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地震预警是利用地震预报的骨干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分析在区域(分区)和震级已确定的情况下发生地震的紧迫程度。通过把华北地区分为不同的预警区域(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建立区域地震震情指标预警模型,确定了华北地区14个地震预警判据,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震情指标的相应运算,建立区域指标预警系统,根据预警等级判断标准得出每次震例的红、橙、黄、蓝预警等级。最后对华北地区不同区域的强震进行回顾性检验,在震前得到预警等级较为理想,为政府采取相应防震和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我国地震烈度鉴定工作和地震区域划分研究的历史;讨论了当前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存在问题和改进前景;提出了在利用微震观测资料、构造分析、重现期和地震动衰减估计、以及建立统计模型等方面可以深入研究的内容。最后,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重大工程中的地震工作和城市小区划研究概况,以及编制新的地震区域划分图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辽宁地区震情预测预警层次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辽宁及邻区地质构造与区域地震活动特点,在震例研究和预报实践的基础上分别提炼了辽南和辽西—辽蒙交界两个区域的中强震预警判据,构建了基于时间尺度的震情预警指标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预警模型的各指标进行了无量纲数字化,得出了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排序,确定了各指标的具体权重;最后通过判断矩阵及矩阵运算的数学方法得出辽宁地区中强震预测预警等级。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仅以城市单体为对象研究城市地震灾害脆弱性,而忽视城市内部不同区域间存在特征差异的问题,选择威海市区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范围细化至22个街道(镇),建立城市小区域地震灾害脆弱性评价模型。从人口、经济、建筑物和生命线系统4个方面选取17个指标构建城市地震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客观结合的三角模糊熵法和改进TOPSIS模型,计算出研究区域的相对贴近程度并进行排序,将威海市区划分为4个不同脆弱性等级。结果表明:改进TOPSIS模型能够从整体上对城市地震灾害脆弱性进行评级分区,为城市内部有针对性的制定防震减灾策略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中从场地划分入手,提出了一种城市地震动参数区划方法新思路:即首先利用专业软件Surfer和ArcGis对区域内的钻孔资料进行处理,构建包含土层厚度、波速分布和建筑场地分类等信息的三维地下模型,并对地表进行场地分区和网格划分。然后在每一场地分区内,选取若干个典型钻孔,进行一维土层地震响应分析,计算结果代表该类场地的地震反应,再根据区域内所有离散点(网格点)的信息,即可获得整个计算区域的地表地震反应结果,进而得到整个区域的地震动参数区划,以及不同加速度峰值的等值线。这一方法可用于计算不同强度地震输入下,区域内地震动的分布,其结果可用于城市震害预测,特别是震后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单塔斜拉桥模型的动力响应试验,研究了结构损伤预警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工作流程、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为保证结构损伤预警的实时性与准确性,提出了分别针对突发性损伤和累积性损伤的平行预警模式。开发了桥梁历史数据纵向对比功能,帮助发现桥梁结构异常状态,以进一步触发远程诊断中心预警系统,达到对结构损伤的群体参与协同诊断,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桥梁损伤预警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阶段地震人员死亡评估模型在评估特定区域地震时评估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 结合中国地震灾害特点、 人口分布情况等, 将中国大陆划分为西北、 西南和大陆东部三个地区, 并对各区域按照人口密度进行分级。 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 选取震中烈度、 震区面积、 抗震设防烈度参数建立分区域的地震灾害人员死亡评估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该模型在西北、 西南地区的验证结果较好, 适用于中国地震灾害情况, 可以用于震后快速盲评估,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评估不同震级、 相同震中烈度和人口密度的地震时, 出现相同结果的情况; 虽然该模型在震例较少的大陆东部地区以及城市直下型地震中评估结果需要进一步改进, 但为解决特定区域地震死亡评估中误差较大问题提供了思路, 能够为震后应急指挥和救援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了空间光滑地震活动性模型,该模型无需潜在震源区划分,同时发展了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新方法。根据三种地震目录资料建立了三种地震活动性模型,利用高斯光滑函数获得了湖南区域内的比值分布特征,使用了两种典型的衰减模型,计算了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分布。其分析结果显示PGA分布特征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大体一致,部分区域PGA提高,PGA达0.05g的区域显著扩大,其中包括邵阳、湘潭、吉首、怀化等重要城市,而这种PGA分布特征与该地区地震活动性特征是一致的。概率危险性曲线的结果表明常德等地区的潜在地震危险性比湖南区域内其他城市高。表明此模型用于地震危险性计算中是简便易行的,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尤其对于地质和地震构造信息缺乏的弱震区和中强震区,该方法作为替代方法并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城市震害高危害小区的研究和GIS的实现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帅向华  成小平  袁一凡 《地震》2002,22(3):113-119
论述了在城市地震灾害中如何考虑诸方面因素来评价城市的灾害轻重分布情况。中建立坑危害小区分析模型,设想将城市划分等面积网格,给每个单元网格赋予灾害指数,以确定城市中受灾较为严重的区域,为求灾指挥提供决策信息。同时,将高危害小区的模型研究结果转化为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的GIS模型。该研究结果已应用于泰安市防震减灾示范研究项目中。  相似文献   

10.
陈美蓉  彭朝勇 《中国地震》2023,39(1):198-212
传统地震预警方法通过在地震频发区域部署高密度地震监测台网,进而构建区域地震预警系统。但此方法所需投资较高,同时还需要政府和不同行业间的密切合作,使得大部分位于地震频发区域的国家和地区无力支撑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与运维。随着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地震预警技术出现了新的研究方向,利用智能手机开展地震预警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迄今为止,国内外已研发完成多款诸如MyShake、i-jishin之类的手机端APP地震预警软件。本文详细描述了利用手机端内嵌MEMS芯片开展地震预警的研究进展,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在手机端进行地震预警时所涉及的处理流程以及相关算法。  相似文献   

11.
李蔚 《山西地震》2005,(4):37-39
从2004年12月印度洋发生地震海啸造成的灾难中得到启示,从完善我国的应急救援、防灾救灾体系、法律法规体系,预测系统、快速反应预警系统以及启动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指挥体系、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实施应急救援等方面,阐述了建立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各种应急队伍的必要性,绘制了灾害处理应急流程图,分析了应急队伍所应承担的任务,提出在我国应尽快建立地震海啸预警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新疆地区地震活动性、灾害背景及区域协同联动应急模式出发,在遵循科学性、系统优化和可操作性及区域特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县级行政单元的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继而建立了基于基础设施条件、基础人力物力财力、(县级)专项能力和专项经验及基础环境背景4个一类指标集的县(市)绝对地震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新疆地区4类人员问卷调查资料,计算和分析了样本支持条件下各指标的权重及结果,将其应用在新疆地区县(市)地震应急能力等级划分中。结果表明,地震应急能力的空间分布格局的产生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是相适应的,安居富民工程对提升区域地震应急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少数民族聚集区应急能力有待加强,寒旱、高海拔地区等特殊地理因素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我国最具潜在喷发可能的活火山,至今尚未建立和提出火山监测预警平台的构建技术。本文分析讨论了国外多个灾害预警系统案例,借鉴国内外成熟思路,得出一套适应长白山天池火山地理和火山监测手段的火山监测预警平台构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火山监测预警平台可提供海量数据库存储与管理,实时数据传输和实时处理,危险性分级,灾情、灾评信息速报,预警级别发布,信息传播与共享功能。具有为政府应急决策、公众逃生避险、重大工程实施紧急处置提供及时火山预警服务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巢湖蓝藻水华频繁暴发,对流域内居民生活和社会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由于缺乏蓝藻水华全方位监测、高精度模拟和智能化分析手段,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现状掌握、异常识别、原因追溯、未来模拟"的目标,无法满足巢湖蓝藻水华科学防控与应急处置的要求,蓝藻水华引起的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本文针对巢湖蓝藻水华的全面监测和应急决策...  相似文献   

15.
Geomagnetism and Aeronomy - The index of integral solar activity F10.7 is one of the main input parameters of existing ionospheric models, including the model used at early-warning radar stations...  相似文献   

16.
基于COMCOT数值模型,建立了天文潮与海啸耦合数学模型,对日本"311"海啸进行了模拟验证。针对马尼拉地震带海啸,通过设计海啸震源的计算,分析广东省沿海海啸风险,从数值上得出了海啸引发的最大增水值以及海啸到达广东省沿岸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南北地震带区域形变异常特征与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北地震带及附近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区域水准网和90年代以来的GPS监测网资料, 结合地质构造和监测区发生的多次6级左右及以上震例, 分析了震前区域性形变场异常的基本特征。 进而根据资料支持程度, 分别以GPS、 区域水准观测位移为地表约束, 以“973”项目活动地块划分结果为地质依据, 进行非震负位错模型反演计算, 研究了数值模拟结果反映的活动块体和边界断裂构造变形状态与地震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研究了强震前区域性水平、 垂直构造形变异常特征及可能的机理, 初步总结了基于区域水准、 GPS观测与数值模拟的强震前区域构造形变异常的一些判据。  相似文献   

18.
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has been widely used and thoroughly tested in many places in the worl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WAT model has pointed out that 2 of the major weaknesses of SWAT are related to the nonspatial reference of the hydrologic response unit concept and to the simplified groundwater concept, which contribute to its low performance in baseflow simulation and its inability to simulate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This study modified the groundwater module of SWAT to overcome the above limitations. The modified groundwater module has 2 aquifers. The local aquifer, which is the shallow aquifer in the original SWAT, represents a local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The regional aquifer, which replaces the deep aquifer of the original SWAT, represents intermediate and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systems. Groundwater recharge is partitioned into local and regional aquifer recharges. The regional aquifer is represented by a multicell aquifer (MCA) model. The regional aquifer is discretized into cells using the Thiessen polygon method, where centres of the cells are locations of groundwater observation wells. Groundwater flow between cells is modelled using Darcy's law. Return flow from cell to stream is conceptualized using a non‐linear storage–discharge relationship. The SWAT model with the modified aquifer module, the so‐called SWAT‐MCA, was tested in 2 basins (Wipperau and Neetze) with porous aquifers in a lowland area in Lower Saxony, Germany. Results from the Wipperau basin show that the SWAT‐MCA model is able (a) to simulate baseflow in a lowland area (where baseflow is a dominant source of streamflow) better than the original model and (b) to simulate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shown by the simulated groundwater levels in cells, quite well.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地震预警、震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文献和试验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当城市地震预警系统出现误报后,对于社会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和潜在的积极影响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减小误报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