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水在克里雅河流域生态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荷生 《中国沙漠》1988,8(2):38-53
水是克里雅河流域生态地理环境的主导因素, 依水系分布形成的于田绿洲和天然绿洲共同构成了克里雅河流域生态系统。克里雅河为混合引给型河流, 冰川融雪补给占71%, 故径流年内变化大, 年际变化比较稳定, Cv=0.17。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大部是地表水转化而来。水资源开发利用中, 既要分析上游绿洲开发对下游的影响, 又要考虑维护下游天然绿洲对上游人工绿洲开发的制约, 统筹兼顾。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200多公里, 沿河阶地, 河漫滩及散流区宽5-10km的天然绿洲, 是保护于田绿洲稳定的前沿屏障, 有重要的社会生态意义。目前因水系变迁和洪水退缩, 植被衰败, 沙漠化过程发展。从环境、资源生态管理和保护出发, 宜建立克里雅河下游天然绿洲保护区, 确保下游干三角洲天然绿洲的稳定。天然植被的维护更殖再生, 应纳入整个流域水资源生态系统的总体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2.
荒漠河岸林是干旱地区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受间歇性河流补给的浅层地下水是河岸林植物生存的主要水分来源。基于额济纳荒漠河岸林地下水位观测断面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地下水位数据,分析了荒漠河岸林浅层地下水的时空变化及分水事件中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特征。结果表明:额济纳绿洲河岸林地下水位在季节尺度上具有植物生长季下降,非生长季上升的变化特征;在植物生长季内,地下水位具有白天下降,夜间上升的日周期变化特征,且日波动幅度主要受不同植被类型及植物不同生长期地下水蒸散速率的影响。黑河下游河水的河道渗漏是沿岸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在分水过程中,距河道不同距离的地下水位对河水补给的响应时间随距离增加而增大,分水结束时的地下水位上升幅度随距离增加而减小,分水总径流量、分水持续时间和日均径流量是影响地下水补给宽度的主要因素。河道径流渗漏水量的绝大部分都通过蒸散发过程损失,从2013—2015年6次分水事件结束后,地下水估算补给量占其与蒸散量总和的平均比例为23.6%。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补给量反映了含水层的可更新能力,是地下水资源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参数之一。为定量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地下水的补给特征,基于岔巴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3个水文站1959-1969年降水与日径流观测资料,通过退水分析法估算了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并分析了与降水量和基流量的关系及其在年内的补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年平均基流量为13.09 mm·a-1,更新时间为124 d,补给量为11.46 mm·a-1,降水入渗补给率为0.025,基流补给率为0.89。从上游到下游地下水补给量与入渗补给率逐渐增大,且上游与下游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基流补给率逐渐减小,各集水区之间差异均显著。地下水补给量与降水量呈线性正相关(R2>0.40),在下游集水区内随降水量变化的增幅较大。基流量与降水量也呈正相关关系(R2>0.77),干流基流80%以上源于降水补给转化。以5月份为节点可将地下水补给过程分为"一次补给"和"二次补给"2个主要阶段,其分别占全年总补给量约30%和70%,并且"二次补给"是造成岔巴沟流域不同集水区地下水补给量差异的主要阶段,并且为无资料地区小流域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应用有限差分方法,采用不规则多边形剖分,对昌马冲洪积扇区地下水资源数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灌区地下水的补给,将由现状以河水入渗补给为主变为以农灌水入渗补给为主,主要补给区由南部洪积扇区移至北部细土平原区;天然排泄量减少,人工排泄占有重要地位,地下水排泄的重心也和补给一样向北迁移;地下水均衡状况将由现状的基本均衡变为负均衡,年均收支逆差2.288亿m^3;地下水位总体持续下降,局部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5.
人类活动对阿克苏河绿洲气候及水文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阿克苏河下游绿洲呈现出气候变化特征的差异.其中,阿克苏市夏季气温以0.20℃/10 a的速率在升高,而阿拉尔由于受绿洲效应的影响,夏季气温却以-0.27℃/10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人类干预已经成为阿克苏绿洲水资源变化的主导因素.为农业开发修建的拦河闸引水、水库蓄水等已改变了河道径流的年内变化,与中游西大桥水文站相比,位于下游的阿拉尔水文站夏季径流比重上升,春季下降.尽管近50年来天然来水量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垦植面积的扩大和粗放型农业的发展,使灌溉引水和人类活动耗水不断增加,从而导致阿克苏河补给塔里木河的水量明显减少,阿拉尔水文站年径流量持续减少,径流量减少达17.64%.阿克苏河西大桥站水质在各时期均为I级清洁水质,塔里木河阿拉尔的水质在绿洲农业大规模开发之前,河水未受到人为干扰,水质良好;而经过绿洲耕地开发和垦植洗盐,河水矿化度不断增加,阿拉尔站河水枯水期矿化度由1960年的0.67g/L增加到2000年的5.27 g/L.人类活动改变了地表水的地域分配,从而影响到地下水的补给,使地下水的水位和水质发生盐化.大量引用河水漫灌,导致阿克苏河绿洲地下水位抬升,地表蒸发强烈,造成盐分积累,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及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长序列实测日径流资料,分析了无定河流域的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结果表明:①流域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11.38~15.69 mm,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为2.9%~4.4%,基流补给率约为73.6%~86.8%;②就三个分区而言,年均地下水补给模数、降水入渗系数以黄土区最大,河源区次之,风沙区最小;而基流补给率以河源区最大,黄土区次之,风沙区最小;③趋势分析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补给量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并进一步导致了基流量的减少。但是基流的减少程度高于补给量。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以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地下水补给来源的差异。通过青海湖沙柳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地下水、河水与降雨之间的补给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季风时期,地下水主要受降雨入渗和河流侧向补给为主,在补给过程中蒸发作用是影响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值的主要因素;非季风期,冰雪融水对低值区的地下水影响显著,同时降水的快速入渗则是该时期高值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之一。地下水同位素高值区,地下水与河水间补给作用较弱,补给时间超过5个月;地下水同位素低值区,地下水与河水补给关系较为密切,补给时间在1~4个月间。本文所得结论可初步反映干旱半干旱内陆流域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特征以及补给方式的基本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流域地下水及其他水体间的转换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62,自引:5,他引:62  
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地表水具有时空分布不均、河川径流补给来源的多样性和与地下水转换频繁等许多特点。西北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人工绿洲内部有所改善 ,但在绿洲外 ,正在进一步恶化 ,包括土地沙漠化、冰川退缩、湖泊干涸、下游河道断流、沙尘暴频次增加、天然草地大面积退化、天然植被遭到破坏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用水来解决。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典型事例有 3处 :塔里木河下游、黑河额济纳地区和石羊河民勤地区。  相似文献   

9.
降雨入渗补给量在平原地区约占地下水总补给量的50~80%。本文采用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的方法,从分析降雨入渗水分运动特点着手,寻求在不同的土壤和地下水埋深的条件下,入渗总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土壤前期含水量等要素的关系,并根据蓄满入渗补给的原理,计算入渗总量中补给地下水的部分,同时,又将上述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其它方法计算的结果及地下水动态资料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南缘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以第三系弱透水层为隔水底板构成良好的储水场所 ,含水层厚 2 0 0~90 0 m,主要由冲洪积卵砾石、砂砾石和细砂组成。地下水位埋深由山前倾斜平原的 5 0~ 10 0 m逐渐过渡为细土平原的 1~ 3m,矿化度相应地由 1~ 3g· L- 1 变化到 3~ 5 g· L- 1 。大部分地下水由地表径流和渠系、田间灌溉水入渗转化而成 ,约占地下水补给总量的 94%以上。人类历史时期 ,气候在地下水演变中依旧起着主导作用。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在环境变迁中表现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195 0— 1995年的 46 a中 ,塔里木盆地南缘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比较有限 ,仅占 2 .3%左右 ,但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了 2 6 .2 % ,与此同时 ,地下水位下降了 3~ 5 m,泉水递减了 2 8.7%。适于荒漠植物生长的地下水位埋深为 3~ 4m,高于此埋深将引起土壤盐渍化 ,低于此埋深植被会衰退进而导致土地沙漠化。因此 ,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 ,要重视地下水的保护和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天目山是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最丰富的地区,共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5科、34属、37种,其中属二级保护13种,三级保护24种.论述了天目山珍稀濒危植物的区系特点、类型及地理分布,列举了它们的一些利用价值,最后提出了保护天目山珍稀濒危植物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2.
磁化率与粒度,矿物的关系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80,自引:1,他引:80  
王建  董龄祥 《地理学报》1996,51(2):155-163
根据实测数据,对磁化率与粒度、矿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度与磁化率的关系,与物源及沉积动力密切相关。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可利用两者关系来反映物源或沉积动力。碎屑沉积物的磁化率主要取决于磁铁矿的含量,并由此建立了磁化率(S,10^-7m^3kg^-1)与磁铁矿的百分含量(Pm)之间的回归方程S=49.18Pm+49.5。由于磁铁矿为重矿物,在沉积物中常常与钛铁矿、磷钇矿、独居石、锆  相似文献   

13.
贝加尔湖及其水和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西伯利亚东南部、中国汉代苏武牧羊的地方,有一个被誉为地球淡水库和西伯利亚蓝眼睛的贝加尔湖(Lake Baikal).贝加尔湖属于世界上最深、蓄水量第八的淡水湖,在淡水资源减少和遭受严重污染的今天,已经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但是,国人对该湖泊的了解很少,有限的资料也仅仅出自文学著作的描述和旅游网络的介绍.由昆明鸟类协会组织、得到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国家公园的协作,我们一行6人于2006年6月29~7月9日到贝加尔湖地区进行了科学考察.在颇多的考察收获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贝加尔湖的水和雾.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断面形态与水沙输移关系及数学模拟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前人对黄河下游的实测资料分析为基础,本文讨论断面形态与来水来沙关系、断面形态对输水输沙的影响,并根据实测资料,提出黄河下游弯段与直段断面冲淤变化的两种模式,建立了主流摆动及坍岸影响断面形态变化以及纵向冲淤量在断面的分布两种数学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峡水库入库站寸滩的水沙主要来源于长江上游金沙江和嘉陵江。其中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的40.7%和52.7%来自金沙江,这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关系重大。该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且有加重趋势,这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对此提出五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华南坡地利用与改良:重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华南由于近年工商业的迅速发展,贫富差距较大,且对农林牧产品的需要不断增加。土地自然生产力又有下降趋势。作者论述了在全局观点的指导下,与周到而必要的科学研究相结合,可凭借速生植物利用和改良坡地,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报道了 1 990 /1 991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及其毗连海域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 ,优势种类组成 ,粒度分级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浓度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调查海区具有显著的空间区域化特征 ,普里兹湾及其毗连陆架由于水体较为稳定 ,有利于浮游植物和冰藻的生长 ,其生物量、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均较高 ;在普里兹湾北部毗连南印度洋的近南极大陆海域 ,由于水团沿陆坡的扭曲运动和上升流的出现 ,致使西冰架和谢克尔顿冰架之间的北部区域浮游植物生物量 ,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均较高。由于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 ,使该二区域营养盐浓度降低 ,溶解氧增加。在调查海区的东西两侧则相反。粒度分级结果表明 ,微型 (<2 0 μm)和微微型 (<2 .0 μm)浮游生物在浮游植物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中占有重要比重 ,它们对总生物量和总生产力的平均贡献分别为 5 3 %和 6 9%。  相似文献   

19.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of business start-ups, closings, and relocations rely on a single data base, DUNS Market Identifiers. This data file to U.S. business establishments provides researchers with essential information about individual firms and establishments. It also exhibits serveral idiosyncracies and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the meaning of such basic terms as “location”and “firm.”Drawing from a recent survey of 500 New Jersey firms. I consider some of the methodological amd conceptual issues Dun and Bradstreet data pose for industrial location analysts. The Dun and Bradstreet listings exaggerate the exaggerate the incidence and magnitude of establishment openings and closing.  相似文献   

20.
土壤放射性污染的来源、积累和迁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壤放射性污染的人为来源包括核试验、核武器制造、核能生产和核事故、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和应用、矿物的开采、冶炼和应用。分析影响土壤放射性污染物质在动植物中积累和迁移的因素,包括气候与地形、放射性核素的形态和性质、土壤性质、植物种类、肥料、化学添加剂和人类的耕种,对国内外土壤放射性污染的研究动态进行初步综述,国内外对^137Cs和^90Sr研究比较透彻,但缺乏土壤微生物、阳离子交换量、温度等对土壤放射性污染物质在动植物中的积累和迁移影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