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1991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加强山东3 200公里的海岸线和15万平方公里的近海渔场的开发,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 “海上山东”建设促进了山东海洋经济的振兴,也为整个山东经济的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4年多来,全省上下特别是沿海市(地)广大干部群众的海洋国土意识明显增强,海洋开发出  相似文献   

2.
90年代初期,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实施“海上山东”建设作为提高全省经济综合实力的战略措施来抓,提出了“开发半壁江山、建设海上山东”的构想,编制并实施了《山东省今后十年及“八五”期间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接着又按照全省经济发展三步走的奋斗目标,把“海上山东”建设列为“三三二一”工程的重要内容。几年来,全省充分发挥本省科学技术的优势,使海洋渔业全面发展,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临海工业迅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港口条件明显  相似文献   

3.
1998年“海上山东”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发挥海洋科技的整体优势,大力推进海洋产业化进程,开发海洋高科技产业,建立起高素质的海洋产业体系”。这标志着“海上山东”建设已从外延扩张进入了集约化增长和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山东是全国海洋科研和教育基地,集中了全国近1/2的海洋科技人才。海洋科技优势,尤其是海洋高新技术优势是山东最具特色的优势。尽快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仅是富民兴鲁的一招好棋,也是对国家海洋经济事业的一项贡献。  相似文献   

4.
自1991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海上山东”战略决策以来,山东海洋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1993年全省海洋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比1990年翻了一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1%。但从海洋资源利用现状和总体水平来看,海洋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为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在编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时,要求在“九五”期间,“海上山东”建设以海洋渔业为突破口,力争海洋传统产业总值再翻一番;积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形成素质较高的海洋产业体系。计划到2000年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增加值超过同期陆地种植业增加值;2010年超过同期第一产业增加值,使海洋产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  相似文献   

6.
山东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山东是一个海洋大省,全省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和滨海旅游资源均十分丰富.1991年,该省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宏伟战略,山东海洋资源开发及其所形成的海洋产业得以迅速发展,海洋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使山东海洋经济走在了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7.
于庆东 《海洋信息》1998,(10):18-19
自从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上山东”战略以来,山东省海洋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强,海洋经济总量增长迅速。据统计,1991年~1996年间,山东省主要海洋产业产值由150亿元增加至51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7.93%。但也应该看到,在海洋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却反而有所降低。据山东省科委的攻关项目《依靠科技进步,优化海洋产业结  相似文献   

8.
《海洋信息》1998,(11):30-31
自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以来,烟台市千里海岸线上,掀起了向万顷碧海要财富、要生存空间的海洋开发热潮,海洋经济步入了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1997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74亿元,比1990年翻了三番多,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88.4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2.2%。海洋经济的发展,为富民强市、振兴烟台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浅议山东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设“海上山东”是发展山东经济的战略构想。文章通过分析报道了山东渔业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对策,加强海域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结构的合理转化,以实现山东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山东海洋环境问题与管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广阔的海洋空间和巨大的海洋开发潜力。2004年山东海洋经济总产值2130.2亿元,水产品总产量718.2万t,对山东国民经济,尤其是沿海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但海洋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海岸带环境质量下降,近海海域污染时有发生,已对“海上山东”建设的深入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建设“海上山东”研讨会于今年4月在潍坊市召开。会议集中讨论了与建设“海上山东”有关的重要问题。 1 关于建设“海上山东”内涵的界定和建成“海上山东”的标准问题的讨论 (1)一种观点认为,建设“海上山东”是一种目标,这里包括有三种看法:一是在今后10年、20年山东省海洋产业产值赶上1990年陆地农业产值就是建成了“海上山东”;二是山东省海洋产业产值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0%,沿海城镇非农业人口占60%以上,海洋产业  相似文献   

12.
“海上山东”建设战略实施以来,成就斐然.随着海洋产业经济发展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树立正确的海洋发展观,正确处理人与海洋的内在关系,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是人类发展经验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3.
一、山东省发展海洋产业的战略意义 开发海洋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开发海洋作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一个重要领域。海洋是山东国土的特色和潜在的优势,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发海洋是山东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用新观念审视建设"海上山东"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是资源大省,其资源丰富程度和种类多样性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和基础条件。“海上山东”建设作为山东跨世纪发展新战略,是山东省根据省情,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决策中蕴含的超前观念,将给山东经济发展战略拓展新境界带来重大启示。 1 树立“大”局观念,着眼创新思维 “海上山东”建设是山东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1991年作为全省发展战略进入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并在以后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它突破了传统海洋发展观念,放眼于世界与未来,与大山东的发展目标——经济强省相结合,是长远  相似文献   

15.
《海洋信息》1998,(11):32-34
潍坊濒临莱州湾,海岸线长113公里。沿海地区包括23个乡镇,585个自然村,59.4万人。自1991年以来,通过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海上山东”战略,海上搭台,全市唱戏,加快了“海上潍坊”建设进程。1997年全市海洋产业总值达到78.6亿元,比1994年增长1倍多,成为拉动潍坊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海洋信息》1998,(11):13-13,34
建设“海上山东”必须以科技为先导,走“科技兴海”之路。 为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科技兴海”的重大决策,省科委主要开展了下述方面的工作。 ——加强海洋科技战略研究和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明确海洋科技发展思路 近几年,省科委先后安排了“科技兴海发展战略研究”、“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研究”和“海上山东量化目标及其对策的研究”等一批软科学研究项目,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就海洋开发的趋势、对策、路子等重大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邀请有关海洋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论  相似文献   

17.
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苏东”.是江苏省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到2005年,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目标是力争把全省沿海地区建成水平较高的海水养殖基地、重要的海洋制品加工基地、新兴的海洋科技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18.
建设“海上潍坊”战略,是潍坊市委、市政府在1994年正式提出的。4年来,通过实施这一战略,潍坊海洋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1997年海洋产值已达59.4亿元,增加值36.3亿,分别比1994年增长56.3%和91.1%。在建设“海上山东”和发展潍坊国民经济中越来越显露出它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福建 建设海洋旅游经济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大了向海外开放的力度。世界《21世纪议程》将海洋作为实施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在全球掀起了一场开发海洋的“蓝色革命”。“九五”之初,国务院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我国的实施,制定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确立了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当前沿海各省市区制定“十五”规划,都重视海洋产业规划和海洋经济区的建设。例如,江苏和山东分别提出建设“海上苏东”和“海上山东”的设想。福建和海南分别提出建设“海上强省”和“海上大省”的战略。21世纪20年代,中…  相似文献   

20.
李明 《海洋信息》1996,(2):18-19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深化,拥有区位优势的沿海各省、市,都把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作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海上山东”、“海上辽宁”、“海上广东”等新的含义的赋予,使得海洋产业在这些地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可否认,这种大规模海洋开发的热潮,已使临海的地区率先在全国富了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