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4月15日15时39分28.6秒(北京时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发生MS5.8地震,中国地震台网给出该地震的震中位置为39.8°N,106.3°E,震源深度为10 km。此次主震后,发生多次余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记录,于当日15时44分33秒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发生M4.0地震(39.8°N,106.3°E)、当日18时49分58秒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发生M3.1地震(39.8°N,106.4°E),两次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0月1日9时23分29秒,四川大凉山地区越西县发生5.0级地震。本次地震余震稀少,截止到2014年10月10日,四川区域地震台网仅记录到该地震32次余震,最大余震为10月1日20时31分35秒越西ML2.9;余震主要集中在主震后的1周内。  相似文献   

3.
利用同一地点的2个地震在相同台站记录的P波到时差是一个常数这一原理,找到了与汶川主震位置相近的余震,并利用台站距震中近,且记录波形清晰、完整的优势,对余震进行了定位,依此确定了汶川主震的位置和发震时刻.结果是震中位于31°1.26′N、103°22.50′E;震源深度7.9km;发震时刻(北京时间)为2008年5月12日14时27分58.80秒.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在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震中(28.2°N,84.7°E)位于尼泊尔博卡拉附件,我国西藏地区震感明显。截至2015年5月31日,共发生7.0~7.9级余震3次,6.0~6.9级余震1次,5.0~5.9级余震4次。根据有关报道,地震造成尼泊尔8 792人死亡,印度130人死亡,孟加拉国4人死亡,我国西藏地区27人死亡。地震造成23 000多人受伤、近30万人不同程度受灾。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6月3日18时11分00秒,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37.99°N,103.56°E)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9 km,宏观震中位于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乌尼格图嘎查,未造成明显地表破坏。根据内蒙古地震台网测定,截止2017年6月20日,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共发生余震92次,最大余震为6月3日18时54分M_L3.1地震。余震的震级主要集中分布在M_L0.0  相似文献   

6.
1981年1月24日5时13分,我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城附近(北纬30°00′,东经101°10′)发生6.9级强烈地震。截止2月25日,震区已发生余震1700多次,其中3级以上4次,2.0~2.9级37次,最大3.6级。余震分布多在县城20公里内,似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序列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我国数字地震台网地震速报结果统计,2008年5月12日14时27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后,截止至2008年5月31日,共纪录到4级以上余震190次(表1),其中4.0~4.9级地震160次;5.0~5.9级地震25次;6.0~6.9级地震5次;最大余震为25日16时21分青川6.4级地震.  相似文献   

8.
2021年2月13日日本本州东海岸MW7.2地震矩心矩张量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喆  许力生 《地震学报》2021,43(2):255-259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缩写为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ation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Centre,缩写为NEIC)的测定,2021 年2 月13 日14 时7 分50 秒( UTC) ,日本本州以东发生了一次矩震级高达 MW7.2 的地震,震中位于( 37.745°N, 141.749°E),震源深度为 49.94 km,这是截至本文发稿时最终更新的定位结果,更新前为(37.686°N,141.992°E),震源深度为54.0 km.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1)和全球矩心矩张量组( GCMT, 2021)随后发布了这次地震的矩心矩张量解(表1).震后48小时内累计发生M>2.5 余震13 次,其中最大的余震震级达到MW5.3,主震和余震的深度分布在35—65 km之间.该事件所在区域曾于2011 年3 月11 日发生过MW9.1 特大地震(Duputel et al,2012a)并引起破坏性海啸,相较于2011年MW9.1事件,本次事件的位置更靠近西侧,发生在俯冲带较深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2021年青海玛多MW7.5地震矩心矩张量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喆  许力生 《地震学报》2021,43(3):387-391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中国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了震级达到M7.4的地震,震中位于( 98.34°E, 34.59°N) ,震源深度为17 km.美国地质调查局(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缩写为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 Nation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Centre,缩写为NEIC)也给出了相应的结果,其标定的发震时间为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13秒(协调世界时:2021年5月21日18时04分13秒) ,震中位于( 98.2548°E, 34.5864°N) ,震源深度为10 km.震后16小时内在震中100 km范围内共发生M>4.3的余震10次.这是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我国境内发生的震级最高的一次事件,也是自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后时隔1382天发生的又一次震级大于M7.0的事件.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 2021)和全球矩心矩张量组( GCMT, 2021)在震后数小时发布了本次事件的矩心矩张量解(表1)和最佳双力偶解(表2).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2016年1月21日1时13分,在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_S 6.4地震。利用喜马拉雅台阵二期部分台站和青海地震台网震后2个月的震相观测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门源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研究。重定位结果表明,余震序列呈北西向分布,大致平行于冷龙岭断裂走向,余震展布长度约12 km,90%的余震发生在5—13 km深度范围内。结合震源机制,认为此次地震为向西南倾的高倾角逆冲地震,发震断层为冷龙岭北东侧的次级断裂,断层面走向约131°。震源深度剖面显示,门源地震的余震分布与常见的逆冲型地震余震分布存在差异,可能与该区域深部地质构造和介质结构异常复杂有关。  相似文献   

11.
据《新华社》、《美联社》、《路透社》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2 0 0 1年 1月 13日当地时间中午 ,萨尔瓦多的拉巴斯省发生大地震 ,造成惨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 地震参数1.1 发震时间主震发生在当地时间 2 0 0 1年 1月 13日中午 11时 34分 ;北京时间 1月 14日凌晨 0 1时35分 ;格林尼治时间 17时 34分。地震持续了约 30 s,此后断断续续发生了 5 2 3次余震 (截止 1月 15日 )。1.2 震中位置萨尔瓦多测定 ,这次大地震的震中位于首都圣萨尔瓦多东南 10 5 km的拉巴斯省 ;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测定为 12 .8N,88.8W。1.3 震级美国地质调查局国…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0月9日17时41分23秒,石棉县境内发生一次4.2级地震,仪器测定震中位于北纬29°02′;东经103°13′,石棉地震台测震记录ts-tp为2.7秒.截至10月13日11时,石棉单台记录仅有ts-tp到时差1.6、2.4秒的0.8和0.5级地震各一次.经现场实地考察,宏观震中烈度为Ⅳ度.经调查,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房屋破坏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甘肃区域地震台网和全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的基本参数是: 发震时刻:1989年9月21日0时21分58.1秒; 震中位置:39°07′N,97°16′E,即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东部境内;  相似文献   

14.
日本9级地震强余震活动统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的日本强烈地震,截止北京时间2011年07月13日12时00分共记录到M≥6.0级余震55个。  相似文献   

15.
2015年9月17日6时54分32秒(北京时间)智利中部伊拉佩尔附近(震中31.57°S,71.67°W)发生了一次M_w8.3大地震,在此次地震震中以南约500 km处的马乌莱地区曾于2010年2月27日14时34分11秒发生过一次M_w8.8强震(震中36.12°S,72.90°W),两次地震余震分布区之间有约75 km的地震空区.本文利用远场体波与面波波形,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结果显示这两次地震均为逆冲型大地震,2015年伊拉佩尔M_w8.3地震的平均滑动角度为107°,平均滑动量为2.43 m,平均破裂速度为1.82 km·s~(-1),标量地震矩为3.28×10~(21)Nm,95%的标量地震矩在104 s内得到了释放.最大滑动量约8 m,位于沿走向75 km,深度8 km处.2010年马乌莱M_w8.8地震的平均滑动角度为109°,平均滑动量为4.95 m,平均破裂速度1.90 km·s~(-1),标量地震矩为1.86×10~(22)Nm,95%的标量地震矩在121 s内得到了释放.最大滑动量约12.5 m,位于沿走向100 km,深度21 km处.2015年伊拉佩尔M_w8.3地震浅部更大的滑动量应该是其引起了较大海啸的一个原因.基于破裂滑动分布,我们计算了这两次地震引起的周边俯冲带上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两次地震均显著增加了周边俯冲带上的库仑应力,2010年马乌莱地震使得2015.年伊拉佩尔地震震源区附近的库仑应力增加了(0.01~0.15)×10~5Pa,从应力积累的角度看,2010年马乌莱地震有利于2015年伊拉佩尔地震的发生,对后者的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台网测定,2006年4月21日7时25分3.0秒.在堪察加半岛东北地区(61.0°N,167.2°E)发生8.0级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和日本气象局估计此次地震约为7.7级.  相似文献   

17.
据云南省电信传输地震台网和全国地震台网速报测定,1985年4月18日13时52分53秒在北纬25°50′、东经102°51′,发生一次6.1级地震。震中位于禄劝县转龙区境内,震源深度5至10公里。据云南省地震局核定,该次地震后2分多钟随即发生一次4.9级强余震,也是迄今最强的一次余震。初步统汁,6.1级地震发生后9天中共发生1.7级以上地震近600次,其中4级以上余震23次。  相似文献   

18.
1984年2月17日10点37分青海省祁连县东南(37°42′N,100°10′E)发生了5级地震(青海台网测定)。该区曾于2月13—16日发生3次M_L=2.0—3.6级地震,截止2月21日共发生7次M_L=2.8—3.3级余震。青海省地震局及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联合对这次地震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2002年12月14日21时27分甘肃玉门Ms 5.9破坏性地震后,在流动观测中所获取的强余震记录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地震波动力学特性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陈学忠  吕坚  王慧敏 《地震》2008,28(1):100-106
利用江西南昌遥测台网和临时台网资料,借助于主地震相对定位法,对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MS5.7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分析了该序列的破裂过程。这次地震的余震震中呈线性分布,约沿北西37°,与美国哈佛大学给出的主震震源机制解中的N35°W节面和北西向的洋鸡山-武山-通江岭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震中位于该断裂的东南端。这次地震破裂扩展过程主要发生在2005年11月30日19时前,其后平稳。主震发生在余震分布区的西北端部,似乎表明本次地震为单侧破裂,破裂向东南方向扩展。震后4小时内震源深度由浅到深变化,之后逐渐稳定在15 km左右。破裂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从主震到2005年11月26日16时22分0.8秒,破裂尺度为13.8 km,历时约7.54小时,平均破裂速度约为50.8 cm/s;第2个阶段是从2005年11月29日11时35分21.7秒到2005年11月30日19时57分58秒,破裂尺度为17.9 km,历时约32.4小时,平均破裂速度约为15.4 cm/s。整个破裂过程扩展了31.7 km,平均破裂速度约为22 cm/s,前一阶段速度明显高于后一阶段,破裂是减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