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线纹海马乙醇提取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和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建立炎症反应模型,根据对BV2细胞不同的处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线纹海马乙醇提取物组(0.1~1 000 ng/mL)和模型组+线纹海马乙醇提取物组(1ng/m L)。用CCK8法检测BV2细胞存活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Greiss法测定细胞释放的一氧化NO含量,ELISA法检测BV2细胞上清液中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线纹海马乙醇提取物对BV2细胞的增殖无显著影响,而LPS刺激显著促进BV2细胞的增殖,细胞呈典型的阿米巴状,同时大量释放氧自由基NO和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线纹海马乙醇提取物显著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增殖,改善LPS诱导的细胞阿米巴状形态,并抑制LPS激活BV2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和氧自由基NO(P 0.05)。【结论】线纹海马乙醇提取物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的增殖、细胞形态的改变及其所产生的炎症因子和氧自由基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微小RNA-155(miR-155)和SOCS5(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5)的靶向关系,并研究其对无乳链球菌诱导的尼罗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感染无乳链球菌后尼罗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中miR-155、SOCS5及炎症因子表达变化规律,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55与SOCS5的靶向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靶基因验证,qRT-PCR方法分析过表达和敲降miR-155对SOCS5基因表达的影响和miR-155对SOCS5的调控机制。【结果】无乳链球菌诱导尼罗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中miR-155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 <0.001),4 h达到最高值。SOCS5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 <0.01),6 h达到最高值。促炎症因子IL-1β、TNF-α表达显著升高(P <0.000 1),抑炎症因子IL-10、TGF-β表达显著下调(P <0.05)。构建尼罗罗非鱼SOCS5 3′UTR野生型...  相似文献   

3.
以Fat-1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经侧脑室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中枢炎症模型,测定抑郁样行为糖水偏好度和悬尾实验、腹腔巨噬细胞活性及其吞噬能力、脑炎症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CD11b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水平,用以研究Fat-1对LPS诱发的炎症和抑郁样行为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野生型小鼠中,LPS降低小鼠糖水偏好度,延长悬尾静止不动时间,增加腹腔巨噬细胞的活性和吞噬能力,上调CD11b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而LPS不能引起Fat-1转基因小鼠出现上述类似变化。侧脑室注射LPS可引起野生型小鼠炎症反应和抑郁样行为,而Fat-1转基因小鼠可通过脑内和体内合成n-3 PUFAs抵抗LPS诱发的上述抑郁样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孕激素炔诺酮对斑马鱼(Danio rerio)肠道免疫调节因子的干扰效应。【方法】将成年斑马鱼分别在含0、7、84和810ng/L炔诺酮的水环境中暴露90d,分析炔诺酮对斑马鱼肠道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细胞因子α干扰素(IFN-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含量的影响。【结果】炔诺酮主要在810 ng/L时显著提高雌鱼肠道组织中IFN-α、IL-1α和TNF-α含量,以及雄鱼肠道组织中NF-κB、IFN-α、IL-1α、IL-1β和TNF-α含量。【结论】炔诺酮可激活斑马鱼肠道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诱导斑马鱼肠道发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厚壳贻贝活性肽(Mytilus coruscus peptides,MCP)对酒精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5只C57BL/6小鼠平均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无水乙醇EtOH)、阳性组(EtOH+50 mg/kg水飞蓟素)、MCP低剂量组(EtOH+200 mg/kg MCP)和高剂量组(EtOH+400 mg/kg MCP)。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喂养C57BL/6小鼠3周建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和抗炎因子水平,通过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变化和脂肪堆积情况,采用16s rRNA测序检测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结果】MCP显著提高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同时降低了肝脏中甘油三酯(TG)和丙二醛(MDA)的含量(P <0.05);减少肝脏脂肪空泡,增加结肠杯状细胞,恢复了肝...  相似文献   

6.
根据已知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雌激素相关受体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KU899089),设计含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得1 374 bp的开放阅读框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ERR,并优化诱导浓度、诱导时间、诱导温度等表达条件。结果表明,ERR蛋白在温度35℃、IPTG浓度0.1 mmol/L条件下,诱导4 h时表达量较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淋巴毒素α基因(lymphotoxin alpha, LTα),分析该基因的组织分布,探讨该基因在抗菌抗病毒免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RACE技术获得尼罗罗非鱼淋巴毒素α基因(On-LTα)的cDNA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序列结构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的组织分布特征,以及健康尼罗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后该基因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分离出尼罗罗非鱼非特异性毒性细胞(NCC),检测脂多糖(LPS)和聚肌胞苷酸(Poly I:C)刺激后,On-LTα在NCC中的表达变化。【结果】On-LTα基因序列全长为2699 bp,包含705 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34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MK770358)。该蛋白属于跨膜蛋白,具有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保守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On-LTα在健康尼罗罗非鱼11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脾脏中的表达量最高;无乳链球菌刺激后,该基因在脾脏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LPS与PolyI:C刺激后,On-LTα在NCC中表达量也显著上调。【结论】On-LTα参与了尼罗罗非鱼抗菌抗病毒的免疫应答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方格星虫酶解物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方格星虫酶解物组和云南白药组进行止血实验,并建立小鼠全皮层创伤模型。将方格星虫酶解物制成膏状,每天上药一次。于术后3、5、7 d分批各处死5只小鼠,固定7只用于拍照。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定伤口愈合率、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创面羟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结果】相比于空白对照组,方格星虫酶解物组显著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愈合率,缩短掉痂时间、创面宽度,调节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促进胶原蛋白沉积,伤口愈合较好,残留疤痕不明显。【结论】方格星虫酶解物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功效,其作用机制与止血、调节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促进胶原蛋白沉积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海洋土霉菌代谢产物epi-aszonalenin A(EAA)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HUVE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用CCK法检测细胞活力,DCFH-DA法测定活性氧(ROS)的含量,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血管生成实验检测细胞成管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LOX-1和VEGF蛋白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APK通路、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分子对接模拟EAA与LOX-1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CCK法证明EAA对HUVEC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P>0.05);与空白组相比,EAA对HUVEC细胞的迁移和血管生成起到显著抑制作用(P<0.001);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实验组EAA浓度增加,细胞内ROS含量显著减少(P<0.001),LOX-1、VEGF、MAPK通路蛋白p38、JNK、ERK的磷酸化和ICAM-1、VCAM-1的表达也显著降低(P<0.001);此外EAA能与LOX-1形成稳定的相互作用。【结论】EAA能清除ROS,抑制HUVEC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罗非鱼鱼皮多肽LSGYGP的ACE抑制活性、胃肠道消化稳定性以及与降压药卡托普利在分子对接的对比。【方法】用HHL法测定多肽的IC50值和抑制模式,测定多肽在模拟胃肠道消化中的稳定性,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环氧合酶-2(COX-2)、内皮素-1(ET-1)等蛋白表达情况,将多肽、卡托普利分别与ACE进行分子对接对比分析。【结果】LSGYGP的半抑制率(IC50)值为2.57μmol/L,表现为混合非竞争性抑制,4 h内模拟胃肠道消化较为稳定;MTT法验证多肽LSGYGP对HUVEC细胞无毒性作用(P 0.05),且能明显提高Ang Ⅱ诱导组的HUVEC细胞活力(P 0.01);与对照组相比,随实验组多肽浓度增加,i NOS、COX-2和ET-1的表达明显逐渐减少(P0.001)。对接结果表明,氢键是LSGYGP与ACE结合结构中的支撑力,而卡托普利通常与ACE的Zn~(2+)离子形成紧密结合的相互作用。【结论】消化稳定的罗非鱼鱼皮多肽可明显抑制血管收缩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展现了较好ACE抑制活性,LSGYGP与卡托普利的活性差异可能是由于ACE分子对接的作用力不同,这些可作为研发少副作用ACE抑制剂的药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