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银川台形变数字化观测干扰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斌 《高原地震》2006,18(1):46-51
收集整理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台形变数字化观测固体潮分钟值资料,论述了抽水、降雨、大风、进人、仪器调零、断电或者电压不稳定以及其它仪器故障等因素对形变数字化高频记录的影响及其机理,为利用数字化资料及时识别干扰、准确捕捉地震短临异常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沈阳地震台SSQ-2型水平摆倾斜仪的年、月、日形态特征及数字化资料映震性能分析。检验理论固体潮与实际观测的潮汐因子、相对误差,排除气压、天气等对形变观测的干扰因素,识别形变观测中异常特征,提高利用形变观测的监测效能。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前兆异常特征,进一步认识其映震能力,使得数字化观测资料在今后的地震分析预报中得到充分的利用。收集2002年至2005年华北地区发生的M>5.0、张家口地区4.0级以上地震目录,对河北张家口、怀来台的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水管倾斜仪、伸缩仪和体应变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几小时至几天,各个观测项目均记录到固体潮畸变、高频脉冲、抖动、转折等异常形态,并对其映震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收集整理了肃南台DSQ水管倾斜仪自观测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气压、雷电、洞室进人、仪器故障及附加载荷等干扰因素对数字化形变记录的影响及其机理。为利用数字化资料及时识别干扰、准确捕捉短临地震异常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易县地震台的基本现状及形变数字化仪器改造情况,并从长期趋势、短期趋势和固体潮形态变化等方面对易县地震台形变模拟观测和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对数模两种观测资料的连续性、稳定性、一致性和固体潮观测精度进行了分析,得出数字化资料总体评价,并对数字化资料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张家口地震台的基本现状及形变数字化仪器的改造情况。从长期趋势、短期趋势和固体潮形态变化等方面,对地形变模拟观测和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对资料的连续性、稳定性、一致性和固体潮观测精度进行了分析,得出数字化资料总体评价。并针对数字化观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结合2010年至2011年国外发生的M〉6.0、山西地区4.0级以上地震,对山西代县地震台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其映震情况和映震特征。研究发现,在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几小时至几天左右,各测项均记录到固体潮畸变、高频脉冲、抖动、转折等异常形态。  相似文献   

8.
肃南地震台形变观测资料干扰识别与排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集整理甘肃省地震局肃南地震台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对降雨、大风、人员进出、仪器调零、断电或者电压不稳定,以及其他仪器故障等因素造成的干扰进行分析;为数字化资料的利用、各种干扰的识别以及捕捉地震短临异常,提供可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种方法对山东定点形变台站资料进行了系统处理,并分析了其与山东及沿海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形变台可监测到台站100~250km内中强地震的异常变化,其中各类分量异常及γ因子异常一般为中短及短期异常,而固体潮畸变为临震异常。  相似文献   

10.
2015年10月30日19时26分39秒昌宁发生M_L 5.1地震,收集地震前90天云县地震台潮汐形变观测资料,利用倾斜固体潮Nakai拟合检验方法行处理与分析。结果发现,在该地震发生前2—3个月,云县地震台出现趋势异常和非潮汐形变地震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氡气观测方法与地震异常信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连福  江宝枝 《地震》1993,(5):68-75
本文介绍跨断层定点、定时土壤氡气连续观测的方法,并着重探讨了“土氡”观测中的干扰因素及其排除方法。认为该方法所提取的地震前兆信息可以应用于地震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金州台跨断层室内水准以及MD数字化断层蠕变的观测数据处理,找出该二种观测方法的数据变化特征以及干扰因素,对二种手段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对观测结果的地震预测意义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主要利用锦州义县地震站"十五"观测以来的数字化地电阻率整点值资料,对观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电阻率观测过程中存在雷电干扰、降雨干扰、观测系统故障、标定干扰等。  相似文献   

14.
水氡非随机干扰的定量排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耀炜 《地震学报》1989,11(4):411-423
本文根据水氡干扰成份的数学物理特性,提出了定量排除非随机干扰的最优周期谱混合回归分析方法.方法的程序如下: 1)提取干扰因子的非随机成份; 2)用水氡的最优周期谱和干扰因子的非随机成份组成混合回归方程,分离非随机信息与非随机干扰; 3)以干扰因子的非随机成份和水氡的某些周期成份(包括趋势项)构成干扰模式. 实例分析的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建立干扰模式,排除水氡非随机干扰,所排除成份的物理意义明确,附加干扰少.与回归分析方法比较,异常信息的分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怀来地震台伸缩仪观测中存在一种干扰,此干扰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干扰变化幅度每年基本相当.本文就引起此干扰的因素、干扰机理展开讨论与分析,并提出一种消除此干扰的方法,剔除怀来地震台伸缩仪数字化观测资料中的干扰后,发现与地震的对应关系较好,提高了地震观测资料分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气氡观测干扰因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行地下流体数字化气氡观测及将观测资料应用于震情分析的过程中 ,发现某些干扰因素对数字化气氡观测和水氡的影响不同。在目前所用观测仪器和方法的条件下 ,气温对气氡值的影响系数为 - 0 4 % /℃ ;气压对气氡测值的影响系数为 0 1% /hPa ;不同类型的气水分离装置对气氡观测的影响很显著 ;同一含水层的井 (泉 )出水量的短期变化可引起观测水井流量的变化 ,但对气氡测值影响不显著 ;气氡测值对逸出气流量的变化反映不明显 ;逸出气含有杂质及气路泄漏等均会引起测值的下降。结合仪器的工作原理 ,对干扰产生的机制以及排除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北部分地区大地电磁测点布设条件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多年来在中国西北地区进行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的实践,从仪器、野外地形和干扰因素3个方面探讨了测点的布设条件。对仪器的布设方式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山区和盆地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差异,提出了测点布设应注意的问题;给出了2个测点受电磁干扰的具体资料,和避开干扰源重新选择测点的观测效果。认为仪器抗干扰能力是有限度,如果干扰信号和大地电磁频谱相接近,则很难被仪器的抗干扰能力所抑制。  相似文献   

18.
地电阻率观测中高压干扰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安忠  李言竹 《地震学报》1990,12(4):428-433
为研究地电阻率观测中高压干扰场的性质及影响,我们在山东、河南、辽宁等地共14处进行了高压干扰场现场观测,分别对22万伏、1l万伏、3.5万伏、1万伏四种不同电压级别三线制及1万伏二线一地制高压干扰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对高压干扰场性质的认识,指出其分布和频率特征,影响因素,并通过拟合计算给出高压干扰场空间分布所遵循的数学表达式,从而为克服高压干扰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克服高压干扰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桃花吐短水准干扰因素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桃花吐短水准流动资料干扰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点台站水准观测资料作了排除干扰,提取异常信息研究。认为地下水位和冻土深度变化是该点跨断层测线高差变化的主要干扰源;该点水准趋势,短期异常不明显。对基岩标的抗干扰能力,干扰排除的复杂性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地电场和电阻率同场地观测时,电阻率观测会干扰地电场的观测数据发生大幅度变化。本主要探讨通过曲线拟合的方法消除这种干扰及其它随机干扰,并给出了对实际观测数据处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