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捷芳 《地质论评》1959,19(7):308-309
一、前言在中国南部的桂、湘、粤等省,均分布有一套轻微的变质岩系,即所谓“龙山系”地层。但长久以来,人们对这套分布很广的地层,并没有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它的地质年代和沉积环境,更是议论绘纭,莫衷一是。例如关于它的时代问题,有的指前震旦纪,有的则泛指泥盆纪前的产物,又如把变质较深的一些地层划分为太古代等等。从而使得由此而引起的其它地质问  相似文献   

2.
彭琪瑞 《地质论评》1959,19(2):94-95
江西省地质局最近在江西西南部所谓“龙山系”地层中发现了石灰质岩层多层并在这些岩层与花岗岩体的接触带处发现了矽嘎岩型白钨矿。这一发现说明“龙山系”地层中也有石灰岩层及矽嘎岩型白钨矿存在。此外在湖南中部“龙山系”或  相似文献   

3.
攀西地区早前寒武纪片麻岩基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康定杂岩”曾由谭锡畴、李春昱、黄汲清(1929,1945)等定为太古代片麻岩,在以后的研究中,多数学者认为大部分是显生宙花岗岩和闪长岩。我国南方最古老的地层为中元古代会理群等浅变质岩系。近年来,该区存在太古代岩石的意见又占上风,有了众多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表1)。不少人认为沙坝和渡口的麻粒岩是最古老的岩石,随变质程度降  相似文献   

4.
出露于康定跑马山、丹巴格宗、公差等地的变质核杂岩地层,原岩为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及沉积岩,经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作用,形成一套正片麻岩及副片麻岩地层。获得1585—2341Ma原岩成岩同位素年龄值。应属康定群,时代为中元古代—太古代,为康滇地轴扬子地台结晶基底向北露头的延伸。  相似文献   

5.
周仁沾  杨超群 《地质论评》1951,16(1):132-132
根据1928—1932年两广地质调查所的报告,在广东沿海一带都有寒武纪前的变质岩系,包括正片麻岩,副片麻岩、片岩、大理岩和石英岩等。因为岩性和构造的复杂,加以南方湿热的气候,岩石风化极深露头荫蔽亦大,所以这些变质岩的层位时代问题,尚未得到正确的了解,也很少作广泛的对比,又因为广东沿海一带中生代的花岗岩分布很广,往往又把这些片麻岩和流状花岗岩或花岗岩的边缘相混为一谈。 1948年杨杰先生曾在珠江下游作过短期的地质旅行,他认为华南也如有华北所产的片麻岩系(寒武纪前的变质岩系)他的结论是:全中国不论华北、华西、华中、和华南都有太古代片麻岩系的地层(广州市十二科学团体联合年会会报第一期25页1949)。作者等於1949年冬到1950年春,先後曾在中山大学前门附近到瘦狗岭一带,和广州市郊联和市的北边,铜锣潭附近观察,见到两种不同的片麻状的岩石。从前哈安姆  相似文献   

6.
李志才 《地质论评》1959,19(10):473-478
一、前言“龙山系”一词是朱庭祐1928年所创,三十多年来,“龙山系”一词一直被用来作为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省分布很广的前泥盆纪地层的统称。但是长期以来,在这套浅变质的砂岩、页岩互层的岩石建造中,没  相似文献   

7.
鲁东前寒武纪岩石地层清理意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厘定后的鲁东前寒武纪地层分区以王台-五莲为界,分为胶北地层小区和胶南地层小区。胶北地层小区层(岩)序为: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芝罘群,震旦纪蓬莱群。胶南地层小区层(岩)序为:晚太古代大山沟岩组,早元古代胶南岩群,震旦系朋河石组。对原胶南群作了重新厘定:原甄家沟组因其岩石属变形变质的二长花岗岩而被废弃;大山沟组绝大部分为变形变质二长花岗岩体,而仅将原划大山沟组一段的部分斜长角闪岩和黑云变粒岩厘定为大山沟岩组,隶属晚太古代;原划邱官庄组底部变质含砾砂岩新建为朋河石组;邱官庄岩组和于家岭岩组合称为新义的胶南岩群,荆山群与粉子山群和胶南岩群可能属同时异相沉积变质产物。五莲群与粉子山群为同物异名因而废弃。  相似文献   

8.
印度南部 Tamil Nadu,Madras 地区典型紫苏花岗岩产地的太古代麻粒岩是由一套基性和酸性两种形式的正片麻岩组成的,并伴随有沉积变质片麻岩(孔兹岩系).紫苏花岗岩是一种主要的岩石类型。基性麻粒岩表现出一种具有明显富铁拉斑玄武岩的特点,伴随着稀土元素(REE)浓度的增加,并出现了铕(Eu)负异常.这些特点被认为是反映了辉石——斜长石组合在氧逸度(fo_2)低的条件下的低压分离结晶作用。超 Fe—Mg 质麻粒岩可能代表着这个过程的堆积物.酸性麻粒岩(紫苏花岗岩)一般是富 K_2O 的,而在大多数麻粒岩相地段占主要地位的酸性片麻岩则显然不同,K_2O 都低。然而,紫苏花岗岩中 REE 丰度具有在富 K 和贫 K 的两种太古代片麻岩中所观察到的整个范围。在这个地区大量前麻粒岩相钾质伟晶岩的出现,表明在原来钾含量较少的岩石组合中产生了钾质交代作用。微量元素产生了这样一个模式,即在麻粒岩相变质事件之前产生了酸性片麻岩的交代作用和局部熔融。这种事件的顺序是与地壳深部变质流体的成分的波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前公认的两个太古代基本岩石组合是花岗岩-绿岩和高级片麻岩。由于绿岩带不仅在地壳的早期形成和演化上具独特意义,而且蕴藏有极为丰富的金、铜、铁和镍等矿产,因此引起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极大注意。我国太古代变质杂岩,很可能大部分都与高级片麻岩组合类似,而  相似文献   

10.
彭澎  李云  刘富  王芳 《岩石学报》2012,28(11):3531-3544
冀西北地区出露晚太古代桑干杂岩和崇礼杂岩构成的灰色片麻岩(TTG片麻岩)-麻粒岩地体和红旗营子群角闪岩相变质火山沉积岩系.本文对尚义地区红旗营子群中变质火山岩中的变玄武安山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进行了锆石LAMC-ICPMS定年,获得207 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2528±12Ma(2σ,MSWD=0.1,n=34),这一年龄代表了该岩石的形成时代.虽然这一年龄非常接近灰色片麻岩的形成时代,野外地质关系指示红旗营子群的形成早于灰色片麻岩及其中的闪长质侵入体.在灰色片麻岩分布区,红旗营子群和一些变质辉长质岩石呈岩片、透镜体或者“岩墙”状分布.变质辉长质透镜体或者“岩墙”状岩片以周边发育串珠状小透镜体,以及不见细粒边部和岩墙“手指”可以与该区分布的早元古代变质基性岩墙相区别.这些变辉长质岩石可能是红旗营子群火山岩系根部或者岩浆房的残留体,也可能部分是更早期地壳的残片.红旗营子群火山岩系的岩石化学特征可以和灰色片麻岩及闪长质片麻岩岩体分别进行对比.地(桑干杂岩和崇礼杂岩)组成了该地区晚太古代大陆二维地壳结构.认识这种地壳结构在空间上的延续性,并识别相关地质单元在时代和物质上的演化关系,可以揭示华北克拉通晚太古代大陆地壳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1.
Mogk  DW 张洪洲 《世界地质》1991,10(2):207-219
位于蒙大拿州Beartooth山脉北西部的北Snowy地块主要是由七个太古代岩性单元组成:(1)Mouny Cowen眼球状花岗质片麻岩;(2)由大量长英质片麻岩、砂屑片岩、角闪岩和铁建造组成的副片麻岩系;(3)眼球状构造的花岗质凝灰岩;(4)千枚状Dauis Geeek片岩;(5)奥长花岗质片麻岩—角闪石岩杂岩;(6)Pine Greek推覆杂岩,为一具有闪岩核和两翼对称出现大理岩和石英岩的区域等斜构造;(7)上壳混合杂岩,由石英岩—闪岩组合和具有花岗质物质间层贯入上壳岩的非均质片麻岩组成。每个单元有其特征的岩性组合、变质级和构造样式。大多数单元之间的接触部位以糜棱岩(被认为是韧性断层的产物)和变质级的突变为标志。在四个构造作用最强的单元中,这些变化造成变质级的逆向和不连续增加。这些单元现在的轮廓最好解释为,在2.74Ga和2.56Ga前,变质期后,可能沿走向滑移断层和逆冲断层的构造拼合。从更大的范围看,这一地区位于怀俄明州北部两个截然不同地体的边界上(副片麻岩—Mount Cowan接触)。一个为东西的晚太古代侵入地体。另一个是西面的太古代变质上壳岩地体。NSB和Beartooth山脉的其它部分的关系表明,这个边界产生在晚太古代造山运动期间,与现代碰撞环境有许多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根椐地震资料波罗的地盾北—东部的地壳有一带状成分区,它的厚度约40km,地壳的上部—花岗片麻岩层被科拉超深钻孔(深度6836~12261m)(SD-3)穿透,它是由二云母斜长片麻岩和浅色黑云母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组成的。在研究科拉超深钻孔期间,资料证明酸性和基性成分岩石的原岩年龄一般不大于2.9Ga,基性岩和斜长花岗岩的侵入年龄为2745±65Ma,而在晚太古代变质作用期间,  相似文献   

13.
应用活动观点划分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和低角闪岩相3个地层区。将全省太古宙地层划分为子岭片麻岩,变质火山-沉积岩系,面型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TTG型高位侵入岩套和花岗岩等5大套岩石地层,并按基本岩石地层单位建立地层序列表,对太古宙一早元古代壳运行和主要构造事件,多期变质作用等进行论述,划分出三期褶被,三期韧性剪切带,提出区域性递增变质带新概念,论证了安子岭片麻岩是最古老的的陆壳。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孔兹岩系的地层结构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普遍发育由孔兹岩系、黑云角闪片麻岩系、麻粒岩系和侵位其中的变质深成岩构成的高级变质杂岩。由于多期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区内孔慈岩系的地层结构十分复杂。近几年的1:5万区调研究查明,孔慈岩系是以构造不整合覆盖在麻粒岩系之上的一套高级变质地层,主要由榴云片麻岩岩组、透辉片麻岩岩组、大理岩岩组组成。它们均遭受了早期下地壳麻粒岩相环境的近水平顺层韧性剪切变形和后期高角闪岩相条件的近南北和近东西向构造变形,分别导致孔慈岩系变质地层的“岩层缺失、隔层相触”、“犬牙交错、搀杂产出”特征,对这些变质地层早期结构的恢复发现,区内孔慈岩系各岩组之间均以近水平剪切界面接触,表现为由近水平剪切界面所围限的透镜状地层岩片堆垛而成的地层结构。  相似文献   

15.
冀东遵化群的构造及其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东遵化一带(东径117°25'—118°05'北纬40°08'—40°22')太古代变质杂岩广泛出露,七十年代以前,前人以迁西上川一带的近南北向背斜构造为基础,由其核部向西将三屯营、遵化、马兰峪、跑马场等一带地区,都认为基本上属“区域单斜”构造。从而由东向西(由下至上)建立了区域地层划分系统。作者等1978年在迁西龙湾一带进行变质铁矿调查时,感到“区域单斜”不符合该区太古代变质杂岩的构造全貌,随后几年来在遵化、石人沟、汤泉、马兰峪一带的地质调查及找矿工作中,都进一步地证实和加深了这一认识,即:遵化一带太古代变质杂岩的区域构造格架是由广泛发育的一套基性及中性片麻岩夹磁铁石英岩所组成的太古代紧密褶皱带(图1、2),我们称其为主期褶皱。本文主要论述其基本特征及演化。  相似文献   

16.
1986年—1988年间,笔者进行华北地台北缘“金城洞—夹皮沟晚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区成矿作用及找矿方向”的研究中,在夹皮沟地区原定的晚太古代绿岩中发现层状电气石岩。而后查阅了该区几乎所有的地质资料,均未见记载和报导,因此当属首次发现。该电气石岩产于夹皮沟晚太古代绿岩层序的中上部层位中。所谓电气石岩(Tourmalinite)是指与围岩大致整合,含有15%~20%或更多电气石的层控岩性单位,且在多次变形和变质中整合形态仍保持完好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夹皮沟太古代岩石分布及变质、变形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胜龙 《吉林地质》1992,11(2):61-70
在野外1∶10000地质填图及室内研究工作基础上,认为夹皮沟地区太古代主体岩石是中酸性侵入体(TTG),已变质成为长英质片麻岩。太古代上壳岩以包体形式分布在长英质片麻岩中。太古代岩石经历了三期变质作用和三期变形作用。太古代上壳岩经历韧性变形作用和具有麻粒岩相变质怍用,长英质片麻岩经历早期韧性变形作用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而晚期经历脆—韧性变形作用和绿片岩相变质作用。低级变质作用和晚期变形作用改造、叠加早期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都庞岭-九嶷山地区出露的南华纪至第四纪地层最大厚度累加为18.5km,物探推测的地壳厚度为32~40km,两者相减尚应有13.5~18.5km厚的硅铝质地壳物质;地表基性-超基性火山岩中已发现有年龄值为1141~2707M a的片麻岩、麻粒岩、辉长岩、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片岩等沉积岩和岩浆岩变质结晶岩类;源岩主要属地壳成分的花岗岩,钕同位素t2DM值为1790~1380M a;花岗岩内磨圆状残留锆石SHRIMP法年龄值912~2669M a。推测南华系-奥陶系仅属上地壳基底,南华系之下还存在元古代甚至太古代的变质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19.
卡瓦布拉克大断裂北晚太古宙喀拉塔格南岩群,为灰色片麻岩系(TTG岩系)及二长-钾长花岗片麻岩系组成的高级变质区,后者常呈脉状或不规则状分布在TTG岩系中,构成灰、红相间的景观特征.岩石具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特征,发育中深层次的塑性流变变形,变质矿物有反条纹长石、钾长石、角闪石、铁铝榴石等,区域上还可见蓝石英、紫苏辉石、硅线石.经岩石化学研究,组成该岩群的片麻岩具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岩系)组合特征.该套变质岩系可与库鲁克塔格、尾亚、阿尔金等地太古宙中深变质岩系对比,时代厘定为晚太古代较恰当,构造属性为塔里木地块的前震旦纪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概述了前寒武纪地层划分(表1),同时对板块构造进行了综合对比,表现板块多次碰撞和俯冲。太古代绿岩系属金矿的矿源层:包括迁西群、鞍山群、胶东群、太华群和阜平群等地层。晚太古代至元古代地层共同特征是:遭受多次旋回岩浆活动、火山活动、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它们均与金矿关系密切,矿床类型有石英脉型、火山岩型、变质热液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