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利用滇西试验场区最新完全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形高资料,采用设置虑拟数区和边界限定,消除趋势项,低道滤波等预处理措施,按试验均衡理论,计算了该区了地壳的均衡响应函数及试验均衡异常;结合文献(1)的研究结果,对其均衡异常分布特征,区域构造运动机制,活动的断裂与强震展布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均衡响应函数值高于美国。加拿大及我国华北等地区,其地壳处于亚均衡状态;2)区内各部位的均衡状态并不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重力/GPS联合观测数据计算垂向构造应力的新方法.计算步骤如下:(1)通过重力/GPS联合观测数据计算布格重力异常;(2)依据布格重力异常数据推算莫霍面深度;(3)依据GPS观测数据,通过均衡理论计算均衡面深度;(4)依据莫霍面与均衡面之间剩余物质(壳幔物质密度差)所承受的附加浮力,计算地壳承载的垂向构造应力.本文利用上述构造应力新算法,计算了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及周边地区垂向构造应力分布,发现龙泉山断裂带以东地区垂向构造应力基本为零,龙泉山断裂带与龙门山断裂带之间地区垂向构造应力为正值,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垂向构造应力为负值.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周边蓄积了-40~-50 MPa的垂向构造应力,且梯度变化剧烈;松潘高原蓄积的垂向构造应力大约为-10~-20 MPa,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在重力作用下的我国西南地区地壳物质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在重力作用下,青藏高原巨厚的地壳成为高原及其邻区现代构造运动的强大动力源。在其驱动下,我国西南地区存在着往南东方向运动的地壳物质流,它具有独特的运动方式,与冰川下滑运动有所不同。在地壳物质流动过程中,由于阻力的差异,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构造活动性。西南地区地震的发生受到地壳物质流动的控制。西南地区现代构造运动的动力源与重力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可属于重力构造范畴  相似文献   

4.
利用压缩质面法反演重力资料,得到了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地区的莫霍界面、康腊界面及花岗岩Ⅰ层底部界面的等深线图。从这些图可以看出,在喜马拉雅山区,上述各个地壳界面剧烈变化,喜马拉雅山正处于向北逐渐加深的斜坡上,地壳还缺乏“山根”,因而这个地区的地壳还未达到均衡。但藏南的楚中、查当至戛隆公巴一线以北地区,地壳已处于均衡状态。喜马拉雅山区目前还在逐步上升,说明有比均衡调整力更为强大的板块构造运动力存在。由地震机制的压力轴近于由南向北,以及一系列逆断层性质的大断裂,说明存在印度板块向北运动与亚洲板块互相挤压碰撞。由喜马拉雅山地区浅源地震震中呈带状分布及深部地壳构造特征得出,莫霍界面的急剧变化、地壳未达到均衡是容易发生大地震的深部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区地震往往发生在10~20千米深处,若将震源上复岩层重力负荷在地壳深部产生的垂直应力及水平应力视为背景应力,而将重力导致的青藏高原壳内水平应力视为叠加于背景应力之上的附加构造应力。可以证明,在这一情况下,地壳深部具备产生平移错动型断层的基本力学条件,实际资料也表明,本区地震断层以平移错动为主。现今国内外的研究者仅讨论过断层倾滑错动的重力机制问题。本文提出了断层平穆错动与重力关系的新见解,这对正确认识重力在构造与地震活动中的作用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重力资料为主,参照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计算云南地区的地壳厚度,分析了本地区地壳厚度分布轮廓及其特征、根据爱黎的均衡理论,计算出本地区的重力均衡地壳厚度,讨论了重力均衡补偿作用。又根据二者的差异及地壳厚度与人工地震测深结果的对比,研究了地壳上地幔的横向不均匀性。并对深部构造、重力均衡补偿作用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疆叶城-西藏狮泉河重力剖面与地壳结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西藏狮泉河-新疆叶城的剖面重力测量成果,对该区的大地构造、地壳厚度以及均衡信息进行讨论。结果认为,研究区内藏北与羌塘构造区地壳厚度平均为70km,到昆仑褶皱区,地壳厚度大致以8°的倾角从南向北呈现由厚变薄的大梯度带,进入塔里木盆地边缘,厚度大致为50km.根据均衡信息的分析,本区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藏北与羌塘的均衡补偿区;昆仑褶皱带的正均衡异常区;塔里木盆地南缘的负均衡异常区.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引起的均衡上升运动与构造力引起的结果相比是非常微弱和从属的,并属后期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大陆地质构造现象为基础进行研究,认识到輓近时期构造运动的特征是反向运动,其实质是垂直运动。又从地质、古生物以及天文观测资料的研究中,得出輓近时期地球自转速度不是加快而是减慢。利用上述结果进行力学分析和动力源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輓近时期中国大陆地壳构造运动的特征是垂直运动。力源来自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应力松弛和均衡调整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地壳中的负荷应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由于地壳莫霍面起伏及地壳外动力作用产生的一种负荷均衡应力的计算。计算结果指出,这种负荷应力在某些地壳类型地区会产生数量可观的壳中应力,因此不容忽视。根据我国在华北地区进行的一系列地壳测深结果,发现华北地区莫霍面存在一系列近似正弦波型的起伏,波浪起伏的埋藏深度为-30至-40公里左右,幅差约10公里,波浪起伏单元的构造宽度为50至100公里左右,波浪构造的长度为百公里以上,面积为数千至万余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
张永志 《内陆地震》1992,6(1):39-45
根据Lyapunov稳定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在均衡力作用下,地壳的均衡调整运动和地壳的反均衡运动的稳定性;推导了判断均衡地壳垂直运动失稳时的熵产生判据和条件;讨论了非线性运动过程中均衡地壳运动系统的反馈性质。作为均衡地壳非稳定性运动的两个实际例子,对青海门源6.4级地震前的重力水准资料和甘肃礼县5.0级地震前的重力水准资料进行了计算,得出了与理论基本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多期复测水准网和重力网的动态联合平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重力测量结果研究地壳垂直运动时,重力-高程因子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研究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多期复测水准网与重力网动态联合平差的方法,同时求解地壳垂直运动速率和重力-高程因子。利用此方法对北京地区1983-1991年的水准和重力复测结果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两类不同观测值的权比配置是恰当的,平差模型是正确的,重力-高程因子的分布符合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EIGEN-6C4重力数据和ETOPO1地形数据,在考虑物质密度横向不均匀的情况下,在东北亚地区展开地壳均衡研究,并重点分析了长白山的隆升机制.首先,针对穿越长白山和库页岛的两条近乎东西向的剖面(剖面A、B)展开详细研究,以CRUST1.0模型为初始条件,利用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基于Airy模型和Airy-Pratt模型分别反演了相应剖面的地壳密度结构,发现两剖面的地壳密度呈现一定程度的横向不均匀特性;接着基于上述密度结构和高程数据,利用Airy均衡理论计算了相应剖面的均衡面深度,并进一步比较莫霍面(Moho)和均衡面的差异,计算了剖面的垂向构造应力分布;然后,把上述方法应用到整个东北亚地区,计算了1°采样的21条东西向剖面的垂向构造应力,插值得到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垂向构造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东北亚大部分地区垂向构造应力基本为零,总体处于均衡状态,长白山地区垂向构造应力为-15~-25 MPa,日本列岛垂向构造应力为-40~-50 MPa,太平洋海沟垂向构造应力为15~25 MPa;最后,本文运用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导纳方法,计算了长白山地区的有效弹性厚度(Te)和加载比,发现长白山地区的Te为10 km,表明该地区的岩石圈较为柔软;加载比结果显示,岩石圈初始加载主要来自莫霍面,占总加载的78%,表明长白山的隆升主要源自地幔物质上涌.  相似文献   

13.
跨越中、印、缅三国交界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92°E~97°E,26°N~30°N)有一半以上的面积尚没有重力测点,是重力数据空白区,故无法直接研究其重力场特征与深部地壳结构(构造).本文应用卫星重力异常资料作为近似空间重力异常,经计算给出的布格重力异常,其特征与该地区的地形高程呈很好的镜像相关.据此得到该区不同方位的3个地壳深部结构剖面.重力异常反演求得青藏高原地壳厚度>70 km;喜马拉雅造山带为55 km左右;布拉马普特拉河谷盆地为33~35 km;那加山山脉地区为40~45 km,即呈现出3个不同构造单元的展布.同时求得“东构造结"区由高密度的刚性物质构成,在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下呈向北运移,并插入青藏高原东缘.基于这样的构造格局和深层动力过程,导致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和东北缘的强烈构造运动,大、小地震的频频发生和矿产资源的聚集.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区域重力均衡异常的物理模型,假定区域重力均衡异常源于上地幔密度分布横向不均匀以及由上地幔小尺度对流产生的边界形变.导出了区域重力均衡异常和上地幔小尺度对流之间的相关方程,讨论了该方程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应用几种模型计算上地幔小尺度对流产生的作用于岩石层底部的拖曳力场.结果表明,将这一相关方程用于利用区域重力均衡异常研究地壳及上地幔应力状态,将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均衡重力异常和地壳表、浅层地质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殷秀华  刘铁胜 《地震地质》1993,15(2):149-156
从理论和试验角度论证了利用均衡重力异常研究地壳表、浅层地质结构的可行性,从而指出:所有合理的地壳均衡模型产生的均衡效应几乎是一样的;地壳均衡模型类型和模型参数的变化,仅使均衡改正值在长波长上发生很小变化,而对均衡重力异常的局部异常影响不大;均衡重力异常与地壳表、浅层地质结构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因此,利用均衡重力异常研究地表和地壳浅层地质结构,以选择简单的地壳均衡模型为好。本方法的优点是不受地形格架影响,便于进行广泛对比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6.
陆明勇  牛安福  刘耀炜  周伟 《地震》2007,27(1):55-62
构造应力是地壳构造运动最基本的力源之一, 地下流体及流体力在地壳中普遍存在并对构造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该稿讨论了地下流体、 流体力和构造应力以及它们的概念与作用, 分析了流体力和构造应力的异同点: 构造应力是各种力源在地壳中产生变形而引起的应力的综合力, 流体力是流体存在和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力的合力, 它们的力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内涵相互交叉, 大小不同, 但均能产生构造变动。  相似文献   

17.
地壳运动及地震发生原因的探讨周友华(湖南省地震办公室)地壳发生构造运动,必然是受到了不平衡力的作用。在探讨推动地壳构造运动多种力的作用时,首先应当去研究最强大的和最现实的对地壳的作用力.1布格重力异常是产生推动地壳垂直运动动力的根本来源地球表面普遍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华北地区地壳应力场的成因,选用简化的数学模型;一个在远场承受单向压缩的、具有椭圆型刚性核的无限大Hooke平板的平面应力问题进行的计算,与实际测定结果对比表明,华北地区地壳应力场的主要力源可能是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产生的水平挤压力,鄂尔多斯地块周围的应力场与华北地区的应力场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它们似乎是在同一个力源作用下形成的。鄂尔多斯地块周围的地壳应力场与华北地区地壳应力场存在着明显差异的原因大概是完整性好的鄂尔多斯稳定地块存在所引起的明显的介质性非均一性。  相似文献   

19.
汾渭断陷带均衡重力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汾渭断陷带均稀重力异常分布特征与地壳表、浅层结构、新构造运动和现代构造运动,以及均稀重力异常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局部均稀重力异常分布特征与出露地表的岩石密度和地质构造特征存在明显对应关系,区域均稀重力异常特征反映了本区新构造运动和现代构造运动不是朝着地壳趋于均稀方向发展,而具有反均稀力的特征;不同方向异常带交汇的地方,现今构造运动最强烈,是强震多发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作者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地区布设的三条重力剖面,以及有关的重力资料,分析了该地带的重力异常特征;计算了地壳厚度。结果表明:沿断裂带中段未形成一条完整的重力梯级带;在其两侧,重力异常与地壳构造差异较明显;在该断裂带存在着轴部重力高与地壳减薄。结合地质研究成果,讨论了造成该断裂带重力异常与地壳构造特征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