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大庆市地下水降落漏斗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市主城区长期过量开采承压水,致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依据多年地下水开采量及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了中心城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地下水降落漏斗的规模直接受开采量大小的控制,水位的变化与开采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田辉  刘强  赵海卿  张梅桂 《地下水》2012,34(6):44-45,110
齐齐哈尔市主城区由于长期过量开采承压水,致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依据多年地下水开采量及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中心城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于1988年枯水期,面积2.78km2,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漏斗面积不断扩大,至2000年面积达102.5 km2,达到最大;随着采取相关措施,漏斗面积逐缩小,并趋于稳定。面对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下水系统演化与地面沉降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地下水动态监测网、GPS监测网数据、气象监测数据与SAR数据、GIS等技术相结合,建立地下水系统演化与地面沉降过程模型,系统分析了北京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地面沉降的形成过程。研究表明:降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地下水开采量随之增大;平原区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间接导致了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的形成演化。地面沉降对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响应模式存在着季节与年际差异性,时空分布上存在不均匀性,最大地面沉降速率约为41.43 mm/a;揭示了地下水降落漏斗与地面沉降漏斗空间展布特性存在一致性,但并非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9,(6)
地下水过量开采已经引起新疆博州平原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逐年扩大,艾比湖湿地萎缩以及一系列环境问题。在分析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博州平原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地下水流数学模型。进一步利用Processing Modflow建立了平原区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并利用地下水位长期监测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识别验证,使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仿真度。利用识别后的模型预测了在两种开采方案下,研究区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结果可知:在地下水均衡分析的基础上, 2014年博州平原区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58 775×10~4 m~3/a,若维持现状开采,地下水水位将持续下降,形成更大的降落漏斗;提出将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到40 000×10~4 m~3/a,可作为博州平原区适宜的地下水开采量,有助于区域地下水位得到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5.
大庆西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水资源人工调蓄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地下水资源的长期大量集中开采形成了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下水的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利用降落漏斗区腾空的地下储水空间进行水资源的人工调蓄可使地下水位得到恢复。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大庆市目前已形成了东西两个大的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必须进行地下水人工调蓄。设计并模拟了现状开采、逐年压缩分别在现采和压采基础之上进行人工回灌等4种人工调蓄方案,对大庆西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进行水资源人工调蓄。结果表明,压缩开采和人工回灌均可加速降落漏斗区地下水位的恢复,在逐年压缩地下水开采量5%的情况下实施人工回灌(0.45×108m3/a),地下水位恢复效果最明显,到2010年末,漏斗中心地下水位可回升7.7~10.3 m。  相似文献   

6.
苏肇汉 《广东地质》2004,19(4):8-14
通过对湛江市区地下水开采和监测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湛江市地下水现有监测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地下水(主要为中、深层承压水)区域降落漏斗的形态特征,提出了将地下水监测由控制区域降落漏斗发展调整到以预防海水入侵为重点的布局方案,以确保湛江市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5,(5)
下水是整个水资源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地下水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出现了大片的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区。漏斗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问题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建立模型入手,对地下水在漏斗区的运移规律分析。提出,漏斗区地下管理保护旧一项新事业,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要努力做好漏斗区地下水管理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基于ArcGIS建立了磐石市29个监测点的水质信息数据库,采用灰色聚类法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地下水中常规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掌握了地下水质量状况。磐石市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质量良好,达到、级标准。地下水中化学组分的含量从郊区向市区逐渐增加,市区地下水质量为、级标准。地下水已遭受污染,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区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是市区地下水遭受污染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佩仙  李京生 《地下水》2002,24(1):16-18
通过对太原市兰村泉城内兰村、西张、枣沟三大水源地地下水开采量、水位、水质的分析,阐述了因地下水超采造成泉域内大范围的地下水位下降,部分地区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从而导致水质污染、地面沉降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分质供水、优质优用的供水方式和做好人工回灌,限制地下水开采量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6,(4)
沈阳市地下水开采的为城市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保证。90年代以前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使得地下水的均衡场被破坏,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成面积不断扩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沈阳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限制地下水开采,使开采量逐年减少,漏斗面积恢复变小。主要研究沈阳市主要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庆市主城区长期过量开采承压水,致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依据调查资料,分析了大庆市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面对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饮水型地方病、土地盐碱化、湖泡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降落漏斗的控制与恢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过分担忧和强调地下水降落漏斗及其对区域地质环境的影响是不适当的.降落漏斗是地下水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分析和对比东北及华北地区的几个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可以看出,降落漏斗的产生与发展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开采强度等因素有关.漏斗是可以控制和恢复的,只有在控制不当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地质灾害.正确认识与掌握地下水降落漏斗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有助于人们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避免不良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闵望  陆华  杨琦 《江苏地质》2023,47(4):438-446
江苏如东北部水产养殖区自规模化运营以来,长期对区内浅部地下水进行集中式开采,区内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水位漏斗,继而导致地面沉降的发生,是苏北地区典型水产养殖引起的地面沉降区,为全省地面沉降研究新的拓展区和实践区。根据2017—2020年度高精度InSAR监测数据,圈定研究区地面沉降重点沉降区及影响范围,通过39个开采井水位统测数据对比研究,证实区内地下水水位漏斗与地面沉降展布形态和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科学佐证了地下水开采是研究区地面沉降形成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产生了一系列地下水下降、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采空塌陷、崩、滑、流及土地"三化"等环境地质问题。在哈尔滨市、大庆市形成了面积分别为380km2和5000km2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在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个煤炭城市形成了551km2的采空塌陷区;在松嫩平原形成了面积573752.1hm2沙化区和386486.79hm2盐渍化区。  相似文献   

15.
董广福  张元坤  吴希龙 《地下水》2011,33(2):46-47,69
磁窑工业区的用水主要依赖地下水,地下水超采问题较为严重,已形成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本文通过地下水水位观测资料,对磁窑地下水开采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措施,以期达到采补平衡,保护水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宁夏清水河平原中游地下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水河平原工业和农田供水水源多位于冲洪积扇中下部,部分位于扇前缘细土平原带,距咸水蕴藏区较近.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出现大面积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造成咸水倒灌使有限的淡水资源遭受和面临咸水"入侵"的危险,已影响地下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本文在对清水河中游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与概化的基础上,运用GMS软件建立了研究区多层地下水水流数值模拟模型,以现有开采条件对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根据模拟得出区域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据此提出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措施,以保证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沈阳中心城区水源地漏斗恢复调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沈阳市由于长期地下水超采严重,已经形成大面积地下漏斗空间,形成引发严重地质灾害的隐患。分析了沈阳市地下水漏斗可恢复性建设的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沈阳市地下水漏斗区域水量恢复时间和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恢复程度。结果表明:在同时增加河流补给量和压缩地下水开采量条件下,2年以后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可达到31.67m;压缩地下水开采量或增加河流补给量,均可在4年恢复漏斗区地下水位,且沈阳城区可有效增加地下水资源量0.88×108m3。  相似文献   

18.
宁河南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过去无规划开采地下水造成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引发了诸如地面沉降、降落漏斗形成和扩展、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加强区域地下水管理,抑制地下水无序开采,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势在必行。通过区域地下水位测量,结合水文地质条件绘制各组地下水流场图,对区域地下水流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可知:第Ⅰ含水岩组潜水、微承压水受地表水体控制比较明显,整体水位差距不大;深层含水层流场受区域地下水开采量的控制,Ⅱ、Ⅲ含水岩组在区域东北部存在水位降落漏斗,整体流场南西—北东;Ⅳ含水岩组在区域东北部和东南部为低水位区,整体流场由西向东南、东北一带径流。Ⅴ含水岩组在中部为水位低值区,北部、南部为水位高值区,整体流场由南部、北部水位高值区流向中部低值区。  相似文献   

19.
洛阳市地下水位下降及防降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现国  王建力 《河南地质》2000,18(3):205-210
因大量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开采降落漏斗。诱发地面沉降,地下水资源枯竭,造成地质灾害发生。本文在论述了洛阳市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地下水下降的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鲁北地区作为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面沉降问题日趋严重。以滨州博兴县为工程背景,基于研究区详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资料以及历年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系统分析该地区地下水动态分布及地面沉降分布演化特征。以Biot多孔介质固结理论为基础,建立博兴县地面沉降三维流 固耦合数值模型,还原地面沉降发展过程并预测分析不同地下水开采方案下的沉降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博兴县浅层地下水位降幅呈现南大北小特点,深层地下水形成了以县城区为中心的椭圆形地下水区域降落漏斗;地面逐渐形成了分别以博兴县城区、湖滨镇和店子镇为沉降中心的三个小型沉降区,且有相互关联扩展的趋势;地面沉降三维流固耦合模型较为理想还原了研究区地面沉降发展过程,预测在现状地下水开采方案下未来10年内地面沉降仍以较大速率继续发展,累计沉降量超500mm的区域面积不断扩大,当减小20%现状地下水开采量时是较为合理有效的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