层区;班公湖—怒江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班公湖—双湖—怒江—孟连大洋盆,主要为洋板块地层;印度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印度大陆北部被动大陆边缘,以发育冈瓦纳大陆特有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及冰成岩为特征,分为冈底斯地层区、北喜马拉雅地层区及保山地层区。简单介绍了各地层大区、地层区及部分地层分区内的岩石组合、古生物组合及地层序列。结合实例提出了中国石炭纪地层格架建立的原则,对各地层区系石炭系进行了系统的地层对比,建立了其地层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别山北麓地区的构造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别山北麓在构造上又称北淮阳构造带,它以酮柏-磨子潭断裂为界与其南的大别山造山带相邻。区内出露的构造-地层单元有商城群(Pz1),信阳群(D)、石炭系、侏罗系等。研究表明,大别山北麓地区的构造是一个以信阳-舒城逆掩断层为底板断层与一系列次冲断层、断片构成的逆冲推覆系统。卷入逆掩断层上下盘的地层经历了C3-J3期间的三次褶皱变形(第一、二次为挤压作用机制,第三次为剪切机制)。逆冲方向为由南向北,约N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  漆家福  谢会文  李勇  雷刚林  吴超 《地质通报》2012,31(9):1510-1519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与南天山过渡带结构复杂,是了解塔里木盆地-南天山盆山关系的关键。利用2D、3D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的结构特征、构造样式,对比研究不同区段变形的差异和影响构造样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基底断裂的发育情况,库车坳陷北部边缘自北向南可划分为三区五带,自浅至深可划分为4个变形层。其中,山前克拉苏构造带以克拉苏断裂为界可细化为高角度基底卷入变形区、低角度基底卷入变形区和盖层滑脱变形区。②库车坳陷盆山过渡带主要发育收缩构造、盐构造和走滑构造,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划分为15种样式。③库车坳陷北部克拉苏构造带可划分为6个主要的构造段,受先存基底断裂、膏盐岩分布和南天山差异推覆作用的影响,各构造段表现出差异变形的特征。④现今构造主要形成于新生代中晚期,经历了晚二叠世—三叠纪古前陆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坳陷盆地、古近纪—中新世弱收缩挠曲盆地和上新世—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4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