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HD-1型合欢树地震观测系统的特点、工作原理、技术指标、系统组成、主要功能等,叙述了系统的操作技术要求与现场安装运行的必要条件,指出该系统的开发研究为短临地震预报增加了一种新型的地震前兆观测项目与系统仪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2001年8月13日山西太原尖草坪3.8级地震前,太钢地震台合欢树生物电位的前兆异常变化,指出合欢树对于太原地区的有感地震映震性能较好,为进一步研究合欢树震前的异常变化,提出应在太原地区多增加一些合欢树地震观测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 2 0 0 1年 8月 13日山西太原尖草坪 3.8级地震前 ,太钢地震台合欢树生物电位的前兆异常变化 ,指出合欢树对于太原地区的有感地震映震性能较好 ,为进一步研究合欢树震前的异常变化 ,提出应在太原地区多增加一些合欢树地震观测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对合欢树、垂柳、白皮松、紫薇4种不同树种生物电位进行观测试验的情况。结果表明,合欢树的日变规律明显,地震前有异常变化,可作为利用生物电进行地震观测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5.
震科 《山西地震》2003,(4):39-39
利用合欢树进行地震观测是短临地震预报的一种新探索。由苏丛柏负责的地震科学基金项目——“合欢树地震观测与试验研究”课题 ,已于 1999年 10月通过中国地震局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组认为 ,“利用合欢树生物电位进行地震短临观测、探索在国内首次进行具有新颖性、实用性 ;利用合欢树进行地震短临前兆观测在我国做了一项开创性工作 ,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水平 ,并在观测等方面有所创新 ;研究资料表明合欢树在震前几小时至几天的映震性能较好 ,对于百千米至数百千米的中等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为我国进一步开展该项观测与研究建立了良好…  相似文献   

6.
合欢树生物电位预测地震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在太钢(集团)有限公司地震台进行合欢树地震观测试验时观测到的合欢树生物电位在雷电、大风、大雨、气温突变时的异常变化特征。指出,在进行地震前兆观测时,应正确识别合欢树的非震异常。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树种生物电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地震》1999,(Z1):1
介绍了植物体内生物电位的形成机理,国内对生物电刺激的实验室研究成果与合欢树地震观测的震例对比情况,分析了合欢树电位异常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地震前兆的相关性。指出利用合欢树的异常变化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但由于植物体内的生物电影响因素多、机理复杂,在地震预报中要结合其他观测项目综合分析判定其异常。  相似文献   

8.
合欢树生物电位的非震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地震》1999,(Z1):1
介绍了在山西太钢(集团)有限公司地震台进行合欢树地震观测的震例,总结了合欢树生物电位地震前兆异常的形态及观测成果。认为合欢树的映震性能较好,一般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天合欢树生物电位会出现异常。在100km以内对3.0级以上地震的映震率达80%,在500km以内对4.5级以上地震的映震率达77 %,在1000km以内对5.5级以上地震映震率为66%。  相似文献   

9.
《山西地震》1999,(Z1):1
叙述了在意大利那波利动物园内用树龄达50a的两棵合欢树生物电位进行地震前兆观测的方法、装置等;给出了1990年5月1日至31日坎帕尼亚地区24次3级~5级地震前合欢树地震观测的资料;分析了这些地震前合欢树生物电位的异常形态;指出,合欢树生物电位可作为预测预报地震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0.
强地震动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介绍了GDQJ—1A型强地震动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原理和技术性能,它可用于强地震观测和工程振动测量。  相似文献   

11.
不可思议的现象近几十年 ,地震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解开了众多不解之谜。虽说如此 ,不解之谜仍然不少。对于过于复杂的现象解释不清楚倒情有可原 ,但对于一些极其简单、基本的现象也搞不清楚未免太说不过去了。比如说 ,太平洋板块每年以约 1 0 cm的速度由福岛县近海向茨城县近海、房总近海俯冲 ,可伊豆马里亚纳板块边界就是不发生大地震 ,你说怪不怪 ?这就是极简单、基本的不解之谜的例子。对这种现象长期以来有一种常识性的解释 :因板块边界面的摩擦几乎为零 ,故太平洋板块不受任何阻力 ,顺顺当当地向下俯冲。可是 ,单从…  相似文献   

12.
1 邢台地震促进了中国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 1966年3月邢台地震和此后发生的一系列地震事件, 促进了我国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 也提出了诸多研究课题, 本文只能摘述一二.  相似文献   

13.
渭南市位于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地块南缘渭河断陷盆地中西部,固市凹陷西南缘,地貌单元主要为渭河漫滩和Ⅰ、Ⅱ、Ⅲ级阶地。通过钻孔勘探、剪切波速测试、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地脉动测试,结合场地地下水等资料,将小区划场地划分为四个Ⅰ级工程地质亚区和九个II级工程地质段,从而为地震小区划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和评价场地地震地质灾害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Earthquake     
Summary Original copper engraving depicting an earthquake is reproduc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发生以中国四川省汶川为震源的8级大地震.震源断层从都江堰市向东北延长到300 km附近,到达甘肃省、陕西省交界附近的巨大范围,造成死者、下落不明者总计8万多人的严重灾害.震源区的大小大到何种程度,可将此与6月14日的岩手、宫城内陆地震的震源区作一比较,如图1.  相似文献   

16.
施甸5.9级地震震害与竖向地震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施甸5.9级地震震害现象的机理分析,清晰地发现竖向地震作用起重要破坏作用,与获取的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竖向值相吻合。映证了在历次地震中许多地震工作常发现极震区竖向地震力起重要破坏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震灾防御技术》2007,2(2):218-219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是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主要科研方向是:开展震源环境、地震过程和震源破裂机理等地震科学的基础研究;以地震预测试验场为基地,开展地震数值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开展地震前兆机理研究;开展对构造活动、地震过程的观测方法研究,发展流动观测技术,开展防震减灾类观测专用设备的研制工作;承担地震中期和长期预报、地震预报攻关研究、地震现场流动观测任务;承担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中心管理、数据分析处理和数据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地震应急技术部门负责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运维及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在地震发生后,负责提供应急指挥场所和震区基本情况、辅助决策建议、地震应急专题图等文件、图件。在国内最近几次影响较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政府和社会民众提供了相应的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后关于地震预测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汶川地震预测失败之后,笔者仍然坚持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测的,但存在多方面的困难,从根本上来说,需要等待地球科学的突破性发展与地学探测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但当前经过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观测技术,加强异常动态的调查与落实,重建地震宏观异常监视系统,完全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地震预测的成功率,尽最大可能减轻地震灾害,防止汶川地震这样的惨痛历史重现.  相似文献   

20.
依据2002-2011年天津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统计了天津前兆台网观测项目的前兆异常情况.并以首都圈地区ML4.0以上地震和华北地区Ms5.0以上地震作为震例,从总体映震能力、观测项目的映震比例、有震异常比例、前兆台网映震的方向性、各前兆学科的映震能力等方面,对天津地区前兆台网的映震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天津前兆台网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